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意大利不面-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悠渲幸患苷蕉坊幕砩戏陕洌缓罅郊苷蕉坊痛邮右爸邢Я恕!备崭赵焦0断撸驮庥龅接⒐蕉坊睦菇兀獠皇怯⒐说囊还嶙龇ǎ橇郊苷蕉坊词蒲杆伲髌美保煌夏啻胀瓿膳郎头⑵鸸セ鳎坪跤行┎辉袷侄危橛诰〉奈兜馈U馐沟靡獯罄湔ɑ幕槊嵌几芯醪幻睢
10分钟后,意大利轰炸机编队的各位机枪手报告有大量的战斗机机群从各个点钟方向爬升,正从四面八方向他们扑来。有的成单,有的成双,既有老朋友单引擎的喷火或是飓风战斗机,还有不少新朋友双发重型战斗机英俊战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大多数国家对于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不十分重视,因为对于昼间战斗机承担的任务,单发战斗机已经基本上能够胜任,只有德国从30年代初期一直在发展bf…110这种笨重的远程双发战斗机。战争开始后英国皇家空军才发现,缺乏一种较“飓风”、“喷火”留空时间更长、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重型战斗机,特别是拥有足够强大的火力,可以强拆比亚乔p。108重型轰炸机之类四发怪物的战斗机。于是,“英俊战士”作为一种凑合着用的重型战斗机,在最需要的时间…1940年9月初开始进入一个皇军空军服役。
最初的“英俊战士”marki装备两台1400马力“大力神”iii星型发动机,在15000英尺(4572米)高度上飞行时速只有309英里(497公里)。当时英**方希望其飞行速度至少能够达到335英里。而且这26英里的差距表明该机最高时速低于皇家空军现役的单座霍克“飓风”战斗机。但是,英俊战士前机身下方的4门20毫米西斯潘诺机炮很快就在实战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只需要一个短点射,英俊战士就可以将德国人的双发轰炸机打得凌空爆炸,就算是意大利人的p。108也扛不住一轮四门西斯潘诺的长点射。为此,70年后的**子gaijin公司出品的二战网络游戏战争雷霆(warthunder)里如实体现了这一点,使得英俊战士江湖人称“切糕战士”。(这是我最近在玩的一个游戏,现在以空战为主,陆战已经在测试了,大家一起来玩,反正我感觉比wot好玩。)空战马上进入白热化…英国人的战斗机群排着队,就像等待分配救济品的失业工人或是围绕腐肉的秃鹫。比亚乔轰炸机上的布雷达机枪连续地开火使飞机不断颤动,机内空气火药味十足。驾驶舱内温度很低,但是当向着驾驶员看去时,可以看到他汗流满面,氧气罩上也全是汗水。他正全神贯注地驾驶着飞机,以保持自己的飞机在编队中的位置。对于驾驶员而已,不必看着那些英国战斗机没完没了地在自己周围飞来飞去,实在是一种幸福的解脱。当然,想忘记那些战斗机的存在是不可能的。机头炮塔里的12。7mm布雷达机枪在驾驶员半米以内轰然作响,就像炮弹壳在驾驶舱内爆炸,不光是机头炮塔,每一架比亚乔轰炸机的每一挺机枪都在开火,弹道在这一片天空交织着。这次短暂而激烈的交火中双方都各有损失。两架意大利轰炸机着火,脱离了编队,不久机组成员同时跳伞。英国人这边也有5架战斗机着火落向地面,后边则跟着飞行员们的是英国佬特有的暗黄色的降落伞。
这时,维罗那注意到一个可怕的身影,一架英俊战士始终在12。7mm机枪1000米的有效射程外跟着。这架飞机一直保持在他们的后方高六六点位置,显然接下来要攻击他们的飞机。维罗那用机枪死死地瞄准那架英俊战士,明显地感到头皮一麻,后背开始湿哒哒的。他知道接下去会是一场对射,对射的双方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倾泻最多的弹药,但这一点也不公平,自己的一挺12。7mm的布雷达机枪要对抗人家的四门20mm西斯潘诺机炮。
“通通通…”红的、黄的、绿的,一排20mm曳光弹扑面而来。
“去死吧!!!!!”维罗那高叫到,立马死死地扣住扳机,一排12。7mm曳光弹冲着对面射去。
这时,一排曳光弹从舷窗边斜掠过去,“狗崽子,你射偏,看我的”,维罗那大骂一句。一个暗色物体从他们右侧机翼上方掠过。不用看,维罗那也知道应该就是刚刚和他对射的那架英俊战士。
过了几秒钟,一个闪亮的银色物体冲过编队,差一点撞到螺旋桨。维罗那认了出来,那是一架福克fw187,就像一条疯狗一样,一边死死地咬住前面那架英俊战士,一边播撒着弹雨全然不顾身边飞舞的子弹。
“抢肉的疯子”,维罗那叽咕了一句。但他没有时间去观战,他必须马上将注意力收回,因为战斗还在继续。一个由12架喷火组成的中队从12点钟方向飞来,有的两架一组,有的四架一组,黄色的机头调转方向,做u型转弯。又是一场大战开始了。
一架比亚乔轰炸机不幸被击中发动机,它拖着黑烟逐渐右转离开了队形,但仍然保持着高度。刹那间,这架比亚乔轰炸机发生爆炸,在耀眼的火光中消失,只剩下四个小火球——四个燃烧着的发动机,在向地面落去。在它附近的飞机受到各种下落物体的威胁,机身碎片、紧急舱口、出舱口、过早开启的降落伞、躯体、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飞机零部件。战斗并没有停止或者说战斗才刚刚开始维罗那呆在飞机里继续飞行,穿过这场亡命空战留下的余波。分解的飞机已是屡见不鲜,空中同时出现20个降落伞也没有人会多看一眼。一架比亚乔轰炸机慢慢右转离开队形,驾驶舱里全是火焰。副驾驶员爬出窗口,一手攀着飞机,一手伸到身后,打开降落伞扣,然后放开了攀着飞机的手,他撞到了水平安定面上。大家相信冲力已经要了他的命。他的降落伞没有打开。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英国袭击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维罗那看到紧挨着的一架比亚乔轰炸机油箱被着了火,飞机向后脱离到了他们上空约50米的地方保持位置,7个机组成员相继跳伞。其中4个机组成员成功地从炸弹舱跳出,进行了延迟跳伞;一个机制成员从机首跳伞,过早地打开了降落伞,几乎撞上了机尾;另一个机组成员从机身中部左面机枪处跳出,开伞时间恰到好处;腹部机枪手跳出舱门,在离开飞机还很近的位置就拉开了开伞索,他的降落伞同时展开,差一点碰到机尾。降落伞对他猛地牵动,使他的两只鞋脱落,他就一动不动地挂在伞带上,而其他的成员降落伞打开后就开始用伞带操纵方向,马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还活着。这架比亚乔轰炸机随后就一个倒扣旋转着向后脱离,维罗那没有看到驾驶员离开飞机,他直直看着这架飞机,飞机的右翼燃烧着一层黄色的火焰,然后断裂,余下部分直到它穿过自己下方2000米云层,消失掉他记得昨晚就是这个家伙在纸牌上赢走了自己上周的薪金。
意大利人的轰炸机编队已经受到整整一个小时的攻击,这一次他们遭遇的拦截强度前所未有。目前,已经有5架飞机被击落,7架脱离编队。天空仍遍布不断爬升的英国战斗机,时间是9点20分。轰炸机编队距离曼彻斯特还有不足200公里,维罗那真怀疑自己的大限将至。说实话,在思想,从第一次参加实战后他上早已接受死亡的事实,死亡仅仅是过一秒还是过一分钟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射击…装填…射击………直到再一次回到地面,完整的或是零碎的。
正文 第73、回家(下)
30分钟后,意大利轰炸机编队抵达目标区。曼彻斯特的上空万里无云,天气条件都非常理想,如同临行前气象军官预测地那样。尽管天工作美,但要从7000米的的亚同温层进行精确轰炸依旧是一项精致的艺术特别是在七十年前。这一切都要依靠奥利弗少尉的完美操作,奥利弗是第7轰炸机联队长公认最好的投弹手之一。所以,他才会有资格呆在阿尔弗雷德上校亲自驾驶的前导机中。
初入航校时,和其他的男孩一样,奥利弗最想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可经过几轮无情的淘汰后,他连驾驶运输机的飞行资格也没取得,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转行成为一个投弹手。可是,当久了投弹手,奥利弗却再也不想和飞机上的其他人交换了,他认为飞行员可能也不错,可如果再选一次,他还是愿意做投弹手,看着自己的炸弹命中目标是世上最刺激的事。
意大利的轰炸技术和设备无疑是此刻世界上最好的之一,意大利版诺顿轰炸瞄准器让他们在高空也有不错的精度。在轰炸机接近目标区时,奥利弗需要利用望远目镜寻找目标,这一过程可以借助一组反射镜协助完成。找到目标后,奥利弗就必须把目标置于视野正中,然后打开诺顿轰炸瞄准器的电源开关。一旦开关打开,望远目镜伺服电机就会保证目镜始终对准选定的目标。同时,奥利弗必须快速正确地手动在诺顿轰炸瞄准具上设定风速以及飞机的空速和高度。在接近目标的最后阶段,奥利弗会选择一个比较醒目的目标作为参照物,然后打开诺顿轰炸瞄准具。因为此时飞机没有精确设定风速等信息,因此测试目标会随着飞机飞行而在目镜视野中不断“抖动偏移”。此时,轰炸手应该通过一组微调旋钮设定轰炸所需的各种参数,并随时观察目镜中的目标。一旦发现参照物已经“静止”在十字分划正中,则诺顿轰炸瞄准具的设定便宣告完成。
当诺顿轰炸瞄准具设定完毕后,投弹手就会让“诺顿”瞄准具接管飞机的自动驾驶仪。从这时起,实际上操纵“佛罗伦萨美女”的就不再是阿尔弗雷德上校,而是“诺顿”瞄准具,它会控制飞机沿着模拟计算机计算出来的投弹航路飞行,并根据投弹手最后作出的调整及时修正飞机。在到达预先计算的投弹点时,“诺顿”瞄准具会自动投下炸彈,这样投弹的命中效果就会显著提高。在使用“诺顿”瞄准具的情况下,理论上投弹手可以从约7000米的高空将炸彈投到距离目标半径50米的圆周内。但这仅仅是理论数据,或是在训练场上的记录。那里没有高射炮弹爆炸引起的气流干扰,也没有喷火战斗机造成的机体气动损坏。
所以,想要击中特定的目标,比如某个工厂车间或是某个工人宿舍,而不是让炸弹仅仅落入厂区就完事了,还是要靠投弹手和飞行员的本事。投弹手和飞行员要密切配合,投弹手用通话器告诉飞行员进行最后的航线修正,这样投弹手就只需要做些细微的修正。投弹过程中飞行员必须保持飞机平稳,不能做任何大的机动,这段时间非常难熬。一般每次投弹过程会长达两分半钟。地面上英国人的高射炮火非常密集,机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清晰听见飞机被炮弹碎片击中发出怦怦乱响。奥利弗更是能从轰炸瞄准器中可以看见地面上高射炮炮口的闪光10点正,对曼彻斯特的轰炸准时拉开序幕………由于战前的紧缩开支政策,使得英国政府还没有做够的经费修建所需要的大型深防空洞,所以在战争开始后,特别是不列颠战役打响后,越来越多的英国市民开始将地铁作为防空洞使用。英国政府本想阻止,但很快面对地铁口的人潮涌动,就不得不放弃了。占领地铁的行动是从伦敦东区开始的,结果很快就波及整个首都,然后蔓延至英国全境每一个遭受轴心国轰炸机蹂躏的城市。只要有空袭警报,人们就会迅速离开办公室或是车间,带着食品、饮料、毯子和婴儿推车来到地铁站,乘电梯或自动楼梯下到深埋地下几十英尺的地铁站台上。地铁火车仍在运营,而坐车的人必须费劲地穿过密密麻麻的堆在整个站台上乌压压的人群。尽管地铁里的情况比起初那些临时防空洞里的要好得多,但是有些更敏感的人看到这些站台上的人群仍不免感到震惊。
供职于曼彻斯特cooper轴承公司的玛丽那天正搭乘班地铁外出办事,虽然听不见地面上尖叫的防空警报,但是她看到每一个地铁口涌入的人群,她马上明白轰炸又开始了。回家后她在日记中写道:“地铁里的可怕景象真吓人。一路上每一站的走道和站台上都挤满了踡缩在那里的人,看见这一切我惊得说不出话来。那么多悲惨的人像锡盒里的虫子一样睡在一起——那种闷热、气味和尘土,还有可怜的婴儿不停的哭声,脸色苍白憔悴的女人哄孩子的声音以及睡觉的儿童被挤压时的抽搐……唉,如果我想折磨我的仇敌,最好的办法我看莫过于使用暴力使其就范。”
玛丽直到几天后才知道,就在自己离开地铁几分钟后,一颗炸弹正好落在了这个车站附近,炸断了水管、煤气管和下水道。当时下面有600人在站台上躲避空袭。突然间灯灭了,水管和下水道的水倾盆而下,煤气也扑鼻而来。在乱作一团的黑暗中,一片恐慌。最后,车站上的管理员用汽灯带领100多人蹚过齐肩高的水走到了街面上。但是另外500人则被全部淹死在里面。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玛丽的好运。cooper轴承公司的厂区就是这次意大利轰炸机的重点目标,炸弹直接击中了厂区的制造车间,那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像一支支巨大的火箭直冲的天空。当玛丽下午上班进入厂区时,她首先听到的是一阵巨大而沉闷的吵闹声,一种呼呼的刮风声,好像有什么动物在那下面哀号。当她又向里走了几步后,一股恶臭扑面而来。热烘烘的,又浓又烈,比死尸还难闻,熏得她直作呕,然后不出意外的,她吐了出来。等她走到自己平时上班的车间前时,她站住了。在她前面,她能看见一张张朝着自己这边张望的脸,简直就像一幅地狱里的图画。那里边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各种肤色的人,但是他们都脏得让你分不出来。许多工人快要死了,而另一些已经死掉了。救援队已经开始挖废墟里被埋的幸存者,他们不时地停下来听听下面有什么声音、动静或呻吟声。但是如果听不到什么,“嗅人者”就来帮忙,他们像狗一样在瓦砾中闻着气味,全然不顾煤气、废水和烟雾的呛人味道,直到他们说:“这里有血。”这时他们就会更加使劲地闻,然后说:“别费劲了,血不流了,是死的。”或者说:“下面的血是新鲜的,还在流。”这时救援人员就会接着挖下去,希望能及时挖到受害者。
1940年11月11日,对于不列颠之战而已,是一个让双方都刻骨铭心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里,英国人启动了他们最后的王牌,一直布署在不列颠北部的第13大队被全部要求投入拦截意大利轰炸机编队的战斗中去。而在此之前,只有在8月15日这天13大队派出7个中队共计84架战斗机参战。这使得当天参与拦截意大利轰炸机编队的英军战斗机数量超过了300架,再加上拦截德国佯攻部队的兵力,那一天英国人一共动用了三个大队400架战斗机参与拦截。如此大规模的拦截兵力,的确给了不可一世的意大利战略轰炸机部队当头棒喝,9架比亚乔轰炸机被当场击落,17架迫降后报废,一天之内永久损失高达18%。这还没算上修理厂内等待修理的40多架。
不过,虽然战绩不俗,但是英国人的损失也不小,15架喷火、22架飓风、10架英俊战士被击落,39名飞行员阵亡或是重伤,另外还有三倍于此的战机在修理厂等待维修。更重要的是,从那一天起,英国人起飞拦截的战斗机数量再也没有超过4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