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魂--华夏之刃-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詈笪呔淅鏊骋唬呔淅銮渴⒑笥滞滩⒘死掷丝ぁ6诎氲耗喜浚偌弥鸾ト〈寺砗胶械6个部落发展成新罗,同时还存在伽倻这样的小国。新罗、百济和高句丽被称作三国,这段时期被称作前三国时代。

  由于汉朝解体,无力管理朝鲜各郡,使得朝鲜半岛的国家日益强盛,这期间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并立,史称三国时代。其中高句丽曾将统治区域伸入辽东半岛,但于668年为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后新罗又联合唐朝灭亡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此时的新罗被称作统一新罗。但鸭绿江以北的中国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滨海边疆地区出现了渤海国,因为渤海国号称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故此段时间被称作南北国时期,除此之外,还有小高句丽,后被渤海国吸收。渤海国于926年被契丹所灭。

  之后是后三国时期,存在的国家为新罗、后百济、后高句丽和渤海国。

  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定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1273年,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

  1392年,李成桂废黜国王自立,经朱元璋授意后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史称李氏朝鲜,朝鲜称号即从此出,沿用至今。

  之后有万历朝鲜之役,先不说了……

  以上就是朝鲜简史,之所以要说它,是因为朝鲜和中国联系实在是紧密,以后的历史要经常涉及它,但最重要的还是为本章的主人公箕子做个铺排,因为上面讲了一个朝代叫做箕子朝鲜,那个就是箕子建立的。

  箕子早就对微子说过,自己不愿做新国家的臣子,武王听说后就将箕子封到了朝鲜,不把他当做自己的臣子看待。4年后,箕子来朝见周王,当路过朝歌的时候,看到往日的繁华已不在,宫室被毁坏,杂草丛生,十分悲痛,触景生情,作诗一首,名叫《麦秀之诗》,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狡僮就是纣。殷民听此诗,纷纷痛哭流涕。

  箕子在中国的事情就说完了,下面说说箕子出国后以及箕子朝鲜的事情。

  箕子带着五千多殷商移民出走朝鲜,同时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农耕、养蚕、纺织等各种技术,还带去了大量的青铜器。箕子到了那里,被当地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国都为平壤,史称箕子朝鲜。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国遗书》里面说,箕子到了朝鲜后,檀君的后人就带着人民南迁了,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发生冲突,这些人成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建国后,作“八条之教”,内容如下:

  1、相杀,以当时偿杀;

  2、相伤,以谷偿;

  3、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

  4、妇人贞信;

  5、重山川,山川各有部界,不得妄相干涉;

  6、邑落有相侵犯者,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

  7、同姓不婚;

  8、多所忌讳,疾病死亡,辄捐弃旧宅,更造新居。

  有了法律的约束,才能稳定而进步,从此朝鲜人民生活水平在箕子的带领下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箕子朝鲜从此被中原称为“君子之国”。

  箕子死后被称作太祖文圣王。

  箕子后代中有个叫子仲的,封地在于,他将朝鲜的“鲜”字与“于”合二为一,称鲜于氏,箕子也就是鲜于氏的祖先。如今在朝鲜,鲜于氏大有人在。

  箕子朝鲜享国达930年,经历41王,汉惠帝二年亦即公元前193年为燕人卫满所灭。国王箕准逃到马韩,又传世201年,最后为百济所灭。在长达1131年的历史中,箕子朝鲜不可能不影响朝鲜民族构成,而且还应该很大,可以说箕子是朝鲜民族的祖先之一。高丽王朝和李氏朝鲜时都曾有过箕子崇拜,他们称箕子为圣人,称自己的国家为箕圣国。直到今天,朝鲜还有箕姓人存在,另有分支韩姓和齐姓,都是箕子的后裔,他们中的部分人还曾到河南淇水县朝歌镇的三仁祠寻根问祖。

  但是朝鲜和韩国的某些人还是对箕子朝鲜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檀君朝鲜为第一王朝,却又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而相反,无论从史书记载还是从出土文物的角度都能看出,箕子朝鲜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见于信史的朝鲜第一王朝。

  以上即是箕子的传奇。

三十 国神——比干
N年前第一次看《封神演义》,当读到比干之死的时候,感到十分压抑,同时也非常纳闷,为什么偏偏遇到个卖空心菜的并且还说“人无心即死”呢?为什么上天对他如此冷酷?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近期才被揭晓。据电视剧《新封神榜》描写,那个卖菜的原来是申公豹变的……

  比干是一个普通人,在神魔乱舞的《封神演义》中,他实在是太渺小了,他不会法术,没有法宝,只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但是正是这颗不寻常的心,使他的形象无比高大,因为相比于那些虚无缥缈的妖魔鬼怪神仙道圣,比干是真实的。

  比干,姓子,名干,比是封地,具体在哪里俺不知道。和箕子一样,比干的父亲也是文丁,帝乙是他们的哥哥,帝辛亦即纣王是他们的侄子。

  在《封神演义》中,比干发现了妲己露出的狐狸尾巴,便暗中和武成王黄飞虎去诛杀狐妖,因此被妲己怀恨在心。妲己装病(心绞痛),对纣王说只有吃一片玲珑心才能救命,还说比干体内的就是七窍玲珑心,求纣王向叔父借一片,用完了再还给他。就是这么荒诞离奇的要求,传说中文武双全的纣王竟然答应了。

  纣王宣比干献心,比干惊恐,打开了姜子牙的锦囊,按照方法吞下神符,就奔了大殿。大殿上,比干痛骂妲己和纣王,然后自己剖心掷地,扬长而去。因为有神符护体,自剖过程中没有留一滴血。之后比干骑马飞奔城外,遇一卖空心菜的妇人。因为神符说明书上说,遇到卖空心菜的必须要问他“人若是无心如何?”比干就按照要求做了,结果那妇人想都不想,张口就说“人无心即死。”比干顿时血流如注,大叫一声而死。

  实际上,这些都是编的,除了一样:比干是被剜心而死的。

  纣王无道,天下大乱,八百诸侯叛殷归周,成汤政权摇摇欲坠。祖伊、微子启、箕子、商容等屡谏不听,比干见状,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然后选择了到摘星楼强谏纣王,三日不去。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便把比干的心挖了出来进行观看,比干没有神符,当然是不能活了,据传此时比干63岁。纣王的无道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从此再没有人进谏纣王了,各位重臣纷纷反出朝歌,众叛亲离,纣王成了孤家寡人。

  比干夫人妫氏怀孕已三个月,闻比干死,逃出朝歌,在长林石室中生一男,取名为坚。武王灭商后,修比干墓,封比干为国神,赐子坚为林姓,林坚即为林姓始祖,比干为太始祖。

  比干忠谏而被杀,被后代忠义之士所称道。从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比干”,他们勇敢无畏,前仆后继,赴汤蹈火,为了促进国家兴盛或挽救民族危亡而前行,最终使中国这条巨龙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直到今日。国神,已成了一股民族凝聚力。

  历代帝王对比干也多有推崇,如唐太宗、乾隆等,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魏孝文帝的《太和碑》,其上的《吊比干墓文》写得十分生动。孝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他之所以推崇比干,是告诉臣子:“朕要是犯了错,你们一定要提醒我。”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新乡,比干墓还在,那里有个石碑很特别,上写“殷比干莫”,相传是孔子真迹,那个“莫”字就是“墓”,一说为通假字,一说是孔子故意去掉了“土”,原因是碑下就是土。

  《封神演义》说比干死后被封为文曲星君,民间传说中,比干又成了“文财神”,坐骑为金圣孔雀,理由是没有心就没有贪心。不过这个文财神和正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羽、文财神范蠡比起来,名气要差很多。

  最后提一件事,有一说为帝乙想立弟弟箕子为继承人,箕子说立长子微子启,比干却说微子启为庶子,应该立嫡子子辛,在我看来,此说颇不可信。

三十一 不食周粟——伯夷、叔齐
《伯夷列传》冠《史记》列传之首,虽叫伯夷列传,实则是伯夷叔齐列传,因为伯夷和叔齐的事迹基本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二人都姓墨胎,是孤竹国的王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老二叫什么?答:不详。

  现在先说一下孤竹国。

  孤竹国又写作“觚竹国”,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一说,觚和竹都是用于记事的东西。另有一说,孤竹是竹子稀少的地方,即指不产竹子的北方。还有一说,孤竹指的是男性的生殖器,是一种图腾崇拜……

  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统治中心为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范围包括今唐山市的东部、辽宁省的西南部和秦皇岛市的全部,是冀东地区最早的地方政权,春秋时败亡于齐桓公之手,存在时间约为940年。

  简介完毕。

  言归正传,孤竹国国君生前有意立幼子叔齐为接班人,死后大臣们按照原则拥立长子伯夷即位,结果伯夷说应该尊重父亲的遗愿立叔齐,然后就放弃君位,逃出了孤竹国。于是大家就推举叔齐即位,不料,叔齐却说自己当了国君就是“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和”,然后也逃到了国外,并找到了长兄伯夷,一起过起了流浪的生活。孤竹国大臣们张口咂舌,很是无奈,不过还好,还有个中子呢,于是就立了那位二王子做了国君。

  此时正是纣王无道、天下大乱之时,伯夷和叔齐避乱于北海之滨与东夷人杂居在一起,后来听说西伯侯姬昌那里比较安定,适合养老(不知二老高寿几何),就相约要去投奔周国。不巧,到了周国的时候,周文王去世了,而此时武王姬发将父亲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进兵想要伐纣。二老见状就上前拽住武王的马缰说:“你爸死了不葬,却去发动战争,这是不孝啊;你身为臣子要去杀害君主,这是不仁啊……”武王身边的人一听,呵,老家伙,竟敢说武王不仁不孝,嫌命太长了吧,便要动手杀掉他们。这时候姜子牙说话了,“此义人也”,二老于是互相搀扶着就走了。

  不久之后,武王灭商,天下朝周,二老认为这是很耻辱的事情,便以商遗民自居,不仕周朝,不食周粟,在首阳山这个地方隐居起来,靠采苹(又名薇,一种野菜)活着。首阳山到底在哪里,说法很多,在山西、河南、甘肃、山东和陕西都有,而且都有关于伯夷、叔齐的传说,不知道到底是哪个。

  后来有一天,来了个老头,老头对他们笑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虽说不食周粟,但这野菜难道不是周朝的吗?”二人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开始绝食,当感觉自己快死的时候,作歌一首,大意是:以暴制暴,我们不理解,周武王却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神农、虞舜、夏后的太平盛世转眼就没了,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只有一死,这就是命!歌罢不久,二老饿死在了首阳山。

  墨胎允死后谥号为夷,墨胎致死后谥号为齐,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序,墨胎允为伯夷,墨胎致为叔齐。

  故事讲完了,如何评价这二位呢?历来名人褒贬不一。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求仁得仁”,是“古之贤人”。在孔子的影响下,儒家将二人称作“二贤人”、“二君子”,认为他们能够到死都保持自己的情操是高尚的行为,后世的司马迁更是写了一大篇论述来赞扬二人的高尚品格,再往后还有韩愈、柳宗元等大家也为伯夷和叔齐撰文称颂。但是有些人却是对伯夷叔齐的行为颇为不屑,西汉的东方朔公开说二人是“古之愚夫”,认为他们固守灭亡的事物而不变,是迂腐的表现。而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提到伯夷叔齐,认为他们的谏阻和不食周粟是背离历史大潮的不可取的行为,是不值得歌颂的。鉴于以上诸人名头太响,我就不多嘴了。

  值得一提的是,虞舜的时候也有个伯夷,是炎帝的后人,在舜的章节中提到过,那个伯夷任秩宗,主管祭祀典礼,是第一任太岳。不要和本文的伯夷弄混了。

一 西周概述
周朝存在的时间长达约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周朝的前身为周部落,活跃于渭河流域,姬姓,始祖为“农神”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姬昌之时,姬昌死后,其次子姬发率领各诸侯灭亡商朝,建立周朝。

  周朝虽为姬发所建立,但其建国后推姬昌为周文王,故周朝历史一般要从周文王讲起。

  当王位传至周幽王时,因其无道,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又欲杀太子宜臼,大失人心,致使其最后被犬戎与申侯所杀。都城被攻破后,宜臼在诸侯的帮助下即位,是为平王,次年迁都于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而周幽王及其之前的周朝称为西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世系如下(括号内为在位时间,其中文王、武王包括灭商之前的在位时间):

  文王姬昌(51),武王姬发(8),成王姬诵(22),康王姬钊(25),昭王姬瑕(19),穆王姬满(55),共王姬繄扈(23),懿王姬囏(8),孝王姬辟方(6),夷王姬燮(8),厉王姬胡(37),周召共和摄政(14),宣王姬静(46),幽王姬宫湦(11)。

  其中周召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确切纪年的开始,意义非凡。

  武王灭商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以稳固政权。封建社会的“封建”二字即由此来,意为“封诸侯建同姓”。分封制中诸侯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些会在各个人物传记中提及,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周人有同姓不婚的传统,其婚姻方式采取的是部族间的通婚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同时,周人具有强大的文化包容性和政治包容性,最终将各民族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前面提到的炎黄部落组成华夏族,那只是最原始形态的华夏族,而西周时代的民族融合所形成的华夏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夏族,因为在周后的十几个世纪中另有其他诸多民族及其文化融入其中,故本卷名曰:华夏初成。此华夏指的是广义的华夏,而非单纯的指汉族。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王朝奠基人——太王古公亶父
周是个古老的民族,其老祖宗可以一直推到黄帝,他们的家谱是这样的:

  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后稷——不窋(zhú)——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

  以上这个家谱来自《史记》,是相当相当错误的,因为文王姬昌是纣王时人,古公亶父是他的爷爷,而后稷呢,是尧舜禹时代的人。从大禹到纣王其中经历了三十一世、四十八王,时间约为1100年,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