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锁定红海-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相像:
在一个部落里住着一位父亲和一位母亲,还有七个兄弟,两个女儿。除了“最小”的一个儿子与女儿外,全都成人了。
一天,六兄弟出外打猎了。他们不在时,大姑娘爱上了一只大熊(这似乎不太合情理,不过请注意,天上的“大熊星座”里有“七兄弟”。讲故事的老奶奶可能忘记了这一联系,所以只好让大闺女直接爱上了“熊”女婿而不是可以变化的人熊)。父亲对此表示很不高兴(这个结果有点像中国的玉皇大帝,他也不高兴“七仙女”下嫁“牛郎”)。父亲联合部落里的人们杀了大熊。不料失去丈夫的姑娘因为悲伤过度竟然变成了熊人,她开始攻击全部落的人。所有的人都被她吃掉了,只剩下最小的两个弟妹。这两个弟妹一直躲藏在一个小草棚里。熊人发誓要得到他们俩。“七弟”因有魔法可以不让她靠近。
兄妹俩中男孩叫Okinai,女孩叫 Sinopa ,他们天天处于恐慌之中。一天,小Sinopa 偷偷去河里(银河的意象)打水竟然与打猎归来的六个哥哥邂逅。哥哥们向妹妹保证说,他们有一个可靠的方法可以逃离姐姐的魔掌。他们拣了许多刺梨(实际上我怀疑是中国话中的“蒺藜”)让Sinopa拿回家撒在棚子的周围只留一条很窄的出路。夜晚,两个小孩子就按照这个指示逃离了小棚子与哥哥们成功相会。
熊人闻听他们逃跑了就拼命在后面追,但是她被刺梨扎住了,在痛苦的挣扎中她竟然发展成为真正的母熊——看来原先是半熊半人——这样她很快摆脱了刺梨。
小弟弟 Okanai看见母熊追赶过来就射了一箭,致使母熊与她弟妹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一箭之遥( shot an arrow which immediately put them all as far ahead of their sister as the arrow had flown,希腊的“飞矢不动”理论之雏形思维?)。母熊依然在追赶,妹妹Okanai挥舞一根羽毛,他们身后马上出现了一片很密实的丛林,但是母熊还是运用魔法找到了他们(这个挥舞羽毛的神效,很有些王母娘娘用簪划出一条银河的神奇,属于同样的逻辑思维)。
小弟Okanai又挥了一下小手,地里长出一棵大树来,八个惊慌失措的兄妹赶快上树躲避。但母熊也爬上了树,她从树上拽下四个兄妹。就在这时Okanai使出他最强的魔法,向天射出八箭,八个兄妹每人乘一箭飞上蓝天。第一个飞上天的是小妹妹 Sinopa,然后是其他六个哥哥,最后才是小弟弟Okanai自己。在天上他们化作“北斗七星”。构成“斗勺”的那四颗星就是不幸被母熊拽下树的四个兄弟。斗柄的三颗星就是留在树上的三兄弟。离“Mizar”最近的那颗小星就是想与哥哥们呆在一起的小妹妹Sinopa。
天上确实还有一个“天箭星座”(The Arrow),总之神话里出现什么意味着天上一定有什么。
尽管蒙古与北美洲的神话有一些差异,但同源的痕迹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又可以看出来,这些神话与希腊神话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主要的联系在于“七星”转化为七兄妹与“熊”之间的关系,差异在于看不出希腊神话体系的特征。所以,有个仓促的判断是,蒙古与美洲的星座故事更为古老久远,他们所采用的文本与希腊神话为同源,但在很古老的时期就已经分别各自发展。这个分别的时期大约为3000年前,在希腊体系成熟之前。假如从地理上判断,我们可以把美洲的神话传说设定为最古老的,其中已经包含了“人”“熊”转化,而且用树枝挥舞出一片树林以阻挡追敌的情节与西王母画银河接近,可以考虑之间的同源。
从这些证据看,所谓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的说法完全是误传,人类根本就是从非洲这里通过中东一步步走过去的。人类经历了不止一次的文化隔绝,有的是因为地理变迁,有的则是因为社会###,两者都常常会引起商路中断、航道受阻。中国在汉前肯定经历过一次。从以上的星座对比中,我感觉到之前中国还经历过另外一次更加古老的隔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里隐藏了一条有趣的线索,假如人们想了解星座的形成时间以及美洲人的迁徙时间,也可以从全球神话系统中得出一些结论,不过那需要非常细致的大量工作。
我参考的英文网站提供的“中国传说”有点出乎我的意外。下面就是他们的说法①:
中国对于构成“斗勺”的四颗星传说是“命运”、“马里克王后(或女王)”(Queen Marichi)与她的随从以及“文曲星”的家园②。
“马里克女王”会是中国的女王或者王后吗?我以前没有留意过,也从来没听过。我问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文人,也无所获,看来他也没有听说过。不过我知道“马里克”是古代也门地区对于“国王”或“首领”的称呼!它怎么会被西方人塞进“中国”的神话呢?我们在下节专门追查这个问题,答案出人意料。
有关“大熊星座”的“中国故事”:有一个叫“魁”(Kuei)的小伙子以他渊博的知识和文学才华而著称,不幸的是他奇丑无比,丑到即便那些愿意帮他的人每次不小心看见他就会战栗不已。无论有多聪明智慧魁因为丑陋而没有一个朋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熊星座”的全球神话对比(3)
在首都举行的皇帝亲自颁发金玫瑰(a golden rose)的大考即将来临。魁竟然中了头名。他沾沾自喜地走进金銮殿,可是皇帝一看到他手中的金玫瑰就被吓得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魁绝望地跳海自杀了。但是他感到有一个海妖把他托出了水面(“海的女儿”在丹麦也把王子送上了海岸)。这个海妖把魁从海底向上拉,越拉越高,从海面到空中,一直拉上了天。魁从此就在天上掌管科举、文章与学问等,功名官禄他全管,他成了“魁星”。 我记得中国的“文曲星”应该是“文昌帝”。查资料,传说“文昌帝”名叫张亚子,号梓潼,晋朝公元287年生人,期间晋武帝(司马炎)当政,号太康。
实际上在中国掌管“文运”的确实是“文曲星”(或曰“文昌星”、“文昌帝”)和“魁”。而“魁”来自“奎星”。
中国的“魁星”故事其实也反应了早期“羽化升天”的朴实特征,“魁”是被神灵给拉到天上的,不是因为修炼德行而上天的。
再看看另外一个美洲印第安部落阿尔冈琴(Algonquin)的神话传说。阿尔冈昆人居住在魁北克的渥太华河谷和安大略省。他们现在拿加拿大护照。
曾经有一只很大的成精的老熊,它的主要乐趣就是毁灭村庄。他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大家都很害怕。最后有两个村庄联合起来要想办法对付它。他们抽着烟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每个部落抽调最好的勇士来猎捕这只老熊。
三勇士早已名动天下,老熊一听是他们要杀它就赶快逃窜,实际上它内心怯懦,外强中干。就这样它在前面跑三勇士们在后面追。 追啊追最后大家都累了,老熊无路可逃就跑上了天。勇士们自然也追上了天。他们在天上围着“北极星”(“the north star”)继续追啊追。领头的猎手向老熊射了一箭把老熊射伤,但老熊的魔法使他逃过一劫没死掉。每年秋天当他们处于天空的地平线时老熊的伤口就会流血,血流到地上树叶的颜色就会变为红色。
看来两个北美洲的“熊”故事很接近,同源就更明显了,围绕“北极星”“七星”与“熊”元素展开。
在英国,“七星“中的“Mizar”与 “Alcor”这两颗星被称为“马”与“骑手”。
我在中国西北甘肃一带还能听到另外的“熊人”传说:一个熊人从村里抢来了一个姑娘成亲,他们还生育了孩子,后来姑娘借机逃跑,然后熊人就杀了所有的孩子。
“熊人”的传说全世界都有,并且多与交配和生育等拉上关系。这在《毛衣女》以及“美洲”的熊人故事里都能找到踪迹。不过也有人据此认为这是地球上真的有“野人”的根据。是否真的有“野人”我不知道,但我认为这些有关“熊人”的传说首先应该确认他们来自“天上”,而不是地上。
印第安人所描绘的熊,请注意其中一只熊的肚子上刻画了一个“十”字,是否象征了熊星座的指向功能。熊星座在古代的重要,足够使人们把熊星座神圣化而加以崇拜,因而会把“熊”作为天空的象征、神圣的象征,最后将熊“神仙”化。
让我们总结一下以上我们涉及过的神话元素,计有:熊、兄妹、父母之于婚姻的反对态度、七兄弟、七姐妹、最小的孩子、最大的孩子、树、升天、箭、流血、蒺藜、爱情、死亡、勇士、追赶、人与动物之间的转化、河与海、海妖,极端的丑陋与美丽……。这些原始的元素装进历史的万花筒,又经过千年的不平衡“颠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转化为每个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寻找这个“万花筒”的核心原料来自哪里,换句话说,我正在寻找有关这些神话产生的可能根源。毫无疑问这个追寻与中国的文明起源有关。
解秘西王母“Queen Marichi”(1)
也门地区在3000~2000年前有许多大小不等先后并列的国家,它们是大约2800年前的盖太班(Qataban)王国,3000年前的哈达拉毛(Hadhramaut)王国,2700年前的奥桑王国,以及3000年前的萨巴王国。这些国家称呼国王为“马里克”或者“穆卡拉布”。这个称呼在接近2000年前的时候也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因为统一了这一地区的希木叶尔王国的建国时间是公元前115年,这个国家没有称呼国王为“马里克”的习俗,他们称呼国王为“祖”。
我查遍了手边的资料,都找不到上节有关中国“七星”神话里“Queen Marich”与中国的关系,甚至根本找不到这个词汇的任何解释。我到网络上求救,并且推测“Queen Marich”可能是西方人称呼的中国“王母娘娘”,这将与红海的“马里克”再次联系起来。
网人“僧觉远”提供给我一个“喜马拉雅艺术”的网站地址①,然后他惊呼:Queen Marich确实是中国的王母娘娘!他从网络里摘出一段英语给我看:“Tantric Buddhists(佛教密宗) tell of Marichi’s determination in the manner of Tara。 Taoists see her as Queen of Heaven; and the Japanese; as Amaterasu; the sun goddess。 ”
以上后面一句话说,中国道教将这个本来出现于佛教的人物Marichi视为“天后”(Queen of Heaven),而日本人则将她尊为“神道教”中的太阳女神。神道在日本的出现应该与佛教传入的时间不相上下,集自然崇拜与祖宗崇拜为一体,融合了中国传过去的佛教、儒教与道教思想。不知道是否受这个“女神”的影响,日本在早期还曾经有过女皇出现。其实从佛教迅速从印度传入东亚并广泛传播的例证来看,人们也不应该对于更古时期西方文化传入东方有过多的疑虑,现在不同的仅只是在佛教之前没有完备恒定的文字记载而已。环阿拉伯海地区自古有着广泛的交流,印度文化不仅接受有两河流域的文明,而且受红海两岸尤其是亚丁湾附近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接力棒的最后或者比较靠后的一节是东亚人。
这个中国道教里的“Queen of Heaven”,不仅是中国人熟悉的“王母娘娘”,而且是沿海一带人们尊奉的“天后娘娘”与“妈祖娘娘”。她成为日本的女神加以崇拜也是顺理成章的,东海西岸是中国,东岸即为日本,曾经有一群善水的人们就来回穿梭于这一带,并把同一个神带到两岸。不过,“王母娘娘”与“天后”确实也有所不同,很可能一路来自印度与中国的陆地传播,而后者则直接来自于海上,或许后者更为直接。这个“天后”又名“妈祖”。
我到网站去看,发现该网站最突出的标识一个是“Himalayan art”,另外一个就是我急于想了解的“Marich”。看到这两个图标我惊喜不已,因为我误解“Himalayan”为也门地区古代的希木也尔王国(Himyarite)”。就在刚刚消除这个误解的同时,我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可能:青藏高原与印度的分界线“喜马拉雅(Himalayas)”很可能来自也门的“希木叶尔王国(Himyarite)”。这两个词汇的相近显而易见:Hi…ma…la…yas; Hi…mya…ri…te;四个音节中的前三个几乎一模一样,r与l在中国南方口音中经常转换。而位于希木叶尔王国曾经使用的“希木叶尔语”实际上就是我一直认为的甲骨文的同源文字“南阿文字”的延续。“南阿”早期与中国的甲骨文相同,大约2500年前才改革为字母文字。
南阿人远古即与印度有广泛联系是个事实,Himalayas应该是来自Himyarite的人们曾经到达印度并试图穿过青藏高原这道屏障的一个证据。在这个边缘以及延伸的地理线上从东到西分布的现代国家是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等。
中国地区与南阿之间最接近的地方不是别处,正是中国的西藏。西藏与南阿之间的直线距离大约为一千公里,文明的传播在这条线上通过印度与尼泊尔等地得到发展。实际上在我的体系之内,印度属于中东之外的二级文明,就与这个地理有关,对于中国它是个文明台阶。一级核心文明在中东,而中国属于向外扩散的三级文明地区。换句话说,印度是中国文明板块与中东文明板块之间的跳板和桥梁,与汉文明之间还隔着一个西藏。这个认识建基于印度文明来自中东文明的假设。这一点在《向东》一书中已有论述。印度宗教里有大量的事实说明他们与早期犹太教或者《圣经·旧约》所展示的历史有密切关联,当然不仅仅是与犹太人有关,印度与两河流域的联系更密切。
这里的印度文明也包括了喜马拉雅脚下的尼泊尔文明。也门古代的“示巴女王”时期流行的“处女女王”或“神妓”现象至今还在尼泊尔这个神奇的宗教国家保留着,这些“处女神”具有与活佛类似的神圣光环,初潮之前她们就是神。这个特殊的文化遗存现象可能暗示了在远古时期有一条文明路线从也门经过印度穿越喜马拉雅进入中国,然后通过西藏传播到临近的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当然,这只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渠道之一,其他的渠道主要应该是西北经过西域和南方经过海路来到中国境内。
“Marich”是古代也门国王的称号,相当于中国人称呼的“陛下”,它不是个名字,所以任何国王都可以叫“Marich”,当然包括“示巴女王”也可以。我的推测是,久而久之,人们就以这个“Marich”来替代最出名的那个国王了,而这个国王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示巴女王”。在后来的某个时期,人们一说“Marich”就知道是指“示巴女王”。这个现象可以拿中国人表达“周恩来总理”的道理来做比较,中国人写文章时假如不标明就直接称呼“总理”那多半是特指“周恩来总理”或当任总理。本来是一种职位后来成为某个在这个职位上最著名人物的专用。这里的Queen Marich就相当于有人称呼周恩来为“总理先生”,而在红海最著名的女王是“示巴女王”。
解秘西王母“Queen Marichi”(2)
现在已知也门、印度、西藏与中国,这四个地方都有“Marich”出现,也门与中国的情况尤其明显地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