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代王爷传奇-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务加盖梅林章时,需要两个梅林合盖方可生效。梅林下来就是扎蓝、掌盖( 蒙古人称甲楞、章嘎 )。再往下就是苏木达、宝勒其格、阿勒问达。阿勒问达是最低层的官,如农村的村长、牧区的十户长。十户长还是延续成吉思汗的万户( 图门 )、千户( 民格 )、百户( 郡 )、十户( 阿勒问达 )。达是官的意思,下级称上级“达勒格”就是首长之意。蒙古王公的政府机制,既有沿袭成吉思汗的,又有参照清王朝的,因为他是封建王公,自然要学习封建王朝了。
蒙古王公已经重视起学习文化和对后代的培养。老王爷虽然怕“犯相”至死也没见到自己的儿子,但他时刻关心着儿子的成长。儿子出生后,在他有生的六年里,他始终没让他们母子进府来,他们母子一直呆在母亲的故乡察哈尔白旗。老王爷死时很不放心。儿子越来越大了,亲生母亲管不了。他的儿子很有个性,自己想要干的事情,谁也阻挡不了。他的爱好又很多,老王爷怕他贪玩不成才,在临终的嘱咐中,着重指示台吉协理,自己过世后把他的儿子从他生母所住的察哈尔部接回苏尼特右旗王爷府来,交给三娘孙氏管教抚养。
孙氏不负重望,从白旗接回“儿子”后就当起“娘”来,当然不是让叫娘,而是让叫“三娘”。德王长大后,每逢谈起他的家庭时,他说的就是亲娘和三娘,从未详谈他的父亲,他说,没见过,没印象。
德穆楚克栋鲁普回到王爷府,一点也不感到惊奇和新鲜,他虽然没回过王府,但他心里早已感到这是他的府第。
回到王府,他三娘便安排他读书。清朝末年,夜色茫茫的苏尼特找不到一所正经学校,连全旗的中心珠日河都没有何况别处呢?为此只好在王府里为小王爷特设家塾来培养他。
在学习文字上,内部产生了分歧。有些人主张,他是蒙古王爷,学好蒙文就可以了,他三娘孙氏主张要蒙汉文一齐学。这位来自古阴山下土默特平原的孙氏三娘,懂得汉文化的重要。她说,他是一个旗的王爷,这个旗里既有蒙人又有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再说他将来在盟里任了职,其职权范围就更广了,他要对外交往,如果不懂汉文汉语怎么了解别人?学习汉文不是崇拜,而是需要,必须要兼学汉文。
在三娘孙氏的坚持下,终于决定了在学习蒙语文的同时,从北京、大同请来高水平的汉文教师给他开汉文课。教授他汉语汉文,熟读《 四书 》、《 五经 》等孔孟的儒家知识。到他年纪较大时,又让他强记熟背许多经史典籍和历朝历代帝王将相的传记等书籍。
德穆楚克栋鲁普很聪慧,他除了读书习字,还有许多爱好。他喜好音乐,尤喜射击和狩猎,也喜好摆弄些机械物件,特别对开汽车更有兴趣。他说他还想学开飞机。由于多种爱好,接触人就比较随便了,不像有些王爷,深宅大院,百姓难见,见不叩头,要挨“黑鞭”( 是一种蟒蛇一样的打人法具,不是普通马鞭羊鞭),比起当时一些因循守旧的迂腐王公们,他是蒙古王公中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一个。
德穆楚克栋鲁普学文习字悟性很高,强记熟背很快,对古文的理解更有几分天才。直到他后来执政以后,和外人交谈几乎都是“咬文嚼字”,之乎者也一大套。本来不是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又不是现代汉语,学起来较为吃力,但由于他孜孜不倦地攻读求教,成绩竟出乎人们的意料。
他读书如痴,但不“死读书、读死书”,他经常是读书与联想相结合,所以读得懂,领会深,那些帝王将相的传记故事他读起来如饥似渴,有些看过又看,并加批眉。
一九一一年,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的清朝政府被推翻了。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件,从此结束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制度,预示着一个不可抗拒的大变革很快就要到来。
一九一二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 民国元年。
txt小说上传分享
4清室倾圮投机唯求生机 盟主易位雄心顿变野心(2)
“民国”,意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可是在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前,又让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了人民还未掌住的政权。
这时候全国掀起了一股反袁浪潮。袁世凯为了巩固北部内蒙古的统治地位,积极收买蒙古封建王公。
清朝政府对蒙古的统治手段是险恶的,但又是高明的。一是绥靖政策;二是喇嘛政策;三是联姻政策;四是王公政策;五是赎买政策。
“绥靖”政策是以安抚为名,来掩饰它镇压统治之实。说是扶持王公,可是林丹汗和格尔丹汗不是因反清而被镇压了吗?“喇嘛”政策更为恶毒。大量兴寺建庙,让蒙古人当喇嘛,如抽丁一样,家有三男必须有一个去当喇嘛,五男抽二。喇嘛不娶妻室,不赡养父母,使牧区人口大量减少,又可达到以慈善来削弱民族强悍精神的目的。“联姻”政策,这是又一种达到控制目的的高明手段。古代的“和亲”是为了熄灭战火烽烟,清政府则是用来控制监督。公主下嫁时,带一大堆文臣武士,名义上是保护公主,为公主服务,实际上是控制监督。阿拉善盟离京城较远,阿拉善王爷达理扎雅娶公主时,公主所带随从众多,都带着家眷,几年以后满人渗透到各部,把那里改名为“定远营子”。“王公”政策是:清朝统治后,把蒙古部落改制为清廷式( 察哈尔蒙古八旗除外 ),每年调一部分王爷轮流到京都执事掌管蒙旗的事务,使这些王公们在京城花天酒地,腐化堕落,把大量的牛羊换了白银扔到京城,有的旗牛羊拿不出了就和京客借钱,以后就典当土地,还不了钱京客就到当地牧地开荒种地做买卖,内蒙古西部,特别是绥远等地的“大盛魁”、“吉义元”、“吉义昌”、“天和泰”、“万义永”等等都是王公卖地的产物,大量的旅蒙商涌入牧区就是王公们引进的商战。“赎买”政策是:蒙古八旗生了小孩儿清廷给俸禄,培养了满蒙一大批纨绔子弟。赎买也是腐蚀。袁世凯除了继续推行这些政策,凡对袁表示忠顺的蒙古王公,一律给予晋爵加官或双俸、勋章等高爵厚禄。当时,对袁世凯的统治表示拥护的苏尼特右旗,亦得到了袁世凯的晋爵恩赐。时年十岁的德穆楚克栋鲁普,便由他父亲传给他的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晋升为和硕杜棱亲王衔。
从这五点看,苏尼特右旗跟形势还是很紧的。在全国反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时,西苏旗抓住袁世凯以权换忠的时机,捞取了政治资本,虽然以后袁世凯垮台了,可是德王的亲王捞到了,这就是投机取巧的收获。
一九一六年,也是清朝政府被推翻后的第五年,按干支十二属相是丙辰年,也就是辰龙年。这年属虎的德穆楚克栋鲁普已经十四岁了。按当时王公家的规矩,已经到了完婚的年龄。
到了这一年,众臣们出面给物色小福晋。漂亮的姑娘有得是,但是不够条件不能选。一是要漂亮,二是要门第高,三是没有任何疾病,四是稳重聪慧,五是伶牙俐齿。经过旗内旗外的筛选,三娘孙氏认定的本旗一位台吉的女儿入选成婚。
小小年纪娶妻生子,对他来说脑子还是一片空白。从性的方面来讲他还没有要求,只觉得好玩。
从求婚到定亲结婚,他同样要遵循老祖宗传留下来的习俗。他也像他父亲娶他娘一样,经历了一番繁琐的婚俗文化的洗礼。这些礼俗他一点不懂,所有的活动都受别人的摆布,就连洞房花烛夜都得三娘给他说。
因人类的天性,性交倒是不教自通,尤其女方大他几岁,性成熟较早,她能引诱他夜夜“下水”。初识性爱滋味,他慢慢觉得交欢妙不可言。从最初的“蜻蜓点水”,到山羊跳涧的欢快,再后来便如猛虎扑食了。草原长夜,兴奋不减,一年以后,下籽有果,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取名都固尔苏隆。
德穆楚克栋鲁普从小生活在白旗乡下的母亲身边,回到王爷府虽然也定了王位的接班人,但因未到成年还未正式继承王位。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王室礼仪,有空就骑马野奔开心狩猎。夜里因为有了妻室,还要陪妻子睡觉。
他十四岁娶妻,十五岁得子,当时德王看着小儿子好玩又好笑,自己还是个大孩子,可笑的是有了儿子,当了父亲。可使他应接不暇的是到了十六岁又给他娶了第二房妻子。第二房妻子是本盟阿巴嘎旗协理台吉贡桑的娇女额仁庆桑。他开始不愿意早娶,但见到额仁庆桑漂亮就同意了。
德穆楚克栋鲁普已有了两年的婚史,又加上年龄的增长,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对贡桑女儿首先是一见钟情,在求婚与定亲过程中,他就产生了爱恋之情。结婚后他几乎是一边倒,差不多天天夜里与新婚妻子驼摇马颠,把前妻晾在一边。有时去看儿子,偶尔在前妻那里留住一晚。
失宠的妻子就如草原枯旱了的山花,加上生了孩子比原来失色了许多,与额仁庆桑放在一起,更显得少了几分魅力。此时她只好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身上。
额仁庆桑聪慧貌美,还有与丈夫相近的多种爱好。丈夫爱音乐美术,她爱唱爱剪纸,又爱骑马野游陪猎,因此很受宠。
额仁庆桑花蕊繁盛孕率很高,几年里一连生了七男二女,凑成了“九”的大数。可是,由于繁殖率过高,免不了有几个次等品,不久就有三男一女陆续夭折,加上都固尔苏隆,德穆楚克栋鲁普暂时是五男一女的父亲了。他的父亲老年时只得他这么一个虎子,他小小年纪就有八男二女,死了四个还有六个。按汉民族来讲,圆满的是五男二女七子团圆,蒙族是多子多福,因牧区人口稀少。
4清室倾圮投机唯求生机 盟主易位雄心顿变野心(3)
德穆楚克栋鲁普每两年有一个变化。十四岁初婚,十六岁复婚,十八岁即位。
依照蒙古王公世袭制度规定,苏尼特右旗小王爷即位必须在本人十八岁时才能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仪式,正式承袭苏尼特右旗扎萨克和硕杜棱亲王。
十九世纪末的己未年,民国八年,苏尼特草原上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周围十里八乡的牧民赶着牲畜在珠日河附近扎下帐篷,等待庆日这天看红火热闹。锡林郭勒盟和锡盟各旗王公协理,及周围的乌兰察布盟的四子王旗、达尔汗茂明安旗、察哈尔部的白旗、黄旗、蓝旗、红旗都派了代表参加祝贺。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德穆楚克栋鲁普身穿蓝色袍子,袍子为圆形,前胸后背、左肩右膀都有一个圆形图案,有些像汉族道衣的金钱八卦。民服与官服的主要区别是花纹图案和袍褂之类。戴上红缨顶子,登上绿云子香靴,在众人拥戴下走上了加冕台,在鼓号齐鸣声中完成了加冕仪式。
接着大宴宾客,赛马摔跤,白天人山人海,夜里篝火满山,善歌善舞的民族尽情地欢庆自己的节日。封建帝王时代,国不可一日无君,蒙古王公时代,同样不可一日无王,尽管有协理大臣辅佐,毕竟还不像有正式的王爷心里安慰踏实。依赖意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虽说是一个十几岁的娃娃称了王,但全旗的牧民从心理上觉得有了精神依托。国如此,旗也如此,这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庆典结束后,德穆楚克栋鲁普正式开始了他的王公生涯,亲自主持了全旗的政务。
德穆楚克栋鲁普承袭王位后,人们不用再费时说他的全名了,为了简便顺口,就用其全名的第一个“德”字,再加上他的职位“王爷”的“王”字,便称他为“德王爷”。后来把“爷”字也取消了,干脆就称他“德王”。
德王一出“山”就显出了他的不凡。他一改过去父亲时代的“朝臣”风气,不要下官们“早请示、晚汇报”。该找谁商量事就直接找,不搞那种一坐一圈,一谈半天的死板无味的“马拉松”。他心中有主张,但从来不固执机械,听别人讲情况时他一言不发,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他不想采纳的意见,也不武断否决,因此老王公协理们感到他有雄才大略。
德王的父亲那木吉勒旺楚克去世后,锡盟的盟长就由杨桑担任。十四年后,杨桑因年老多病,于民国十三年( 一九二四年 )宣告离位。这个空缺由原副盟长索王 —— 索特那木拉布坦接任。
副盟长升上了盟长之位,副盟长职位又空缺了。按理说,德王这个少年在执政以后干得很出色;加之他父亲在世时,曾历任锡盟的盟长之职,在蒙古封建上层和王公中,属于德高望重的年轻的“老一辈”。为了补偿老盟长的功德,有不少人推荐德王补副盟长之职。
谁想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锡盟还有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哈淖尔旗等许多旗的王爷,大都是年富力强、威望很高的王爷,都有担任副盟长的条件。为了夺得副盟长的职位,各旗的协理、梅林也都出来游说。
德王的“三娘”把德王叫去,问他怎么争这个副盟长?德王说,顺其自然吧。她说,你也要学“姜太公”?运动员为了争个第一名不知要流多少汗,争一个副盟长的事你咋能这样任其发展呢?你赶快去,先把退休盟长杨桑的工作做好,而后再争取现任盟长索王,这条路打不通你是上不去的。
德王听了“三娘”孙氏的教诲,首先趁春节拜年,给二位老盟长送了厚礼。杨桑知道他是为副盟长的事送礼的。杨问他,现在正在安排副盟长,你有什么打算?他说,我首先得听您的,许多人说,我父亲与您是老交情,我父亲不在了,我得听您的,我还年轻。杨桑说,你年轻不假,但是你很有才华,干得不错,口碑很好。你也可以说说这个副盟长由谁当好?他说,几家王爷也都年富力强,恐怕老盟长您和索王都不好说,我的意思,出题目,让大家应试。
杨桑和索王果然采纳了他的献策。他当时回去就作应试准备,在应试中他回答得最完满。他的副盟长之职,就在他和他“三娘”的策划下如愿夺得了。
在德王继任王爷和副盟长之时,国内正处在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的“天下大乱”时期。他常听北京和山西教他汉文的教师讲“乱世出英雄”。这个十八岁当王爷、二十三岁升任副盟长的德王,野心一下子膨胀了起来,他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就想表演一番,他甚至大言不惭地说:“当今之世,谁能出而收拾蒙事?乱世之时,我何不当个英雄!”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要动手大干一场了。
他想,要在锡盟打开局面才能向外扩张。但他心里非常明白,要在锡盟打开局面,在内蒙古崭露头角,光靠自身还没有力量解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必须求助于外援,借着别人的弓射自己的箭,这也叫“借船过河”。
5德王拜溥仪君窘臣孝 银洋之糠饼兔死狐悲(1)
历史的巨掌推翻了统治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以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间,冯玉祥又命其部将鹿钟麟把清逊帝溥仪从故宫逐出,暂时住进了德胜门醇王府。从此,这座辉煌了几百年的帝王宫殿不再是帝王们的享乐宫了,成为人们( 包括平民 )赏鉴历史的场所了。
这个被人民和时代废弃了的末代小皇帝,引起了德王的兴趣,他突发奇想要带着重礼赴京拜主,使大多数人感到不可思议。
中国人懂得一句成语叫“藕断丝连”,这是一种历史渊源的关联。封建王公的世袭制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