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都的院落第三卷-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宜家里,先跟俞大妈寒喧几句,便来到俞宜的书卓前,朝他点下头,就落身在写字台旁边,表情很注意地看下卓上的文稿:“写得怎样了,贵在坚持!”

  俞宜听他这么一说,只好搁笔,回头笑着对李少云说:“贵客临门,那股风把你给吹来了。”说罢顺手抓起放在案头的一盒五牛牌香烟,递给李少云一只,还给他点燃火,又问道:记得前次你上我家来,穿的一身黄军装,看上去整个人很精神,今天换西装。”

  李少云埋头接火点烟后,吐出一围“包口烟”面部表情严肃地回答:你感到还不太习惯是吧?这也难怪!我听过一首流行曲,里面有一段歌词讲得好:“跟着时代的巨轮,淋浴着春意的空气。”,现在单位上的干部都讲究衣作打扮了,平时他们开会都是西装革履的,不再是从前所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现在需要的是锐进取,思想和行为新的人,所以,与之配套的便是衣食观念的改变。”

  “ 你这番大道理,我听来也是闻所未闻,不过,这身西服到是很合你。”俞宜认真地端祥着李少云说。言外之意是:“你本来就长得来牛高马大的嘛。”

  “靠我那点工资要到大商场去买一套象模象样的西装,还是有点舍不得。所以才扯料子到陕西街个体缝纫摊去找师傅定制。”李少云很满意他的评价,也不时机地加补充说明。

  “我觉得这个院子里的人,脾气还是那么燥,我刚来走到巷子拐处,看见一位矮墩墩,光胴胴亮着膀子的人,他手中还提着一把木工斧头,气势汹汹地一路小跑朝院子外奔去。后面还有几个人跟在身后。我顿时感觉气氛有些紧张,赶紧给他让条路,再走一段路后,我又看见一个老者站在屋檐下,在那指手划脚的,口中还吆出一句连我吃惊也不小的话来:“给老子往死里打!打出事了,我x委里面都有人。”

  “他们在提虚劲。”百大院里的人们都清楚这家人,爱“耍门槛汉。”俞宜对此。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5章14
百倍地坐在写字台前伏案构思,挥动手中握着的那一只灵巧又沉重的笔。尽管不时鼻孔里还能嗅到从窗口不时飘来的一股股蜂窝煤燃烧后,散发出来的难嗅气息,也丝毫未影响他的构思。因为近来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待客观事物,观念上跟几前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值得去用笔去大写细心描绘,咋晚卧床直到早辰,他脑海里就文思汹涌,欲罢不能,非得让自已写下来。甚至也忘了吃早饭。

  在这非同寻常之时,他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衣冠楚楚,李斌的哥哥-李少云。原来他经常到百家大院里来过问弟弟生活的情况,顺便找一下少年时代一块上学,一块玩耍的邻居。他走进俞宜家里,先跟俞大妈寒喧几句,便来到俞宜的书卓前,朝他点下头,就落身在写字台旁边,表情很注意地看下卓上的文稿:“写得怎样了,贵在坚持!”

  俞宜听他这么一说,只好搁笔,回头笑着对李少云说:“贵客临门,那股风把你给吹来了。”说罢顺手抓起放在案头的一盒五牛牌香烟,递给李少云一只,还给他点燃火,又问道:记得前次你上我家来,穿的一身黄军装,看上去整个人很精神,今天换西装。”

  李少云埋头接火点烟后,吐出一围“包口烟”面部表情严肃地回答:你感到还不太习惯是吧?这也难怪!我听过一首流行曲,里面有一段歌词讲得好:“跟着时代的巨轮,淋浴着春意的空气。”,现在单位上的干部都讲究衣作打扮了,平时他们开会都是西装革履的,不再是从前所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现在需要的是锐进取,思想和行为新的人,所以,与之配套的便是衣食观念的改变。”

  “ 你这番大道理,我听来也是闻所未闻,不过,这身西服到是很合你。”俞宜认真地端祥着李少云说。言外之意是:“你本来就长得来牛高马大的嘛。”

  “靠我那点工资要到大商场去买一套象模象样的西装,还是有点舍不得。所以才扯料子到陕西街个体缝纫摊去找师傅定制。”李少云很满意他的评价,也不时机地加补充说明。

  “我觉得这个院子里的人,脾气还是那么燥,我刚来走到巷子拐处,看见一位矮墩墩,光胴胴亮着膀子的人,他手中还提着一把木工斧头,气势汹汹地一路小跑朝院子外奔去。后面还有几个人跟在身后。我顿时感觉气氛有些紧张,赶紧给他让条路,再走一段路后,我又看见一个老者站在屋檐下,在那指手划脚的,口中还吆出一句连我吃惊也不小的话来:“给老子往死里打!打出事了,我x委里面都有人。”

  “他们在提虚劲。”百大院里的人们都清楚这家人,爱“耍门槛汉。”俞宜对此 。。

第25章15
到市博物馆去参观,现在应该叫大慈恩寺,才走到这街上来,少云,你怎么也路过这?”

  “ 国华不瞒你说,我家曾经住在附近一家院子里,但那是很小的时候了。”李少云也看出对也对此疑惑和惊呀。

  “ 哦,少云你有没有兴趣陪我去看场电影,新上映的电影《苔丝》。”那青年问。

  “也行,你有几张票?”李少云问。

  “就两张,本来我是想约朋友,既然她不在。我们一块去吧。”

  李少云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俞宜,他有些犯难了:“就两张呀?那他?”

  俞宜一听赶忙申明:“那你们去看电影,我回家去。”

  “朋友,那对不住。”那青年做出一个抱歉的笑容说。

  “俞宜改天有机会我一定给补上。”说罢,他们站在街边话别。

  “你这是宽我的心吧!改天补上?我信!”俞宜目送着他俩推着自行车离去的身影,心里还有几分感激这不速之客呢,正愁没人把李少云从自已身旁带走了。正好回家去,有时间完成那一篇迟迟未脱稿的习作。俞宜依原回到百家大院,又依旧坐在自家屋里窗前那张写字台前伏案疾书。愉快时光并没渡过多长时间,第二位来打扰他的人又来了。

  这人是他的老辈子-小幺舅,而且历来在他家很有影响力,几乎说一不二,也喜欢在他跟前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面孔。小幺舅今天来,看见他在又用功,也没象从前说上一通大道理。而是催促他赶紧跟他走,俞宜不解地看着他。

  小幺舅说:“今天你在我那吃饭,我那一帮搞乐器的朋友要来,到时你帮忙给烧开水泡茶,人也有点多。”俞宜心里万个不愿意,但终究执拗不过老辈子,只好跟着小幺舅一块离开心爱的书卓,去凑自已不喜欢的热闹,虽说音乐与文学都是一门高雅,能陶冶情操的艺术。

  在俞宜的记忆里七十年代中,那时候的人们热衷于响应号召,各处都在成立革命大院,小幺舅又是性格活跃的青年,还能吹奏一点竹笛,尽管只有一首《扬鞭催马送粮忙》的曲子,还吹得有点象模象样,仅凭这点技能到也能接识一批志同道合者。时常邀集在一块,不是在学校礼堂或居民院落,就是朋友之间的红白喜事,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这伙业余民乐爱好者当中,让人记忆犹新的人。有兰二胡、王板胡、王三弦。竹笛高手-奶豆和在崇德里住家的-汤扬琴,有一次他还带来一位会跳芭蕾舞的人,舞姿优美娴熟,表演一段芭蕾舞《沂蒙颂》片段,赢待观者满堂喊彩。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脸上总戴着一张口罩,只露着一双顾盼生情的眼睛,

第25章16
谁知后面才知道这跳舞之人,不但是个男的,而且还是个豁豁(踏鼻子),原来借口罩之功效遮丑。

  他们当中的领军人物是身材高而偏瘦,相貌端庄,一条腿略显“簸”的兰二胡,曾经凭一手娴熟的二胡演奏枝能,从下乡插队落户的农村,被召进人民南路省展览馆里工作。他尤其会拉那一首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红旗渠水绕太行》,时常还津津乐道地介绍曲子中高难度技巧,刻意用手指轻点琴弦,口气中带敬佩地说道:“这是二胡大师-闵惠芬的指法。”他的话让在座的听者似懂非懂,但也从中知道收音机传播那首优美的二胡曲的演奏者,是何许人也。奶豆吹的笛子,更是摸仿得微妙微俏,跟收音机里播放的有得一比,至于王板胡一生之中,人生最大的快乐,都倾注在那把板胡上。平时,他一到场,话不多,只在低头细心地调试琴弦,显得是那样一丝不苟的认真劲。他年愈五十尚未结过婚,习惯了过独身生活。房间摆设极其简陋,有知情者戏讯他:“王板胡晚上睡觉,“簸箕当忱头。”

  兰二胡不仅琴拉得“余音绕梁三日,而不散。”,而且还有一门泥塑手艺。他曾经雕塑过一尊米开朗基罗的传世杰作-大卫。有一米多高。从外行人眼光看它,跟原作区别不大。有一次他还惊动了离百家大院不远的小巷中的一名民间雕塑家-他名叫郑法。此人技艺超群,竟然敢将新都宝光寺里的五百阿罗汉群雕,一一按比例缩小照样塑在家里。放在门前柜台上陈列让路人踱脚观看。他们约定将来有机会可否一试高低。

  后来,他们队伍里还有一个特殊之人参予:“名曰“木偶偶”,就是贯用肢体语音,表达舞蹈意境。而且一招一式,每个动作都用木偶动作跳舞。这小伙子居然也能跳上一段芭蕾舞。所以请他们去的场所还不少。小幺舅的老家就住在百家大院外那条小街上,每次有这种自发组织的家庭音乐会,俞宜都要去帮忙凑热闹-任务是守着蜂窝煤炉子烧开水冲茶,乐器和歌声有时也并是每个人听了都能喜欢它,有一次为其此事还惹上点小麻烦,那街霸-练健美的绅哥认为他们这震天响的自发音乐会抢了自已的风头,所以狠下心来就借故差点打上门来,砸了他的这场子。幸好,小幺舅家对面是据说在“操社会”的炫零,几兄弟,出面给绅哥打招呼,才平息这场风波。绅哥在向炫零诉苦道:“原因是至从小幺舅家三天两头,召开的家庭音乐会,吵得我都没法再练功了。”

  炫零心里明白:“使他街面上的影响力,逐渐要超越绅哥的肌肉效应。”,或者,他眼里真的容不得沙子,刚开始绅哥只是私支使一些听话的小喽罗,只要小幺舅家里响起乐器声,就丢石块砸门板,往后还扬言要亲自出马讨个说法。这下让小幺舅慌了神 。。

第25章17
慌了神。看来做人做事应该懂得低调一些才好,常言道:“树大招风。”此话不无道理。小幺舅还以此事为教训,教育一下社会经验不足的俞宜。

  他们这支乐队里还有一位会吹单簧管的叫横头的人,简直把《天鹅湖》中的四个小天鹅主题曲吹神了。只可惜,他靠在青年路摆百货摊找到钱后,买了一台摩托车在东风路疾驰撞着人了,想跑逃避责任,一慌神碰在一辆大货车尾部,落了个头破血流,躺在大街上,叫都没叫出来一声,就一命呜呼。想当初他们这只业余乐队,多么风光,多么受欢迎,却经不住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己消失得无影无综。曾经俞宜坐在竹椅上,追忆着往事,觉得短短的几年时间,变化大了一些。

  下午,李少云和冯国华在招待所礼堂看完这场电影,剩下的另一场根据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改编的电影,他不想再看了,是什么原因,不愿告诉。冯国华很惋惜地向李少云说出自己的观后感:“那个男主角-聂赫留道夫,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