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时,大唐鸿胪丞赵德楷出使西域正好行驻在廓州,被伏允顺手牵羊给拘留了下来。
  伏允这样做是想告诉李世民:别想打吐谷浑的主意,若唐朝不主动撤去重兵,吐谷浑就会背靠西突厥,将西域之路完全阻断,不许唐朝一人一骑经过。
  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对伏允的挑衅嗤之以鼻:不自量力!    京中武官纷纷请战,其中以尉迟敬德、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薛万彻最为热切。
  李世民每遇重大战事,任人为帅时,最为看重李靖和李世羙二人。
   。。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5)
与###厥之战后,李世羙屯兵定襄,后来又移防并州。
  那里的突厥人固然需要镇抚,北面的薛延陀也不可不防,以李世羙之威名,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因此不可轻动。
  且现在李世羙丁忧在家,正替其父守孝,李世民也不愿夺情令其赴任。
  至于李靖,去岁末数次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坚持要辞掉尚书右仆射的职位。
  李世民见李靖意志坚决,挽留了数回,最后只好准其所辞。
  另下诏任李靖为特进(文散官一品),其封爵、禄赐如故,特旨待其疾病有所起色的时候,每隔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所谓平章政事,即是以宰相职参与朝政,这又是李世民发明的一个新名堂。
  李世民这样做,无非是看重李靖,让他在朝政之中发挥作用。
  如此一来,再派李靖出征为帅显然是不可能了。
  按说征讨吐谷浑的合适人选,柴绍也算一人。
  柴绍当初设奇计打败伏允,对吐谷浑还是有相当威慑力的。
  只是柴绍近来恰好染病在榻,不能出征。
  李世民思来想去,最后选定段志玄为出征之帅。
  贞观八年五月,李世民下诏授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由其总领西境边疆之兵征讨吐谷浑,另诏契?、党项部落之兵协助段志玄完成征讨之举。
  段志玄接旨后,即迅速准备停当,既而率众奔赴陇西。
  此年又是风调雨顺,初春的时候,天下普降甘霖,春苗茁壮成长,昭示着又是一个丰年。
  到了夏季,雨水降落适宜,并未酿成洪灾,田里的庄稼开始抽穗、灌浆,农夫们喜上眉梢,知道今年丰收已经有望了。
  陈君宾一直在河套地区帮助突利所辖之人耕种,首先将粟米种植成功,到了五月的时候,又从江南引种稻子。
  他先是手把手教会突厥人育秧,然后引来河水灌溉田亩成为稻田,他挽起裤管示范插秧。
  当一垄垄的田亩中遍植起秧苗之后,他又在此留驻半月,密切观察秧苗的成活情况。
  果然,那些秧苗在河水的滋润下,生长得茂盛嫩绿,甚是喜人。
  陈君宾见状大喜,遂辞别突利,回长安向李世民复命。
  李世民得知塞上可以引种水稻,一开始不相信,待求证确实后方才赞道:“塞上能种水稻,其难度不亚于攻坚之战。
  陈卿,朕本意让你教会突厥人耕种即可,不料你能举一反三,朕定赏你。
  天下安定,须使百姓衣食有余。
  像眼下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即是官家、百姓的福祉。
  突厥人过惯了游牧无定居的生活,若不改变,即是祸乱的渊薮。
  你领他们在塞上耕种成功,就为朕去掉了一块心病。”
  遂赏陈君宾赤金十斤,帛一千匹。
  李世民见天下丰收在望,四夷安定,那吐谷浑虽然祸乱,毕竟动静不大,有段志玄引兵去讨,定然安定,就动了去九成宫避暑的心思。
  临行之前,想起了马周之谏,即动身到大安宫请见李渊,意欲让李渊一同到九成宫避暑。
  不料李渊一听要到九成宫避暑,连连摇手,坚决不去。
  李世民再三相请,无奈李渊心硬如铁,以自己近来身体欠佳为由,坚辞不行,说道:“人老了,不宜轻出,那隋文帝不是终于九成宫吗?”
  李世民听了这句话,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李渊因为隋文帝死于九成宫,心有忌讳,二人同为开国皇帝,同样过了知天命之年,去九成宫避暑,福兮祸兮难以预料。
  李世民明白了此节,也就不再向李渊请行,而是环顾殿内,说道:“父皇居此,殿堂显得狭窄,且地势较低,又显潮湿,该是为父皇起造永安宫的时候了。
  父皇,数年前将作监已绘好永安宫的图样,现在只要选好日子起造即可。”
  李渊叹了一口气,说道:“二郎,我许是年老的缘故,近来感到心力大不如以前。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6)
唉,这日子,眼见是过一天少一天了。
  我感觉在此居住甚好,没必要另造新宫,何况,等新宫造成,焉知我能否有福入住呢?再说哩,你这些年来厉行去奢省费,若大举建造新宫,谏官又会上书,会有失民心吧。”
  李世民眼圈一红,哽咽道:“父皇切不可出此不祥之语,父皇龙体康健,好日子还长着哩。
  父皇,母后已离别儿子多年,您这样说,莫非想让儿子在世上成为一个孤零零的失爱之人吗?儿子欲造新宫,就是想尽孝于父皇,至于谏官来谏,儿子自会说服他们。”
  李世民见李渊坚执不去九成宫避暑,遂作别退出。
  李世民回到两仪殿,即令人召来魏征、王?、马周及一应谏官,同时也把将作监一应官员唤来。
  众人陆续前来肃立殿中,李世民开言说道:“朕刚才从大安宫出来,那里地势较低,宫内潮湿,一到盛夏又闷湿无比,让太上皇继续在那里居住,对其身体极为不利。
  朕意已决,立即动手营造新宫,以奉太上皇之用。”
  魏征说道:“陛下欲奉养太上皇,臣等并无异议。
  只是臣曾经看过新宫的图样,其规模宏大,耗费太多,方今天下安定不久,边境还有征讨之事,臣以为不可铺张太过。”
  将作监绘出了新宫永安宫的图样,其建设位置在城北的龙首原上,整体布局南部为长方形,北部呈梯形,周长二千五百三十三丈。
  四面围以宫城,东、西、北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共设十一座宫门。
  内设宫殿二十余座,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为三座主殿,其中以含元殿最为高敞雄伟,殿基高出平地约五丈,东西长二十五丈,南北长十三丈。
  大殿如鸾凤翘首,两阁似双翼缓舒。
  殿前向南俯伸出三条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砖石砌道,名曰龙尾道。
  龙尾道长约二十六丈,东西宽有八丈五。
  由龙尾道拾级仰登,含元殿如在霄汉,登至殿前俯视前方,显出了居高临下的磅礴气派。
  魏征所说不错,若依图建造,工程浩大,耗费钱物不是小数。
  李世民道:“太上皇戎马取得天下,一生辛劳,为其建造新宫并不为过。
  魏卿,人以孝义为先,为太上皇建造新宫,就是朕向太上皇尽孝。
  朕即位以来,致力于去奢省费,不敢营造新宫,今日若不是为太上皇着想,依旧不敢动土。
  朕将你们叫来,就是想申明此意,不要再为此事举谏上书了。
  马卿,记得你曾上书言称大安宫卑小,其中有‘臣愿营雉堞门观,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矣’之语,朕营新宫,正是纳你所谏。”
  马周也曾见过新宫图样,知道此宫建造工程宏大,几可与太极宫相媲美。
  他当初上书时,觉得大安宫太卑小,若另选地势建同等规模的宫室即可。
  不料将作监所绘图样如此规模宏大,与自己的初衷相违。
  到了眼前地步,他也无话可说,只好答道:“陛下奉孝义之心,从谏如流,臣感圣恩。
  只是此宫规模太大,能否缩小一些,以减少钱物投入?”    李世民摇摇头,感伤地说道:“如此巨图绘制,岂是一日之功?朕刚才见过太上皇,见其龙体每况愈下,太上皇能早日移住一日,对其龙体有益,也就尽了朕的心意,此事就不要再费周折了。
  将作监从即日开始,立即营造新宫。
  嗯,原将新宫定名为永安宫,难显朕奉太上皇之意,需另定新名。
  王卿,此宫之名由你和魏卿商量来拟,要显示高显及明堂之意。
  ”    王?躬身答应。
  魏征等人见李世民打着为李渊尽孝的旗号来造新宫,其于情于理不好挑剔,虽心有不甘,然无法再出口反对。
  三日后,龙首原上人声鼎沸,数千名工匠开始挖掘地基。
  是时,王?奉旨拟出新宫名号,称为大明宫,李世民闻奏照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7)
十日后,李世民下诏让太子李承乾监国,由房玄龄、王?、温彦博等人留京辅佐。
  自己带领一帮臣子,前往九成宫避暑。
  为示亲切之意,李世民特旨让李靖随行,并准其弃马乘舆。
  九成宫位于天台山中,这里每逢夏季,山间气候凉爽,宫室美景宜人,是皇室的避暑胜地。
  李世民即位之后,因不敢造新宫,又不喜坊州仁智宫,遂将九成宫作为自己的避暑首选。
  每年夏季,都要在九成宫住上一段时间。
  其避暑之余,或与群臣讨论政事,或出外狩猎,日子过得很惬意。
  九成宫毕竟建造已久,多处宫室显得简陋,如今又遭数年风雨侵蚀,更为不堪。
  李世民初入九成宫的时候,对群臣说道:“朕不耐热,因而来此避暑。
  这里宫室虽然破旧,一样能住,不求精妙。”
  此后,将作监觉得这里实在不成样子,年年奏请另起新殿。
  到了今年,李世民也许觉得财力许可,遂准其请。
  阎立德此时为将作大匠,当即绘出图样,并前赴天台山亲自督造,三月间即将阔大新殿造成,殿内光线明亮,宽敞洁净。
  李世民临行之时,令人将自己所收藏的墨宝悉数运来,意欲与群臣共同鉴赏。
  李世民爱好书法,在搜求古人遗墨上,可谓不遗余力。
  还在他为秦王的时候,征战之时即让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代他搜寻古人遗墨帖,若得知了一点讯息,即穷追不舍,一定要找到持墨之人,采取各种办法将此墨收购到手。
  后来遭到李渊冷遇的时候,府中学士尽散,广求古代大家遗墨,似乎成了他惟一的乐趣。
  当然,他最大的心力还是谋求太子之位,不能像求墨那样可以无遮拦罢了。
  前代书法之人,李世民最看重的是钟繇、王羲之,其所求得的墨迹之中,以此二人的最多。
  这其中,他高度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将其推举到书圣的地位,自称“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这些年,经过他以重金大加搜购王羲之故帖,已得其真迹凡一百五十卷,基本上将王羲之所留故帖囊括宫中。
  王羲之是晋代杰出的书法家,擅长真、行、草书,尤善行书。
  其以一生精力倾注于书法和书论,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说中仓颉造字,“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所造文字除了能够记录语言之外,还因为其象形的特点在书写过程中能成纷呈各异的美丽字体,是为书法的基础。
  自远古至初唐,书法已经经历了发展和成熟的两个阶段。
  从殷商到西汉,为书法的发展期,其字体先后有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从东汉到南北朝,是书法的成熟期,其起讫标志为分书的诞生和楷、行、草的定型。
  分书打破了原先篆书回环缭绕的写法,将浑然一体的字形割裂开来,分别部局并加以简化。
  其点画在原先等粗的线条上,经过粗细长短和收放波磔的处理,产生出横、竖、撇、捺、点的不同笔法,从而将人性升华到线条的世界之中。
  此一时期,以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杰出人物。
  却说李世民入九成宫之后,即令人将携来之墨帖张于新殿之中,供其朝夕观摩。
  随来的臣子中,像虞世南、欧阳询已是名动天下的书法大家,褚遂良从虞世南学艺,近来其名气直追二人。
  他们得知皇上携来了许多墨宝,艳羡之极,变着法儿想在殿中停留,以观摩字帖。
  李世民明白他们的心意,爽朗一笑对三人说:“朕携来这些故帖,又刻意让你们跟从,正有一起探讨之意。
  你们今后入此殿,不用禀报,随来随观,好好饱饱眼福。”
  三人大喜,急忙谢恩。
  这三人爱书法成癖。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8)
欧阳询年轻之时,初学王羲之楷书,曾见到王献之指归图一本,遂以三百缣购之而归,赏玩数月,竟然欣喜而夜不能寐。
  一次,他因公务出行,路遇晋人索靖所书之古碑立于道旁,遂下马观之,良久上马而去。
  待马行了数步,欧阳询又拉转马头到碑前,再下马观之。
  他或站立碑前静观,或近碑前细察,不觉间欧阳询迷恋此碑竟至痴迷,困乏之时则将布毯铺于地上,坐而仰观。
  到了夜里,他竟然宿在碑旁,如此三日之后方才离去。
  其痴迷书法如此,时人称之为“书痴”。
  那虞世南自幼师从智永和尚,深得王羲之书法精髓,又汲取北碑之长,致力于融南北书风于一炉,其勤于苦练书法,不亚于欧阳询。
  其晚眠布被中,还常以手画肚,练字不止。
  褚遂良师从虞世南,也禀承其勤练不辍之良行。
  三人同样爱故帖如命。
  眼下李世民以皇帝之身,多年来以重金收购故帖真迹,可谓当今天下集大成者。
  现在受恩遇来此避暑,又有故帖满殿,三人自然恨不得日日流连殿中,以饱眼福。
  欧阳询与虞世南此时书艺已名满天下,褚遂良也渐有名气。
  他们书艺各有千秋,后世所称初唐书法四家,他们就占了其中三席。
  是时,他们观摩殿中的故帖,已非是单纯默识其所长,更多是欣赏书法中的神韵,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这日,李世民邀群臣出外狩猎,这三人自然推辞,说自己喜静不喜动,就留在殿中与故帖相伴好了。
  李世民知道三人的心意已被这些故帖拴住,遂一笑释然,不作强求。
  午时以后,李世民狩猎归来,其收获颇丰,心意舒坦,回宫后先用清水洗浴一番,然后信步踱至新殿中,就见那三人各处一角观看故帖,殿内显得很寂静。
  李世民的脚步声惊动了这三人,他们急忙敛衣向他下拜。
  李世民微笑道:“平身吧。
  欧阳卿、虞卿,你们二人埋头于故帖堆里,浸润学究之气,也就罢了。
  可遂良还很年轻,他若随你们亦步亦趋,也变得老气横秋起来,朕就要怪你们了。”
  三人皆知李世民是在开玩笑,那欧阳询是滑稽多智的性子,遂接口道:“陛下之臣子各有其长,臣之长处,也就是这学究气尚能夸口。
  臣想这长处不可失,身后须有人来继承,只好让遂良勉为其难了。”
  李世民毕竟是皇帝之身,与臣子之间的诙谐之语一般是适可而止。
  他不再接欧阳询的话题,转问道:“三位这些日子闭门不出,日日在此观摩,有什么感悟吗?”
  虞世南说道:“陛下所集故帖真迹,实在让臣等开了眼界。
  其中王逸少之真迹,其真行书七十卷,草书八十卷,可谓集天下大成,臣今生以来,第一次全面领略了王逸少的书艺。”
  王羲之字逸少,当时文士皆称其字,不呼其名。
  李世民脸上顿时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