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又一爱将。常遇春是安徽怀远人,怀远在凤阳西北,与凤阳临界,也算是朱元璋的老乡。常遇春生得相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胳膊特别长,善于射箭。元末当时天下大乱,一些草寇往往拉起人马,打家劫舍,占山为王。起初常遇春就跟随了这样一个草寇刘聚。后来,常遇春观察刘聚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感到长此下去不是办法。他看到朱元璋的队伍蒸蒸日上,像个有前途的样子,就离开了刘聚,前去投奔朱元璋。他走到路上,因为累了,就困卧在田地里。睡梦间,见一个神人身披铠甲,手执盾牌,向他呼喊:“赶快起来,主君来了!”他一下子惊醒了,一睁眼,看见正是朱元璋经过这里。他爬起来赶忙向朱元璋行礼。这是在元至正十五年四月,朱元璋刚刚占领和阳。不久,朱元璋面临战事,常遇春请求参战当先锋。朱元璋说,你是因为饿了,到我这里来找饭吃,我怎么能留你呢?常遇春态度坚决,一再请求,朱元璋说,等等吧,等我打长江的时候,你再来跟随我也不晚。不久,朱元璋的军队强渡长江,逼近长江牛渚矶,元兵列阵矶上,朱元璋军队的舰船离江岸还有三丈多远,士兵无法登岸。这时,常遇春突然驾着快船赶到,朱元璋看他来到,招呼他向前冲,常遇春听到召唤,奋戈直前。敌军的武器与常遇春的戈挂在了一起,常遇春借势一跃,登上了岸。常遇春勇猛冲杀,“大呼跳荡”,元军退缩,朱军将士乘势向前冲,一举攻克了采石,进而夺取了附近的太平。从此常遇春成了朱元璋的部将,被授予总管府先锋之职,后晋升为总管府都督。后来,常遇春在夺取集庆的战斗中立了大功,与徐达并肩作战,成为一员骁将。
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善于管理、爱抚士卒,摧锋陷阵,没打过败仗。常遇春没读过书,也没学过兵法,但是指挥作战往往与古兵法相合。常遇春比大将军徐达大两岁,但是他跟随徐达一起作战,严格听从徐达的指挥。当时的名将以“徐常”并称。常遇春曾经说自己能带兵十万,横行天下,因此军中都叫他“常十万”。后来,常遇春与徐达一起带兵北伐,进入元朝大都,又向北攻克开平,追奔元顺帝百余里,大获而还。不幸的是,在还师到柳河川的时候,常遇春猝死,年仅四十岁。这是在明朝建国后的第二年,洪武二年(1369年)的七月,次年的大封功臣也没赶上。朱元璋听到常遇春的死信,大为悲痛,亲自到龙江迎接榇舆,为其祭奠。常遇春被葬于钟山,后追封为开平王,配享太庙,位列功臣第二。
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第六讲 猛将铁军,都是他带出来的(2)
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带领文武群臣来到中都凤阳,他发现官员的行列里少了常遇春,“行失尔队,列亡尔班”,不禁黯然神伤。于是亲写祭文,祭祀常遇春,回顾常遇春跟随自己十七年,“东征西伐,栉风沐雨,奋不顾身,开拓疆宇,严号令,帅三军,摧坚抚顺”,称赞他“英风冠世,海内知名”。这时,距常遇春去世已经五年了。
贴士
明太祖奋自滁阳,勘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名,允为元勋之冠。身依日月,剖符锡土,若二王者,可谓极盛矣!
—《明史?徐达常遇春传》
汤和,是又一员骁将。汤和,字则臣,濠州人,从小就是朱元璋的伙伴。他们一起游戏,朱元璋喜欢扮演帝王,汤和喜欢骑马射箭,扮演将军。后来,汤和出息成一条七尺汉子,而且“倜傥多计略”。郭子兴起兵后,他带了十几个人前去投奔,因立功被授以千户之职。后来就是这位汤和给还在庙中吃斋念佛的朱元璋送信,邀他出来从军,闹得朱元璋神魂不宁。不过,朱元璋从军后显示了更高的才能,而汤和则成为朱元璋最亲信的将领。汤和跟随朱元璋征战,屡立战功。当时朱元璋身边的人,多是草莽英雄,与朱元璋不相上下,不甘心接受朱元璋指挥。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投军又比朱元璋早,但他严格奉行朱元璋的命令,朱元璋特别高兴。汤和作战勇敢,一次与元军陈埜先部作战,左大腿中了箭,他不顾疼痛,拔出箭继续战斗,最后终于与诸将一起打败陈埜先。后来夺取集庆、北伐中原都有他的功劳。
邓愈,从十六岁就继承父兄之任,带领一干人马与元军作战。朱元璋起兵于滁阳,邓愈从盱眙前往投奔。邓愈每战必冲锋在前,军中无不佩服他的勇敢。邓愈治军,号令严肃,士兵对百姓秋毫不犯。邓愈与大都督朱文正一起镇守洪都(今南昌),陈友谅率六十万军队来攻,陈军战船高与城齐,乘水涨直抵城下,围城数百重,邓愈分守城门要害,昼夜苦战,三月不卸甲,终于等到朱元璋亲自带兵救援。
邓愈为人朴直,做事精细谨慎。他不怕危险,不怕吃苦,严于纪律,又能善待降附者。有一次,他带兵占领了安福,部卒之中有人抢掠妇女。判官潘枢来到邓愈军帐,当面指责他治军无方,致使兵卒违背纪律。面对部下的批评,邓愈虽感惊异,但立即起身谢罪,他下令马上将掠民者斩首,搜索军中,把抢来的妇女全部放还。潘枢为了保护这些妇女,把她们安置在一间空屋中,自己坐在屋外看守,防止士兵骚扰,还做粥送给这些妇女。有几个士兵,想乘夜抢人,被邓愈发现处以鞭刑。最终,这些妇女都被护送还家,百姓无不称赞。后来,邓愈镇守湖广行省,地域与元军扩廓部相邻,朱元璋写信给他,说:“若尔爱加于民,法行于军,则彼所部皆将慕义来归,如脱虎口就慈母。我赖尔如长城,尔其勉之!”后来,邓愈参与西征甘肃、乌斯藏,平定四川,战功卓著。洪武三年大封功臣,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在西征回师途中病逝,被追封为宁河王。
在朱元璋手下,可以说猛将如云,除了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外,还有冯胜、冯国用、傅友德,俞廷玉、俞通海父子,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真如同众星拱月。
广收义子,亲信统兵
朱元璋不仅善于识别、驾驭诸将,他还收养了众多义子,把他们培养成了能征善战的将领。据考证,朱元璋的原配马氏,没有为朱元璋生过儿子,朱元璋和马氏都喜欢收养儿子,或许与此有关。朱元璋的义子很多,保儿、周舍、道舍、柴舍、马儿、金刚奴、也先、买驴、童真、泼儿等,一共有二十多人。周舍即沐英、道舍即何文辉、柴舍即朱文刚、马儿即徐司马。朱元璋这样做,并不是仅仅出于慈爱,他还想用这种方式加强和这些人的关系,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帮手。在宗法社会,最亲的关系是血亲、姻亲,此外就要数义子了。朱元璋派遣这些义子出镇,用他们来钳制将士,巩固他并不坚实的领袖地位。这些义子是他的心腹,被攻克的城池、夺得的地盘,朱元璋都要派他们与将领们一同镇守。比如,得镇江用周舍,得宜州用道舍,得徽州用王驸马,得严州用保儿,得婺州用马儿,得处州用柴舍、童真,得衢州用金刚奴、也先,得广信用周舍、沐英。后来,朱元璋之妃嫔生子渐多,逐渐长成,亲生子们就越来越多地派上了用场。朱文正、李文忠、沐英是朱元璋义子中最突出的。
※虹※桥※书※吧※BOOK。
第23节:第六讲 猛将铁军,都是他带出来的(3)
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朱元璋的哥哥在大饥荒瘟疫中与他父亲一起死了。朱元璋起兵后,朱元璋的嫂子带着朱文正来投奔。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待他如同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朱文正带兵打仗勇敢,有智慧,跟随朱元璋渡江立了战功。朱元璋问他,你想要什么官?朱文正回答说:“叔叔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朱元璋要是当了皇上,作为侄子的,想要什么有什么,这说得确实不错,但是,现在还在打仗,天下还未定,不能把爵位赏赐献给自己家里人,那样是不能服众的,那样做,谁还会替你卖命打仗?朱文正毕竟是朱家的人,处处替叔叔考虑。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别提多高兴了,从此更加喜欢这个侄子。朱文正成了朱元璋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后来,朱元璋当了吴王,就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所有军队都受他节制。后来守卫洪都(今南昌)、平定江西,朱文正功最大。
虽然朱文正说爵赏不能先私亲,但当常遇春、廖永忠得到赏赐后,他还是不免有怨气。朱文正本来性子就急,这时就更为暴怒,甚至失去常态,结果被按察使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派人对他进行批评,他就更加抵触。这又被按察使说成有异志。这还了得!这就是要造反啊。朱元璋当天就乘船来到洪都城下,召他出来。朱文正听说叔叔来了,仓促出迎,朱元璋责问他,你想要干什么?于是就把他装上船带了回去,要就此了结他。马氏极力解劝,说:“儿特性刚耳,无他也。”这孩子只是性子刚烈,没有别的想法。也许马氏说的是对的,大概朱家的人性子都刚烈,朱元璋的性子就很刚烈。虽然朱文正是亲侄子,但朱元璋还是将他免了官,安置在了桐城。不久朱文正就死了。朱元璋最相信血缘之亲,朱文正的表现也许令他失望,但他是不是从中汲取了教训呢?在军中,除了这个侄子最亲外,还有一个外甥,那就是李文忠。
李文忠,名叫思本,小名保保、保儿,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就死了,父亲李贞带着他在乱军中辗转找到了朱元璋。朱元璋这个舅舅对外甥的来到十分高兴,把他收养为儿子,让他姓朱,叫他读书,教他带兵。朱文忠也不辜负舅舅的期望,在众多将领中最为骁勇。他以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州军事之职,指挥了与东吴张士诚的大战,取得大捷,“逐北数十里,斩首数万级,溪水尽赤,获将校六百,甲士三千,铠仗刍粟收数日不尽”,追赶逃跑的败军几十里,斩首敌军数万人,河水都染红了,俘虏将校六百人、士兵三千人,缴获的铠甲、兵械、粮草,几天都收不完。攻打杭州,吴军守将潘元明投降,派女乐迎接,被朱文忠斥退。朱文忠驻军城外,严格要求军队,下令:“擅入民居者死。”有一个士兵到百姓家去借锅,结果因为违背纪律被处死。杭州城平静如常。朱文忠不仅得到城池,还得到兵三万,粮二十万石。朱文忠还富有同情心,下令军队收养道路上被遗弃的孩子,救了很多孩子的性命。后来,朱文忠复姓李,作为偏将一再随大军出塞打击故元残余势力,俘获元帝嗣君及后妃宫人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还有大批人马。李文忠到京师献捷,朱元璋亲自登上奉天门接受朝贺。
李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为人深沉莫测。“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一上战场就来精神,敌人越多,他的气势越壮。但是,这位武将还喜爱学问,曾随名儒学习,因而通晓经义。他也会写诗,诗风雄骏。大概因为读了些书,所以,在不带兵时“恂恂若儒者”。他有爱民之心,当为了满足军需而要加征田租时,他为百姓请求减租。他家里常有儒者出入,因此会听到各方面的意见。他劝朱元璋少杀人,劝阻他攻打日本,他说朱元璋的身边宦官太多,有悖于“天子不近刑人”之意。刑人,即刑余之人,指宦官。后来李文忠有了重病,朱元璋亲自来探视,派淮安侯华中安排医药,还是没能挽救李文忠的生命。李文忠死时才四十六岁。朱元璋没有多少亲戚在世,他对姐姐的这个孩子有特别的感情。李文忠的死使朱元璋特别悲痛也特别愤怒。他把安排医药的华中贬官,把他的家属全都下放到建昌卫充军,所有为李文忠看病的医生和他们的妻、子都被处死。大封功臣时,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他死后,又被追封为岐阳王,配享于太庙,位列功臣第三。
◇欢◇迎◇访◇问◇BOOK。◇
第24节:第六讲 猛将铁军,都是他带出来的(4)
沐英也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本名文英,是定远人,也是朱元璋的小同乡。沐英从小死了父亲,跟随母亲到处躲避兵乱,但母亲也死了。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可怜这个孩子,把他收养为子,让他随朱姓。
朱元璋同样把他培养成了带兵将领,朱英十八岁就授予帐前都尉之职,镇守镇江。后来随大军攻打福建,立了战功,晋升为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掌握天下兵马的机构,权力很大。朱英少年英敏,处理事务果断敏捷,马氏一再称赞他有才能,朱元璋对他也很器重。后来,朱英复姓沐,被封为西平侯,他最大的功绩是跟随大将军傅友德攻打云南。后来沐家世代镇守云南,使大明皇朝安定一方。沐英与朱家感情至深。养母马氏死时,沐英哭得吐血,皇太子朱标死时,又哭得病倒了,以致一病不起。朱元璋曾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就是你沐英啊!”后来沐英被追封为黔宁王。
除此以外,朱元璋还善于争取敌军将领为己所用。比如,康茂才本是元军一名都元帅,在朱元璋攻打集庆时战败归附朱元璋,后得到重用,多有军功,后被追封为蕲国公。朱亮祖,本是元朝的将领,先后两次因战败被朱元璋所俘,后为朱元璋所用,屡立战功,被封为永嘉侯。
这些叱咤风云的将领,是朱元璋夺取天下的最重要的资本。
铁血治军,无往不胜
朱元璋有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这是他克敌制胜的基础。
自从朱元璋树立大志以来,就以“不嗜杀人”、“不以子女玉帛为意”来儆诫自己。至正十六年(1356年),徐达带兵攻打镇江,朱元璋训诫将士:我自从起兵以来,没有妄杀无辜。如今你们带兵前往征讨,应该理解我的用心,管束好自己的士兵,城池被攻克后,不要烧房子抢东西,不要乱杀人。如果有违犯军令的,依据军法予以处罚。如果有人纵容士兵违纪,我也要坚决惩罚决不饶恕!这时候朱元璋起兵还没有几年。
贴士
吾自起兵以来,未尝妄杀。今汝等将兵往,当体吾心,戒缉士兵:城下之日,毋焚掠,毋杀戮。有犯令者,处以军法。纵之者,罚毋赦。
—《明太祖实录》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正月,常遇春、邓愈等攻克了赣州,他们谨遵朱元璋不乱杀人的教训,得到朱元璋的大力褒扬。他说:我听说仁者之师是无敌的,但怎样才能成为仁者之师呢?没有仁者之将就不能造就仁者之师。……如今,将军们打败敌人却不乱杀人,因此,捷报传来,我为将军们高兴。将军们的表现如此出色,就是当年曹彬下江南,军纪严明也不过如此。要广泛传布威德,保全生灵,我要深深地依靠将军们了。
贴士
予闻仁者之师无敌,非仁者之将不能也。今将军破敌不杀,捷至,予为将军喜。虽曹彬之下江南,何以加兹!将军能广宣威德,保全生灵,予深有赖焉。
—《明通鉴》
但是,要让一支队伍听从命令、服从纪律谈何容易!要知道他所带的是乱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