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另一个东莞-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终诸生。觉斯少颖敏,异凡儿。村民相传,其年少时,于山间读书,遇一奇异老者,骑青牛漫游。此老者即太上老君。老君尝卧石上,遗仙踪于此,称为“仙人床”。老君见觉斯,问道:“目天下寒,汝单衣草履在此读书,草间时有蚊虫叮咬,以为苦乎?”觉斯抚青牛头道:“青牛以啮青草,饮山泉,背驮主人游历四方为乐,若加之以锦衣锦帛,享之以琼浆玉食,则不堪其苦矣。”此后,觉斯日坐仙床,孜孜攻读,学问大进,天启五年举进士,遂辞亲别乡,入京为官,历任给事中、应天府丞、南太仆寺卿、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尚书。

  李公入朝之时,朝野倾轧,权党乱政,魏忠贤余翼气焰嚣张。李公抗言直谏,进疏恤民穷,广听纳,破情面,严包苴。其治国平乱之雄才大略,名动朝野。天启七年八月,信王朱由俭继位,魏忠贤伏诛,群臣尽皆弹冠相庆,然李公虑及魏阉余党犹在,此非举朝庆贺之时,乃诸君戮力除奸之际,遂异奏以闻。

  其时国法颇用重典,李公随事匡正,阁臣钱龙锡以辽东战事遭谗言,系狱论辟,群臣力诤,皆未能得,李公以国体为言,上疏力谏,随奉旨转圆,钱公竟得免死。

  李公为官清廉,勤勉国事,仁贤至爱,忠正为国。其为刑部尚书时,礼臣黄道周以抗论时政触忤皇上,上怒,敕庭臣研鞫(拘?),必欲置之死,李公不惜逆鳞庭诤,得严旨削籍还乡。

  李公少出山庄,晚归故里。隐于山野,屏居晚翠居中,著书立说,教化庶民,广布仁义。其平日深居简出,当道莅仕一见之外,足迹不至公庭。民间利病或可言于当事者辄侃侃不避。清朝定鼎,抚按两院疏荐起用,公力辞。时时野服杖履,从二三老友游处棋枰诗句以忘老焉。

  李公大义,聚周王之仁远,屈子之忠贞,树一代忠臣之楷模,隐居贤山,为山庄留下“隐贤”之美名。 '

  这篇文章提供了李觉斯的不少信息。

  读书认真,有一定的学问。天启五年进京赶考,廷试过关,中了进士。封建科举制度,中了进士以上功名,是一定要给官做的。经常,我们看古代小说演义,状元郎金榜头名,娶了当朝宰辅的女儿,然后放外任,到某个地方做县长去了。至于到了县治,有没有施政经验、方针什么的,一概不予细述,基本上是“体察民情”、“破旧出新”、“惩治贪官,整顿吏治”,结果呢,经过标准的三年或五年,政绩显著,人民安居乐业,状元郎大人官声颇佳,深得口碑。前途一片光明,道路也没什么曲折。

  这位李觉斯可能因为不是前三名,没有获得重要的差使,于是先当户部的给事中,扮演了一段时间的事务助理角色。然后到地方,升为南京主管民政的副市长,政绩不错,又到京城,到中央(六部之外的机构)礼教部门镀了一层清正廉名的金,终于派到地方做一把手了,是北京市的市长。按照今天的排名,已经是一个政治局委员,非常接近权力核心了。然后是又进中央,任城乡和住宅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副部长当够了,就被调往公安部任部长,终于修成正果。

  李觉斯入朝为官,赶上了好时机。没过多少年,换了皇帝,魏忠贤垮台了,这位结事中“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说服别人打击、镇压魏阉余党,获得皇帝好感,被放了外任,做了项目副经理,还干得非常出色。

  其时已经是明朝晚期朱由俭崇祯皇帝时代,后金崛起,辽东战事吃紧,东北经常打仗,阁臣(内阁大学士,比他位置高多了。)钱龙锡被陷害,李觉斯站在国家大局,据理力争,别人做不到的求情,竟然被他弄成功了。接着就做了中央部长。

  当他再次站在国家高度、据理力争时,皇帝的脾气没有摸透,解救黄礼周的行为不但没有成功,自己反而获罪,“得严旨削籍还乡”,没办法,公安部长做不成了,必须回家,只好回到东莞做乡绅的悠闲。

  这时的明朝,气数已尽,李闯流窜,满州入侵,内忧外患,已经不安宁了。作为一名当过高官的知识分子,在小小东莞,还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与现在的宣传的不同,隐贤山庄的秘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件,在他退休后的岁月里,逐渐显现出来。而且,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李尚书的生平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中,都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点。

  但,即使是污点,也要正确分析和对待,力求做到全面反映。

三  三处可疑的探索
通过对记载史料的查询,李觉斯的不光彩记录主要在退休后的作为上。而在为官事所谓的不光彩,在今天看来,却也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情。

  先说为官时。

  一、抵抗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大起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反抗黑暗统治,到处流动作战。农民军到了庐州,打不下庐州,又去攻全椒、围滁州,遇到顽强的抵抗。《明史&;#8226;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回记载:自成等遂东走庐州,攻围七昼夜。明年正月,宽等至,贼奔全椒,遂围滁州。南京太仆卿李觉斯、知州刘大巩力御之。而宽等军至,奋击大呼,诸军无不一当百,自晨至晡,贼大败。

  根据这一史料,有人评价李觉斯是农民起义军的郐子手。对于身居高位的明廷官员来说,不抵抗,开门投降就是上策?站在当时的角度,坚守城池,肯定是大部分官员的选择。这样的评价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没有考虑李觉斯的立场,不足辩论。

  二、推荐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在明末政坛上也风光一时。当然,对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最有影响的便是那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当时中学的课本并没有解释“东林党人”这样一个政治集团。不解释,好象就变成了高谈阔论的研究会了。

  李觉斯被贬职,史书记载是力挺礼臣黄道周而获罪于崇祯帝,原因是疑为党羽。但李觉斯还有一次抗议的行为是获得了成功,阁臣钱龙锡以辽东战事遭谗言,李觉斯出面力争而保住了这位大学士。至于他自己的碑文记载“群臣力诤,皆未能得,李公以国体为言,上疏力谏,随奉旨转圆,钱公竟得免死。”信也可以,不信也罢。

  李觉斯在当户部给事中时,曾向皇帝推荐过东林党人。可能他不知道被推荐人的身份,或者知道身份但欣赏对方,不管怎么样,东林党人那时是受排斥和打压的。但又怎么解释,既然受疑了,怎么后来还官越做越大了呢?难道是崇祯对所谓“过失性人才”的包容和继续重用吗?

  这就要看崇祯的性格和脾气了。

  明末动荡,崇祯皇帝上台后,先是镇压了魏阉一党,把朝中最大的一个政治集团给消灭了。上台初期,励精图治的崇祯忧国忧民,可惜,这样一位干练的皇帝生在了末世,个人努力已经难以阻挡历史的车轮,他被碾过去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好端端的一个万历皇帝,开始在张居正的鞭策下,倒也发奋图强,非常勤快。但渐渐,他觉得皇帝不过是个架子,无法和整个大臣官员对抗时,他也变懒散了,不理朝政。崇祯帝也不能幸免,他也变了。而这个末世的变、不甘心帝国覆灭的变,带来的只会是治理手段是的怪了。开始觉得你李觉斯推荐人,心眼正直,和我争了,让我长了一智;后来,越来越多疑,你还来为黄道周辩护,这不明摆着是“结为朋党”吗?罢官回家去吧!这是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

  所以,推荐东林党人,以此作为李觉斯倒霉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这不是###失败的结果,而仅仅是皇帝的性情使然。国家已经这么破乱了,你还老是扫我的兴给我添乱,不如回家去吧?而且,如果真的是朋党之争,怕不仅仅是罢官这么简单了。

  崇祯的疑心病还有一个证据。清人赵翼统计过崇祯的公安部长名单,几乎一年一换。

  《廿二史札记&;#8226;乔允升传》:崇祯帝在位十七年,刑部易尚书十七人,薛贞以阉党抵死;苏茂相半载而罢;王在晋未任改兵部去;允升坐逸囚遣戍;韩继思坐议狱除名;胡应###得善去;冯英被劾遣戍;郑三俊坐议狱逮系;刘之凤坐议狱论绞,瘐死狱中;甄淑坐纳贿下诏狱,改系刑部,瘐死;李觉斯坐议狱削籍;刘泽源卒于位;郑三俊再为尚书,改吏部去;范景文未任改工部;徐石麒坐议狱,落职闲住;胡应台再召不赴;继其后者张炘,贼陷京师,与其子庶吉士士端并降云。

  三、李觉斯灭张家玉

  这件事情,是李觉斯人生最大的败笔。

  大好的江山被满州人占据了,汉人当然不服。不服怎么办?就反抗。反抗需要兵粮,我希望你赞助一些,你不给,苦苦哀求还不给,于是我急了就抢你的家产以做军资,被抢的人肯定怀恨在心。这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但李觉斯后来的报复就大大过头了。

  清军入关,大局初定,地方反抗着不计其数。东莞本土力量也闲不住,起兵反抗,其中一个杰出人物就是本地人张家玉。

  张家玉是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被执,以父母性命威胁,竟至屈服,后来,张家玉保护唐王,在福建、江西转战不已。顺治四年,张家玉纠合举人韩如璜举兵攻打东莞县,“知县郑霖降,乃籍前尚书李觉斯等赀以犒士”。后来,张家玉兵败,李觉斯扬眉吐气,就干出恶事来,“觉斯怨家玉甚,发其先垄,毁及家庙,尽灭家玉族,村市为墟。家玉过故里,号哭而去。”这已经是不共戴天之仇了。

  张家玉最后兵败,投水而死,李觉斯不放心,还要验明正身,以绝后患。“此真逆贼张家玉首,一齿缺,以银镶之,发长二尺三寸,许量之果然”。

  自己被抄了家,就去挖人家的祖坟,死了还要证据确凿,试问受了一辈子儒家教育的李尚书,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情出来呢?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东莞对外宣传历史人文时,只提“一武袁崇焕”而不提“一文李觉斯”的缘故吧?但偌大的一个隐贤山庄放在常平供人游玩观赏,却也无人去评,赵朴初先生题字“隐贤寺”时,自己不了解,别人也没有提醒,就那么写了挂上去了!

  此中的真真假假、高尚与虚伪,谁又去做深深的理会呢?隐贤山庄的贤达和他的历史,已经没有多少人去过问了,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花上几十块的门票逛两个小时,足够了!

附录  儒将张家玉及其文采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回  张家玉》

  张家玉,字元子,东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李自成陷京师,被执。上书自成,请旌己门为:“翰林院庶吉士张先生之庐”,而褒恤范景文、周凤翔等,隆礼刘宗周、黄道周,尊养史可程、魏学濂。自称殷人从周,愿学孔子,称自成大顺皇帝。自成怒,召之入,长揖不跪。缚午门外三日,复胁之降,怵以极刑,卒不动。自成曰:“当磔汝父母!”乃跪。时其父母在岭南,家玉遽自屈,人咸笑之。

  贼败南归。阮大铖等攻家玉荐宗周、道周于贼,令收人望,集群党。家玉遂被逮。明年,南都失守,脱归。从唐王入福建,擢翰林侍讲,监郑彩军。出杉关,谋复江西,解抚州之围。

  顺治三年,风闻大兵至,彩即奔入关,家玉走新城。大兵来攻,出战,中矢,堕马折臂,走入关。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广信已失,请募兵惠、潮,说降山贼数万,将赴赣州急。会大兵克汀州,乃归东莞。

  四年,家玉与举人韩如璜结乡兵攻东莞城,知县郑霖降,乃籍前尚书李觉斯等赀以犒士。甫三日,大兵至,家玉败走。奉表永明王,进兵部尚书。无何,大兵来击,如璜战死,家玉走西乡。祖母陈、母黎、妹石宝俱赴水死。妻彭被执,不屈死,乡人歼焉。西乡大豪陈文豹奉家玉取新安,袭东莞,战赤冈。未几,大兵大至,攻数日,家玉败走铁冈,文豹等皆死。

  觉斯怨家玉甚,发其先垄,毁及家庙,尽灭家玉族,村市为墟。家玉过故里,号哭而去。道得众数千,取龙门、博罗、连平、长宁,遂攻惠州,克归善,还屯博罗。大兵来攻,家玉走龙门,复募兵万余人。家玉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故所至归附。乃分其众为龙、虎、犀、象四营,攻据增城。

  十月,大兵步骑万余来击。家玉三分其兵,掎角相救,倚深溪高崖自固。大战十日,力竭而败,被围数重。诸将请溃围出,家玉叹曰:“矢尽砲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因遍拜诸将,自投野塘中以死,年三十有三。明年,永明王赠家玉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增城侯,谥文烈。其父兆龙犹在,以子爵封之。

  附录二:《张文烈军中遗稿》

  读史十首

  读史高斋日正红,书生予夺笑谈中,帝秦不是奇男子,也有强梁向海东。

  汉使堂堂出朔边,微茫海北锁寒烟,青羝白雪如逢我,奈得苏卿十九年。

  顺水长驱事已非,龙潜虎伏失于旂,南阳果系真天子,定有王丰勒马归。

  宣阳门外汉重围,日落华阳掩夕晖,国破家亡今古事,肯随会稽著青衣。

  晋室倾颓事莫当,鸡声啼起铁肝肠,诸君莫洒新廷泪,好向中原识范阳。

  渔阳鼙鼓动燕京,若个传来骂贼声,记得当年颜太守,洛阳桥畔舌纵横。

  摩诘才名噪一时,孤忠喷薄又成诗,可怜一片珠江水,翻作当年凝碧池。

  望断厓门不忍闻,今今昨昨总纷纷,碙州纵有黄龙瑞,丞相传来不姓文。

  忆昔远帆出建阳,桥头卜肆尚传芳,而今不管天人数,却笑劳劳谢侍郎。

  绛阙天魔舞不休,义旗昨日起濠州,东官会有#封禅, 扫却氈裘拜冕旈。

  悲秋

  一夜苍山万木枯,霜风飒飒满平芜。凉回宋玉悲难#, 愁剧张衡咏也无。

  玉署昔年酣翰墨,泥涂今日饱驰驱,可怜司寇堂堂职,忍负君王作叛奴。

  注:(佟养甲曾使东莞李觉斯诱文烈降,往来书牍见集中《读吴以连序》乃知《读史十首》为遗逆之作,即觉斯也,故《悲秋》诗有“可怜司寇堂堂职,忍负君王作叛奴”之句。………汪宗衍识)

  自吊

  命也何当百六秋,尘途空戴楚冠游。神难奋处仍飞涕,石有灵兮亦点头。

  报国谁堪追定远,传家我已愧留侯。姓名它日昭人目,幸不遗汙史册羞。

  ‘2008年4月20日 。 想看书来

楔子
走在东莞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名:拔蛟窝是不是真的有大蛇?鸬鹚涡有很多水鸟?牌楼基三个字该怎么解释?篁村以前有很多竹子?大的来说:上桥、下桥好理解,石排、石碣、石龙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麻涌、谷涌有很多溪流小河?望牛墩的土堆上能看见成群的牲畜?但也有白泥坑、火炼树、稻花村这样真诚的名字。

  总体感觉,这边的地名没有那么造作,也不像西北——充满了被征服的委屈,有时觉得,这里的名字几乎都是原生态的,自成名以来就没有修改过。单从这一点来看,或许是中原统治者无暇南顾,或者像南越王这样的地方王国顺其自然、不作修改,再有可能,这样的名字使用了很久,外来者来晚了,无法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