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预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揭秘潜伏在你我身边的间谍迷踪
茅盾文学奖得主、《湖光山色》作者
著名军旅作家周大新最新力作《预警》讲述信息时代的情报争夺战
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给《湖光山色》的颁奖词中,引用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不朽名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著名作家周大新离开了他最熟悉的农村题材,回到了他的军人本位,潜心四年,推出了以军事情报战为题材的最新力作《预警》,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预警》作品取材于周大新熟悉的军事领域,故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读起来就像一部悬念叠生的希区柯克的大片,处处布满疑云,步步都是陷阱,紧张刺激,让人欲罢不能:998部队是我军机密作战部队,作战局局长孔德武业务精湛,为人正直,正面临提拔军职的绝好机遇。在一次酒宴上,孔德武结识了年轻漂亮的方韵。这个美丽的女人对这位年过五十、家庭和美、公认好男人的作战局局长展开了一系列的温柔攻势;与此同时,炊事员臧北也热心地帮助德武的妻子炒股,几天之内就赚了40万元。正踌躇满志的孔德武却意外地遭人陷害,提职不成,反遭处罚,一气之下,他办了提前退休。正在这时,老战友潘金满从澳大利亚回来,盛情邀请德武的女儿出国留学,让低谷之中的德武感受到久违的热情。为了报答金满,德武陪同他患抑郁症的妹妹金盈到处求医治病,然而这个病恹恹的女子却对军事机密情有独钟。终于有一天真相大白,原来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
对于“预警”的含义,周大新说:“预警是一个军事学概念,简单地说,预警就是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出预先警告,使己方的军队和国民做好应对准备。” 主人公孔德武身在军营,也会像普通男人一样面对温柔美色的吸引、金钱地位的*。《预警》还描写了几个情报贩子,像热播电视剧《潜伏》中的谢若琳一样,没有立场,只认金钱,但是他们像真正的敌人一样危险。周大新认为,和平时期的人们不会明确意识到战争的威胁,而实际上战争的种子始终潜伏着,“预警”就是要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现代社会,情报战已从政治、军事渗透到科技、商业等各个领域。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央视著名主持人的间谍风波,以及让中国、澳大利亚两国舆论哗然的力拓贿赂和窃取商业机密案,都是现实生活中非常生动的案例。
周大新在文学上特别推崇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和中国的沈从文。他认为,好小说应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并且把精彩的故事讲得精彩。有评论家认为,《预警》的亮点之一就在于在平静的叙事中,把故事的波纹一圈一圈漾开,最后露出平静水面下的巨大漩涡。
作者简介: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21大厦》、《战争传说》、《湖光山色》五部,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银饰》、《旧世纪的疯癫》等三十余部,短篇小说《汉家女》、《金色的麦田》、《登基前夜》等五十余篇,另有散文、剧本和报告文学作品共六百余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2008年以《湖光山色》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
。 想看书来
周大新老师专访(1)
时间:2009年9月9日星期三
地点:老故事餐吧
主持人:在这搞活动也是我们一个固定的地方了,我觉得这个地方比较幽静一点,比较轻松。我们第一次在这是一个冬天,外面刮风,这样的玻璃感觉到非常温暖,后来就到这里来了。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来了周大新老师,跟大家有一个交流和会话,这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我简单地说一下,之后就把时间都给周老师,以便于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是一个热门的作家有一个热门的题材。周老师说是热门的作家只是表面的,其实周老师我们打过几次交道,我觉得周老师是非常诚恳,非常低调的,我个人感觉他是一个特别严谨的人,交流起来感觉周老师是一个特别忠厚的人。让他因为作品的力量成为了热门的人,这本书也非常好,周老师《湖光山色》之后又一本新的作品,其实我们北京市作协,新闻出版长期跟踪,长期关注合作,责任编辑跟周老师也是多年的朋友了,所以一开始这个作品在周老师有这个创作计划的时候,其实就列到北京市一个重点作品,如果大家了解,北京市关于长篇小说计划是由市委宣传部,北京作家协会和北京十月出版社联合开展的创作开展的基金是专门用来鼓励、支持、扶持这个优秀长篇小说的出版等等,都是有一个非常好的支持。
我记得周老师的选题当时申报的时候,其实名字跟现在还是有一点的出路,大家现在看是叫《预警》,当时选题的时候是《没有预警的战争》,周老师在后面也有一些调整,我记得最早的时候是说一个从退伍军人,周老师一开始的构思是一个从一线退下来的,讲的退休时候的事情,但是还是身不由己。那么这个风波也好,还是阴谋也好,我本人就这个问题也没有跟周老师探讨过。刚才我说到周老师也是低调的,默默的写作,老老实实地学作,老老实实地做人我是这样的感受。但是因为他的作品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认为这个题材大家也知道这几年从最早的《暗算》到《潜伏》,我觉得在这一类的影视题材里面是非常令人关注的,非常有意思。昨天开始,《预警》在《北京青年报》连载,第一天就接到电话,有个著名的电影导演打电话找周老师的联系方式,这里面能看出这一类的题材目前的受众关注和大家的追捧程度。还有现实当中的生活因素,这都是造成这类题材受到大家的关注的关键!央视的间谍门也好,还是力拓的间谍案也好,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湖光山色》这一块其实是他非常非常熟悉的,他写到作品里面是他熟悉的冰山一角,大家有兴趣可以借这个问题,就周老师他自己的军旅生涯和阅历当中的事情了解一些。
刚才小任说到他阅读这个作品的感受,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没有你那种感觉是开头读不下去了,我个人认为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我就简单说这些,把时间留给大家,留给周老师!
周大新:我是一个军人,但是一直没有写军事题材,这是我第一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好多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我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一次宣战,写一点东西。后来我这个作品写出来以后,果然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七五事件,和我的预测差不太多。我自己也觉得这个也是对生命态度的看待!这一阶段应该是幼年时期,对生命非常不在乎,不在意。随着这种认知程度提高,我们逐渐开始珍惜,一直到“以人为本”,强调生命是第一的。这个过程是我们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和一个课题。但是恐怖主义让我们注意到这是对生命的一次拷问。我们知道战争双方是成年人之间残杀,但是恐怖主义是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作为杀害对象,现在世界上每天都以发生在恐怖袭击事件,而且还把它作为一种英雄行为。这对于普世观念来说,是人性的倒退。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些事情,恐怖主义现在采取的基本上还是炸弹、枪支、炸药这种袭击方法,但是事情已经表明他们已经在找大规模的杀伤武器。
周大新老师专访(2)
所以,我想我把我的故事写出来,并展开我的故事。我现在写这个小说就是从最直接的意义上希望给我的战友们发一个“预警”,让他们意识到反恐战争很可能是我们要面临的一场陌生的战争。
第二,希望对社会发出一个“预警”,让他们注意产生恐怖主义的时候,突然或者是原因让大家注意关注到这个问题。
第三,其实我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相对发出人生的目的,人生是不可确定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中间什么事情都可能预见或者是发生,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中,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事情,可能会遭遇了很多人生当中没有想过的事情。人生很难琢磨。我就希望通过我的小说传达出这样的东西,我小说当中的主人公日子过的非常顺利,而且很快就很快提升为将军,但是他没有想到会遭遇这么一场巨大的灾难,面临着一个生与死的选择,而且是在和平时期,是军队大院里面遭遇这样的事情,这是我想告诉我的读者们的事情。我简单把我的创作的想法说说,你们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问问,我在此回答一下。
记者:军事作品是您熟悉生活当中的冰山一角,我想您故事写的这种真实性和您生活当中接触到这种案件的这种,您觉得哪个更细一些?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您从事的是文职工作,比如以前有传闻或者是什么事情?
周大新:我个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只是把我根据现在说明标志性的问题,我想从我写的事件里面,感觉到他的激烈程度。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我上周参加西班牙作家的对谈的时候,其中有一位作家之前写的并不是侦探小说,而这一次写了侦探小说,主持人说你之前写的不是侦探小说,现在写的是侦探小说,是不是现在有投机性呢?别的题材在中国也受关注,也有影视公司跟您洽谈这些事情,很多人在看您作品的时候会感觉有投机性的感觉?
周大新:这是一个反恐小说,这是对恐怖主义发出预警的小说。我们对恐怖主义发出的一个预警,对恐怖主义袭击。不知道你们感受到没有,恐怖主义袭击是我们今天和平居民面临的一个问题,更是军人面临的一场战争,我写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影视版权。
记者:就是一个预警是吗?
周大新:对,我是对恐怖主义发出预警。我们前不久发生了七五事件,中国人就根本没有想到,其实在今天不安静的事件上,当你出了事故时候,你应该做好这种应对,我想军人就更应该保卫,并随时为保卫我们和平安定作出努力,他这个战争是悄无声息的,根本就不知道他已经多你身边了。这就是我写作这本书的想法。
记者:我昨天晚上也是看您这本书,您真的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里除了您刚才说的对战争发生的事情,也是有对人的欲望发出预警,他是抵抗住了美女的进攻和金钱的进攻,他照片的事,还有一时疏忽,他认为是安全的,他认为占这个便宜是安全的,所以他陷入了漩涡。
周大新:相信我们人生当中遭遇这种不可预见性的事情,你不知道会面临一种什么样的灾难,或者是什么样的陷阱,人生看起来风平浪静,特别是你们年轻人都不知道前面遇到什么。我也跟你们一样年轻过来的,我也想不到我人生那么糟糕,所以就根据人生的意见发出了预警的报告,因为很多灾难也是由欲望引起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周大新老师专访(3)
记者:就当前有具体所指的吗?
周大新:应该说今天有很多事件发生,有的是把大半生的成果是付之东流。就像我熟悉的一些朋友,他们前半生辛辛苦苦的工作,前半生都是很成功,到最后丢了官职甚至是入狱,这样的事情在我身边熟悉的人都是有发生的。这样的悲剧是他自己没有想到的,也是他家人没有想到的,这是我写这本书其中一个目的,作者写一本书肯定不是一点精神之想,肯定是有很多的事情的敢想,那么就想写出来。
记者:您见到很多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您积压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没有表达,现在想表达。
周大新:是这样的,从困难时期站岗,前半生都是很好,当他们事业成功以后,有些人得意忘形,这样就掉入陷阱里面去了。这一代军人我比较了解!
记者:我读您故事的时候,您开始谈作战局局长孔德武他每次遭遇诱惑都抵抗住了,什么诱惑都抵抗住了,但是对权利诱惑,用感情战俘虏了。这个男人的心理刻画得特别细腻,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他面对诱惑时的纠结是很好的铺垫,我想问您,不知道您写这个故事的哪个部分是最难处理的呢?
周大新:一旦恐怖主义盯上他为目标的时候,最终抓住他软弱的特征,最终把他抓住手里,我写这段最难。
记者:为什么?
周大新:因为你要钻到人物心里最软弱、最纠结的那个地方,这种心理的把握非常难写,容易过犹不及。
记者:您说他有一个道观里面养病,我觉得那段故事看起来有一点纠结,不太合故事的发展。您在后面说到一点执迷不悟的感觉。
周大新:这是因为他平时不能往这个方面考虑,为什么要发出一个预警呢?他们想战胜的时候想了很多办法,他根本预料不到有这么多的陷阱,所以他最后掉进去。如果不用这些办法,他不可能把一个作战局长引入到这个地方。
记者:你去找他的软肋每次都不行,不好色,也不好财。也是希望有权利,但是也不是撕心裂肺的想要一切的权利。因为一般会利用人性的弱点攻歼你,因为这些也可以说是这些人用心良苦,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抓住你的软肋,并达到他们的目标。
记者:一个局长被他们搞的团团转,就觉得这个人没有缺点,我觉得周老师想把这个人塑造很完美。
周大新:并不是很完美,并不是他不贪色,并不是他不贪财,只是有些自身的情况不能让他这么做。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抵御住!
记者:您觉得作为人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抵御这些,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能力?
周大新:其实大家都是正常人,人对物的要求,对色的要求,对精神的要求都是很正常的,有些人他没有落入陷阱,是他有政治心和政治能力,并且要对一些事情进行分析。
记者:是一种理性吗?
周大新:对,您说的很对就是一种理性去分析事情。如果没有理性,完全没有这种欲望和感情受限。
记者:人怎么获得更多的理性呢?
周大新:一个是生活的阅历。
记者:您年轻的时候呢?
周大新:我们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有考虑的,另外要看到一些案例,还有阅读,那么阅读就会使人有丰富的阅历。
记者:您的书里面写的是特殊的人群,他有欲望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对一般人来说控制欲望是必须的?
周大新:在正常生活中没有必要像我写的这么一个人严谨,其实他内心非常丰富的,因为他肩负了责任,他身上这些东西要求他这么做,那么普通人可能就会按照自己的感觉来。
周大新老师专访(4)
记者:您在写作当中是写出整体的故事张力吗?
周大新:我就是写在恐怖主义战争来临的时候他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记者:您怎么把握这个宣讲性和故事的关系。
周大新:故事是区别于其他小说的因素,诗歌等等都不要求故事,只有小说来要求故事,我的小说抑制性不是很强,这部小说的故事里面一定要有思想,要读者在其中悟到一些东西。
记者:周老师您的故事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我想您会不会写成续集呢?
周大新:不写了,就这么多了。我对当下生活的认识就这么多,我要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