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葛亮大传-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此谓平途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粮悬而难继,实行军之大忌也。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
  曹真率军边修路边前进,劳苦程度超过常规行军一百倍。他出发了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使得战士们把精力体力都用在修路上,搞得疲惫不堪。曹操虽没走子午谷,但他当时走褒斜的情形,不会比曹真好多少。
  曹操南征汉中张鲁,不但在谷道上行军困难,当他走出谷道,攻打汉中的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南)时,也不像他预想的那么容易。他临入汉中前,听凉州从事和武都降人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隔很远,难以守住。及到了阳平关下,与听说的情况相去甚远,不由长叹一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当然,曹操的这次出兵,最终还是攻下了阳平关,占领了汉中。但曹操是怎样攻下阳平关的呢?
  历史上有三种记载。
  魏臣董昭说,曹操至阳平关下,挥军攻打阳平山上张鲁军的据点,但迟迟攻不下来,士兵伤亡很重。曹操十分泄气,想把军队撤下来退回关中,便派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招呼山上的曹兵撤回。但前军还没来得及撤下来,天就大黑了。夜色中,曹军迷路,误入张鲁营中。张鲁军以为曹军偷袭得手,四散逃走。侍中辛毗、刘晔等人告诉夏侯惇、许褚说:“官军已占据敌人要塞,张鲁军败退。”夏、许二将还不相信。他们亲自看过,才知果然如此。于是报告曹操,“进兵定之,幸而克获”。
  

益州的咽喉(4)
曹操另一个大臣杨暨说,曹操征张鲁时,带领十万大军,亲临前线,指授方略,用民间之麦以为军粮。张鲁的弟弟张卫镇守阳平关,地险守易,虽然曹军有精兵虎将,也无计可施。曹操与之对军三日,无法取胜,决定退军。不想天助大魏,张鲁守军自己溃退,因此曹操取得汉中。
  还有记载说,张鲁的弟弟张卫镇守阳平关,曹兵进军不成,军粮已尽。曹操打算撤兵,西曹掾东郡人郭谌说:“不可。张鲁已决定投降,张卫虽负险顽抗,但可以攻破。现在我们悬军深入,前进必克敌,后退必不可免灾。”曹操仍未下定决心。当天夜里,忽有野麋数千头受惊奔突,冲坏张卫军营,而曹将高祚等人又误与张卫军遭遇。高祚等赶快呜鼓角招集众人,而张卫等以为曹操大军掩杀过来,于是便缴械投降。
  三种记载,虽然在某些细节上略有不同,但都反映了汉中难攻,曹操几乎失去了再打下去的信心。只是由于偶然的情况,曹操才取得胜利。这次进兵之难,甚至在十多年以后,在曹魏政权内还有人记忆犹新,引为教训。魏明帝太和年中,曹真上表欲数道伐蜀,从斜谷进入汉中。司空陈群说:“太祖(即曹操)昔到阳平攻张鲁,多收豆麦以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必见抄截,多留兵守要,则损战士,不可不熟虑也。”
  曹操从关中南下攻打汉中之难,正说明汉中对益州的藩屏意义。。对于刘焉父子来说,把汉中张鲁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是益州安全的最好保障。但汉中作为一个与己对立的独立政权,只要双方保持平衡,也会在客观上起到藩屏益州的作用。
  张鲁占据汉中近三十年,益州、汉中的平衡也保持了近三十年。
  尽管近三十年是个不短的时间,但这个维持了长时间的平衡却十分脆弱,一旦外界有些变化,这个平衡就会失重。
  实际上,益州、汉中的平衡在建安十六年(211)就已经开始变化。这一年三月,曹操派钟繇###汉中。然而,这只是曹操征关中的一种策略,征汉中仅是一种姿态,一个扬言而已。
  正是这种姿态和扬言,首先引起了益州刘璋的恐慌。他担心曹操攻下汉中后,益州就会步汉中的后尘,所以,他为了益州的安全,把刘备从荆州请进益州,让他帮助自己征服张鲁,重建益州北门。
  刘备进入益州后,没有征讨张鲁,而是反客为主,代替了刘璋。刘备占领了益州,益州与汉中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刘备雄姿杰出,张鲁平庸凡劣;刘备有天下之志,张鲁为自守之人;刘备兵多将广,张鲁兵弱将微;刘备横跨荆益,张鲁独守汉中。
  益重汉轻局面的形成,不仅仅由于刘备与张鲁的个人品质不同,也不仅仅由于刘备集团与张鲁集团力量强弱的不同,还在于从南面益州进攻汉中,要比从北面进攻关中容易。第一,蜀中通往汉中的交通道路是通畅的。马超被曹操打败后,从凉州逃往汉中。刘备派李恢与马超联络,马超又率兵投降刘备。李恢、马超等人这样顺利地往返于蜀中和汉中之间,可见两地的交通畅达。第二,蜀中与汉中来往的险关要隘被刘备掌握着。那时候,白水关是陕、甘入蜀的孔道,而这个关口被益州刘备所据有。刘备早在从葭萌南下攻成都前,就先杀掉刘璋驻白水关的两员大将,占据了关头。刘备南下后,留下中郎将霍峻守葭萌,控制白水关。张鲁派其手下杨帛招诱霍峻,要与他共守葭萌,霍峻坚决拒绝,说:“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杨帛只好退去。
  刘备占领益州,也促使曹操加快了占领汉中的步伐。曹操知道,刘璋据有益州,不会吃掉汉中,而刘备据有益州,汉中就危险了,因为刘备毕竟不同于刘璋。早在刘备还未成事时,曹操就认为,天下英雄唯有刘备与自己,如今这个英雄不仅在赤壁占了上风,而且跨有荆益,紧逼汉中了。所以,在建安二十年(215)即刘备占有益州的第二年,曹操就匆匆忙忙地对汉中进行征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益州的咽喉(5)
曹操此次出兵,虽然遇到不少困难,最终还是降服了张鲁,抢在刘备前面占有了汉中。杨暨说,曹操占有汉中是“天祚大魏”,这种天命观虽不足信,但曹操出兵汉中也确实占了有利时机。第一,曹操已经解决了关中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第二,刘备虽占有益州,孙权却在其东面挑起了荆州争端,刘备不得不回兵东下解决荆州问题,没有时间顾及汉中。
  在曹操征伐汉中时,最有意思的是张鲁的态度。这位汉宁太守闻听曹操到来,便留下弟弟张卫镇守阳平关,自己逃往巴中。当阳平关失守后,他的功曹阎圃问他怎么打算时,张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此时,张鲁心中恨透了刘备。在他看来,若不是刘备占有益州,曹操也不会前来夺汉中,他的汉宁太守就可以继续做下去。现在这种局面,完全是刘备据有益州所致。张鲁的这种心态,也正说明了刘备占有益州,益汉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益重汉轻的局面。
  益州人杨洪对汉中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
  对于刘备来说,张鲁占有汉中,不过是卡在咽喉中的一小根鱼刺,他只要用力一咳,就可以把他去掉。现在,曹操据有了汉中,就如同一个巨人用一双有力的手扼住了益州的喉咙。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兵定汉中(1)
就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来说,刘备本来应该在占领成都后立即占领汉中。
  然而,应该做的事却没有做。这倒不是因为刘备、诸葛亮等人没有想到,而是因为他们当时还无力顾及。
  建安二十年(215),也就是刘备占有成都的第二年,孙权便派人前来讨还荆州。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荆州是关系到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地,当然不能拱手相让。但如果要就“荆州到底该属于谁”的问题弄个明白,显然于时不宜,弄不好还会使得联盟破裂。于是,刘备便含混地答道:“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刘备说“当以荆州相与”,意即“把荆州给您”,刘备用“与”而不用“还”,显然不承认荆州是从孙权那里“借”得的。而且这个“与”是有条件的,即取得凉州,而凉州究竟什么时候取得,当然谁也说不清楚。
  孙权见刘备借口推托,便出兵武力争夺。刘备也不示弱,急忙率兵回到荆州。看来,荆州到底该归谁所有,必须要弄个清楚了。
  鲁肃曾邀关羽相见。双方各驻兵马百步之外,只带佩刀单独相会。鲁肃对关羽说:“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关羽说:“乌林之役(即赤壁之战),左将军(即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双方各说各的理,看来只有武力解决问题了。
  也就是在孙权、刘备为荆州的归属问题箭拔弩张之时,曹操却乘机出兵汉中。为了尽快解决荆州问题,回兵保卫益州,刘备不得不对孙权做出较大的让步,以湘水为界,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划给孙吴。当刘备解决了荆州问题,赶回益州时,曹操已经打败张鲁,占有了汉中。
  在争汉中这个问题上,曹操比刘备快了一步。刘备晚一步的原因,是荆州问题的掣肘。刘备占领成都后的形势,是张鲁北据汉中,孙权东攻荆州。刘备一向认为张鲁是个“自守之贼”,在荆州火烧眉毛的危急时刻,自然要东保荆州。诸葛亮是赞成刘备回救荆州的,因为荆州一旦有失,两路夹攻中原的计划就将成为泡影。当汉中形势吃紧时,诸葛亮又是赞成以湘水为界与东吴中分荆州的。因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做出较大的让步,可以降低荆州再起争端的可能性,使荆州基本上获得稳定。第二,虽然又让出了荆州两郡,但却保存了南郡这个北争襄樊的重要基地。第三,可以腾出手来专力解决汉中问题。
  假如没有孙、刘之间的第三次荆州之争,诸葛亮会不会建议刘备尽快对汉中张鲁动手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第一,在诸葛亮“隆中对”中,就规划了这样一个战略:在跨有荆益之后,一旦天下有变,派一上将军率荆州之众以向宛、洛,刘备则率主力出秦川,两路合击中原。而要出秦川,汉中是必经之路,必得之地。
  第二,诸葛亮在规划天下三分时,就对刘备分析益州说,“刘璋暗弱,张鲁在北”,看到了张鲁对蜀中的威胁。
  第三,在取得益州之后,诸葛亮选中了法正作为辅佐刘备取汉中的人选。法正早为刘璋属下,因助刘备取益州有功,被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成都在蜀郡之内,法正担任这两个职务,是“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任蜀郡太守后,对于以前曾给自己点滴好处的人无不报恩,对于与自己有很小仇怨的人无不报复,甚至还擅自诛杀了几个中伤诋毁他的人。有人不满法正的过分行为,找到诸葛亮,对他说:“法正在蜀郡太骄纵,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诸葛亮回答:“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诸葛亮为什么不肯抑制法正?人们历来有各种猜测。
  有人说,诸葛亮对法正的态度,是“失政刑矣”。
  

兵定汉中(2)
有人说,诸葛亮不抑止法正,是借鉴袁绍手下审配与许攸不和致使许攸背袁投曹的教训。
  也有人说,诸葛亮是以褒中有贬的方式委婉地转达对法正的警告信息。
  上述猜测均没有触到诸葛亮不抑制法正的根本原因。诸葛亮不抑制法正,不仅由于法正功大过小,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法正是个对攻占汉中有重要作用的人。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在喜好和崇尚方面有所不同,但却能从大局出发与他亲善相处。诸葛亮认为法正有奇谋妙智,又对益州和汉中情况很熟悉,是对收复汉中巩固益州能起重要作用的人才。事实证明,法正在后来协助刘备取汉中时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当时诸葛亮对法正不能容其小过而对其进行抑制,就不会有后来法正的积极表现。
  根据以上三点理由,我们认为,在取得益州以后,诸葛亮不是没想到汉中,只是荆州问题的纠缠,使他腾不出手去实施计划。
  无论如何,孙、刘的第三次重分荆州,使得刘备在争夺汉中问题上比曹操晚了一步。当刘备率兵赶回益州时,曹操已经攻下汉中,张鲁放弃了郡治南郑(治今陕西南郑东),退到了人的聚集地巴中(今嘉陵江、渠江上游一带)。曹操继续向三巴地区进军,人部落酋长朴胡、杜濩、任约纷纷降曹。曹操任命朴胡为巴东太守,杜濩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
  偏将军黄权对刘备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刘备认为黄权说得很对,便以黄权为护军,率众到巴中迎接张鲁。然而刘备并不知道,张鲁早就恨透了他,明确表示宁降曹,不降刘。早在阳平失陷时,张鲁就欲降曹操,他的功曹阎圃劝他说:“您这时投降是由于被逼无法,肯定不为曹操所重,不如随从杜濩退到朴胡那里抵抗一阵,这样可被重视。”正是由于阎圃的劝说,张鲁才没有立即投降。当黄权领兵来到巴中时,张鲁早已成了曹操的座上宾了。
  黄权虽未迎到张鲁,却攻破了杜濩、朴胡诸军,收复了三巴地区。曹操听说三巴又失,派大将张郃率军复入巴中,开至宕渠蒙头、荡石(均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刘备派出张飞前去抵御。双方在宕渠对峙了五十多天,谁也吃不掉谁。后来张飞采取出奇制胜的策略,让手下和张郃继续对峙,自己却率领一万多精兵从另外一条路去截击敌军,一下子把张郃军截成两段。巴中多山,山道险峻狭窄,张郃军首尾不得相救,被打得七零八落。张郃丢掉马匹,进入山中,与手下十多人走小路才得以逃生,然后收拾残部退回南郑。
  经过宕渠之战,曹军势力退回汉中,三巴地区复归刘备所有。
  曹操虽占据了汉中,但却无意对益州大举用兵,他只是在三巴地区作一些尝试性的军事行动,稍有不利,便立即停止。在曹操看来,占领汉中的目的,不是为了进一步灭蜀,而是为了防止刘备抢先占有汉中,威逼关中。因此,曹操出兵汉中,是带有防御性的军事行动。但曹操内部有些人不明白曹操的心思,他们主张不仅要占领汉中,还要进而进兵益州。曹操的司空仓曹掾刘晔就说:
  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互相关联的三步棋(1)
占有巴蜀,是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跨有荆、益”的基本实现,而兵定汉中,是对“跨有荆、益”的局部完善。
  兵定汉中以后,刘备集团的形势一片大好。在东面,与孙权的荆州争端已暂时解决。在北面,益州门户的钥匙挂在了刘备集团的腰间,被人扼住咽喉的危局已经彻底改观。
  当人们还沉浸在夺取汉中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