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之语-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鄄煲幌抡馓抢揖烤故呛涡蚊玻豪纾扒硪核崽鹱恪保ㄌ啤ぐ拙右祝撬堤抢蚁袢榘咨那斫鹱匀皇且蛴姓崽牵骸靶裳颓硪骸保ㄋ巍ご鞲垂牛撬涤L抑烊缧裳艉偷教抢抑校弧叭咀鞅稀保ㄋ巍ぱ钔蚶铮撬涤L抑抢胰境珊熳仙U饫锏摹氨奔葱凑谌芑械谋蛱抢摇L蜗罅耍∈说纳窭粗首苁橇钊饲张宀灰选T倏此照薜氖骸芭讨型鹱髦榛嗌襄已茬┫保绱松男凑眨醪唤腥舜瓜讶撸
樱桃又不单单以甜美的果实而受到世人的重视,它的花因“翻英如雪香如蜜”(王象晋语),同样获得了人们的特别青睐。
樱桃花蕾看上去是红色的,当它渐渐地拆开后,你会发现它的花瓣又为白色的。每年春分时节就是它的花期了,当千朵万朵樱桃成窠成窠地缀满枝头含苞待放时,在光线的照射下,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片桃红色,好似不散的红霞;而未经多少日子,当樱花吐蕊舒荣怒放时,人们又是满目的洁白,好似漫天的白雪,这樱桃,也算得上是花中的善变者了。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壔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唐·元稹《樱桃花》)
这是诗人写红的。
记得花开雪满枝,和蜂和蝶带花移。
如今花落游蜂去,空作主人惆怅诗。(五代前蜀·韦庄《樱桃树》)
这是写其白的。还有的诗人更妙,既钟意于怒放之白,亦不忘情于初发之红,笔触尤见细腻:
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
凝艳拆时初照日,落英频处作闻莺。
舞空柔弱看无力,带月葱茏似有情。
多事东风入闺闼,尽飘芳思委江城。(唐·李绅《北楼樱桃花》)
今节初冬逼下旬,樱桃数杪着花新。
天寒翠袖宜深幕,日暮红帘讶美人。
小颊预放三月粉,微脂未褪昨宵唇。
梨花定不开夭上,百姓人家借小春。(明·徐渭《十月廿二日园西樱桃数花便有蝶至二首》之一)
樱桃花开时,古人认为美人也有所不知。《花史》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有个名叫张茂卿的人,平时颇好声色,然而有一天,他见到园中樱桃花正在盛开,白白红红,煞是好看,竟使他神魂颠倒、如痴如狂,于是屏退身边的佳丽,独携酒具,酌饮其下,连连发出“红粉风流,无逾此君”的浩叹。樱桃若是有知,必欣喜又获一知己了。
古代的仕宦之家、簪缨之族,值熙春寒往、樱桃花放之时,常常邀集友朋同侪,张宴观赏,以为乐事。席间,只见女宾们将摘下来的樱桃花枝插戴满头,仪态万方;酒客则赋诗联句,传递樱桃花枝,玩那“击鼓传花令”之类的把戏,一派热闹的场景。著名的文学家如唐代的白居易、刘禹锡都参加过这样的樱花宴会,这使我们可以较为形象地从他们的诗文作品中窥见到当时上流社会游乐生活的一个侧面。无论是樱桃果实的娇嫩甜美,还是樱桃花的甜美娇嫩,都无不使人沉醉其中。
五、杏花消息雨声中……宋·陈与义(1)
在早春的烟雨里,一枝红杏悄然伸出墙头……
仲春二月是杏花时节。杏花是同梅花、桃花、李花同属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它们的外貌因此很有几分相像,先叶开花,花出五瓣,但开花时间,杏花介于它们之间,晚于梅而早于桃李。中国最早的一部历法书《夏小正》有这么一句:“梅、杏、杝桃始华。”杝桃,即山桃。这里虽未提李,但说到的梅、杏、桃,其次序井然,表明的正是花时的先后。杏花开后,桃、李纷纷吐蕊,争芳斗艳,共同渲染着欣欣向荣的春天,给人带来的是无限的融融春意。
杏花花期并不短,再加各地气候不完全相同,一般到农历四月还能见到它花枝招展。但人皆以其始发于二月且盛于二月,便把二月看作是它当令的时节,并以之命名,称二月为杏月。许多月令农时之书,往往在叙述到二月时,要给杏花留下位置,如汉代农谚云:“二月昏,参星夕,杏花盛,桑叶白。”(汉·崔寔《农家谚》)这番话对二月的自然征候作了精简的概括。唐代韩鄂《岁华纪丽》“二月”说:“暖日融天,和风扇物。杏压园林之香气,柳笼门巷之晴烟。”也将杏花与二月结合在一起。对田家而言,杏花开放的二月,是一年农活开始的时间节,望见杏花开时,便要开始农忙了。所以古有“望杏瞻蒲”或“望杏瞻榆”之语,其典一出南朝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穑”,一出《隋书·音乐志》“瞻榆束耒,望杏开田”,都是劝勉耕插,勿失农时之意。
杏花开时,恰逢清明前后,多有蒙蒙细雨,老是不肯放晴,尤其是江南一带,更见如此。以致许多人一提到杏花,便想到春雨,一遇上春雨,抬眼看到的又是杏花。诗人是最擅长摹物抒怀的了,唐代戴叔伦春日游苏溪亭(在今浙江义乌县),作七绝一首曰:
苏溪亭上草浸浸,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又杜牧《清明》诗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牡童遥指杏花村。
再看宋人陈与义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游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都证实了春雨与杏花的确有不解之缘。吟诵了这些风致嫣然、婉约清丽的诗文后,令人心生喜悦,当然不会再讨厌春雨绵绵大杀风景了。
根据《夏小正》以及《山海经》都有杏的记载,加之杏的野生种在我国分布最多,杏已被肯定原产我国。《夏小正》又载:“四月……囿有见杏。”囿即有垣之苑,说明我国早在三代就已开始了人工的栽培。《西京杂记》提到汉武帝扩建上林苑时,各方所献礼物中有杏树,并记有二品,一为文杏,木材有文采;一为蓬莱杏,花杂五色,花瓣六出。后面一品今却不见,结合文中说它“是仙人所食”分析,荒诞不经,似不可信。后来《述异记》亦承此而有所发挥,说是天台山有五色杏花,六瓣,称仙人杏。今天,植物分类学指出它只有三个变种:垂枝杏,小枝下垂;斑叶杏,叶片具淡黄斑点;山杏,花常两朵并生。可能因品种历来就这么几个,杏几乎别无异名。
杏花含苞时,色纯红,随着花苞渐开,红晕逐渐褪去,至大开时,为纯白色,这时它也就难免落英缤纷了。这一特点,古人多有描写,如“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红白”(唐·韩愈),“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唐·温庭筠),“才怜欲白仍红处,正是微开半吐时”(宋·杨万里)。
杏花究竟是红色为佳还是白色更美,因人而异。有的认为看杏须看红,所谓“杏花看红不看白,十日忙杀游春车”。(宋·谢枋得《荆棘中杏花》)有的则从白花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在《北陂杏花》诗中,王安石对着那白杏花吟颂道:“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烧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即便为东风吹落,但那似雪花瓣却可在一陂春水上,顺流而飘,芳洁不染。是为托物见志,寓意深长。
明代园艺家王世懋认为:“杏花无奇,多种成林则佳”,(《学圃杂疏·花疏》)是比较有道理的。在大型园林或风景区内,群植于山坡和水畔是较理想的方式。在古代,水边倒影、红艳出墙—如同唐诗人吴融在《杏花》中所概括的那样:“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被认为是杏花最富于情态的两种景观。上面王安石一诗,即敷衍的是前者。至于后者,更是经吴融“一枝红艳(一作杏)出墙头”(《途中见杏花》)的品题后,风靡诗坛。祖述者如宋代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金代刘豫《杏》:“竹坞人家濒小溪;数枝红杏出疏篱。”元好问《杏花杂诗》:“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明代朱曰藩《泾西杏花杂兴》:“墙东一树红如锦,莫怪先生独闭门。”绘画也受其影响,喜用这个题材。元代郑允端藏有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杏花图,曾赞道:“曾记沉沉春雨后,一枝斜透粉墙西。”明人陈锋则在自己画的一幅杏花图上自题绝句云:“记得景乡回首处,一枝斜拂酒楼前。”真是诗情画意,各有体会。
中国人爱杏,与杏有关的典故也有不少:北宋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善作诗词,曾作“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由于一“闹”字下得好,传诵一时,被世人称为“红杏尚书”。无独有偶,明代名臣史可法任翰林院教习期间,曾以《春日即事》为题命人作诗。管水初,字一清,所写诗中一联为“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受到史公击节叹赏,时人因呼之曰“管杏花”。
人们把教育界称为“杏坛”,又把医学界称为“杏林”,皆出之于古书上与杏花有关的传闻。杏坛,据说是孔子聚众讲学之所。《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絃歌鼓琴。”《庄子》这里可能只是寓言,并非实指。后人因此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筑坛,建亭,书碑,广植杏树。到了宋乾兴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以旧基为坛,植以杏树,取杏坛之名名之,以后历代相承。后来凡是授徒讲学处,都可叫做杏坛。
杏林,即三国时东吴的一个叫董奉的名医,为人治病素不收钱,只要求病人好了以后在地方上种杏树,病重者植五株,轻者植一株,作为回报。经过一些年,他治愈病人无数,得杏十余万株,蔚然成林。因他医术高明,功德无量,人称他为“董仙”,称当地杏林为“董仙杏林”。打那以后,世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等来作为称颂医家之美辞。
从以上的诗文典故中,我们可以发现,杏花是最得早春朦胧之美的花卉,也可以是春光浪漫时的象征。杏花的诗情画意,正是中国文化匠心独具的一个体现。
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崔护(1)
拨开神异传说的迷雾,搁置有关品格的争论,我们看见的是灿若云霞的桃花,与美人交相辉映,亦不逊色……
据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唐德宗时,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到长安考进士落第后,颇觉无聊。清明节那天,他一人独游都城南庄,至一村户,见一亩之地上花木茂盛,看似寂若无人。他因口渴,叩门求杯水喝。良久,有一女子自门隙问他是何人,有何事,他回答后,那女子沏了杯茶,开门请他入内,设椅于庭院招待他,自己则倚在一株小桃树边观察他,“意属殊厚”。崔护见这女子娇柔美艳,不觉动心,情不自禁以言相挑,那女子不回应,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崔护饮毕,女子送至门,似有恋恋不舍之意,“崔护亦睠盼而归”。一晃第二年清明节又到了,崔护追忆往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访,唯见门墙如故,桃花依旧,却门上多挂了一把锁,空不见人。他怅惘之余,挥笔题诗于门扉: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想想去年此日,这里正是春风殆荡,桃花盛开,那个姑娘就倚在桃树下,人面桃花,互相辉映。美人因桃花的联想而分外妖娆,桃花亦因有美人的映衬,而艳态可掬。以花拟美人,本是俗套,而此诗所写,则是眼前实景,人面不在,桃花依旧,怎不叫人叹惋!
桃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高约丈余,原产于我国的西北和西部,栽培历史达三千年以上。早在周代,《诗经·周南》就首先在诗句中赞美了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成书约在战国末年的《尔雅》记载了两种桃树:“旄,冬桃。 槪遥教摇!币恢纸徐福殖贫遥├鹿党墒欤睹揽墒场R恢纸袠{桃,又称山桃、山毛桃,果实小而多毛,味酸苦。无食用价值,可用作栽培桃树的砧木。汉武帝扩建上林苑,诏群臣献奇花异品。据《西京杂记》说,所献之桃有十,就是:秦桃、槪摇㈢胶颂摇⒔鸪翘摇㈢惨短摇ⅰ∽衔奶摇⑺摇⒑摇⒂L摇⒑摇4哟耍泄靥业闹掷嗟募窃鼐驮嚼丛蕉嗔恕:菏保沂饔筛仕唷⑿陆敛ㄋ梗笥钟刹ㄋ勾贾僚访栏鞴毡镜奶遥缒暌嘤晌夜ァ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桃树品种已达三千种以上,我国就约占一千种。一般按花、叶观赏价值及果实品质而分为观赏桃与食用桃两大类。我国观赏性代表种类有:
白桃,花白,单瓣。白碧桃,又名千瓣白桃,花白,复瓣或重瓣。碧桃,花淡红,重瓣。绛桃,花深红,复瓣。红碧桃,花红,复瓣。复瓣碧桃,又名千瓣碧桃,花淡红,复瓣。绯桃,花鲜红,重瓣。以上是单色花。洒金碧桃,又名日月桃,花白或粉红,而且同一株上花有两色,或同一朵花上有两色,甚至同一花瓣上有粉、白两色。这是异色集于一身的花。紫叶桃,叶为紫红色,花淡红色,单瓣或重瓣。这桃树是既可观花又可观叶。垂枝桃,枝下垂,花有深红、纯 白、淡红、五宝等色。塔型碧桃,树型呈窄塔状。这两种桃树是既可观花又可观树形,较为少见。还有一种叫寿星桃,植株矮小,节间特短,花朵密集,花较小,红色或白色。
食用性的常见种类则有:
粘核桃,特点是果肉粘核,品种很多,如上海水蜜桃、肥城佛桃、浙江玉露桃皆是。离核桃,果肉与核分开,品种有青州蜜桃、红心离桃等。蟠桃,果实扁平。油桃,果实小而光滑无毛。此外还有黄肉桃、冬桃等。
桃以密集成林为佳,开花时云蒸霞蔚,如火如荼,分外好看。加上桃花耐旱,也较耐寒,比较容易栽植,历代皇家园林都将桃花视为不可或缺的树种。晋代宫囿华林苑,据载,有桃树七百三十八株,白桃三株,侯桃三株。唐太宗李世民有《咏桃》诗赞道:“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唐都长安宫苑有“桃花园”,历朝皇帝常在园中开筵,群臣侍宴,作赋咏桃花的应制诗。开元天宝中,御花园有千叶桃花盛开,明皇折下一枝,插在杨贵妃的宝冠上,说:“此个花,尤能助娇态也。”为桃花增添了一段风流韵事。清代位于北京西郊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大体完工于乾隆九年(1744)的圆明园,规模宏大,为中国园林的顶峰之作。其中乾隆亲自定名的景点达四十处之多,其中一处匾题为“武陵春色”,即用陶隐居桃花源典故,那里种植的正是桃林一片。
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崔护(2)
不仅仅在皇家园林,桃花的踪迹遍布各地。相传晋代潘岳任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令时,满县都种植桃花。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庾信在《枯书赋》中曾赞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据载,蒋山(今南京东北的钟山)宝公塔之西北有桃花坞,六朝时桃花甚盛,后不复存。唐元和年间,刘禹锡自郎州至京师长安,听说玄都观植满桃花,曾发出“玄都观里桃千树”的感叹。西湖包家山多桃树,宋时有匾曰“蒸霞”,农历二月游人最盛,号为“小桃源”。栖霞岭以岭上桃花开时灿如云霞,故名。宋人陶弼,有文武才,工诗,神宗时守钦顺二州,有一年春途经叶县(今属河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