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魂--华夏之刃-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可称姜尚、吕望、吕尚、太公望,后世尊称姜太公,一说河南卫辉人,一说山东日照人。您可能要问,怎么又是姜又是吕的,他到底姓什么?这个问题需要解释一下。
现在的姓和氏是一码事,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是不一样的。姓为“女生”,产自母系社会,后来进入父系社会产生了氏,氏为姓的支系,即所谓“姓为氏本,氏自姓出”。例如姜子牙的祖先是炎帝后代,姓姜,后来被封到了吕地,便开始姓吕,这里姜就是姓,吕就是氏,吕是姜的分支。
姜子牙的先祖是伯夷,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时被封到了吕地(今河南南阳),因此得吕氏。后来家道中落,当传到姜子牙的时候,已沦为了贫民。为了维持生计,姜子牙年轻的时候曾在朝歌做过屠夫卖过肉,曾在孟津开过酒店卖过酒,生活很是艰辛。但是姜子牙人穷志不短,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胸怀大志,始终不忘记学习,一有空闲便钻研天文地理、军事兵法,研究治国安邦之道、留心天下大事,期望有朝一日“英雄有用武之地”。
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姜子牙的那一日终究是来了,只是来得晚了点,因为他已经年过古稀了。
相传姜子牙曾投奔过纣王,但发现纣王是个暴君,不理朝政、荒淫无耻,姜子牙很失望,就离开了朝歌。后来听说西伯姬昌仁政爱民,将周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人民的拥戴,姜子牙就有意投奔,便跑到了周国领地内的渭水之滨垂钓,等待时机。当然,你一个在河边钓鱼的老头怎么会引人注意呢?姜子牙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将鱼钩弄直,不挂鱼饵,悬于河面三尺之上,坐在河边像模像样地钓起鱼来,一边坐着一边还不停地自言自语“愿者上钩,愿者上钩……”相传有个樵夫(小说中的武吉)见到了他,就提醒他这样是一辈子也钓不到鱼的,结果姜子牙说:“非鱼尔,在乎王侯”。之后太公钓鱼这件事就传到了姬昌耳朵里,于是姬昌先派个士兵去看看情况,结果受到了姜子牙的冷落。姬昌意识到这是个贤才,便改派个当官的去请,结果也受到了冷落。最后姬昌斋戒沐浴、亲自去请,二人不期而遇、一拍即合……
以上只是一个版本,还有其他。
话说某日姬昌要出猎(刚从羑里出来),按照习惯先算了一卦,结果是“飞龙在天”,姬昌大喜,对众人说所得为“霸王之辅”。之后,大队人马出猎至渭水北岸,遇到了姜子牙在河边钓鱼,直钩、无饵、钩距河面三尺,还不停说愿者上钩。姬昌感到此人奇特,便上去与之攀谈,结果发现姜子牙学识渊博,通晓时势,很有见地。于是姬昌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方法,姜子牙就提出了三常学说,即“君以举贤为常,官以任贤为常,士以敬贤为常。”这话说到了姬昌的心坎上,使得姬昌兴奋异常,于是说道“我先君太公(指古公亶父)曾经说过:‘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应该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很久了。”于是姜子牙被称为“太公望”。之后二人同车而归,姜子牙被尊为太师。
姜子牙到底是在姬昌入狱前遇到的姬昌还是在出狱后遇到的,很难考证,但按照科学年表推断,姜子牙投奔姬昌这一年应为公元前1056年,此时,姬昌五十六岁,姜子牙七十二岁。七十二岁应该去养老了,但姜子牙的事业却刚刚起步。
周国从古公亶父开始兴起,季历时将疆域扩大,到姬昌时已经比较强盛。姜子牙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改进。他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皆有分地并可由子孙承袭等制度,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为周国灭商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同时,姜子牙支持姬昌恭顺纣王的策略,以麻痹纣王;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兼利天下”的观点,亦即仁政爱民的思想,以稳固周国政权。这些都为伐纣灭商做了充分的准备。
纣王不仅荒淫残暴,还好大喜功,经常带兵去攻打东夷。但是东夷却不是软柿子,和殷商打打停停很多年,双方互有胜负。
公元前1055年,纣王又带兵和东夷干仗去了。姜子牙瞅准这个时机,谋划出“剪商”战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剪除殷商的羽翼。
公元前1055年,周国败犬戎。
公元前1054年,周国胜密须。
公元前1053年,周国破耆国。
公元前1052年,周国克邘国。
公元前1051年,周国灭崇国。
以上各战在姬昌之传中有提,这里不再赘述。
至此,依附于殷商各国中实力较强劲的诸国被剪除,殷商王朝被空前孤立了起来,天下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剪商大业告成。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姜子牙注意到,殷商虽然破败,但还没有彻底瓦解,其还是有着强劲实力的,不能贸然攻打,需要等待时机。但此时,周原离朝歌显得远了,不利于调度和作战,为了更好地监视殷商的情况,姜子牙建议姬昌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营建了丰邑,之后迁都于此。
公元前1050年,一代圣主文王姬昌去世,临终前,他将次子姬发托付给姜尚,嘱咐姬发一定要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此时姜子牙78岁。
文王去世,武王即位,姜子牙继续辅佐武王,被武王尊称为“(师)尚父”。之后两年内,周国没有大的动静,继续增强国力,拉拢诸侯,等待时机。
纣王无道,朝局混乱,诸侯不满,叛商归周者越来越多。姜子牙见时机似有成熟,便建议武王举行“孟津观兵”,试探自己的号召力和诸军军事情况,试探伐商的可能性。此次行动有800诸侯不约而至,显示了武王的威信。当时诸侯均说“纣可伐矣”,姜子牙和武王考虑到时机尚未成熟,而且目的也达到了,便以“诸位不知天命”为由班师回朝了。(过程参见武王传)
此次伐纣灭商之前的预演,在各诸侯国间影响强烈,从此,更多的诸侯加入到了武王的阵营。
第二年年底,纣王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启出逃,太师、少师奔周。武王见状,与姜子牙商议。武王问道:“纣可伐否?”姜子牙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宾殃。”意思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武王闻言,果断作出决定:举兵伐纣。于是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召集他们前来会合。
那时候,人们普遍迷信鬼神。在周国大军集合完毕时,依照传统,武王让太史算了一卦,结果大凶,群人疑惧,甚至有打算退兵者。武王不信鬼神,果断作出决定,迅速出兵,姜尚给予他极大的支持,并告诉大家,这个太史很业余,根本不懂什么吉凶,所谓大凶,实为大吉。大家于是才安心出征了。
武王亲率大军渡过孟津与诸侯会和,作《太誓》,进行了第一次战前总动员,然后于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二月五日)黎明,来到牧野,作《牧誓》,进行了第二次战前总动员。
之后便是牧野大战了,参见武王姬发传,结局是殷商部队前阵倒戈,掉转矛头冲击本军后阵,致使殷军大败。本战中,首先发起挑战(致师)的是姜子牙亲率的百名精锐勇士,为战斗的胜利立有头功。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姜子牙已经是82岁高龄了,真是越活越年轻。
周朝建国之后,姜子牙被武王封到齐,都城是营丘(今山东昌乐县境内),爵位是侯爵。姜子牙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走边住,速度很慢。有位住宿的客人对他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这么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姜子牙一听,连忙穿上衣服上路,第二天黎明时就到达了齐国,正好遇到东面夷人建立的莱国与他争夺营丘,太公因赶到及时而没让莱国得逞。
太公到齐国后,本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原则,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等当地优势,很快使齐国富强,吸引了很多人前来依附。
武王立国不到四年去世,其子姬诵即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周公旦辅政,引发三监之乱。三监之乱时,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叛乱了周朝,成王于是派召(音同“邵”)康公授予姜子牙特权: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棱,北到无棣,诸侯不论什么级别,只要是犯了罪,你都有权力去征伐他们。从此,齐国成为了无人可比的大国,也正是由于齐国具备代替周朝攻打各国的权力,才使得它在日后逐渐扩大了疆域,成为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
相传,姜太公活了139岁,这只是传说而已,而据今人考证,其生于殷武乙二十年农历八月初三(公元前1128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公元前1015年),享年113岁。这个年龄当代人都很少见得到,至今还存在着争议。不过从太公的事迹来看,其活了百余岁却是不争的事实。
姜太公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其多半生漂泊不定、穷困潦倒,却能关注天下,矢志不渝,终于在古稀之年遇到明主,成就大业,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公的事迹告诉我们: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活着就有希望!
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兴周,辅佐周武王灭商,开创八百年基业,功勋卓著,其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包括孙武、鬼谷子、诸葛亮等人在内的很多军事名人均受到了他的影响,后世人将姜太公称为兵家鼻祖,可谓是实至名归。相传,姜太公作有《六韬》,但据考证当是战国时人依托太公之名所作,但基本上反映了姜尚的军事思想。
姜太公被封到齐国后,治国有方,很快使齐国成为了富强的大国,为后世的齐桓公称霸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与鲁国共同开创了三千年的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姜太公主张爱民仁政,建立三常学说,定义六守三宝(六守:仁、义、忠、信、勇、谋;三宝:大农、大工、大商),创九府圜法(一种货币政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姜太公妻名申姜,有子13人,女儿邑姜嫁给了周武王,为周朝第一代王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宋之前,真正的武圣不是关羽,而是姜太公,除此之外,他还被封为了昭烈武成王,武成王这个名号最后被《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抢了去。
九 梦神——周公旦
人人都会做梦,梦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纪录片,有生活片,有爱情片,有伦理片,有科幻片,有战争片,有动作片,有武侠片,有神话片,有灾难片,有恐怖片,有*片,有动画片,甚至还有人从梦中做出了算术题,有人从梦中做出了一首诗,我还听说有个侦探做个梦结果破了一桩大案。梦,实在是个奇特的东西。而在中国,做梦还有另一种叫法,即“见周公”,关于梦的内容还诞生了一门学问,即“周公解梦”。那么这个周公是谁呢?
周公,全称周公旦,他的姓名很响亮——姬旦(鸡蛋),当然这只是我们后人的称呼,当时人们的姓和名通常是不连在一起称呼的。此人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姬发同父同母的兄弟,是我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辅助武王开八百年基业,制定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具有开山的意义。周公旦被孔子尊为圣人,孔子经常在梦中梦见他,还常说“吾不复梦见周公”,言外之意就是孔子憧憬周公时的美好社会。此言一出,周公便成了梦神。
关于周公的为人有很大的争论,在此先介绍他的生平。
姬旦在文王时十分孝顺,为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文王封他到周原,故称周公旦。
武王即位后,周公旦辅助武王处理了很多政务,是武王的得力助手。武王“孟津观兵”时,周公随行;牧野之战前,武王宣读《牧誓》,实为周公所写。这篇誓词被收入了《尚书》,其文分两段,第一段痛骂纣王无道,第二段申明武王替天行道,鼓励大家奋勇作战,同时宣布军纪。
牧野之战,殷军前阵倒戈,纣王大败,登鹿台*而死。武王进入殷王宫,此时周公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钺是权力的象征,可见周公的地位之高。之后武王对如何处置殷商移民的问题拿不定主意。他首先问太公望,太公主张斩草除根,武王不同意;又问召公姡В俟髡庞凶锏纳保蛔锏牧簦渫跻膊煌猓挥谑俏手芄芄髡鸥且惶跎罚偷匕仓茫面踔游涓桓福⑸枞啵渫踔沼诘懔送贰S谑俏渫趺钫俟珚'释放了狱中的箕子和其他被关押的贵族;命毕公高释放了被囚禁的百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褒扬他的品德;命令南宫适(一作南宫括)散发鹿台仓库中的钱财和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民;又命南宫适和史佚展示了九鼎和殷朝的宝玉;命闳夭修筑了比干的坟墓,立铜盘铭,封比干为国神;命太祝(宗祝)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的亡灵。这些都争取到了殷人的支持。
武王迁九鼎于镐京,大封诸侯,周公旦被封到了河南鲁山(《史记》说是曲阜,不可信,曲阜应是后迁的),尊称鲁公,但周公旦没有去就封,而是留在了镐京辅佐武王。后来武王想在洛水和伊水之间的平原地带建立新都,得到了周公的大力支持。
不久后,由于日夜操劳于国事,武王身染重病。群臣惶恐,太公望与召公姡Ь拖腧系卣疾芬悦骷祝芄┧担骸安灰钗颐堑南韧跤锹潜恕!敝芄谑且宰陨砦剩枇⑷黾捞常姹倍ⅲ蹊党止纾蛱酢⑼跫竞臀耐踔槠淼唬置饭僮魑淖8妫谌菔牵褐芡醴⑿晾统杉玻绻幌韧跚飞咸煲桓龆樱颓胍晕壹У┐嬷芡醴ⅰ5┝榍赡芨桑嗖哦嘁眨芄皇谭罟砩瘢芡醴⒉蝗绲┒嗖哦嘁眨换崾谭罟砩瘛5侵芡醴⑹苊谔欤占锰煜拢夷苁鼓忝堑淖铀镌谌耸腊捕ǖ厣睿姆饺嗣裎薏痪次匪K苁构瞬ⅲ瓜韧跤老矸铎搿O衷诘┩ü疾返拇蠊晏谙戎鳎忝侨裟艽鹩ξ业囊螅医玷捣钌希幽忝堑姆愿溃绻淮鹩Γ揖桶压玷凳掌鹄础W8嫱瓯希芄┑饺跫捞城罢疾罚峁蠹V芄浅8咝耍执蚩怂诠褡永锏恼疾肥槎哉眨峁彩羌螅谑侵芄:匚渫酰嫠咚挥性只觯恍杩悸侵苁业某ぴ吨疲灰衅渌寺恰H缓螅芄巡嵛氖战鹚坎墓裰校ń鹂g之匮)密封,告诫守柜人不许泄露。第二天,武王果然好了很多。
然而这只是回光返照,武王终究还是去了。相传,武王临终时想把王位传给周公,周公涕泣不止,没有接受。
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但此时成王只有十三岁(成王母为邑姜,此时为王后,故成王非长子,却是嫡子),国家尚未稳定,内忧外患皆在,一个孩子怎么能够处理呢?于是周公为保证周国能安顿不乱,便登位代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关于周公当政是称王还是摄政,存在很大争议,有专家认为周公摄政只是儒家的溢美之词,因为儒家主张君君臣臣,却又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