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蔷薇看红楼-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我看黛玉无声泣………
(一)我看黛玉无声泣……… 

  曲高和寡的紫苑花 林黛玉

  蔷薇

  看了无数遍的《红楼》,感慨颇多。确切地说,从初中开始,《红楼》就一直陪伴我左右。到如今,不说是熟如指掌,也算是倒背如流了。

  刚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最打动我的首当其冲就是林黛玉了。我想,这个人物塑造的成功主要体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都会对其给予同情,并深深痴恋于这个仙女级的才女。当然,那也是我最初对黛玉的感受。但是,随着越来越深入的阅读,我惊喜地发现,其实黛玉更有一种超然的精神。而因着这份超然,黛玉又困惑在自己编织的矛盾里。

  在黛玉的潜意识里,她的人生格言中不该有同情,不该有自怜,而应是尊重。不幸的是,在林黛玉短暂的一生中,那凄苦的孤女身世交织着“老祖宗”爱溺幼女的身份,使得她的成长充满了矛盾与尖锐。

  众人的眼中,尤其是宝玉的心里,黛玉简直是个天人。她多情执着,她小性儿刚直,她娇美婀娜,她敏锐叛逆,她才华横溢。。。。。。她集仙女的外形于浑然,却又矛盾地将个性宣泄在任性中。在她劝谏宝玉少与丫头混玩时,你可以说她在宣泄心中不满,也可以说她知节守礼,但更可以说她是尖酸地奚落。

  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林黛玉渴望着人生的自由,也企盼着应有的自尊。这自尊不是来自于祖母怜悯般的疼爱,也不是源自宝玉孱弱式的爱情慰籍。而是,她于人性的看透后一种自我升华、自我需要的人性化的尊重。为着这份尊重,黛玉过分地自爱,过分地严苛,甚至过分地要求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虽然她看透了人性,虽然她也知道要想得到应有的尊重必须自己来操纵它,也尽管黛玉才情出众,聪明绝顶,然而,她直到临死都没能学会如何去操纵自己的命运。于是,尖酸与刻薄无形中便成了她对于那些给与自己不尊与同情的一种声讨方式。

  林黛玉不需要同情,甚至深恨别人的同情。表面上,她误解着宝钗的为人,甚至一度拒绝宝钗的关心,实际上是她敏感地察觉到了宝钗的那种高姿态。这种“有母尚在,不算孤儿”的高姿态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她,让黛玉焚心如火;那高姿态下隐藏着的同情与怜悯,让黛玉实难消受。尤其是在宝钗的哥哥薛蟠,与宝玉以及贾家的密切接触并得到相得益彰的融洽之后,黛玉的自尊心遭遇到了空前的打击。

  
  如果说黛玉的才情、容貌绝对是世间少有、天上可寻的话,那么,她以这种直白的语言方式来宣言并保护自己就是一种素质低下的表现了。

  你看不惯,可以。但不必说出来呀。你说出来,也可以,但不必伤害别人啊。如果仅仅是向不满的黑暗的封建社会宣战,那史湘云招你惹你了?她又何暗之有呢?那也是个孤女呢!尽管湘云圆滑,但是,本性不坏啊!事实上,在湘云父母双亡后,善良的黛玉却又从没有因湘云在家中的地位而瞧不起她,反倒待她更好。所以,林黛玉根本就是个矛盾体。一个受着自尊自强而折磨着固步自封的矛盾体。一个最终只会流逝在风里没有结局又不落痕迹的矛盾仙女。。。。。

  
  真是: 心;为之碎;泪;无声泣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默默无语薛宝钗……
(二)默默无语薛宝钗

   高贵典雅的白百合

  蔷薇

  如果说黛玉的悲伤莫过于顾影自怜,那么宝钗的快乐又何其的阴郁而隐忍。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她要走的路。而说到性格问题就要追溯其成长的环境了。宝钗也不例外,我们先来看看她的成长痕迹。

  在荣、宁两府里,一直以贤妇作为判断一个女子是否优秀的标准。而这主要是源自于当时封建社会下对妇女的要求,同时,更是一向独大自居的王夫人的口味。

  以荣府为马首是瞻的宁府战战兢兢地接受着荣府的恩赐外,也理所当然地承袭着贾母的一切作风,实际上更是变相地发展着王夫人的作派。在贾母的眼里,或许更欣赏黛玉的傲然超脱、晴雯的果敢直谏,但是,贾母毕竟老了,老的只能以蒙蔽双目而自保。于是,表面上是贾母的统治,实际上已经大权旁落的贾府里,就完全以王夫人的标准而断人品了。

  薛宝钗来的真是时候啊!连那个不问世事的林黛玉都感喟: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最初王熙风的协助侧面地促进了王夫人的工作,而如今,正是薛宝钗的母亲薛夫人的参与,才进一步加固了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也更正式地宣告了贾家后院乃至前庭的最高统治者的身份。

  于是,水涨船高的薛宝钗便扶摇直上,俨然成了大观园的首领。且不说她得体的行为与性情。单说那雄厚的财势,待选秀女的身份,就够让王夫人骄傲一阵子了。随着秀女身份的解除,浮现给众人的是那丰厚的嫁妆,还有一个财大气粗的富商老哥撑腰。这些就足以让贾母眼花缭乱,头痛良久,消化一阵儿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女子,又是那样一个重金不重情的畸形社会里,即使她的长相和傻姐相若,也是不愁嫁,不愁没人奉迎她的。何况又是这么一个貌如芙蓉、体若杨妃、性随大度、谦和有节的美女呢?一般男子想要不动心,还真是难呢。

  可是,即便如此,薛宝钗快乐么?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以获得整个贾家的认同为快乐,那么薛宝钗做到了,也欢欣无比。但是,就宝钗的内心而言,我认为是晦暗的,只不过她懂得隐藏。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宝钗奸诈狡猾,故作姿态。可是,我却认为,那只是她极力掩盖自己而达到的效果罢了。在宝钗的心理,你不能不说她对于宝玉是存在着非一般的情愫的。但是,年龄的痴长又使她一眼看穿了宝、黛二人的深厚感情。作为封建礼教下的大家闺秀,她不能也不敢像黛玉那样大胆、执着。但是,她敢用一切黛玉不屑一做的礼数去反差着黛玉的行径。有了母亲与姨妈的默许,宝钗更是把握住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恰到好处的时机。于是,原本是贾母眼中的宝贝孙女儿、众人眼里的娇贵小姐……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便变得摇摇曳曳。她的敏感与直言在众人的眼中一点一滴地便被宝钗这个参照物对比成了小性儿、尖酸、刻薄。

  林黛玉不在乎,她只在乎宝玉的看法。可是,宝钗就有本事四两拨千斤,轻轻数语、淡淡神色就能令宝、黛二人吵个不可分解。而在贾母心中,外孙女再胜过自己的孙女儿,却始终不如宝玉珍贵。再加上宝玉生母的刻意暗示,于是,一桩前景本来很乐观的婚姻就这样被搁浅了。

  
  你可以说宝玉的风流苦了林黛玉,也可以说王熙凤的调包计害了林黛玉。但是,你更应该说也是宝玉的多情误了薛宝钗。

  薛宝钗性格的形成与她的家族、以及后来贾府的熏染是分不开的。本来一个天真浪漫的女子,非得为了明日的尊贵与地位,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喜好。对宝玉的感情,宝钗的苦恼是显而易见的。黛玉打趣宝钗不是一次两次了,甚至是随处可见,甚至更过分的玩笑也有。但是,宝钗从来都是一笑置之。可是,宝玉一句“堪比杨贵妃”立时就惹恼了这个从不轻易动怒的大方得体的大家闺秀。最后,宝玉不得不“负荆请罪”才算了事。

  可见,宝钗是多么的重视宝玉。她一直为着自己是宝玉所尊重的姐姐而懊恼,同时也期待着宝玉能像对黛玉那样自然而平等地接触来对待自己。所以,在宝玉称她为“一字师”时,宝钗婉拒了;在宝玉称她姐姐时,她又借着机会暗示自己并不喜欢做宝玉的姐姐这个身份。但是,一心在黛玉身上的宝玉懵懂不知。倒是黛玉感受了那份未来的威胁,所以才在元春省亲时势要胜过宝钗。文采上,宝钗终是输了黛玉一筹。可是,又能证明什么呢?只会引来宝钗心理更加妒火中烧的郁闷。这个时候的宝钗,我们要理解,谁没有过爱恋?当自己的爱人被一个劲敌霸占着,谁会好受?

  可是,同样对于黛玉而言,宝钗也是不可忽视的强有力的对手。但是,风花雪月的黛玉只会泄愤;多谋善断的宝钗却显然是个管家好手,会做好未来的计划。 

  
  于是,爱情悲剧最终还是无奈的发生了。权势与爱情相较之下,往往无力的是后者,失败的也是后者。在家族财势与贾家贵妃这个极高的权势支撑下,宝钗终于换来了得以和宝玉共守一生的机缘。可是,却唤不回宝玉的心了。最后,也将这个女人般的男人付诸于世外了。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宝钗叹息。宝钗的可怜可悲到此业已展现地淋漓尽致了。可以说那洞房的泪水既是宝钗婚嫁离母的伤心泪,也是委屈自己下嫁的辛酸情。但是,在那两种宝钗不得不铺垫的刻意的泪容下,却也真实地借着机会掩盖着她那喜极而泣的情感。    

  宝钗孜孜以求着这个“宝二奶奶”的身份,她终于得到了。但是,她也失去的更多,更多。。。

  宝钗默默觊觎着荣家掌门媳妇儿的特权,她终于拥有了。但是,在尝试了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后,她也终将变得和那座深深的贾府一样的势力,萎靡。

  默默的宝钗,默默地付出自己。与黛玉不同的是,她不过付出的是自己的所有修为,而黛玉付出的是自己的全部情感。所以,最终,宝钗只能望花兴叹,默默无语。。。。。。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洒脱自我的王熙凤
(三)洒脱自我的王熙凤

  ……… 冷艳傲霜的白玫瑰

  蔷薇

  说起红楼梦,就不得不谈到红楼里的最最重要的三个女主角。

  首先第一女主角莫非公认的林黛玉,第二女主就必然是薛宝钗,而这仅次于宝、黛二人,身份及其特殊重要的第三女主就是那洒脱而又自我的王熙凤了。

  刘心武老师在讲解《红楼梦》时,是从秦可卿之死入手来展开一连串的刨析的。从而挖出了贾府多年以来的重大秘密,最终,这个重大的秘密也必然地导致了贾府的衰败。

  不得不说刘心武老师的解析大胆而脱颖。从整个贾府荣耀的成因到贾府衰败的痕迹,娓娓道来,点滴渗透。使读者一路读来深感其观点:逻辑性强,历史性强,真实性更强。

  我也很赞同刘老师的个中看法与观点。但是在王熙凤的人生观中,我还是想尽述一下自己的想法。

  众所周知,黛玉凄美堪怜、冰肌玉肤;宝钗丰润娇美、明艳亮丽。黛玉小性儿刚直;宝钗大度得体。黛玉执着叛逆;宝钗善察明断。简直就是两个极端,根本是水与火的区别。可是,王熙凤的存在就恰到好处地将二人的特点集合起来,甚至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就外形上而言,凤姐也算红楼第一人了。她既有黛玉的随风窈窕,又颇具宝钗的盈握丰满;既有黛玉的闭月羞花,又兼宝钗的沉鱼落雁。只不过,她把这种得天独厚的美丽尽可能地绽落得放肆、展现得精彩。

  既然有了苗条身段,她便尽力走的婀娜,一步三摇得惹起侄子们艳羡的欲火;既然拥有傲人的姿容,她便无视周遭薄柳之姿的偏室们,尽情地肆虐着自己手里特有的权力。即便是那风流不争气的丈夫,也不得不尾随其后。真是:一任群芳妒,傲视百草窟!

  
  
  凤姐不但美的招摇,即使是在性情上,也深具宝、黛二人的风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凤姐在奚落妯娌时的话语与气势。那句句的尖酸刻薄几乎就是黛玉的翻版;在应答长辈时,凤姐的能言善辩更是与黛玉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在训斥家仆时又将其蛮不讲理的自私与任性表现得振振有词,实际上却已是到了泼妇骂街的极点。

  我们再回忆一下,凤姐在决断家务、应对意外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举止得体则更是宝钗的典型特征。但是,丰富的管理经验让凤姐将此优点发挥得极其聪慧睿智。

  尽管如此,凤姐的下场还是很悲惨的。如果就她的结局而言,凤姐是失败了。但是,反观其活着的时候,我认为,她是洒脱精彩的,她是真真切切地为着自己而活的。用现在人讲:这个人没白活啊!活得太有意义了!

  可是,纵观贾府上下,每个人都那么自私,都为了自己蝇营狗苟。但是,却又看不惯凤姐的自我。这就像是,怀里揣着黄金,却不希望别人也拥有的一种排斥心理。同时,又虚伪地自视出身高贵,故作清高的鄙视那些利益熏心的商家富贾。

  首先,作为王夫人的内侄女,凤姐的地位应该不会很低。可是,邢夫人就没给过她好脸色。为什么?仅仅是没有生男孩儿么?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也就是没有后了,这也的确构成了邢夫人敢不拿正眼瞧凤姐的一个正当的情由 。为着这个情由,即便是讨尽欢心的贾母也只得争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是亲生姑母也只能心里说声:叹叹叹!

  其次,凤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自得其乐地过这自己认为快乐的日子。她放贷,她收租,她揽官司,她阳奉阴违,她甚至瞒着众人作了许多的只要能生利就敢放手干的事情,甚至付出人命也在所不惜。当然,收买人命我可是不敢苟同。但是,凤姐那套我行我素,潇洒干练的女强人精神我倒是蛮欣赏的。不过,我更佩服她的果敢与气魄。也正是因着这些贾府深宅众人皆不敢做的行为一一由凤姐来实施了,所以,凤姐也就成了大家的公敌。

  所以,上至婆婆邢夫人 ,下至陪嫁老妈子,中间再外带一个窥视贾家后院大权的王夫人,都冷眼旁观着、等待着她行差踏错时再踹上一脚。所以,那根本就不仅仅是因为无后的问题了,而是更大利益上的一种嫉妒偏隘的心理驱使着的后果了。

  凤姐就是凤姐,她审时夺度。她既不会像黛玉自恋般的怜悯自己,也不会像宝钗做势中的那样沉稳守候。她只会出击。凤姐深深懂得,要在这个势力虚伪的贾府混下去,必须要有强大的靠山。而贾府最大的靠山就是贾母了。贾母的最爱也就是那些孙子、孙女,尤其是宝、黛二玉了。所以,凤姐不惜气力,周全着贤德的李纨,圆滑在众姐妹中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这期间,凤姐也有付出感情真挚的一面。比如:她不喜欢婆婆邢夫人,却也为寒酸的邢岫烟送去冬衣。在得知秦可卿病重时,她也红了眼圈。不过,理智的凤姐明白,只有积聚深厚的财势才能为自己带来长久的利益。而周围良好的姐妹环境的培养,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积蓄财力的机会。

  
  只不过,凤姐失败在自己的文化知识上。她在形、性上很好的结合了宝、黛二人的优势,却没能很幸运地拥有二人的才学。所以,凤姐行事起来,总是毒辣而决绝,张扬而跋扈。是以,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尽管,最后凤姐的钻营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但是,她无意地一次行善却换来了女儿的终生幸福。这不得不说是很戏剧性的结局。

  不过,我还要说,凤姐才是贾府里活的最潇洒也最痛快地。虽然,她忙碌,但是她有成就感;虽然她孤立于花丛,但是那是她不屑与凡草为伍。做了就不怕别人说,想了就不怕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