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同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及至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与王重阳创始全真教相呼应,悬空寺三教殿内又树起一筒“三教碑”。——悬空寺庙悬空中,恒山永恒寺永恒,一宗三脉儒道释,天人合一千秋风。
恒山道教光芒四射之下,北宋神霄派传人元真子张侍宸住持西京大同开元观,其弟子青霞子阎德源接任后曾于大同城西筑建玉虚观,不久又受命提点中都十方大天长观,即今北京白云观。
第6节,
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弟子丘处机,“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将铜钱从悬崖上扔进灌木丛,又一枚一枚找回,以砥砺意志;“破衲重披,寒空独坐”,“静思忘念,密考丹经”。其受成吉思汗遣使,远赴西域雪山,途经西京大同,登临恒山,传教授道,有诗留印萍踪:“东海疏狂犹目断,西京留守未心开北地官荣何日罢?南山道隐几时回。”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将其艺术形象为一个身怀绝技、豪气凌云的道士。其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等养生之理,巧劝成吉思汗戒杀向善,“万里赴诏,一言止杀,悲天悯人”。太祖折服,以虎符及玺书赠之:天赐仙翁,以悟吾志。и米и花и书и库и ;www。7mihua。com
元明时期的张三丰,曾于恒山凝神修道,孕炼精华。有《悠悠歌》为证: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倒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
“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张三丰《无根树》一词,在民间无根而根,非树却香:“无根树,花正奇,月里栽培片晌时。拏云手,步云梯,采取先天第一枝。”金庸所著《倚天屠龙记》,将张三丰栩栩然塑造为武当派开山始祖。
城市,一册敞然打开来随手可资翻阅的书。
大同城史亘古,辉兮煌兮。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雁门山以北大同一带,春秋时为古老游牧部落林胡、楼烦,俗称北狄所居;“商汤封代”,商周时犬戎后裔白狄在此建代国,故有代地之谓,后为赵国赵襄子所并;战国纷争,赵韩魏三家分晋,大同隶属赵国。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拓疆扩边,设置雁门郡始,大同城邑历史年轮,已隆隆然碾过2300度春秋的岁月车辙。
初,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首创以国家组织形式融合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之先例。后人有诗赋曰:大漠苍苍山月小,赵王墓枕青山老山川想象余威在,断碣残碑认鸟虫。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
刘邦,大汉开国皇帝,中国第一个布衣及诗人皇帝。一首《大风歌》,慷慨释怀,风起云飞,刮过唐诗庭院,吹过宋词苑囿,传诵于千门万户,春春秋秋。其在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眼球里,与恺撒叠影成双: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
第7节,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间戏剧过多少场豪华盛宴,纸醉金迷,穷奢极欲。一桌毗连一桌,流水曲觞。随即曲终人散,灯火昏暗。唯有千古一宴——鸿门宴,曲未断,人犹在。刀光里沛公神色惶然;剑影中霸王正襟危坐;觥筹交错,亚父举佩暗示;丝竹舞袖,张良无心赏美;酒酣耳热,项庄舞剑暗藏杀机;披肝沥胆,樊哙目眦尽裂。谁也猜不出项羽心中的算盘珠子染着什么颜色。众皆宴兴浓稠,刘邦却开了小差,金蝉脱壳,溜之大吉。大丈夫屈伸自如,三十六计走为上。刘邦做了千秋帝君,项羽博得了盖世英名。偶然性里蕴藏着必然性的因子,历史人物性格的规定值,乃历史逻辑选择的凭据。所有情节与台词,一板一眼,都写在历史无言的剧本里。▲米▲花▲书▲库▲ ;__
说来轻松,那时危急。“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遂侵燕代。”刘邦闻之甚怒,亲率32万大军北征匈奴,反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
冒顿统精锐40万骑,分别以青、白、红、黑四种颜色排兵布阵。站在白登山放眼望去,东西南北一片色彩的海洋,像秋天塞下丰收的田野,像一卷古老的阴山狩猎岩画。“平城之下亦诚苦”的刘邦,面色惶然,惊魂不定,瘦高瘦高的个子,迈着两条长长的腿,从窗到门七步,从门到窗七步悲愁哀叹声中,蓦见帷帐掀起,带一束晨光,羽扇英姿,走进谋臣陈平。事以密成,物以泄败,如此这般陈平一锦妙计,若金霞破雾、新月射岫:施以和亲之策,换得金蝉脱壳。后人有诗评点:“汉帝西征陷虏尘,一朝解围议和亲。荒台犹有白登名,一望龙沙万里明。尚想精兵围汉帝,翻怜奇计出陈平。”
白登山虽无恒山之奇、华山之险,却因“白登之战”显耀史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唐代诗人陈子昂:“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另一位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白描:“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书归正传,言归正题。学术尚论,以论见鲜锐且论证博辩为尚;散文贵散,贵在形散而神不散——云卷云舒兮心动,水激水缓兮魂流。
王莽篡政,一度改平城为平顺;东汉修正,复称平城;曹魏与西晋,承西汉之制,仍以平城为县。
西晋建兴元年(313年)拓跋猗卢创建北魏前身代国,以盛乐为北都,修秦汉平城为南都;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拓跋珪于平城西北牛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聚集拓跋各部首领,恢复代国,所谓“牛川会师”,改国号为“魏”。初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自五百里内缮修都城,魏于是始有邑居之制度”。北魏王朝以平城为福地,坐拥北国河山96年。
公元526年,六镇之乱,平城废弃。东魏、西魏至北齐,平城或称恒安镇,恒州,或称太平县。
第8节,
自秦汉始,经魏、晋、拓跋代、后赵、前燕、后秦、北魏到北周,即公元前200年至公元556年,平城之名响彻历史757年。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公元557至577年,北周取代西魏并灭北齐,改平城为云中县,此为大同称云中之始。
隋唐称平城为云中或云州、恒州。唐武宗设武装建制于此,所招募将士源自多样民族,遂取“大同”之名,曰“大同军”,并设“大同道都团练使”和“大同军节度使”。——红日破晓,飞霞万箭,大同之名诞生之始,历史就赋予它甲光军旅的气质与威武刚毅的血性。
公元916年,属鲜卑宇文部的契丹人建国,初号为契丹,后耶律德光改为“辽”,称云中为大同,并设为陪都称西京(中京今北京,东京今辽阳,南京今开封,北京今承德。西京统辖今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及内蒙古等地),拱卫皇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大同之名移植放大到地方,一座古老城池开始跋涉新的生命之旅。$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公元960年,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设大同为云中府。
契丹重熙十三年(1044年),范仲淹《岳阳楼记》所叙北宋“庆历四年”,设西京为大同府,“初为大同节度使,重熙十三年升为大同府”。
公元1125年金灭辽,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仍诏大同为西京。元朝在全国设11省,大同为“路”,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公元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出使西洋途中,被大同路壮观气宇所震撼,遂以“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赞语写入《马可·波罗游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越明年,明朝主将徐达指派副将军常遇春率领郭英、郭子兴等攻打大同,元朝右丞相扩廓帖木儿与守将竹贞弃城而逃,大同不战而克。明王朝改大同路为大同府,并设其为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重镇之一。
大明王朝称雄冠杰之下,大同府镇总兵力最多时竟达13万,战马5万余匹,其风吹草动,丝丝然牵系着国家神经。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义军破宁武关越雁门关闯进大同,休整数日之后,挥师北京,一路凯歌——明王朝落花流水春去也,李闯王似曾相识燕归来。
清朝以省而治,大同府隶属山西省。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1949年5月1日,彩旗飘飘,载歌载舞,新中国诞生的红日为一座千年古城,镀一层金色灿烂的希望之彩
第9节,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城以墙卫,墙因城存。大同长城文化资源丰厚而颇富特色: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明长城各展雄姿,风雨沧桑,以长城“大观园”称之毫不过誉。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辞海》画外音: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址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
大同自古美以凤凰之名,内外长城若巨壮金翅,垂天翔落,长风万里,沉蕴着搏击云天的沧桑之梦。
“紫塞尚留秦雉堞,白登谁益汉戈矛。”北上大同第一道屏障雁门关,称紫塞雁门,《古今注·上》诠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南朝诗人鲍照《芜城赋》题咏:“南驰沧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赵武灵王“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固一世之雄也,其沿阴山山脉至内蒙古五原,筑起一道早期的关隘,所谓“至高阙为塞”。《水经注》:“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中国历代战争史》释解:高阙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两山(狼山和乌拉山)如阙。
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于平城以北、阴山以南,自西迤东设筑6个军事重镇,网织起一条军事防线,拱卫京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又遣役40余万人,东起上谷,西至黄河,修筑北魏鲜卑长城。
10世纪燕云十六州割让于辽帝国,万里长城随之锈蚀废弃了最初功能。
《辞海》话说:“明代为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自洪武至万历时,前后修筑长城18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称为边墙。宣化、大同二镇之南,直隶、山西界上,并筑有内长城,称为次边。”“当年九镇守云中,洸洸干城气概雄。”——烽火烧红天边月,狼烟漂白地上霜。历史再度将大同推向战事前沿。
明代环大同城修筑边墙五堡: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堡。这一群边堡,连带马市楼、控军台、晾马台,环然布阵于大同正北方40公里的堡子湾。堡前有河流羁傲奔腾,名曰饮马河。其初称如浑水(今御河),因李世民青年时期征战于此并赋诗《饮马长城窟行》,遂改为现名。诗曰:“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风狂沙迷眼,水寒伤马骨。猛将必发于卒武,宰相必起于州郡。不懂地理难为将,不知天文莫为相。昔日李世民一番艰难困苦终得正果,大唐丰功伟绩玉汝于成。
盘曲蜿蜒于大同境域的长城,非一堵土墙概念,乃一座由城墙、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勾连构筑的有机防御体系。内外长城虬龙盘曲,烽火燧台星罗棋布。
颇具独特意味的是,大同境内龙蛇般穿越的外长城,以一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画出中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及农牧两大文明的分野——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于此天然分界。
第10节,
明洪武五年(1372年),受命征虏大将军的徐达,率师北伐,征讨北元(元顺帝由元大都退往蒙古草原,仍以大元皇帝自居,时称北元),安营扎寨大同府。大同煌煌名气与眼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景象,在徐达心中反差激起一种神圣使命与责任。他徒步绕大同城走了一圈,又登上城南一壁墙垣,四顾半晌
月亮升起来了,静静地照在大地上,所有日光下的喧嚣都像一场梦飘散而去。树木不再摇曳,花朵睡得香沉,一窗窗的灯火闭上了眼睛,连狗的叫声也同古典打更声一样,好像都沉没在了唐诗宋词的韵辙里。只有月亮在天上走着,神态安详,闲身静影,仿佛世间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什么。
是的,世界从来不乏这样的宁静,仿佛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宁静,是一缕美丽月光,灵巧穿过私密锁钥,荧荧然照亮人性的卧室与抽屉。0米0花0书0库0 ;www。7mihua。com
回到营帐的徐达,无意赏观朗月静夜,他需要宁静,他就是一片宁静——披衣伏案,勾画一幅修筑大同古城的草图。
大漠孤烟直,塞上旭日红。天亮了,徐达手搭凉棚,望了一眼东升的太阳。塞上端的是高天流云,一望无际。阳光如此干爽纯粹,晶然明灿。你来回走动,哗哗啦啦,仿佛就碰出了金属的响声。
徐达忽然想到了湿漉漉的江南,想到了江南的绵绵梅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想到《大雾垂江赋》里“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的句子。
说不清为什么,徐达竟独自笑了起来。徐达的笑声,也像塞上的阳光,洪亮、蓬勃、灿若金石。
《明太祖实录》:洪武五年(1372年)十二月,“筑大同城。”《读史方舆纪要》:大同府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因土城增筑。万历八年增修,周十三里有奇。”明正德《大同府志》:大同府城,洪武五年,大将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上各建楼,角楼四座,敌台楼五十四座,窝铺九十六座——依唐、辽、金、元旧土城,从城墙南面截起,将原来长方形的大同城,裁成面积3。28平方公里的正方形。地方官员上阵,军队百姓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