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相国-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伙计奉承道:“银子变成铜钱,铜钱又变成银子。就这么变来变去,您就发财了。东家,您的账可算得精啊!”
  苏如斋甚是得意,道:“朝廷里头那些当官的也在算账,皇帝老子也在算账,可他们不知道我也在算账!”
  苏如斋正在账房里如此吩咐伙计,外头有人说满堂红记钱庄的陈老板来了。苏如斋便去了客堂,打着哈哈迎了过去,道:“陈老板啊,这么晚了有何见教?”
  陈老板忙拱手道:“苏老板,恭喜发财!”
  苏如斋笑道:“大家发,大家发。看茶!”
  伙计倒茶上来,陈老板喝着茶,说:“苏老板,如今朝廷的制钱又加重了,您可是越赚越多呀!”
  苏如斋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托朝廷的福啊!”
  陈老板道:“您赚得越来越多,您看给我的价格是不是也应加一点?”
  原来,京城很多钱庄都把搜罗到的铜钱卖给苏如斋,宝泉局钱厂只认全义利记。苏如斋却说:“陈老板,说好的规矩,不能说变就变的。”
  陈老板哭丧着说:“苏老板,私毁制钱的事,闹出来可是要杀头的啊!您让我提着脑袋干,也得让我多有些赚头,死了也值啊!”
  苏如斋哼哼鼻子,说:“别说这些丧气的话!陈老板,您要是眼红我赚得多了,您就自己去找钱厂的向爷,把铜直接卖给他,不用我过手!”
  苏如斋说的向爷,原是炉头向忠。宝泉局钱厂有炉百座,每炉役匠十三人,加上各色杂役,总共一千四百多人,统统由向忠管着。炉头无品无级,只靠手上功夫吃饭。这向忠是个心狠手辣的爷,就连宝泉局衙门里头的人都让着他几分。陈老板也是听说过向忠大名的,道:“看您苏老板说的,向爷他老人家只认您啊!”
  苏如斋冷冷一笑,说:“您不妨去试试,说不定向爷也认您呢?”
  陈老板不晓事,出了苏如斋的钱庄,真的就去了向忠府上。他在向忠家的四合院外徘徊良久,壮着胆子敲了门。门人听说他是开钱庄的,就引他进去了。陈老板见着向忠那脸横肉,不由得膝头发软,说自己收了很多制钱,打算熔了铜,卖给钱厂。不料向忠大怒,一脚踢翻了他,喝斥道:“哪里来的混账东西?竟敢私毁制钱?”
  

《大清相国》39(3)
陈老板忙叩头求饶:“向爷饶命!苏如斋对我盘剥太多,我想直接把铜卖给向爷,不如让向爷您多赚些,小的也多赚些。”
  向忠圆睁双眼,道:“什么苏如斋?老夫不认识这个人!来人,把这个混账东西拉出去!”立马进来两条大汉,倒提着陈老板拖了出去。
  差不多已是四更天了,全义利记的门被敲得像打雷。门人骂骂咧咧的开了门,却被来人打了一掌,扑通倒地。
  原来是向忠领着贴心匠头刘元和两条汉子进来了。向忠直奔客堂,吆喝着叫苏如斋快快起来。苏如斋边穿衣服边从里屋出来,见来的竟是向忠,惊慌道:“向爷,您这么晚了……”
  不等苏如斋说完,向忠拍了桌子,打断他的话,喝道:“苏如斋,你混账!”
  刘元砰地把个布袋丢在苏如斋跟前,狠狠地望着他。苏如斋不知布袋是什么东西,怯生生的上去打开,吓得尖叫起来。原来里面包着的是陈老板的人头!苏如斋吓得瘫软在地,浑身发抖。
  向忠道:“老夫虽然只是宝泉局一小小炉头,干的却是替朝廷铸钱的大事儿!十三关办铜不力,宝泉局不得已才向民间收取铜料。这也都是朝廷许可的。谁敢公然私毁制钱,他就得死!”
  苏如斋忙叩头,道:“小的明白,小的明白。”
  向忠压低了嗓子道:“你的嘴要紧些!再向别人说起老夫,小心你的脑袋!”向忠说罢撩衣而起,大步出门,苏如斋瘫在地上仍起不来。
  向忠出门半日,苏如斋才知道叫喊伙计:“快把人头拿出去扔了!这个姓向的,手段真叫狠呀!”
  向忠正在巡视役匠们铸钱,刘元过来说科尔昆大人来了。向忠忙跑去钱厂客堂,恭恭敬敬地请了安,吩咐快快上茶。科尔昆喝着茶,说:“这次鼓铸重钱,事关百姓生计、朝廷安危,不可小视!你虽然只是个炉头,可宝泉局四厂,炉头一百,都归你管。你可要多多尽力,不许偷懒。”
  向忠点头道:“小的谨记科大人吩咐!多谢科大人栽培!”
  科尔昆笑道:“不必客气,大伙儿服你,你就多受累吧。样钱都出来了吗?”
  向忠道:“样钱都铸好了,请科大人过目。”
  科尔昆却说:“我就不看了。你把进呈的样钱准备好,只等明相国、萨穆哈大人他们回京,我就得送去。”
  刘元进来说:“回科大人,都准备好了,已放在科大人轿子里了。”
  科尔昆笑笑,放下茶盅,说:“好,本官这就告辞了!”
  往朝中大员家送样钱,早已是宝泉局陋规。平日铸了新钱,都是先送样钱给官家,再把新钱往民间发放。这回情势急迫,大员们都扈从皇上去了盛京,就先把新钱发往民间,样钱过后再送。
  过了几日,皇上还京。当日夜里,科尔昆便上萨穆哈府上拜见,送上样钱。
  科尔昆从袋里抓出几枚制钱,道:“萨穆哈大人,您看这新钱,可逗人喜欢啦!”
  萨穆哈接过钱币,细细看看,说:“这回铸钱,可让皇上操心了。路上顾不得歇息,就下了圣旨。”
  科尔昆说了些皇上圣明之类的套话,道:“大人,这新钱虽说只比旧钱重二分五厘,拿在手里可是沉甸甸的。”
  萨穆哈笑道:“沉甸甸的就好!不怕百姓不喜欢!科尔昆,你督理钱法有功,我已同明相国说了,会重重赏你的!”
  科尔昆忙起身恭敬地拜了,道:“谢萨穆哈大人栽培之恩!”
  科尔昆从萨穆哈府上出来,又马不停蹄去了明珠府上。明珠凑在明烛下,仔细把玩着新铸的制钱,点头而笑:“科尔昆,老夫看准了,你不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可为大用啊!”
  科尔昆喜不自禁,道:“卑职多谢明相国夸奖!”
  明珠放下铜钱,笑眯眯地望着科尔昆,说:“老夫已琢磨多日,想奏请皇上,特简你为户部侍郎!”
  科尔昆连忙跪下,拜了三拜,道:“卑职牢记明相国知遇之恩,如有二心,天诛地灭!”
  

《大清相国》39(4)
明珠忙扶起科尔昆,说:“科尔昆,起来起来,不必如此。我们都是国朝臣子,心里应装着皇上才是!”
  科尔昆再次叩头,爬了起来。明珠把茶凡上的钱袋提起来,说:“科尔昆,我也不留你了。样钱你带回去吧。”
  科尔昆忙说:“明相国,这些样钱都打在损耗里了,您就留着吧。这可是国朝开国以来的规矩。”
  明珠笑着问道:“你这袋样钱有多少?”
  科尔昆回道:“八千文。”
  明珠哈哈大笑,说:“八千文,不足十两银子。科尔昆哪,你这个户部侍郎,可不是十两银子能买下来的啊!”
  科尔昆赶紧说:“卑职怎敢如此轻慢明相国,日后自会另有孝敬!”
  明珠又是哈哈大笑,说:“你看你看,开句玩笑,你就当真了!科尔昆可是个老实人。好吧,样钱我就收下了!”
  陈廷敬在乾清宫西暖阁觐见皇上,进呈《贺云南荡平表》,龙颜大悦,说:“廷敬回家三年,朕甚为想念。家中老父可好?”
  陈廷敬叩头谢恩,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奏道:“老父六十有一,身子骨倒还硬朗。臣谢皇上体恤之恩!”
  皇上眼睛也有些湿润了,说:“走近些,让朕瞧瞧你。”
  陈廷敬低头向前,仍旧跪下。皇上下了炕,扶了陈廷敬起来,执手打量,叹道:“三年不见,你添了不少白发,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陈廷敬忙道:“臣身子骨还行,皇上不必替臣担心。”
  皇上拍拍陈廷敬的手,道:“朕在路上就想好了,你仍复翰林院掌院学士之职,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
  陈廷敬又叩头谢恩,口呼万岁。原来上月张英因老父仙逝,回家居丧去了,正空着翰林院掌院学士之职。皇上回炕上坐下,陈廷敬在御前站着。三年前,皇上在乾清门斥骂陈廷敬妄诋朝政,只因他老母突然仙逝,暂不追究。现如今,皇上起复了陈廷敬,却并没有说赦免他的罪。皇上只谈笑风生,陈廷敬心里终究没有个底。
  觐见完了,皇上传明珠同萨穆哈奏事。陈廷敬谢恩退下,顺道往南书房寒暄去了。
  明珠同萨穆哈已在宫门口等候多时,听得里头宣了,忙低头进去。萨穆哈先奏道:“启奏皇上,新钱发出去,就像雪落大江,不见踪影。臣等已派人查访,尚未弄清眉目。”
  皇上问道:“明珠,你是做过钱法监督的,这是什么道理?”
  明珠说:“臣虽做过钱法监督,却从未碰到过这种怪事。臣琢磨着,可能还是钱不够重量,百姓不用,市面上就见不到。”
  萨穆哈说:“臣想只怕也是这个理儿。”
  明珠奏道:“臣以为还应再把钱加重些!”
  皇上有些不悦,说:“明珠推科尔昆任户部侍郎,朕已准了。可这会儿想来,他在宝泉局任上并没有做好呀?”
  明珠道:“科尔昆任钱法监督已三年有余,原是做得不错的,只是近来市面上见不到制钱,应是另有缘由。臣等推户部主事许达擢任钱法监督,此人心细过人,精于盘算,说不定于钱法督理有好处。”
  皇上仍是眉头不展,说:“也罢,这两个人就这么用了。新铸制钱的事,你们要好好议议。此事当快,不然会出大麻烦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清相国》40(1)
科尔昆领着新任钱法监督许达来到宝泉局钱厂,向忠迎出大门请安:“给科大人请安!恭喜科大人升任户部侍郎!”
  科尔昆道:“免礼!向忠,这位是新任钱法监督许达大人。来,见过许大人。”
  向忠忙朝许达施礼,道:“小的见过许大人!”
  许达说:“我对钱法不太熟悉,往后还望你多多指点。”
  向忠忙拱手道:“岂敢岂敢!”
  科尔昆说:“许大人,向忠在宝泉局师傅中间很有威望,遇事你找他就是了。”许达朝向忠点点头,向忠憨笑着,老实巴交的样子。
  见过礼了,向忠恭请两位大人进去用茶。向忠恭敬地上下招呼。用过茶,科尔昆说:“向忠,我同许大人去宝泉局衙门交割账本,你也同着去吧。”
  向忠受宠若惊,忙点头应了。
  科尔昆同许达各自乘轿,向忠骑马随着,去了宝泉局衙门。进了客堂,见八仙桌上早已堆着几叠账本。原来科尔昆早已吩咐过这边了。科尔昆叫来宝泉局小吏们见过许达,吩咐他们往后都要好生听许大人差遣。小吏们应喏过,都站在堂下。科尔昆指着桌上账本,说:“去年十三关共办铜二百六十九万二千三百零九斤六两,尽入宝泉局仓库。到上月为止,铸钱共耗铜一百五十八万四千二百三十二斤五两,库存铜一百一十万零捌千零七十七斤一两。所铸钱卯也都有详细账目。许大人,请您仔细过目。”
  许达翻开账本细细看了,说:“科大人,我们去仓库盘点一下铜料、制钱?”
  科尔昆笑道:“许大人要是放心不下,那就去仓库盘点吧。不过今日就交接不完了,户部那边催我早些到职。”
  向忠插话说:“许大人,小的在宝泉局当差三十年了,从顺治爷手上干起的,送走钱法监督不下十人。向来规矩都是这样,官员交卸库存,只凭账册,盘点实物另择日期。”
  科尔昆摇头道:“不不不,既然许大人提出盘点实物,那就去仓库一斤一两过秤吧。向忠,我得马上去户部,你就代我盘点。”
  向忠点头应了。许达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科大人,既然向来都是只凭账册交卸,我又何必节外生枝呢?不必了,不必了。”
  科尔昆却道:“我就怕许大人信不过,日后万一亏空了,不好说啊!”
  许达忙说:“科大人说到哪里去了!卑职得罪了!”
  科尔昆便起身要走,说:“哪里的话。许大人,鼓铸新钱的担子就落在你肩上了。赶紧吩咐下去,鼓铸一钱四分的新钱。”
  许达俯首领命,恭送科尔昆出了宝泉局衙门。
  许达没来得及理清宝泉局的头绪,就奉旨先鼓铸了一钱四分的重钱。可重钱发了出去,市面上的制钱仍是吃紧。皇上闻奏,急召臣工们去畅春园问事。
  徐乾学早跟着皇上到畅春园了,才从澹宁居出来,迎面遇着陈廷敬,忙上前请安:“学生徐乾学见过陈大人!”
  陈廷敬笑道:“哦,乾学啊!我一回京城,就听说您这次馆试第一,龙颜大悦啊!”
  徐乾学摇头道:“学生不才,只因陈大人不在,学生才获第一啊!”
  陈廷敬摇手道:“不是这个理儿,不是这个理儿!”
  徐乾学又道:“陈大人,学生有句话,放在心里憋不住。三年前参您的是张英大人,这回在皇上面前力保召您回京的也是张英大人。这几年,满京城都说您同张英大人不和,学生看不懂啊!”
  陈廷敬笑道:“乾学,张英大人我向来敬重。我得去面见皇上,失陪了。”
  徐乾学只道惭愧,拱手而去。陈廷敬早已猜着,张英参他,必定别有原由。
  陈廷敬赶到澹宁居,明珠等早就到了,已为铸钱之事商议多时。陈廷敬请过安,皇上问道:“廷敬,钱法之事,你有什么办法?”
  陈廷敬道:“臣已写个折子,恭请皇上御览!。”
  皇上看罢折子,站起来踱步半日,道:“满朝臣工都主张加重铸钱,惟独陈廷敬奏请改铸轻钱。你们议议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清相国》40(2)
萨穆哈说:“铜钱短缺,都是因为老百姓觉得铜钱太轻,钱不值钱。如果再改铸轻钱,百姓越发不认制钱了。陈廷敬的主意太迂腐了!”
  陈廷敬道:“启奏皇上,臣以为,铜钱短缺,不在百姓不认制钱,而是百姓见不到制钱。臣在山西就查访过此事,原来制钱都到奸商手里去了。臣想京省情形同山西也差不多。奸商毁钱鬻铜,才是症结所在!”
  萨穆哈听了不服,说:“皇上,陈廷敬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皇上不说话,听凭臣工们争论。陈廷敬说:“启奏皇上,臣算过账,依一文制钱重一钱二分五厘算,奸商毁钱千文,可得铜十斤!按时下铜价,一两银子收进来的铜钱,销毁变铜之后,可足足赚六钱银子!现在新钱一文又加重到一钱四分,奸商花一两银子收铜钱,可赚回七钱到八钱银子了!如此厚利,奸商难免铤而走险!”
  皇上望了望明珠和萨穆哈,说:“朕怎么没听你们算过这笔帐?”
  明珠只支吾着,萨穆哈却说:“陈廷敬妄自猜测,并无依据!”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高士奇说话了:“启奏皇上,臣近日听到一种新的说法,说是铜钱短缺,都因市面凋敝;市面凋敝,都因民生疾苦;民生疾苦,都因大户统筹!”
  皇上冷笑道:“陈廷敬,你听说过这话吗?”
  陈廷敬知道高士奇故意整人,却只好说:“臣没听说过。”
  明珠奏道:“启奏皇上,朝廷平定云南,大户统筹功莫大矣!如今备战台湾,仍需充足的军饷,大户统筹断不可废!”
  皇上仍回炕上坐下,摇手道:“大户统筹朕无废止之意,不要再说。眼下钱法受阻,则民生不便;民生不便,则无处生财;无处生财,则库银难继。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