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无小事-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偶守着到半夜就为了一上架就更新…
感谢亲们订阅;撒花庆祝上架~~~这是今日的第一更,今天两更滴。
第六十一章下麦种
大妞淡然地扔了棍子,拂拂手,回道:“没事的,家里遭野猫了,我已经收拾完了。都回吧~~~”又压低了声儿,对地上几人道:“谁敢出声儿,我的木棍可不长眼。”
地上几人吓得硬生生的把惨嚎吞进肚里,待到孙家人都回了院儿,大妞才解了卫大庄的绳子,他现在脚背子估计已经断了骨头,造次不了的。绳子一解开,卫大庄就抱住自已的脚背子直吸气,又不敢叫出声儿,可怜巴巴的滚在地上一边儿吸气一边儿咬牙。
大妞道:“卫大庄,今儿晚上的事,我先饶过你一回。下回再有这种事情,我可下手可就不留情了。”
高玉娇心里暗骂,死小妞子,把人都弄成这样了,还叫饶一回,那要是不饶,还不得折腾死人啊。本来,死妞子敢问她家要地租子,她家几人就恼得很。今儿死妞子竟然还敢叫人收地,她跟大庄都合计好了,今晚就把粮全部搬回家里,叫这一对儿穷要饭的姐弟一颗粮也捞不到。可是,谁知……这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咧。不过,大妞子这么厉害,自家以后想要寻她的不是,恐怕就难了……不能就这么吃了这哑巴亏的,高玉娇心里盘算着,怎么也得叫这姐弟过不安生。
大妞不知高玉娇心里的盘算,对着地上三人继续道:“你们今晚儿,趁夜偷粮,要是叫闹出去了,瞧着你们在屯里也就别想再抬头了,所以么,今儿晚的事,张不张扬你们自已着量着办。还有,瞧,我这系得好好的成串成串儿的玉米棒子叫你们弄散了,诺,我是不追究你们今儿晚偷粮的事,可是,我也不能跟有根白系了半晌子的玉米棒子,叫你们弄散了,就不声不响吃了这亏,做了白工吧?卫大庄,你看要咋办吧。”
卫大庄心里暗呸,这玉米棒子本来就是散的,系成串的早叫这死妞子搬进了家里。自家三人这回真是吃了大亏,贴了面子,挨了揍不说,瞧着这景儿,还得给死妞子做免费劳工,把这两大堆子的玉米棒子系成串儿。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成,我们再给你系回去”
“那行咧。”大妞咧开嘴满意的笑笑,回身招呼有根从屋里出来,道:“卫大庄一家三口子弄散了咱的玉米棒子,现在要给咱系回去咧。你去拿油灯,来照着,也好叫他们把棒子都搬进屋里去系,大晚上的,外面风大。”
“啊……嗳”有根见地上三人惨兮兮的样子,顿时明白了是个什么事儿,转身去拿油灯了。姐说咧,她在野林里连野熊都能打死,身手好得很。上回教训了赵二郎,他就觉得腰杆子都直了,这回见这情形,只要有姐在,谁也欺负不了咱了,这就要过上好日子啰~~~
大妞回身给卫有福接上了胳膊,三个人从地上起来,垂头丧气的一个个儿的,上前搬起粮来。
人手多做活儿就是快,还没到亥正时,所有的玉米棒子已经全部剥好,系成整齐的串串儿,就等着天好的时候晾晒一下,就可以搓玉米粒儿了。
第二天,早起吃过饭,大妞先去了一趟孙永武家。佃地的事儿,她想好了,姐弟两个种不了那么多地,肯定要转佃出去,再肥的田,种不了,留在手里也是个烫手的山芋。
孙永武应下了大妞佃地的事儿,答应帮她找下家,把地转佃出去。
这到底不是个小事,万一佃不出去,留在手里姐弟两个可就要白交三佃地的地租子,大妞不放心,又去找了王屯儿的王牙侩,把这事儿托了一下。
大妞一直担心着这事儿,谁想到,当天下午,孙永武就给了信儿。
说是田之雨想佃这地。田之雨家没有地,全靠佃地来生活,现在他一直佃的是米地主家的五亩地,跟老婆累死累活的撑着,实际上,他是挪不出空子来再多佃地的。只是田家兄弟多,关系也很好,几个弟弟也知大哥的难处,有能帮的都来相帮。那日在大妞家说这事儿的时候,田之雨就记在了心上,那三亩肥地,地租子又便宜,是他做梦都想佃的。回到家跟兄弟几个一商量,都愿意空闲的时候来帮,农忙的时候忙完了自家的,也都来相帮老大家的,四家的兄弟一起上手,捣腾区区三亩地,还是能弄置得来的。田之雨这才放心的找了孙永武。
即然田之雨想要佃这块地,大妞紧着跟他办了转佃契约,这才放了心。又去了一趟王屯儿,撤了托王牙侩往外佃地的事儿。
办妥了佃地的事儿,也该到了小麦下种的时候了。屯里有几家都已经下完了,只是第二天就是孙二妞出嫁的日子,大妞打算到了后天,再下麦种。
二妞大婚这日,喜庆热闹自不必多说,免费的饭菜,还是好饭菜,屯里除了老得走不动的还有那个傻子孙二宝,其他人全都去了,大妞跟有根也在其中。
这是第一次进米家,他家宅院很大,分成前宅跟后宅,前宅是专供米地主生活坐息和客人暂住的,后宅又分了八个小院儿,各院儿里分别住着他的七个老婆,现在,二妞进去了,就搬进第八个小院儿,整个米家宅子,这才算是住满了人。
这么一所大宅子,墙面全是青砖砌成,红瓦,虽没有琉璃,但也有青砖烧出的吊脚,处处透着古扑大气,处处透着浓重的乡下土地主的风格。
酒席摆满了米家大院,摆不开了,在米家门口及外面又摆了许多,饭菜很硬,是白面馒头跟炒菜,每桌还另配一盘炖肉,一盘烧鱼,炒菜里也不缺肥肉片子,吃得众人很是欢喜。
米家的管家孙富田到处招呼着众人,心里在暗暗计较着,没几个钱,还非得摆这么大的谱儿,光弄这些白面就快累死他了,还弄来这么多配菜,天知道,他舍了镇上酒楼多少钱,又不知要还到什么时候去了。
吃完了二妞的喜酒,酒宴还没撤的时候,大妞跟有根就先回了。自家的院子里晒满了系成串儿的玉米棒子,金黄金黄的一片,隔壁孙家家里一片喜气洋洋,孙叔孙婶跟大仓和大满以及嫁在王屯的孙家大妞,都去了米家还未回来,家中是疯嫂嫂在看家。
大妞跟有根头午已经去过孙家一趟了,现在也就不打算再去了,何况家里只有疯嫂嫂在。两人搬木凳在院里坐下,一人守着一只木盆,开始搓玉米粒儿。待到了未时的时候,孙家人才一个跟一个儿的回来了,孙婶见姐弟在院子里搓玉米,客气了几句,就回家歇着去了。这几日忙活二妞出嫁的事,孙家一家子都累得不轻。孙家的大妞子没跟着孙婶回娘家来,吃过饭,就直接回自已家去了。
大妞跟有根坐在院中又搓了一会儿玉米棒子,待到该吃饭时,才各自收拾了,又将晒在外面的玉米都搬进家里了,才开始烧火做饭。吃过了饭,两人稍微收拾了一下,便睡下了。明儿一早就得起了去下麦种了。别家的玉米都早就晒好了,就自家的因为收得晚,还没搓出来,现在又要忙着下麦种,姐弟两个有得忙了。
自家有两亩地,又佃了邱婶家的五亩,一共是七亩地。现在转佃了三亩,姐弟两个手上还剩了四亩地,这四亩地,累一些的话,姐弟两个还是能伺候了了的。大妞盘算着,今年趁着时令,种上两亩的小麦,等到了明年开春儿,这两亩的小麦就不用大伺候,偶尔除除草就可以了,姐弟两个就可以专心的伺候另两亩地,种些娇贵菜,能多赚些钱。
第二天一早,大妞跟有根就带着买来的麦种和从孙永武家借来的铁犁去了屯南的自家两亩肥地里,这块地现在已经把玉米秸都搬走了,被姐弟搬回家预备烧火用。地里现在只横生了一些杂草,一会儿老孙头牵着他的牛来了,把地一犁,就可以了。
姐弟在田里呆了没一会儿,老孙头就牵着老牛摇摇晃晃的来了。
三个人犁两亩地,也不算是个轻省活儿,老孙头一到,三人就忙活开了,由老孙头在前面牵着老牛,大妞在后面扶着铁犁,两人在前面走过,把地犁好了,有根身上挂了只布袋,跟在后面捻种,三人犁了一会儿,田里才开始渐渐的有人下地,各自也都在忙着播种小麦。
邻着大妞家地的田里,走进四条身影,正是孙家姓里三个领头人物之一孙光宗,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孙全昆和孙全仑,和孙光宗的妻子,李小芬。
壮汉到底是壮汉,都不用牛,孙光宗亲自在前面拉着铁犁,他家二郎扶着犁头,大郎捻种,李小芬在身后盖土,几人像是没瞧见大妞三人一般,连眼皮子都没掀,埋头就干了起来。
这孙光宗怎么说,也是个孙家姓里出类拔萃的人物,可是见了自已屯儿的人却连个招呼也不打,好歹也也是地邻,倒像是大妞欠了他家几十两银子似的。大妞正奇怪着,前面的老孙头回过头来,小声地道:“妞子,你虽说是把地要回来了,可是邻着孙光宗家的,以后下地,也没什么好脸子看。妞子也别理他,没他的好脸子,咱照样做活儿。”
第六十二章准备材料
大妞一怔:“为啥?”这孙光宗即然能站在孙姓家族领前儿的位置,那就肯定是个明理儿的人,自家又没惹他,若是卫大庄惹了他,那自家也已跟卫大庄断了关系,他为什么总拉着一张脸子?
“唉,说起来,这孙光宗,也算是你的庶大伯。”老孙头见大妞一脸的惊讶,转身牵着牛继续往前走,一边小声地道:“这事儿啊,可能你们这一辈儿的,包括最大的卫有福在内,都不知道。你家爷爷,跟孙光宗家的老娘,那是亲兄妹。”
“啊?”大妞讶异一声,这么说来,孙光宗跟自已的关系也算是个亲的了??可是,为什么这事自已这一辈的不知道?孙光宗一家子见了自已姐弟还拉着脸子?
老孙头叹口气,不肯再继续说下去,只道:“唉,本是一家人呀……”
大妞跟有根对视一眼,双双耸肩,就算孙光宗是两人的庶大伯,那又咋样,基本与两人没有关系,何况,看现在情况,自家跟孙家是闹得不太好,那就更不用关心这事了。
除了孙光宗的事,几人基本没再说话,只埋头做活儿,中午也只吃了些带来的干粮,又继续犁地,直到下午未末时了,才把地堪堪犁完,种子也都捻好了,就只差埋土了。
时候也不早了,若不及时埋土,地里种子会被麻雀来吃掉的,大妞却不急。借了老孙头的粪桶,进自家后院舀了大粪,细溜溜的倒在麦种排儿的中间,然后,再细细的埋上土。
“妞子,这时候用粪,容易把麦烧了哇。得发芽子了才能加粪。”老孙头有些担心地。
“嗯,明天浇遍水,把肥力散一散,就没事了。”大妞心中自有数,现代种田,那种子都是要提前在营养液里泡的,可在古代,哪有营养液可泡,只要把粪水细细的浇一点在种子旁边,再浇水散肥,就可以起到加肥的作用,而且因为浇的粪少,又加了水,所以不会烧到麦种。况且大妞对于自家的这点粪,清楚得很,就这吃糠咽菜出来的粪水,哪有那劲儿能烧了麦种。
而等到麦种出了芽,别家都开始施粪时,她家也再施一遍,麦子在入冬前蓄足了肥力,等到来年开春儿,定比别家的粗壮,产粮也指定能多。
直忙活到快酉时末,孙光宗家的早就收了农具回家了,天都开始放黑了,大妞家的地才下完麦种,埋好土。又付了老孙头钱,姐弟两个才拿着借来的铁犁跟用完了麦种的空布袋回了家。
第二日,大妞又从孙家借了铁锨,从溪里引了水,把地给浇了个透。没有办法,姐弟两个现在除了孙大满送的锄头头,连一件农具都没有,只能借着用。大妞盘算着,等翻完了院子,就差不多入冬了。入冬之后,姐弟两个再寻磨着赚点钱,到时开春儿,说什么也得去把农具买个齐全。
忙完了下麦种,姐弟两个就开始专忙在家搓玉米棒子了,得趁着天好,赶紧搓完了,好晾晒,不然,若是晾晒得不好,这玉米没等过冬就得发霉的。只是这玉米棒子太多了,姐弟两个直搓得手都红了,也没搓得多少。
大妞想了想,起身去屯南割了根硬竹回来,割出两寸宽,三寸长左右的长儿,再做成尖头圆润,薄利的竹片儿。竹片儿是竹筒上割下来的,所以带着自然的弯儿,与玉米棒子的弧度正好相契合,拿来剜玉米用,很是顺手,又快又方便。
一竹片下去,几乎可以剜下三分之一的玉米粒子,几下就可以很快的剜出一根玉米棒子。大妞照着这个样子又做了几张竹片儿,姐弟两个玉米脱粒的速度一下子提了上来,所有的玉米,在姐弟两个白天黑夜赶工的情况下,三天就全部脱完了。
脱出的玉米棒子堆在栅栏边上跟枯玉米桔子放在一起,冬天引火好用。脱出的玉米粒子暂时装在家中用来闷柿果的那两只陶罐中,现在柿果早就摘完了,这陶罐正好能用上。还有些放不开的,就把家里那口破罐刷干净晾干了,装在里面。
大妞约摸了一下这些粮食,足足有三百斤左右,姐弟两个一个冬天是肯定吃不完的,这些粮,差不多足够姐弟两个吃到来年麦收的。大妞长吸一口气,来到这里,辛苦这么长时间,终于,钱也有了,粮也有了……
现在二妞已经出嫁了,喜酒也已经喝过了。玉米也脱完粒儿,晒好了,小麦也下种完了,农忙已经过去了,下面天就要转凉,入冬了。
大妞已经盘算好,两天之后,就要开始动工翻院子。因为这次翻院子,主要是为了防止小贼,姐弟可以放心的在院儿里放东西,养鸡养羊之类,所以砌院墙的材料大妞选了较贵的青砖,已经预算过了,总共大约要花费五两银子。
已经托王牙侩找好了专做墙瓦活儿的柳村儿的柳一水,只是他手下人手不多,只有两人,大妞只好又找了孙大仓跟还未回镇上的孙大满,以及田之雨,一共六人。青砖也特地去镇上跑了一趟,定好了青砖,到后儿一早,就会送来。然后关于屋后茅厕,大妞又稍作了调整,改为要用四块青石板,也已经订好,后儿一早送来。后儿就要在家呆着好接这些东西了。
所以明儿,就得去镇上置办东西了,砌墙用的物什柳一水那里到是齐全,不用另外再费钱,只是要置办一些饭桌上的肉,菜,还有也不能光叫人吃窝头,得掺点白面在里面。再有就是,大妞还想买一个大木桶,这次她想简单的弄出一间澡间来,买个结实的木桶,以后洗澡好用。再有,她不知道这个时代都有哪些防水材料,如果有的话,价格也合理,她想买一点,毕竟那破土屋只是修葺一下也没大作用,到了大雨天,还是会漏雨。
到了第二天,大妞跟有根吃过饭,把门落了锁,就背着自已编的竹蒌,相伴着往镇上走去。路上遇见一些别村下地做活儿的媳妇子和老婆子,两个一堆,三个一群的在树下闲聊,见着两人了,悄悄的指指点点,悄声的互相说着什么。
大妞耳尖,听见她们在说关于那天自已跟卫大庄断亲的事,这些人是在担心,卫大庄那个闻名附近几个村落的不务正业的汉子,会给自已姐弟亏吃。大妞心里嗤笑一声,卫大庄那一家子自那晚上吃了亏,现在哪还敢上门来寻事?他恨不得再也看不见大妞姐弟才好。
再往前,经过柳村时,几个眼熟的媳妇子正在说得欢,一抬眼皮子见着了大妞,都忙不迭的散开了。这几个正是上回在说卫春花闲话儿的几个,大妞也装作没看见她们,跟有根继续往前。上回姑母装病的事,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