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汴京风骚-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惠鳏寡,阻销盗贼。旧时孤贫无业,惟务贩盐,所以

  五六年前,盗贼稀少。……今盐课浩大,告汗如麻,贫

  民贩盐,不过一两贯钱本,偷税则赏重,纳税则利轻,

  欲为农夫,又值凶岁,若不为盗,惟有忍饥,所以五

  六年来,课利日增,盗贼日众。……若特放三百斤以

  下盐税,半年,则两路之民,人人受赐,贫民有衣食

  之路,富民无盗贼之忧,其利岂可胜言哉。

  他急切请求朝廷对“乐祸不俊”的“盗贼”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自古立仅制刑,皆以盗贼为急,盗窃不已,必为

  强劫,强劫不已,必至战攻。……

  信赏必罚,以威克恩,不以侥幸废刑,不以灾伤

  挠法。

  这份《奏状》,是苏轼执政密州的施政方略,也是苏轼仕宦人生的基本反映。他同情灾伤黎庶的悲惨命运,并大声为黎庶的灾伤疾呼,但对因灾伤难耐而铤而走险的黎庶,他与朝廷重臣一样忠于他们的皇帝,忠于皇上的社稷,不惜以“峻刑”、“极法”镇压。

  苏轼的奏状、文书送进了京都,可朝廷正在进行着“案件”层出的斗法,皇帝赵顼根本就没有阅览他的《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他的《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宰相韩绛确实是看了,但没有按照他诚恳的叮咛“否则置之”,而是当作“石头”向吕惠卿砸去,使他再一次结怨于“变法派”,对他的“量蠲秋税”、“或与倚阁青苗钱”等请求,根本未予理睬。他的朋友驸马王诜因三年前的《钱塘集》事件已见疑于皇帝,已不敢再有所“旁而协之”,在来函中,唯有“思仰日深”、“读之洒然”而已。

  汴京毕竟是大宋的心脏,京都朝臣们花样翻新的厮斗毕竟是头等大事。苏轼和他上呈的奏状文书,成了自作多情、无人应和的嚎吼,在冷落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密州黎庶仍在经受着旱蝗为虐的煎熬和沉重赋税的逼迫。一批又一批饥寒交加的青壮细民,在“挨饿是死”,“为‘盗’是死”,“挨饿死而速”,“为‘盗’死而迟,且或免于死”的选择中,走上了为“盗”之途。年关时节,地冻天寒,密州城里的细民,也开始了流离逃移。街巷里弄,炊烟日见稀少;州衙四邻,哭声昼夜不息;送葬的人群出现在街头,用喑哑的哭声迎接着熙宁八年的元旦。更为惨者,弃婴之事,时有发现,州府官吏已拾得弃婴二十多个。苏轼洒泪特设义所,特拨粮米养育。民若不到绝衣、绝粮的绝境,谁肯割舍亲生骨肉?更为急者,各县村社城镇,“盗贼”劫掠杀人案件骤增,告急文书飞蝗般地闯进了苏轼居住的“西斋”。

  苏轼愧疚地煎熬着。他怨恨朝廷的因循麻木、不恤民情,但天高路远,难于面奏皇上。他想依《奏状》所谋之举措,自行实施,减赋活民,免税救民,但心怯而不敢为,吕惠卿毕竟不同于王安石,王安石执拗而居心仁慈,尚能辩之以理;吕惠卿奸巧而居心阴毒,只会弄权作法!他郁结于胸,寝食不安,无可奈何地忍受着满城不绝于耳号寒啼饥声的折磨。他终于明白自己是个百无一用之人,“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啊!

  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夜半,苏轼惶惶不知所措地走出“西斋”,踏着惨白冰冷的月光,漫步登上密州北城荒芜坍塌的“古台”,俯视着自己治下的“寂寞山城”,远眺着迢迢银汉下不见踪影的京都,沉重吟出了“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哀叹。

  春夏之交,更苦更哀的饥馑来到密州,细民们不再是“数米计日”,而是“野菜果腹”了。连苏轼居住的“西斋”,也是“斋厨索然”。苏迈已学会爬树摘叶,朝云已学会辨认野菜,任妈已学会烹制野菜成饼,王闰之也放下了脸皮,敢于提着篮子与街坊里的妇女为伍,在荒野草丛中寻觅萝艹力、波囗、蒲芦、车钱子等可食之物。

  也许由于太守苏轼一家与民同苦,也以野菜充饥,在苏轼治理密州的两年间,史料上没有密州城里“盗贼”劫掠的记载。

  熙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午后,苏轼在府衙理事之后,便提篮寻觅野菜于密州古城废圃。废圃荒芜,杂草丛生,觅食宝地,然每日都有饥民寻觅笆梳,可食之物已荡然无存,唯残垣坍冢之上枸杞野菊碧翠,无人摘采。苏轼视之良久,采得一篮回家。

  苏轼提篮踏进“西斋”的大门,一个婴儿气促欲绝的啼哭声迎面扑来,他的心突地沉了:又是一个“弃婴”,又是一个家破人亡。他急步走进庭院,看见妻子王闰之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孩正在喂奶,这个女孩长得很秀气,皮肤皙白,双眉弯弯,一双眼睛大而明亮,只是瘦成了皮包骨。王闰之因饥饿断了乳汁的奶头,不仅止不住孩子的哭声,而且引起孩子委屈嘶哑的号啕,抓手蹬脚地哭闹着。全家人都被这委屈嘶哑的哭闹声弄得团团转。王闰之已是汗水淋淋,朝云捧着水杯侍候着。任妈从膳房急急地赶来,把一小碗苞米糊糊送到王闰之手里:

  “这是从几条面袋上拍抖下来的一把面……”

  王闰之急忙接过,拿起小羹匙哺喂婴儿。婴儿立即停止了啼哭,小嘴“吧吧”地吃了起来。吃得真香啊!

  任妈笑了:

  “真是个烈性女子,受不得委屈的。”

  朝云说:

  “真是个有福气的女子,要不是遇到夫人,谁会拣你这条小命啊。”

  王闰之舒了一口气:

  “也是个苦命女子,要不是爹妈死活难保,谁舍得把亲生骨肉扔进草棵。”

  四岁的苏迨笑着奔跑过来,拉住王闰之的衣襟说:

  “妈妈,她不哭了,留下她!我们有个小妹妹了。”

  苏轼见此,泪珠滚落,他突然抱起苏迨,声音哽咽:

  “迨儿,爸爸无能,使密州黎庶流离失所,抛儿弃女!爸爸无能,使自己的家室断粮断炊,连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婴也养活不了啊……”

  任妈、王闰之、朝云都忍不住了,泣咽出声。

  苏轼默然良久,转语苏迈:

  “迈儿,送孩子去义所养育吧,那儿有特拨的粮米,好歹会喂她半饱……”

  苏迈抱着女婴离开了。

  苏轼怀中的苏迨突然喊道:

  “爸爸,我饿……”

  苏轼无言以对。他紧紧抱着苏迨,忽而想到自己采撷的一篮枸杞、野菊,苦涩的话语蹦出嗓门:

  “迨儿莫叫,你看,爸爸已采来一篮最香最甜最好吃的野菜;保你吃个饱!任妈,今天可要看你的手艺了。”

  任妈赶紧拿过篮子,苦中作乐地赞扬着苏轼:

  “我家大郎已学会采撷野菜,而且是满篮而归,有长进啊!迨儿,快跟婆婆去膳房择菜去。”

  孩子是好哄的,苏迨高兴地离开苏轼,奔向任妈。

  朝云望着菜篮子里的枸杞、野菊,惊恐地询问苏轼:

  “先生,这些野菜何名?”

  “枸杞、野菊。”

  “采于何处?”

  “古城废圃。”

  “可食吗?”

  “不可食吗?”苏轼笑而反诸。

  朝云从篮中拿起一枝枸杞和一枝野菊:

  “听饥民讲:枸杞、野菊,气味苦涩,入口麻香,落腹呕吐,密州人有‘饥不食杞菊’之谚。若此物可食,岂能待先生一劳而满篮而归!”

  苏轼大笑:

  “朝云,朝云,此乃天物,你暴殄遗弃了。枸杞、野菊,均入药典,若不可食,何能为药?古籍有载:庐山有一僧人,年逾百岁,攀山若飞,自言常食杞菊而常健,汝不闻啊!”

  朝云悟其苏轼借古籍而杜撰,戏而作语:

  “古籍亦有记载:与其尽信其书,木如无书,先生又作何解释?”

  苏轼笑而作答:

  “饿肠辘辘,饥不择食,河豚虽剧毒天下,然鲜美绝伦。天下事物,原是不能以一而论的。若古籍记载灵验,则密州黎庶又多一种充饥之物,可救得多少人的生命。”

  朝云话噎,说不出来了。可敬可怜的密州太守,在朝廷不理不睬、不帮不助的情景中,只有学神农尝百草,为密州饥民解饥了。壮哉!悲哉!

  王闰之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不论杞菊是否可食,丈夫的一颗爱民之心总算对得起密州黎庶了。她插话鼓励丈夫:

  “杞菊既可入药,当然亦可为食,古籍有载,岂有谬啊!任妈,你膳制河豚,手艺精妙,这天下第一道杞菊佳肴,可要出自你老人家之手了。”

  任妈听懂了王闰之的叮咛,要自己像烹制河豚一样烹制杞菊。可烹制河豚之法自古有传,精心除其毒液即可,这杞菊之毒何在?茫然不知啊!但大郎一颗为民解饥之心,是容不得自己畏缩退避的。她提起菜篮,坦然一笑:

  “季璋放心。这道杞菊菜也会鲜美绝伦,特别在大家饥肠辘辘的时候……”

  苏轼大笑喝彩:

  “任妈妙语,可传千古!只有‘饥肠辘辘’,方可‘鲜美绝伦’。因果之理,金玉之理,不朽之理啊!”

  王闰之、朝云皆悟而大笑……

  苏迈在笑声中急步走进庭院,把驸马王诜从京都托人带来的一封书信交给了苏轼。

  京都来信,一向是凶多吉少,人们的笑声骤然沉落。任妈、朝云带着苏迨悄悄地走进膳房,王闰之抱着苏过又提起一颗惊恐的心,苏轼坐在枣树下那块石头上,用颤抖的手慢慢打开信函。

  驸马王诜的这封书信写得极短,且字迹潦草,似急就而成:

  东望密州,契交愈厚,仰思日深,旅人东行,匆

  促借驾致安。京都云滚风急,冷暖难知,介甫复出已

  抵京师,且居东府,“晋江”悚然不安……

  “晋江”是吕惠卿的籍贯。王诜借“晋江”两字暗喻吕惠卿!

  苏轼霍地站起,高举信笺,仰天呼号: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王闰之、苏迈惊喜,奔至苏轼身边。苏轼抚抱着妻子、儿子,形近癫狂:

  “季璋快看,迈儿快看!王安石复出上台了,介甫又执掌权柄了……”

  任妈、朝云闻声从膳房走出,苏轼举着信笺高喊:

  “任妈、朝云,你们说,介甫重掌权柄意味着什么……”

  苏轼顾自大声说着:

  “意味着吕惠卿的失势!意味着‘手实法’即将停止,意味着皇上对一年来朝政的不满,也意味着我上呈的《奏状》会有响动了!迈儿,这封信是谁带来的?”

  “通守刘大人说,是一个商人带来的。”

  “这位商人现在哪里?”

  “通守刘大人说,现已安排在驿站歇息,明天就来拜访父亲。父亲若有回信致驸马都尉,商人亦可带往京都……”

  “不!我现时就想会见这位带来喜讯的报春鸟,与他举杯共饮,祝贺介甫的复出执政!任妈,快制佳肴……”

  任妈忍不住笑了:

  “大郎,现时咱家的佳肴,就是一锅杞菊,尚不知是否会取人性命。”

  苏轼一下子从狂喜中醒悟过来,望着身边忍俊含笑的家人,知道自己又“乐而忘忧”了。他频频摇头,以示歉疚,拉起任妈的双手笑着说:

  “我全然忘记此刻的所在所有了。任妈,还是你说得对,杞菊菜宴虽美,只怕京都的客人吃不惯,还是我们自家围桌聚餐而欢吧!”

  杞菊之餐,一次别开生面的晚餐。一张餐桌上,摆放着一只盛满野菜的青花瓷盆,青花瓷盆的周围,是一圈盛满野菜的青花瓷碗。葱绿的色调,葱绿的图案,使人联想,诱人垂涎。任妈,你精巧的手艺,创造了一个绿色的梦境。

  这无疑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晚餐。王闰之抢着吃,不是为了填充饥肠,而是为了品味舌尖上的麻感、苦感和不测的预感;苏轼抢着吃,不是为了证实古籍记载的灵验,而是要争得噎呕、腹疼和不测的凶险。任妈眼睁睁地看着这对夫妻,老泪纵横,这才是同心相求,同命相连;朝云眼巴巴地看着这对夫妻,泪水盈眶,这才是真的爱,真的情,真的爱河不竭,真的情若连环。

  杞菊之餐,一次有惊无险的晚餐。任妈在烹制时的三次盐杀,三次清洗,已荡尽了杞菊的麻味毒汁。朝云已在品尝中的三次噎呕、三次香麻,已品出了杞菊根、苞、叶、干的滋味:干,硬而涩;叶,柔而苦;苞,脆而清爽;根,肉肥而甜香。

  王闰之含齿而笑,抱着朝云,拉着任妈,流着欢畅的泪水,连声称赞:

  “古籍记载灵验,杞菊可食,味道精妙:苦中有点清爽,涩中有点甜香,下咽时滞嗓欲呕,但憋气压咽,入肚后就舒坦了。任妈,霞姑娘,你们好手艺,变杞菊为食粮了……”

  任妈笑言:

  “大郎知书,书可解饿。迈儿,迨儿,你们大口吃,吃个饱吧。”

  苏迈、苏迨顿长精神,端起青花瓷碗,狼吞虎咽。

  苏轼捧腹大笑,随即自嘲自答地吟诵起来:

  吁嗟先生,谁使汝坐堂上称太守,前宾客之造请,

  后椽属之趋走。朝衙达午,夕坐过西。曾杯酒之不设,

  揽草木以诳口。对案颦蹙,举著噎呕。昔阴将军设麦

  饭与葱叶,井丹推去而不嗅。怪先生之眷眷,岂故山

  之无有?

  先生听然而后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

  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糠囗而瓠肥,

  或梁向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较丰约于梦寐,

  卒同归于一朽。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粮。春食苗,夏

  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

  朝云大喜而击掌:

  “好一首《杞菊赋》!自嘲之句,绝妙活脱,画出了先生官场上潦倒的尊容;自答之句,洒脱飘逸,却成了诗赋意境中的活神仙了。我当引此赋人曲,时时为先生弹唱。”

  苏轼称赞:

  “霞姑娘,解语花啊!”

  王闰之蹙眉而叹息:

  “可密州饥民万计,山野杞菊寥寥,纵可得一餐之饱,其后又将如何?”

  苏杞的片刻之欢,一扫而尽,瞠目结舌:

  “问得好!杞菊之餐,难解旱蝗为虐。身为太守,职责何为?杞菊之餐,施民苦涩之食,忝为‘父母’,何以自得……”

  苏轼扔箸推碗而罢食,思之良久,霍然站起,神情激越,声震屋宇:

  “减赋免税,开仓救灾,灭蝗求雨,捕盗安民,非此,密州别无出路!”

  苏迈急忙劝阻父亲:

  “父亲上呈的《表状》,朝廷不理不睬,若擅自减赋免税、开仓救灾,只怕……”

  苏轼厉声打断儿子的话语:

  “迈儿,今日不比昨天,你忘了,介甫已返回京都执掌权柄了……”

  苏轼淤积于胸的热流,终于在这寂寞的山城爆出了火花。写出了他仕宦人生中辉煌暂短的一页。

  三月底,他以?##┧麓捶ㄎブ啤蔽桑V雇菩小笆质捣ā薄2⒁浴啊侗碜础飞铣剩⒛恍砼怠蔽桑趺饬怂牡纫韵氯嘶У奶锔澈拖该裰笱巍⒎费稳俳镆韵抡叩乃案场C裱栌小翱了跋玻展钗摇敝铩?
  四月,他以“皇上恤贫忧民”为由,下令开仓救灾。散常平仓粮豆款糠五十万斛,活各地嗷嗷待毙之民。野史有“活民万众,呈表谢恩者络绎不绝”之说。

  五月,他破除密州府治自古“视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