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倾蜀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同曹操对抗。孙权虽没派出一兵一卒直接帮助刘备,但间接的支持其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孙、刘交恶,兵端一开,刘备别说战胜曹操,恐怕结果会刚好相反,他自己得主动放弃汉中,以确保蜀中和荆州万无一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六章争夺汉中(11)
曹操情况则不一样,他不能倾中原、关西的全力来同刘备抗衡,他占的地盘最大,因而防线也就最长,须处处兼顾。这段时间孙权虽未北犯,但他同孙权的关系远不能同刘备与孙权的关系相比,即使兵端未开,也须时时提防,不能大意。荆州方面,则尤其不能大意。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驻守宛城的将领侯音反叛,并派人同关羽连和,曹操派大将曹仁前去镇压,直到次年正月才初步稳定下来。此前,代郡、上谷的乌桓单于无臣氐曾发动叛乱,在许都还曾发生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和司直韦晃等人的反叛。前线形势不容乐观,后方和内部又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曹操不愿也不能让自己的主力长期在汉中拖下去,这样就作出了主动撤离的决策,以避免在全局陷入被动,从战略指导原则来看,这还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汉中地区地形险峻,而曹操的士兵多来自平原地区,不擅长山地作战,不愿以己之所短同敌之所长长期较量,以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也是曹操所考虑的一个问题。曹军因不擅长水战,在赤壁之战中吃了大亏,几乎弄到全军覆没的地步,这给曹操留下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因此,当初入汉中在阳平关受到张卫抵抗,曹军因山峻难登而进攻受挫时,曹操就曾说出这样的话:“我带了三十年军队,如果一朝葬送敌手,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于是就产生了主动撤军的想法。这次从斜谷进军汉中,曹操也曾多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南郑简直就是在天狱之中,斜谷道不过是一个长五百里的石洞罢了。”
因此,从长计议,曹操不愿在这样一个地形险恶的“天狱”中同敌人长期周旋下去。若干年后,诸葛亮出兵南郑,魏明帝曹睿和朝中不少大臣主张发大兵征讨,散骑常侍孙资不同意,在陈述理由时,谈到曹操这次撤军,说:“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挠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就是指出了这一点的。
建安二十年(215)十二月,当曹操将军队主力撤离汉中时,一面留下夏侯渊、郭淮和杜袭等人镇守,一面却又从汉中向内地大量移民,说明当时他对汉中的前途就已作了两手准备。这次从汉中撤军,又采取了从武都等地大量移民的措施。汉末以来,由于战乱和瘟疫等原因,人口锐减,拥有人口多少,成了战争中能否取胜的一个关键。拥有众多的人口,就可以开发土地,增加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就可以扩充兵员,增强军事实力。曹操撤军、移民同时并举,可以说是失去了土地,却得到了人口,也算是一种补偿吧。而对于刘备来说,则是得到了土地,却没有得到人口,这对蜀汉的国力和后来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北伐带来了长期不利的影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