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79个不可不知的生活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的这些举动只是想要告诉你,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必事事听从父母的指示,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己做主了。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看到孩子的毛病,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的批评是正确的,也会使孩子感到丢“面子”,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们的逆反心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采用疏导的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满足他们一定的好奇心。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时,应说明理由;同样的,在要求孩子不做什么时,也必须说明理由。千万不能摆出权威的架势,这样只会让他们与你的愿望背道而驰。
了解了人类的逆反心理,很多人会反其道而行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世纪时,法国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打算将美洲的土豆引进本国,没想到竟遭到国民的一致抵制。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帕尔曼切经过国王的许可后,在一块闲置的土地上种植土豆,并请求国王派兵白天驻守在那块土地旁。这神秘的举动,撩拨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趁卫兵们撤走后,成群结队地来偷挖土豆,然后移植到自家的菜园里,精心照料。没过多久,家家户户都种植了土豆。正是帕尔曼切深谙人们的逆反心理,成功地让土豆走进法国的千家万户。
很多精明的商人也善于利用顾客的逆反心理,刻意营造出产品畅销的假象,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一些商家在店内悬挂“某商品已售完”的告示,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等他们慕名前来购买的时候,商家再告诉他还有一小部分存货,这样就更容易做成交易。
有一家饮食店,门前摆了一个大酒桶,上面写着几个引人注目的大字:“不许偷看!”很多路人经不住诱惑,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谁知里面又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店有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进店享用。”一句“不许偷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很多人“上当”后,酒瘾顿生,情不自禁地到店中品尝美酒。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不想要别人做某件事情,可以采用较为温和的劝诫方式,而不要粗暴地禁止,如果因此激发了对方的逆反心理,反而让他们的行为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11。 宽容定律
宽容定律:退一步海阔天空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英雄叫做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加大。海格力斯被激怒了,他顺手抄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个怪东西,那东西竟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
正在这时,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些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仇恨与敌意如同一面不断增长的墙,而宽容与善良则恰似不断拓宽的路。宽容不仅是高尚者所具备的修养,更是一种处世的原则。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别人就是在宽容我们自己,我们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为心灵留下一点舒缓的空间,这便是宽容定律。
有关实验表明,宽容有利于身心健康,消除仇恨、发怒等不良情绪。专家先让接受实验者用宽容的心态去回忆曾经一个受伤害的场面,然后再用非宽容的心态去回忆同样的场景。结果表明,接受实验者在非宽容期的平均心率从每4秒次增加到每4秒次,血压也随之升高了。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斯坦福宽容计划》,通过实验发现,所有参加计划的人中,有70%的人受伤害感明显降低,的人表示因怨恨带来的身体不适症也有所减轻。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有时是一种艺术的惩戒,一种无声的教育,在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的同时,还能维护对方的自尊。
古时,有一位修行极高的老禅师。一天傍晚,他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摆放着一张椅子,上面布满脚印。禅师心下明白,一定又有贪玩的小和尚翻墙出去了。他挪开椅子,一声不响地站在墙角。
过了一段时间,偷跑出去的小和尚翻墙回来、双脚落地时,发现自己刚才踩的竟然是师傅的肩膀,顿时魂飞魄散。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对小和尚严加斥责,而是和颜悦色地劝说道:“夜深天凉,快去加件衣服,小心着凉。”小和尚立即羞愧难当。从那以后,他再也不翻墙出去玩儿了。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与其他人发生冲突。当有人在背后恶语中伤你的时候,你是想“以牙还牙”,用同样的坏话攻击他呢,还是泰然处之,保持缄默?当平日的挚友背叛你的时候,你是选择伺机报复呢,还是选择默默承受,宽容他呢?宽容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只有能够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才能达到这种宠辱不惊的境界,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宁的心境。
在美国的一家菜市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红火。邻近的几家摊贩心生嫉妒,每到收摊的时候,大家都将烂菜叶扫到她的摊位前。中国妇人见后,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但不跟他们争执,反而将垃圾扫到自己的角落里。
这时,旁边一位墨西哥妇人忍不住问道:“他们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明摆着是欺负你,你为什么一点儿都不生气呢?”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每到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往外倒垃圾。家里的垃圾越多,来年就能够挣更多的钱。你看,他们每天把垃圾扫到我这里,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了么?”那些嫉妒她的摊贩听后,立即羞愧不已。从此,他们的垃圾再也没有在她的摊前出现了。
这位中国妇人用与人为善的美德,宽恕了别人,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恕曾经冒犯过你的人,或许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举动,也可能为你留下一条退路,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为庆祝胜利平定叛乱,宴请了满朝文武百官。酒过三巡,楚庄王让爱妃许姬出来为大家敬酒。突然,一阵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灯烛。黑暗里,有人乘着酒兴企图调戏许姬。许姬不从,慌乱中顺手扯下了他的帽缨。她随即向楚庄王哭诉,请求他掌灯后查出那个没有帽缨的人。楚庄王听后,命令百官全体摘下帽缨,然后再令掌灯。
多年后,吴国的军队进攻楚国。楚国有一位将军身先士卒上阵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论功行赏时,楚庄王问他为何如此神勇。他回答道:“臣乃殿上绝缨者。”楚庄王正是用自己的宽容,彻底收服了一员猛将的忠心。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的错误,原谅下级的过失,自然会赢来别人的忠心与尊崇,很多矛盾与过节也能够迎刃而解;如果凡事都要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虽然为自己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却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只要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盛开着一朵宽容之花,有时只需一句善意的道歉,一个真诚的笑脸,就足以让所有的矛盾烟消云散。
12。 首因效应(1)
首因效应: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
1923年秋,冯玉祥将军担任“陆军检阅使”时,原配夫人不幸因病去世。很多姑娘四处托人介绍,想成为陆军检阅使夫人。冯玉祥采取当面考试的办法选择配偶,跟每一位姑娘谈话前,都要询问对方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和我结婚?”许多姑娘坦率地说:“因为你的官儿大,和你结婚,就是官太太。”“你是英雄,我崇拜你。”听到这样千篇一律的回答,冯玉祥将军失望地摇摇头,表示拒绝。
一次,一位叫做李德全的姑娘被介绍给冯玉祥将军见面。当问及这个相同的问题时,李德全爽直恳切地说:“上帝怕你办坏事,派我来监督你!”冯玉祥将军心头一震,立即对这位看似平凡的姑娘刮目相看,不久便与她结为伉俪。仅凭一句个性十足的话,李德全便给冯将军留下了不俗的“第一印象”,为日后喜结良缘打下了基础。
首因效应,又称作“第一印象效应”,指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初次印象。第一印象真的有那么重要,能够对今后的相互交往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吗?
为了揭秘首因效应的奥秘,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例较为典型的心理实验:心理学家让两组被试者同看一张照片。他对甲组说,这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他让两组被试者看完后分别描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的人异口同声地描述道,照片上的人眼睛深陷,隐藏着罪恶;额头高耸,表明他是一个死不悔改的惯犯。乙组的人则赞美道,他目光深沉,表明他聪慧睿智;高耸的额头,正是科学家拥有坚毅性格的体现。
这个实验表明,若第一印象形成了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相反,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品质。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言行举止、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初次谋面时,一声温馨的问候,一张甜美的笑靥,一身得体的服饰,一个优雅的举动,都能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这种良好的印象将会持续保留下去。因此,在交友、求职、谈判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印象的效应,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为日后进一步的深交打下良好的基础。
很多男女第一次见面便相互爱慕的例子,便包含了首因效应的成分。或许他原本不修边幅,碰巧那天他心血来潮,精心修饰一番,显得风度翩翩;或许她原本相貌平平,恰好那天她穿上飘逸的白裙,偏在最美丽的时刻邂逅了他。如同惊鸿一瞥,他们一见倾心。尽管日后他们各自露出了本相:他,邋遢粗犷;她,容貌普通。然而,初次相见时美妙的印象早已镌刻在彼此的心上,延续着他们在彼此心中的美丽。
有一位新闻系的毕业生四处应聘无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2。 首因效应(2)
只见他机敏地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生活中也有一些原本很优秀的人才,因为某些原因没有给别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险些与成功擦肩而过。马鸣是某高校研究生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他到一家知名公司应聘。应聘的那天,快到结束时间时,马鸣才急匆匆地赶到了公司。只见他身穿一件红格子衬衣,满头大汗,头发凌乱。招聘的老总见了他这副尊容,皱了皱眉头,准备将他草草地打发走,见他的履历上写着研究生毕业,便满腹疑惑地问了他几个很刁钻的专业问题。马鸣回答得头头是道。最后,老总考虑再三,决定录用马鸣。
第二天,马鸣第一次来上班时,老总对他说道:“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太坏,如果不是你后来回答问题时相当出色,一定会被淘汰的。”马鸣忙问原因。老总说道:“面试时你衣着不整,特别是你那件红格子衬衫,更是显得不伦不类的,一点儿也不像个研究生。”马鸣听罢,告知了原委。
原来,他在去公司应聘的路上,遇上路边发生车祸,他协助司机将伤员送往医院后,发现衣服被染上了血迹。他忙回家换衣服,碰巧衣服没干,只好借穿了表弟的衣服,然后气喘吁吁地赶到公司。时间虽然赶上了,却是一副狼狈相。老总知道原因后,会心一笑,善意地提醒他以后一定要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马鸣的工作很出色,不出半年,就被升为业务主管,深得老总的器重。
尽管人们知道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可靠,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错。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下意识地跟随第一印象的感觉走。我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除了注重自身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为他人留下美妙的第一印象外,还要克服第一印象给认知带来的障碍。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不能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这样往往容易错判奸良,带来不可弥补的遗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心是复杂的,真正的朋友或许并没有给你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绝对是那个在你危难时伸出援手的那个人。
比尔第一次到公司上班,风度翩翩的副经理戴伊对比尔十分热情,向他详细地介绍公司,带他到各部门参观。比尔对他感恩不尽,认为戴伊是个讲义气的朋友。相反,公司里的工程师劳德鲁普见到比尔时,只顾忙着手上的活计,连招呼都懒得打。比尔便因此断定劳德鲁普是个冷血动物,不值得深交。此后,比尔跟戴伊较为亲密,刻意疏远劳德鲁普。哪知没过多久,戴伊利用比尔的信任和年轻,让他吃了一次大亏,比尔追悔莫及;然而帮助他挽回名声的恰恰是被他敬而远之的工程师劳德鲁普。之后,比尔反思自己,不该仅凭一时的好恶来取舍朋友。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既要重视第一印象,将自己最光彩的一面展现给陌生朋友,也要规避第一印象带来的错觉,不能仅凭一时的印象就对他人轻下结论。
13。 近因效应(1)
近因效应:最近的印象很重要
小菲和小玲是一对多年的好朋友。小菲比小玲大一岁,平时就像姐姐一样关心小玲。小玲从心底里感激小菲,把小菲当作知心朋友。每次小玲在学校受了同学的欺负,小菲总是挺身而出,极力维护她。大家都知道她们关系非常密切。可是最近,小菲和小玲却因为一件小事闹翻了。
小玲生气地对别人说:“我把她当姐姐一样的尊重,她却这样对待我。”“唉,我对她一直都很关照,却因为最近得罪了她一次,她居然就不理我了。”小菲很伤心地说道。原来,小玲因为小菲最近一次“得罪”了她,便把以往与小菲的友情全给抹杀了。从此,两人形同陌路。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时常因为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从而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对人们认知的影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