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鸦片战争-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也变成普通的凡人啦!
鲍鹏看到为人严谨的伍绍荣竟然降到跟自己差不多的水平,不觉高兴起来。他不太喜欢了不起的大人物,他希望这些人能跌落下来。这样他就可以看到那些高深莫测的人心灵深处的东西。他这是出于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
连维材给鲍鹏的感觉好像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怪物。他不喜欢这种人。再说连维材还霸占了西玲那样的美女,这更使他感到不快。
把这个家伙拉下马!要让这个一向沉着冷静的家伙,掉到陷阱里出出洋相!
鲍鹏把谊谭叫到十三行街附近的华林寺。院子里没有人影。
“我这么说,你该明白了吧。那家伙已成了公行的障碍。再说你姐姐最近好像也讨厌他了。”鲍鹏说了拜托的事情之后,又补充了这么几句话。
“老连到我们商馆里,一般都是哈利?维多当翻译。”谊谭眼睛望着天空说。
这可不是撒谎。他从金顺记逃出来之后,总有点心虚,所以尽量避免同连维材接触。
“总之,请你找一找连维材给英国人办事的证据。有点影子的就成。”
“我想办法去找一找吧。”
“一定要找。如果找不到,你去告密也成。编造也……”
“我不愿告密!”
“那是最后的办法嘛!”鲍鹏哄着谊谭说。
谊谭和鲍鹏分手后,没有回十三行街,而是从太平门进了城。他是去他姐姐家。他悄悄地走进屋里,瞅准了连维材不在之后,冷不防出现在姐姐面前。
“啊呀!吓死人了!”西玲瞪着她发蓝的大眼睛,盯视着弟弟说,“你怎么啦?这么冒冒失失的。”
“有话要跟你说。”
“什么话?”
“姐姐讨厌连维材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陷阱(6)
“为什么问这话?这么没头没脑的……”
“你不用管。你老实回答我。”
“说不上是讨厌。不过……”
“不过!?你不是对老连感到厌烦了吗?”
“唉,怎么说呢?与其说厌烦,还不如说害怕。”
“没有老连,姐姐会自由自在吧!”
“那倒也是。不过,没有老连,我生活不下去呀。你夸下了海口,说你挣钱来养活我。可什么时候才能……”
“再等一些时候,我正在做准备哩。不管怎么说,跟老连断绝关系,没有老连,恐怕最理想吧?”
“是这么一回事,可是不容易呀。”
这个高深莫测的连维材,确实叫西玲感到害怕。她经常想:“这个人真可怕!”把鸦片存放在她那的流氓头子彭祐祥遭暗杀,最近西玲总觉得与连维材有关系。
“姐姐的心情我明白了。再见吧!”谊谭调转了脚跟。
“这孩子怎么啦?突然跑来问些奇怪的事,又匆匆地走了。”谊谭朝门外跑去,听到姐姐冲着他的背后说道。
墨慈商会的办事处在丹麦馆内。谊谭一回到那里,一边东张西望,一边在字纸篓里乱抓。
“这个!”他展开一张揉成一团的纸片,高兴地笑起来。于是又伸手进去,抓出了同样的纸片。
连维材和墨慈谈话时,哈利当翻译。他的中国话是在马六甲学的,发音很糟,经常听不懂。所以彼此就写成文字让对方看。
纸上写的大多是闲聊的话,比如像:“律劳卑大人健康如何?”“我认为停止贸易不会持久。”“广州政府当局不熟悉外国情况。”
连维材的字写得很好,哈利的字写得像鸡爪子扒的,完全是外国人的笔迹。两种字往一起一摆,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笔谈。不管内容如何,它给人的印象就是中国人在帮助外国人办事。
“老连的字有特征,一查笔迹马上就会明白。”
能亲手把连维材这样的大人物投进陷阱,谊谭十分兴奋。——猎获的是个庞然大物啊!
墨慈商会字纸篓里的纸片,谊谭交给了鲍鹏,再转到伍绍荣的手里。
巡抚祁希望有一个帮英国人写中文告示的“汉奸”。这样,夷人向中国人散发告示的事件就可解决。他是法律家。既有犯罪,就必然有犯人;要断定犯人,必须有点证据。巡抚大概早就等着证据。
伍绍荣握着几张皱巴巴的纸片,微微地颤抖着。他小心地把纸片装进盒子里,命令仆人说:“准备轿子!上巡抚官署!”
5
广东省内有许多地方产花岗石,所以广州的街道大多铺着石板,不过,除了主要的街道外,一般都非常狭窄、曲折。
挑着担子的小贩很多,他们张开嗓门,沿街叫卖;也有的小贩把货品摆在街上拼命地叫喊着,其声音之大,也不亚于那些沿街叫卖的。在这些叫卖声中还夹杂着叫花子的哀哀乞讨声。
挤在街道两侧的建筑物的砖瓦大多是铅灰色的,狭窄的街道上又盖着遮太阳的草席子,所以显得很阴暗。
一到夏天,干活的人都不穿上衣。大街上无论什么时候都充满着苦力、小贩、轿夫们带汗味的体臭,中间还夹杂着大街上出售的食物的气味。
穿过这样杂乱的街道,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幽静的地方。西玲的家就在这样的地方。走在这样的地方,你会了解广州的街道也并不都是那么拥挤混乱。
当看到西玲家漂亮的白粉墙的时候,连维材的心情松弛了下来。
他麻痹大意了。他了解英国的方针,也知道了北京的穆彰阿派的稳妥政策,他估计不会发生大的冲突,他这次来广州只“作壁上观”。但他估计错误了。
人生往往有一些发生突然变化的转折点,就好像这杂乱的大街有一片幽静的地区一样。
一进西玲家的门,只见十来个戴着官帽的士兵威武森严地站在院子里。士兵们一见他进来,马上跑过来把他团团围住。
“有何贵干?”连维材仍然沉着冷静地问道。
“你是连维材吗?”一个好像队长的人问道。
“在下就是连维材。”
“那好。我奉命逮捕你。”队长走到他的面前说。
“您是误会了吧?”
“不,没有错。”队长断然地说,并拿出了绑人的绳子。
屋子里面,西玲脸色惨白,从窗子里看着外面。“这是怎么一回事呀?”她问旁边的鲍鹏说。
她正在做大米交易。鲍鹏来给她说说大米的行情。——这只不过是借口,鲍鹏到这里来是想看看连维材如何受缚。可是,不准人到外面来,他也只好和西玲一样,从窗子里远远地望着。“啊呀,这是怎么一回事呀!我也莫名其妙。”鲍鹏这么回答说。但他那贯注在逮捕现场的视线一动也不动。
“太远了,看不到他的表情,太遗憾了!”他心里这么想着,感到很遗憾。从远处看去,连维材的态度还是那么堂堂正正。并没有出现哭泣哀求的场面。
一条铁链子套在连维材的脖子上。那是一条沉甸甸地压在肩骨上的粗铁链。他与西玲经常对面而坐的陶墩,暗淡无光地摆在院子里。院子里盛开着夏天的花朵。屋顶的黑影斜映在白粉墙上,好像贴在那儿似的。
连维材异常沉着冷静。这叫远处的鲍鹏大失所望。
不过,他的眼睛里燃烧着怒火。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地牢(1)
竹板子发出嗖嗖的呼啸声。
连维材闭上了眼睛。
“啊!……”他决心不吭声,但声音却从他的唇边漏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痛疼。——他几乎没有感觉到痛疼。太出乎意外了,他不觉发出了声音。
“一下!”前面的狱卒这次十分认真地大声数着数。
1
连维材闻着潮湿的泥土味,摸索着在牢房里走动。不过也没有多大的地方走动。稍一抬手,就碰到牢房顶上粗糙的泥土,沙土吧嗒吧嗒地落到他的头上。
当时的监狱大多是地牢。条件当然很差,跟地窖差不多;关在牢里的人也不太多。这并不是说犯罪的人少,而是因为审判快,很快就判刑。刑分笞、杖、徒、流、死五种,所以关在牢里的时间不会太长。审判之所以快,是因为审判是在绝对专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土牢的三面是土墙,前方有一个小小的格子窗,隔壁也是牢房。连维材是从另一面的铁栅门里被扔进来的。
从隔壁的牢房里传来了呻吟声。像病人的声音。长期关在这种地方,湿气也会把人的身体弄垮的。
最叫人胆怯的是,周围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狱卒提来的灯笼是地牢中唯一的亮光。而这样的狱卒两个小时才来一次。整个地牢只有一个出口通向地面,所以只要把出口守住,就不必来巡查了。
狱卒在这里简直像活佛,是救苦救难、带来光明的活佛。
牢房下面铺着薄木板,木板上面盖着粗草席。而潮气却透过了木板,连草席也湿漉漉的。
“我什么也没干呀!冤枉!冤枉啊!”隔壁的人又哼叫起来。他本人也许认为自己在大声地喊叫。其实他那可怜的嗓门只能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不管他怎么大声喊叫,聚集在地面出口处的狱卒也不会听见。
“别喊了,喊也是白搭。你这么喊叫,只是浪费体力。”连维材向隔壁的人说。
“我冤枉呀!是姓洪的陷害我啊!是姓洪的挟嫌报复,是他诬告我啊!……”隔壁的人仍在疯狂地叫着。这种从肺腑里挤出来的喊叫声,拖着长长的尾音。
这可怜的喊叫声好像在黑暗里徘徊游荡。
“这人说是洪某陷害了他,他是冤枉的。而我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不知道,不也是关在地牢里吗!?我也是遭了谁的陷害吧!……那么,是谁陷害我呢?”连维材想不出是谁。他树敌太多了。
被捕的当天,他一直在地牢里,没有审讯。系在他腰上的锁链,一端锁在铁栅门上。铁链子比较长,走动走动还是可以的。他拖着铁链子在黑暗中走着。铁链子的长短,牢房的大小,恰好适合。
“安排得真妙啊!”连维材苦笑着。
他并不紧张。尽管不知道被捕的原因,但幸而温翰在广州。只要有温翰,就会给他想办法。他感到放心了。
不过,这长夜确实难熬。隔壁的人一直在哼叫。一躺下来,草席的湿气顺着脊背向全身流窜,感到骨头好像要霉烂了似的。
睡不着觉,又加上周围是一片黑暗,连什么时候天亮也不知道。
那光明的象征——狱卒提的灯笼在铁栅门外停下来,只听咔嚓咔嚓开铁锁的声音,接着铁栅门哗啦一声打开了。
“出来!”狱卒不耐烦地喊道。
连维材刚迈出铁栅门,腰上就被狱卒狠狠地踢了一脚。
走到地面时,他感到头昏眼花。他第一次感到太阳光是这样地眩目。他是半路上被塞进轿子送进地牢的,根本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被狱卒带进的这座衙门似的建筑物,他也一点没有印象。
地牢(2)
“跪下!”
随着这一声喊,连维材跪倒在地上。他抬头一看,只见两个当官的坐在他的面前。天气这么热,这两个官员仍然威严地穿着官服,挺胸腆肚地坐在那里。
两个都是九品官,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从补服上刺绣的花纹可以判断出文官、武官和品级。文官的图案是鸟类,武官是兽类。一个官员绣的是练鹊图案,因此看出是九品文官;另一个官员是海马,因此是九品武官。文官可能是司狱或巡检,武官可能是额外外委或军营中的蓝翎长级的下士官,都是下级官吏。
“也许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嫌疑。”连维材突然有这么一种感觉。
过了一会儿,狱卒在他的面前摆了一张小桌子,另一个狱卒放上墨盒和纸笔。
“把你的姓名、住址写在这张纸上!”武官严肃地命令说。
连维材感到奇怪。他虽然头一次进监狱,但审讯的情况还是经常听说过。在那个文盲众多的时代,一般是口头讯问姓名、住址,然后由书吏记下来;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让嫌疑犯自己写的。
连维材写完之后,这次轮到文官下令了。他说:“下面按本官说的话,用笔记下来!”
连维材提笔等候着。
“广州政府当局不熟悉外国情况。……律劳卑大人健康如何?……”
连维材按他所说的写下。他心里想:“这些话我记得在哪儿写过呀!……”
“完了吗?好啦,把他带回牢里去!”武官命令狱卒说。
审讯只是写字,没作任何讯问。当连维材再次被踢进牢房时,他已经大体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律劳卑散发的中文告示使当局大为震怒,严令公行捉拿写这张告示的“汉奸”。——这些情况连维材早有所闻。
他刚才写的,就是跟墨慈见面时和翻译哈利笔谈时写的。看来一定是他在墨慈商会随便写的纸片让人送交当局了。刚才要他写字,是为了对笔迹的。
是公行要捉拿的“汉奸”。被伍绍荣出卖了!跟公行确实结了仇,但这样陷害未免太过分了。“我叫姓洪的给坑害了啊!”隔壁的人又开始喊起来。连维材不声不响地坐在潮湿的草席上。牢房,是一个黑暗世界,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终于明白了被捕的原因。
“一切让温翰去办吧!……”他在黑暗中低声说。
2
公行虽表明要停止同英商的贸易,但这是出于责任感,是自发的,并不是奉政府命令。所以律劳卑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姿态,不是什么大事,根本不放在眼里。
把贸易说成是对夷人的恩惠,其实这是清朝想装潢门面的表现,清国肯定也和英国一样把对外贸易看成是件大事。律劳卑一向是这么认为的。对产业革命之后的英国人来说,这样的解释也许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清朝方面把贸易看成是大事的,只是由此而获得实际利益的公行的商人,以及一部分接受贿赂的官吏。清朝的上层并不怎么看重每年五十万两的海关收入,他们确实是把贸易看作是“施恩”。在这里存在着分歧。
律劳卑继续挑衅。总督和巡抚打着公行的屁股,督促他们要律劳卑退到澳门去。八月底,伍绍荣和卢继光几乎每天都在海关监督与英商之间奔走。律劳卑不接见,只好去见英国商人。他们主要同查顿接触。这个大鸦片贩子显然是接受了律劳卑的指示,他一味地说:“不达目的,律劳卑大人是不会回澳门的。”
金顺记的大掌柜温翰,听说老板连维材被捕,立即准备了五千两银子,打听情况。总督与巡抚的听差,每人起码得送银十两,他们把所知道的情况都告诉了温翰;塞进幕客们袖筒里的银子起码是一百两。这样,准备的银子还没有花掉一半,就已经掌握了确实的情况。
地牢(3)
“到底还是叫公行给坑了。太小看这些家伙啦!”温翰咬着嘴唇。
这时,连维材又从黑暗的地牢里被带到令人目眩眼花的地面上。
这次不是前次那两个当官的,而是一个面孔漆黑、身材魁梧的官员叉腿站在他的面前。他的手里握着一根鞭子。
补服上的刺绣是犀牛,表明他是八品武官,大概是个排长级的“外委千总”。
“你无法无天,竟敢与英国人律劳卑勾结,编造中文告示!”他大声叱责着,这种威胁的声音简直像咆哮。
“我没有做这种事。根本没有。”连维材抬起头来回答说。
“胡说!”八品武官把手中的鞭子一挥,在空中发出嗖嗖的响声。他说:“我们完全掌握了证据。你的笔迹和在夷馆里写的字一样。”
“您一看律劳卑的告示就清楚了,那不是我的笔迹。”
连维材也看过律劳卑的这个告示。告示是石印的,笔迹看得很清楚。那是小罗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