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姆绞饺ソ饩觯灰扇⌒姓罨蛏偈佣嗍陌旆ㄈソ饩觥�

24文艺十条》——《文艺八条》(9)
可以看出,《文艺十条》体现了周扬的许多重要思想。当然,这也是周恩来、陈毅几次讲话中所阐明的精神,是党中央的调整政策在文艺领域的具体化。《十条》克服“左”的倾向,反对简单、粗暴,总结历史经验,调整文艺政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原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它受到文艺界的热烈欢迎。
  当时就有人说这是个“纲领性文件”,有的说是“座右铭”,有的说要“把它刻成碑”,树立在制片厂的大门口。
  同年9月,《十条》经过历时3年的酝酿,终于初步定稿。周扬很高兴。当时,他同林默涵同住弓弦胡同,深夜搞完文件,两人步行回家,在路上,他对林默涵说:“这是文艺方面第一个纠‘左’的文件,有了这个文件,就可以管上十年八年了。”为此,他还特意请参加定稿的几位负责人到著名的四川饭店吃了顿饭。
  陆定一主持中央文教小组开会对《十条》进行讨论。他在会上讲了一些意见,提出要加上肯定历次批判运动,肯定文艺工作的成就。他还说有人认为“写中心……”没有什么不好,还说他不喜欢“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就是“教育作用”。他主张改短点,不要那么多的议论。由###秘书长童大林等对《十条》进行修改,10条并为8条,周扬看过后提了些意见,经林默涵、张光年等人斟酌润色,1962年3月广州会议后,在周恩来督促下,周扬批发,以文化部、文联党组的名义而不是###的名义报送中央,同年4月中央批转全国遵照执行。周扬在批发时对工作人员说,再加上一句:“用社会方式领导文艺”。这是在批判《武训传》以后他多次讲过的一个重要思想,别的中央领导同志也讲过,但是不知何故,《十条》中没有把这个提法写进去,《八条》经周扬提示后也没有加上。
  纠正多年来党在文艺工作方面的“左”的思想,进行如此重大的政策调整,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自然不小。人们不能不存在种种顾忌,在修改过程中难免反反复复进进退退。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这样说:  
  这个条例从讨论初稿到定稿发出,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拿1962年4月30日中央正式批准的《八条》1961年8月1日下发征求意见的《十条》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当时顾忌不少,某些规定在修改过程中有所后退。
  关于制定文艺工作条例的目的,《十条》指出是为了“创作更多的好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劳动热情和革命热情,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这本来是基本正确的。可是在《八条》中,却改成是“为了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更好地发挥战斗作用,更有效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这样一改,政治性明显地增强了,而调整文艺政策的目的却不那么鲜明了。
  《十条》的第一条,本来是“正确地认识政治和文艺的关系”。这是文艺界一直感到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其中尖锐批评了混淆政治与文艺界限、把文艺等同于政治的‘左’的错误,并明确提出:我们“不但需要表现强烈的政治内容的作品,也需要没有什么政治内容,但能给人以生活智慧和美感享受的作品”。可是在《八条》中,这些内容都被删掉了,换成了概括的正面论述,并把这一条与第二条“鼓励题材和风格的更多样化”合并为一条,题目改作“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改,好处是“双百”方针突出了,但对“左”的错误的批评及正确处理政治与文艺关系的内容被冲淡了。
  《十条》的第六条为“加强文艺评论”,其中详细地规定了如何“正确地细致地划分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艺术问题的界限”。但在《八条》的第四条“正确地开展文艺批评”中,这部分内容被压缩后移到了别的条目中,而增加了“文艺批评应该鼓励香花、反对毒草”的内容,强调“凡是违背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容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六项政治标准的作品和论文,就是毒草,必须给以严格的批评和驳斥”。这一改,强调的重点显然不同了。
  《十条》的第九条原为“加强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八条》把这一条改为第七条“加强团结,继续改造”,把原来的内容压缩成了第一点,又增加了关于加强思想改造和深入群众体验生活这两点。这一改,重点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为继续加强改造了。
  如果把《八条》中新增加的内容单独抽出来看,当然没有什么错,但当时是在调整政策,删掉或压缩了原文中的许多有现实针对性的正确内容,而增加的多是历来所强调的政治性很强的内容。这些修改,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的顾虑和政策调整的局限。(该书第1004-1006页)    薄一波的这些看法和意见是中肯的。尽管如此,《十条》中的许多重要思想还是基本上保留下来了,它在文艺政策调整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历史上的地位应当充分肯定。
  《八条》下发不久,恰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社论。这篇社论是与《八条》同时产生的又一思想成果,几经修改,最后经周扬口授大意写成。社论指出当前情况不同于二十年前,已经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令人瞩目地提出:“全体人民都应当是我们的文艺服务的对象和工作对象”。从而提出文艺的任务既要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又要满足人民文化生活上的广泛需要。由于群众需要的多样性,生活本身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文学艺术的多样性。在组织上强调凡是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应团结起来。思想上和世界观上的矛盾和斗争,应该通过互相帮助、互相讨论、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逐步求得解决。
  在创作方法上,文艺家可以根据他们的经验和条件去掌握和运用,不强求一律。文艺部门的党的领导要发扬民主,尊重艺术规律,贯彻“双百”方针,为文艺创造自由竞赛、自由讨论、生动活泼和繁荣昌盛的局面而创造条件。这篇社论同《八条》同样具有政策指导意义。这件事,后来在“文革”中被说成是周扬用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的“全民文艺”来篡改毛泽东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纲领”,周扬想让文艺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崇高愿望竟成了他的一大罪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