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相国-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顺仍不是放心,说:“我见这孩子怪怪的,老跟着我们哩!”
  用罢斋饭,陈廷敬回到客寮,大顺随在后面,问道:“老爷,您让两个老乡跟着,到底要做什么?”
  陈廷敬说:“我正要同你说这事哩。你去叫他们到我这里来。”
  大顺仍是迷惑不解,陈廷敬却只神秘而笑,并不多说。不多时,两位老乡随大顺来了,陈廷敬甚是客气:“两位老乡,请坐吧。有件事想麻烦你们。”
  黑脸汉子说:“钦差大人请吩咐!”
  陈廷敬并不忙着说,只问:“两位尊姓大名?”
  黑脸汉子说:“小的姓向,名叫大龙。他是周小三。”
  陈廷敬点点头,说:“我这手下有两位是山东人,离家当差多年了,我想做个人情,让他们就便回家看看。”
  大顺听得纳闷,却不知老爷打的什么算盘。
  向大龙问:“不知我俩能帮什么忙?”
  陈廷敬说:“他俩走了,我这手下就少了人手。我见你们机灵,又忠厚,想雇你俩当几天差!”
  大顺忍不住说话了,喊道:“老爷,您这是……”
  陈廷敬摇摇手,朝大顺使了眼色。周小三像是吓着了,忙说:“这可不行,钦差大人。我家里正有事,走不开呀!”
  陈廷敬说:“我会付你们工钱的。”
  向大龙也急了,说:“钦差大人,我俩真的走不开,要不我另外给大人请人去?”
  陈廷敬收起笑容,说:“这官府的差事也不是谁想当就当的,就这么定了。”
  周小三仍是不乐意:“钦差大人,您这是……”
  不等周小三说下去,大顺瞪着眼睛吼道:“住嘴!你们是瞧我们老爷好说话不是?钦差大人定了的事,你俩敢不从?”
  陈廷敬却缓和道:“大顺,别吓唬老乡!”
  向大龙望望周小三,低头说:“好吧,我们留下吧。”
  陈廷敬缓缓点头,说:“如此甚好!”
  大顺又说:“说好了,既然当了官差,就得有官差的规矩。鞍前马后,事事小心,不要乱说乱动啊!”
  两位老乡应诺下去,大顺又问:“老爷,您到底要做什么?”
  陈廷敬笑道:“我自有安排,你只照我说的做就行了。你留点儿神,别让这两位老乡开溜了。去叫刘景、马明过来一下。”
  刘景、马明随大顺进来,问:“老爷有何吩咐?”
  陈廷敬说:“你俩明天一早动身去德州府,拜访知府张汧大人。不要让外头知道你是官府里的人。我这里有封信,带给张汧大人。我就不去德州府了,直奔济南。”
  刘景、马明两人领了命,准备告退。陈廷敬留住他们,说几句话。刘景、马明坐下,陈廷敬问:“如果地方有灾荒,不用细细查看,我们首先见到的应是什么?”
  刘景回道:“应是流民。”
  马明说:“还有粥厂。哪怕官府不施粥,也会有些积善积德的大户人家施粥。”
  大顺说:“我们一路上没看见流民,也没有看见粥厂,只看见迎接巡抚大人的百姓。莫不是山东真的丰收了?”
  陈廷敬说:“山东真是大获丰收,那就好了。”
  大顺问:“老爷,路上迎接巡抚大人的百姓,莫不是张汧大人调摆好的吧?他是您的亲家,不管论公论私,也应迎接您啊。”
   。。

《大清相国》21(3)
陈廷敬沉默片刻,只道:“不必多说,我们边走边看。”
  次日清早,陈廷敬别过老和尚,起轿上路。忽又见着那位骑马少年,便叫过大顺:“你去问问他,看他到底有什么事。”
  那少年见大顺飞马前去,马上掉转缰头,打马而遁。大顺怕是刺客,愈发紧追。追了好一阵,终于追上了,横马拦住少年问话“你跟踪钦差,有何企图?”
  少年说:“我才不知道什么钦差哩!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只许你们走,就不许我走?”
  大顺问:“那你为什么总跟着我们?”
  少年说:“那你们为什么总走在我前面?”
  大顺怒道:“我正经问你话,休得胡搅蛮缠!”
  少年并不惧怕,只说:“谁不正经说话了?我们正好同路,见你们老爷是个大官,不敢走到前面去,只好走在后面。这有什么错了?”大
  顺听少年说得似乎有理,便道:“如此说,你倒是很懂规矩呀!”
  大顺教训少年几句,回到陈廷敬轿前,说:“回老爷,是个顽皮少年,说话没正经,说是正好与我们同路。”
  陈廷敬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说:“不去管他,我们走吧。”
  大顺却甚是小心,说:“老爷,您还是多留个心眼,怕万一是刺客就麻烦了。”
  陈廷敬笑笑说:“青天白日的,哪来的刺客!”大顺回头看看,又见那骑马少年远远的随在后面。他老爷担心,没有声张,只不时回头望望。那少年却是不远不近,只在后面跟着。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清相国》22(1)
刘景、马明寻常百姓打扮,来到德州知府衙门,给门房递上门敬,说了来由。门房收下门包,说:“你们呀,见不着知府大人。”
  刘景说:“我们是知府大人的亲戚,大老远从山西来的,就烦请您通报一下。”门房只是摇头。
  马明以为门房嫌门包小了,又要掏口袋。门房摇摇手,说:“不是那意思,您二位是老爷的亲戚,我们也都是老爷从山西带来的人。告诉您二位,真见不着我家老爷。”
  刘景问:“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吗?”
  门房抬眼朝门内望望,悄声儿说:“我家老爷已被二巡抚请去济南了,听说是来了钦差。”
  马明问:“二巡抚?怎么还有个二巡抚?”
  门房只是摇头,不肯再说半个字。
  两人只好出来,不知如何是好。马明说:“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济南回复老爷吧!”
  刘景想想,说:“不,你真以为我们是走亲戚来的?老爷是要我们摸清这边情况。既然张大人去了济南,我俩不如暗访民间去。”
  马明说:“老爷没有吩咐,我俩不好自作主张吧?”
  刘景说:“我们白跑一趟,回去又有啥用?不如去乡下看看。”
  出了城,两人不识南北,只懵懂往前走着。见了个村子,两人进去,见了人家就敲门,总不见有人答应;推门进去看看,都空空如也。终于看见有户人家前面蹲着位老人,刘景、马明上前搭话。
  刘景说:“我们是生意人,知道你们这儿出产玉米,想收些玉米。”
  老头望望他们,说:“你们四处看看,看见哪里有半根玉米棍儿吗?我们这几年都受灾荒,乡亲们十有*都逃难去了!”
  马明说:“我们生意人,就是耳朵尖。听说山东今年丰收,百姓感谢朝廷前几年救济之恩,自愿捐粮一成给国家呀?”
  老头儿长叹一声,说:“那都是官府哄朝廷的!”
  刘景说:“朝廷怎么是哄得了的?没有粮食交上去,怎么向朝廷交差呀!”
  老头说:“那还用问?就只有逼老百姓了!”
  不多时,就围过来一些人,尽是老弱之辈。一位老妇人插话说:“如今官府里的人,不知道是吃什么长大的,世上的事理通通不知道。说什么,没有粮食交,就交银子!”
  老头儿说:“是啊,真是天大的笑话,地里没有收成,百姓哪来的银子?”
  一位中年男子说:“我在外头听人说,现在这位巡抚,自己倒是清廉,不贪不占,就是太严酷了!听说他自小是在宫里长大的,不懂民间疾苦,对自己苛刻,对百姓也苛刻!唉,总比贪官好!”
  老头摇头叹道:“是呀,只怪老天不长眼,老降灾荒!这位巡抚啊,我们百姓还真不好怎么怪他!”
  马明问:“你们没粮食,还得向上头自愿捐粮。不说你们交不了差,官府也交不了差呀?”
  老头儿说:“那也未必。有些大户人家,田亩多,地又好,还是有粮食。”
  刘景问:“老伯,您能告诉我哪户人家地最多?我们想看看去。”
  老头摇摇头,说:“那还用老汉我说?您瞧哪家院儿大,肯定就是大户人家了。我劝你们不要去。你们是外地人,不识深浅,会吃亏的!”
  马明说:“不妨,我们只是做生意,买卖不成仁义在嘛!”
  两人辞过老乡,继续往前走。见着一家大宅子,高墙朱门,十分气派,便上去扣环。门里有人应了,问道是谁。刘景回道:“做生意的。”
  大门边的一个小旁门开了,出来一个人,问道:“做生意的?要干什么?”
  马明不知道,乡下这等有钱人家,门房上也是要行银子的,只说:“我们想见见您家主人!”
  门人打量着两位来人,说:“见我们家主人?告诉你们,德州知府张大人都比我们家老爷好见!”
  刘景见这门人如此无礼,忍不住来了火气:“你们老爷家大门大户的,应是仁德之家,您说话怎么这么横?就不怕您家老爷知道了打您的屁股?”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清相国》22(2)
门人立马圆睁双眼:“我先打了你的屁股再说!”
  门人说话就擂拳打人,刘景闪身躲过,反手一掌,那门人就趴下了。门人趴在地上,叫道:“你们真是胆大包天了,跑到朱家门前打人来了。来呀,有强盗!”
  门里登时闪出四条汉子,个个强壮如牛,不由分说,抡起拳头就朝刘景和马明打来。刘景、马明身手了得,四个汉子不是他俩的对手。突然,正门大开,四个汉子且战且退。刘景、马明紧追进门,大门吱地关上,几十个壮汉蜂拥而来,将他两人围了起来。
  这时,听得一声断喝:“哪来的刁汉,如此大胆?”
  人墙*,站着一个中年汉子,一看就像主人。门人低头说:“朱爷,这两个人在这里撒野,您看,把我打成这样了!”
  这位叫朱爷的朝门人说:“去,你把它打回来!”
  门人朝刘景、马明试探着走了几步,不敢上前。 朱爷怒道:“真是没用的东西,这么多人替你撑腰,你都是这个熊样儿!还要别人替你打回来?”
  刘景朝朱爷拱手说道:“这位老爷想必是这家主人吧?我们是生意人,上门来谈买卖的。可你家守门的人,恶语相向,出手打人,我只是还了下手。”
  朱爷哼哼鼻子,说:“上我朱家大门,敢还手的还真没见过!”
  马明听这姓朱的说话也是满嘴横腔,便道:“瞧您家门柱上对联写得倒是漂亮,诗书传千秋,仁德养万福!诗书仁德之家,怎么会如此?”
  朱爷冷冷一笑:“你们俩还敢嘴硬!我们不用动手,只要我吆喝声,阖府上下每人吐口口水,都会淹死你们!”
  刘景说:“我想你们家不会靠吐口水过日子吧?总得做点正经事儿。我俩不过就是上门来谈生意,怎么会招来如此麻烦呢?”
  忽听有人喊道:“什么人在这里吵闹?”
  那个叫朱爷的马上谦卑起来,躬起了身子。只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此人仪表堂堂,气宇不凡。原来这位才是朱家老爷,名叫朱仁。刚才那位叫朱爷的,只是朱家管家朱福。
  朱福说:“老爷,来了两个撒野的外乡人!”
  朱仁和言悦色:“您二位干什么的?”
  刘景说:“我们俩是山西来的商人,想上门谈生意,不想被您家门人打骂,就冲撞起来了。”
  朱仁回头望望那些家人,说:“你们真是放肆!我交待过你们,凡是上门来的,都是客人,怎么这样无礼?”
  朱福赶紧陪罪:“老爷,都是我没把他们管教好!”
  朱仁拱手施礼:“朱某单名一个仁字,读过几年书,下过场,落榜了,就不想试了,守着份祖宗家业过日子。家人得罪两位了,朱某陪罪。两位请里面坐吧。”刘景、马明也各自报了名号。朱仁把两位客人请了进去,看茶如仪。
  朱仁问道:“朱某同山西商家有过交往。敢问两位是哪家商号?做什么生意?”
  刘景信口道:“太原恒泰记,主要做铁器,别的生意也做做。”
  朱仁说:“恒泰记啊,你们东家姓王,久仰久仰,失敬失敬!只是我朱家没做过铁器生意,隔行如隔山,不知您二位想同朱某做什么生意?”
  马明说:“今年山西大旱,收成不好。我们听说贵地今年丰收了,想采购些玉米贩过去,一则救济百姓,二则也可稍有赚头!”
  朱仁听了,格外警醒:“您二位怎么知道我们这儿丰收了?”
  刘景笑道:“不是到处都在传嘛!都说今年山东大获丰收。我们在济南有分号,在那边就听说百姓要把一成的余粮献给朝廷。”
  马明说:“是呀,我们打算在山东别的地方采购麦子,在德州采购玉米。”
  朱仁笑笑,说:“你们耳朵倒是尖得很啊!只是,你们知道吗?巡抚衙门通告,山东的粮食一粒也不得卖到外省!”
  刘景很是不解的样子:“有余粮又不让百姓卖出去,这是为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清相国》22(3)
朱仁神秘一笑,说:“其实呀,嗨,同你们外乡人说了也无妨,其实山东没有余粮!二位刚才遭遇朱某家人无礼,也是事出有因。我们这儿连年灾荒,很多百姓就相聚为盗。门人喊声有强盗,家丁就闻声赶去了。”
  马明吃惊地望望刘景,问道:“没有余粮?为何空穴来风?”
  朱仁说:“也可以说,只有像我家这样的大户有余粮,别人饭都没吃的,哪来的余粮?”
  马明故意生气起来:“哎,是谁在乱说呀?害得我们辛苦跑一趟。大哥,我们就不打搅朱老爷了,回去吧。”
  刘景叫马明别急,回头对朱仁说:“朱老爷,我这兄弟就是性子急。我想既然失老爷家有余粮,我们可否做做生意?”
  朱仁很为难的样子:“我不是说了嘛?巡抚衙门通告,不准把粮食卖到外地去!”
  刘景说:“朱老爷,我们做生意的,都同衙门打过交道的。衙门,总有办法疏通的。”
  朱仁颇为得意,说:“不瞒两位,要说山东这衙门,再怎么疏通,也没我通。只要价钱好,衙门没问题的。”
  刘景甚是豪爽,说:“朱老爷,只要价钱谈得好,粮食你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朱仁来了兴趣:“真的?”
  如此一来二去,生意就谈拢了。刘景很是高兴,说:“朱老爷真是爽快人。好,这就带我们去仓库看看货。”
  两人说着就要起身,朱仁却摇摇手,说:“我家粮食生意,都是在济南做,那边码头好。玉米都囤在济南朱家粮仓。”
  刘景面有难色,说:“我们看不到货,这个……”
  朱仁哈哈大笑,说:“二位放心,二位尽管放心!今儿天色已晚,您二位委屈着在寒舍住下,万事明天再说。”
  刘景、马明假意推托几句,就在朱家住下了。两人夜里悄悄儿商量,越发觉得朱仁这人非同寻常,明日干脆把他诓到济南去。次日吃罢早饭,朱福已把买卖契约拟好了,送给他家老爷过目。朱仁接过看看,交给刘景。刘景看罢,大惑不解,问:“朱老爷,怎么提货地点在义仓?不是在您朱家粮仓吗?”
  朱仁也不多说,只道:“两位放心,你们只管签字,不用管是在义仓还是哪里提货,保管有粮食就行了。”
  刘景说:“我当然放心。不过我有个不情之请。”
  朱仁拱手道:“但说无妨!”
  刘景说:“这么大笔买卖,这契约还得我家老爷签。可这来来去去的跑,又怕耽搁了生意。可否劳朱老爷亲往济南一趟,也好同我家老爷见个面?”
  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