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儒的品行,我们不说,但你不能因此否认李儒的能力。”
孙权眸光清冷,嘴角勾勒一抹低沉的笑容,沉声的道:“董卓身边,他绝对是对危险的,你们没有动手,他也许就动手了,他动手的对象,或许是你们,或者是……陛下。”
“他敢?”蔡邕心中一骇,猛然的站起来,一声冷喝,须发皆动,煞是威严。
“他弑帝也不是第一回,一个前少帝都能毒死的人,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作为董卓的女婿,为了董卓江山,李儒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与董卓为敌的人!”孙权不惜一切代价,火上浇油,就是让蔡邕感觉到一种不安全。
徐庶看出来了孙权的意图,不过他没有插嘴,只是静静的听,孙权打什么主意,他清楚,这对蔡邕,对孙权都不是一件坏事。
“你说的对,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董贼身上了,反而疏忽了此人,对这个李儒不可不防!”
蔡邕深呼吸了一口气,才跪坐下来,面色甚是凝重,看着孙权,问道:“仲谋,汝可有良策?”
“你们都已经计划好了,箭在弦上,不发是不行了,良策我是没有,不过我从江东带来几个沙场猛将,到时候到时候可帮助伯父一臂之力。”
“你愿意助我们除去董贼?”蔡邕心中微微一动,问道。
“我江东军和董卓当年在虎牢关都已经较量了一番,本来就是敌人,况且我父乃是大汉忠臣,如今陛下有难,岂可不救!”
孙权神色沉着,坚定的道:“我带来了六十将士,虽人不多,但是个个都是江东军的精英,我麾下还有一将,可与虓虎相争!”
“此言当真!”蔡邕面色一震,微微有些欢喜。吕布这等级别的战将,即使他们是文官,也明白其中的厉害,一个人就能改变结局。
恰恰好,他们如今的阵型之中一个这个级别的武将都没有,所以对于除去董卓,自然会有些底气不足,毕竟他们对吕布绝对说不上信任。
“句句属实,权不敢欺骗伯父。”孙权点头,道。
“哈哈哈……好,难得你有心,孙文台当年从长沙起兵,不远万里,赴京勤王,逢战必先,的确是忠于大汉。”
蔡邕伸手抚摸胡须,大笑的道:“此事若能成,老夫必然在陛下面前,为破虏将军请功。”
蔡邕对于孙坚的印象很好,特别是当年孙坚以联盟先锋之军,一战汜水关,早已经在朝廷上下传开。
孙权也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等的就是这一句话。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儒蔡邕
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长安的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当然,这长安城平静的下面是一片看不到的激流暗涌。
未央宫,一处幽静的偏厢,一盏淡淡的油灯光芒之中,**个身上身穿官袍,带着浓浓威严的男子隔着案桌,对视而跪坐。
“王司徒,可有见到陛下?”一个中年文士,穿着一身执金吾的官袍,正是如今长安的执金吾士孙瑞,他神色严肃,目光凝视着对面的王允,问道。
“刚才趁着夜色,老夫躲开了董贼的宦官探子,才和陛下单独了一面。”王允居中,气势凛然,主持大局,双眸之中一抹萧杀,点点头。
“陛下如何说?”坐在王允左边,一袭锦衣,神态肃严,正式当朝左中郎将,蔡邕。蔡邕目光一亮,急忙问道。
“圣旨已下,四月四日,陛下在未央宫之中召集群臣,为大汉除贼!”
王允眯着眼,凝视着围在这里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官员,杀气腾腾的道。
“那就好!”
众人闻言,立刻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一人道:“如今我们有的陛下的旨意,在加上里应外合,必能一举除去恶贼董卓,匡扶大汉!”
坐在最右边的是身披盔甲,镇守未央宫的大将,杨瓒,他抬头看着众人,低声的问道:“司徒大人,吕布真的能助我们除董卓吗?若是他临阵反水,吾等必危!”
“司徒大人,吕布性情狡诈,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啊!”众人顿时都有些忧虑起来了,纷纷的看着王允。
“诸位放心,吕布此人虽然品行不佳,但是如今他也受董贼顾忌,心中应该明白,只有和我们合作,才能除去恶贼。”
王允神色之中浮现了一抹精芒,自信的道:“我已经计划好了,再给我天的时间,我比可掌控他吕布,到时候他绝无其他路可选,一定会配合我们除贼的!”
“如此甚好,那我们就回去准备了,四月四,除去董贼!”
众人闻言,凭借对王允的的信任,这才安心下来,如今宫中到处都是董卓的探子,他们也不敢久留,商议之后,立刻趁着夜色,各自静静的散去。
“子师,前几日邕与你之言,考虑的如何?”蔡邕和王允一起走出的未央宫,来到了大街上的一处阴暗墙壁之处,蔡邕突然淡淡的问道。
“伯喈兄,汝非如此不可吗?”王允沉默半响,神色有些难看,目光凝视蔡邕,叹声的道。
“非如此不可,子师,你我皆然是为了大汉而已。”
蔡邕神色有些落寂,目光幽幽,淡淡的道:“当初何屠夫为了铲除宦官而召唤董卓入京,曾经询问过邕之意见,邕也是赞同,当时邕一心以为董卓乃是匡扶大汉之忠臣,没想到居然酿成今日之祸。”
“邕之祸,便由邕而结,董卓祸害大汉数年,天子蒙难,大汉脸面何在,若无人背负此罪,何以言大汉之朗朗乾坤!”蔡邕目光凝视天际,神色坚定的道。
“伯喈,你我相交十数载,情同兄弟,某岂可看着汝去送死,此事你等容某好好想想。”王允的目光借着天上的月色,凝视着好友,沉声的道。
“子师,此事某已经决定,若能除贼成功,此罪吾背!”蔡邕嘴角一抹淡然的笑容,留下坚定的一句话,便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王允凝视着他的坚毅的背影,双眸之中露出了一抹很复杂的目光。
…………………………
夜色之中,蔡邕今日乃去商量大计,不坐马车,不带随从,用了半个时辰,才走蔡府。
“老爷,你回来了,可以吃晚膳。”
蔡府的管家蔡福,他后面跟着儿子蔡丰,两人同时的走了上来,急忙行礼。
“阿福,你去准备吧,我没有什么胃口,清淡一点。”
蔡邕点点头,坐下神色有些疑惑的看了看旁边的青年蔡丰,问道:“守剑,你最近去了哪里,连阿福都不不知道,神神秘秘的。”
守剑是蔡丰的字。
“老爷,我去了趟的江东!”蔡丰看着蔡邕,咬咬牙,心一横,才恭敬的道:“我担心小姐,所以才走了一趟江东。”
“昭姬可好?”
蔡邕闻言,微微一愕,深呼吸了一口气,神色显得很平静,但是双手却有些压抑不住的颤动。
“小姐无碍,身体尚好,只是有些思念老爷,精神不佳,江东孙家待小姐如上宾,服侍周全,特别是权公子,待其极好,不过这个权公子……其心有些叵测。”
大堂之上,灯火通明,蔡丰站立偏侧,沉吟的片刻,才把在江东看到蔡琰的过程前前后后的过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昭姬无事便安好,至于孙仲谋?”
蔡邕仔细的听着,听到女儿平安,他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不过听到孙权这个名字,突然双眸一瞪,对着名字仿佛有些熟悉,看着蔡丰,冷声的道:“守剑你说的孙仲谋可是江东孙文台之子?”
“正是!”
“你是说他看上的昭姬,所以才把昭姬带回江东?”蔡邕眸子之中划过一道厉芒,冷声的问道。
“应当如此。”蔡丰沉默了一下,又道:“而且小姐对他很信任,也很依赖!”
“昭姬从小便独立,能让她依靠的人,在她心中恐怕分量不少啊!”
蔡邕叹了一口气,神色一动,冷声的问道:“你刚才说,孙仲谋已经来了长安?”
“老爷,对不起,丰自作主张,已经领入府中,如今他正在元直少爷的小院之中,恭候老爷!”蔡丰神色有些歉意,轻声的道。
“无碍,来的正好,饭后,你领他至我书房,顺便把元直也叫来!”蔡邕沉默了一下,目光微微一动,才道。
“诺!”
蔡丰看到蔡邕没有怪责,才松了一口气,点点头。
………………
深夜,蔡府,蔡邕的书房。
“江东孙权,拜见蔡大家!”
孙权一袭锦袍,严肃的站在一张案桌之前,一双琥珀的双眸仔细的凝视着面前身躯高大,面容慈祥的老者,拱手的道。
他的恭敬倒不是因为蔡邕的学识,而是自己惦记着人家的女儿,在老泰山面前,多多少少都有些忐忑不安。
“学生拜见老师!”徐庶就随意多了,恭敬的行礼之后,就安静的退在了一旁。
“你就孙坚之子,江东权公子,孙权,字仲谋!”蔡邕身披一件华服,跪坐在案桌之前,面容严肃,不怒自威,抬头,平静的目光落在孙权身上,孙权瞬间就感觉到一股压力。
“正是孙权!”
“哼,好一个孙权,你为何要掳走某之女儿昭姬?”蔡邕站立起来,身形比孙权的小身板还要高一个头,目光俯视着孙权,冷声的喝到。
“蔡伯父误会了,权只不过是在与贼军交战之时,救下蔡姐姐,因为长安路途遥远,混乱无度,为了蔡姐姐的安慰,才把蔡姐姐带回江东。”孙权没有让蔡邕的这个气势压倒,走上一步,仗着可爱到爆棚的小脸蛋,立刻改变的称呼,很有礼貌的道。
“汝年岁几何?”蔡邕一看自己吓不倒他,对着这个少年有些兴趣了。
从蔡丰和徐庶的口中,他都听到了这个少年对自己的宝贝千金存在了窥视的心,他倒是先看看,这个少年有什么出彩之处,能让自己那个骄傲的女儿依靠。
“权今年已经十五岁。”孙权想也不想,大言不惭,直接脱口而出。
“竖子,不当人言,满口谎言!”
蔡邕闻言,面色一蹦,双眸清冷,一巴掌排在案桌之上,伸手指出了孙权,喝声道:“汝乃是光和五年,正月初七,未时一刻出生在下邳,今年不过十有二,足岁仅仅十一!”
“啊?”
孙权一听,不由得张大嘴吧,双眸瞪大,目光汉室有些不解。
蔡邕这么比自己还要清楚自己出生时候的事情啊?就算打听也太不可能啊!这事情除了自己老子和老娘之外,还能有谁能这么清楚啊?
“你是不是很疑惑某家如何知道的是吗?”蔡邕冷笑。
“嗯!”孙权的小脑袋立刻犹如小鸡啄米般的点头。
“孙权,你可知道汝之字‘仲谋’谁给起的吗?”蔡邕背负双手,神色之中有一抹得意洋洋,道。
“难道是你?”
孙权一惊,想到了一个可能,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反应倒是快,没错,正是某!”
蔡邕淡然的道:“当年孙文台喜得贵子,你本身出生之不凡,天生碧眸,于是乎他认为你将来比有出息,便书信于自己的好友,当时的洛阳令周异,为你起字,当然某正好在周兄家中做客,汝之字便是本座亲自起。”
孙权和旁边的徐庶听了,不由自主的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愕然,还真的没有想到蔡邕和孙权之间居然还有这帮的渊源。
“靠,老爹,你也太不靠谱了。”
孙权只讪讪一笑,只能在心中暗暗的埋怨自己的老子,这么大事情也不和自己的通通气,这下好了,本来想要装成熟一点,这话还没有捂热,就让拆穿了,这一下,估计蔡邕对自己的印象更加恶劣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见徐庶
初平三年,三月,初。
西风萧萧,一支来自江东吴郡吴县的庞大商队,押解几十架车子,在城门交过入城税之后,缓缓的使进了长安城。
长安城,关中重地。
周朝的时候,这里被誉为丰镐,丰京和镐京合称,秦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
这座都城奠定了大汉数百的基业。
东汉初年,关中混乱,长安遭到大破坏,光武帝立都雒阳,长安像一座普通的城池,开始沉寂,两年前,董卓一把火把雒阳付之一炬,携帝西行,还把雒阳上百万的百姓带入了这一座已经沉寂城池,再一次焕发出长安的繁荣。
“吴家主,多谢你一路上的庇护!”这一支江东而来的商队停在了一个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一间门口挂着一个‘吴’字的布店面前,一个锦衣少年从其中一架马车上走下来,对着商队的主人低声的道谢。
商队后面,五六十个布衣汉子从商队的护卫之中脱离出来,这些人身上都散发着一股煞气,整齐的聚集在锦衣少年的身后。
“权公子客气了,吴家能助公子之事,乃是吴家之幸。”吴家的家主是一个发福的秃头中年,吴巍,一双小眼睛转溜溜,很精明。
吴家,吴县本地的一个商贾,主要是做布匹和粮食的生意,也算吴郡的一个比较有名气大商人,不过商贾的影响力和一些世家权贵是无法比的。
“权公子在长安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来随时来我们吴氏布行,即使吴家倾尽家财也必然会帮助公子成事!”吴巍眯着小眼睛,很恭敬的道,他知道孙权这一次秘密来长安必然带着江东的大事。
在他心中,对于吴家来说,能搭上江东权公子的这一条线,不要说帮一个小小的忙,就算是倾尽半壁家财也是毫不犹疑的。
从战国开始,天下的体系就以士农工商为顺序,汉朝独尊儒家,对于商人的地位看的低。
但是如果能靠上如今江东的主宰将军府那就不同了。
“若某真的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不会和吴家主客气的。”
孙权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他一路上对这个吴巍倒是有些另眼相看,这人眼光独到,不和其他商人一眼图小利,懂得取舍,有魄力,放在后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
这个人,孙权想要交好,等回到江东之后,或者还能发挥出重大的用处。
孙权一直以来对于江东的士族世家都想不到好的方法来压制,只能面对面的碰撞,最后两败俱伤,长此下去,对于江东稳定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如果这时候在江东能扶持一股力量去压制这些江东士族世家,也许就能这些世家安分一点。
商人,恐怕就是孙权最好的选择。
…………………………
两人寒暄的几句,孙权看来看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