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共最富争议人物的是是非非:张国焘的这一生-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虎踞中原(6)
随后,张国焘组织了更大规模的围攻活动。围攻在7月上旬鄂豫皖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达到高潮。这次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坚决支持曾中生的许继慎。
  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苏区首府新集举行,为期8天。军队连以上干部和地方负责人共有900余人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实际成为张国焘到根据地后主持召开的一次全区干部大会。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根据地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同志们,不要把视线全部集中在军事战略和政策、法令这些所谓的大问题上。其实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鸡毛蒜皮的小毛病,如果不及时解决也会酿成大错,比方说,部队中的游击习气、生活作风,等等。”张国焘有意抛出话题。
  沈泽民推上炮弹就开火:“说到部队中的军阀作风、土匪习气,许继慎同志应当反省自己。别的方面不说,单就对待妇女的态度,你就做的不好。”他逐一举出“事例”,然后厉声质问道:“有人反映,你有许多姘头。在你的姘头中,是否有有夫之妇?是否有被强迫的?这种行为是否破坏纪律?这是不是土匪的享乐主义?是不是军阀习气?这配做一个*党员和苏区的高级将领吗?”
  对于突如其来的攻击,许继慎始料未及。他反复辩说:“我是老党员,又是北伐老战士,对于党纪军规向来是严格遵守的。说我*妇女或乱搞姘头,纯属诬蔑,我要求组织上澄清这些问题,如果证实是我所为,请给我惩处。”
  在全区大会上以虚假的事例公开指斥高级将领,这在鄂豫皖苏区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会议像泼了水的油锅,顿时乱成一团。
  一些不明真相的干部纷纷发言,提出批评意见。会议“揭批”的对象越来越广,许多师级干部被点名,连军委分会主任曾中生和军政委余笃山也被指责有纵容之过。这正是张国焘的意图。
  与此同时,沈泽民等人恶意诋毁高级将领的做法,也引起了绝大多数主持公道的干部的义愤。他们向张国焘提意见,要求如实说明许继慎等人被冤的实情,公开批评沈泽民,纠正党内斗争中这种极为恶劣的先例。
  挑起事端的张国焘在整个批斗过程中保持着超然的姿态。他让沈泽民、陈昌浩等人打头炮,自己默不作声。在一轮打击之后,他出来做好人,拉着蔡申熙找许继慎、曾中生谈心。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曾中生一向态度鲜明,这次也不例外。他直截了当地说:“这次会议出现了很不好的苗头。沈泽民闭着眼睛念经,根本不了解苏区的实际情况,他的见解都是照抄照搬教科书,特别是他在党内动辄给人戴帽子,打棍子,已经引起本地干部的强烈不满。他脱离这次会议的主题,收集道听途说的传闻来攻击许继慎,应该公开批评。党内不能开此先河!”
  张国焘见曾中生批沈泽民偏离会议主题,也拿会议主题做文章:“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反立三路线和右倾政策,不应当转移目标去批评沈泽民。他最多不过是缺乏经验,说话有时不完全恰当,这是可以谅解的。目前大敌当前,应该一致对外,希望继慎同志不要心存芥蒂。”
  许继慎心里明白,把炮放得山响的沈泽民只是书生意气,而不动声色的幕后主使则是这位“钦差大臣”。为了红军的事业,他决定忍辱负重,表态说:“自参加革命那天开始,我就将个人的生死荣辱抛在脑后。对于泽民同志、国焘同志,有意见我还是会提的,但组织的决议我保证无条件的执行。我现在只想一件事,就是上前线,打胜仗。”

虎踞中原(7)
原本祥和平静的党内高层,由于张国焘的搅动,变得暗潮涌动,几乎所有的高级干部都将被卷入漩涡之中,或者跃上浪尖,或者沉入波谷。
  张国焘亲自擢升徐向前为军长,但是,他们的蜜月只延续了20天。在东进与南下之争中,徐向前和全军将士坚定地站在曾中生一边,苏区党内斗争面临最终的摊牌。(略)
  夺取红四军的政治领导权不是张国焘的最终目标,只是他的第一步,他的计划是将党领导的军队逐步改造成作战勇猛而驯服听命的张家军。为此,他巧借蒋介石的反间计,发动“大肃反”,剪除异己,将数以千计的指战员送上断头台。
  红四军南下途中,蒋介石不失时机地对许继慎行使反间计。
  这件事给张国焘从肉体上清除党内、军队、政府内“异己分子”和“反对派”提供了绝佳机会。
  1931年夏天,国民党特务头目曾扩情试图利用黄埔军校的同学关系策反许继慎。他在解放后的一份交待材料中写道:“我认为:在安徽红军中,任军长的第一期同学许继慎,有争取回到蒋介石领导下的可能。我经蒋的特许,写了一封很短的文言信给许,开首写的是‘继慎吾兄无恙’几个字。信中的大意说明:蒋介石之怀念他,有如父兄之怀念子弟一样;望幡然改图,回到南京,定将受到最优厚的待遇云云,交由第六期同学钟俊设法派人转交。”
  蒋介石为了迫使许继慎就范,又特意加了一手,在信中谎称两人早有联络,还夹杂了一些诸如“来归”等模糊语言,仿佛已就某些事情达成协议。
  这是一箭双雕之计。成功则可胁迫许继慎反戈,失败也可让共产党内部生疑,造成内讧。这样一来,策反信同时还暗套着“反间计”。
  策反信全文如下:
  继慎吾兄无恙:
  前由钟俊同志奉书吾兄,幸荷察纳,佩服至极,此得钟同志返命,即为详呈校座,奉批照办。匐匍来归之子,父母惟有热泪加怜或是自伤其顾之不周耳,宁可加省难于其子哉?苍苍此天,于孝行后,分无再见,乃后来归,虽忧千里,心实谨喜,只所领名义防地,俟钟俊同志赴赣请示校座,自当以给。
  校座返京百务待决,故一时未能缕缕呈也,愿吾兄之勿虑也,西望停云,我心劳结,诸希自珍,以候龙命,并颂
  戎安
  弟曾扩情志
  根据曾扩情的安排,钟俊派钟蜀武携带策反信到英山找许继慎。许继慎见信,拍案而起:“瞎了他曾扩情的狗眼,想向我下套,做梦!”他下令逮捕钟蜀武,连人带信一起送交军部处理,表现出了革命者的坚定立场和磊落襟怀。
  曾中生和徐向前亲自审讯特务。审讯后,徐向前说:“这明摆着是反间计。如果许继慎和蒋介石真有秘密勾结,还能把特务和信件交给组织上处理吗?”
  他们联名给*中央和鄂豫皖中央分局写信,提出自己的判断:“打下英山后,有名钟蜀武者,自称来找许继慎的,经过我们秘密审讯以后,他说名义上是从南京政府派来运动许继慎倒戈,实际是他是第三党,受邓演达之命来找许继慎的。”“钟某我们还在密禁着,将解到中央分局去,由中央分局去处办。这里我们要负责,许继慎在组织上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许多社会关系不能打断这一点,我们已严重警告他。总之,这完全是敌人用各种阴谋来破坏我们。”
  “策反信”给苦于打不开党内斗争僵局的张国焘提供了突破口。他立即大做文章,将党内斗争与对敌斗争搅在一起,把一些人抓起来,刑讯逼供,宣称许继慎组织了“反革命集团”,要利用南下带领部队投降蒋介石;曾中生、徐向前在东进与南下问题上与分局唱对台戏,是偏信许继慎,误上“贼船”。这样一来,本来在军队内处于劣势的张国焘一下子成为拯救红军的“大英雄”,他对党内反对派的打击、*甚至屠杀也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虎踞中原(8)
阴霾笼罩着红四军。陈昌浩接任军政委后,每天通过电台与张国焘通话,按照他的命令进行所谓的“大肃反”。在麻埠,陈昌浩逮捕了十师参谋主任柯柏元、二十八团团长潘皈佛等20多人。
  徐向前跑去问陈昌浩:“被抓走的好多人,都是贫苦农民出身,土生土长的,有的是我看着长大的,怎么成了反革命?这是怎么回事?”
  “你不知道的事多着哩。”陈昌浩说:“八月初红四军南下作战时,政治保卫局在后方医院破获了一个叫‘AB团’的组织,成员多是被俘的国民党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的旧部,他们准备在九月十五号暴动,要炸毁医院,抢走岳维峻。在一些县委、区委也发现了国民党特务组织‘改组派’,牵涉到我们部队,他们交待柯柏元、潘皈佛等人计划策动兵变。”
  “你也许不知道,我也是岳维峻的旧部。他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时,我是他属下第六混成旅的参谋、团副。”徐向前的话外之音是问陈昌浩,为什么不把他也抓起来?
  “张主席叫你管军事,我管肃反。”陈昌浩听出了徐向前的不满,没有接茬。
  绝大多数红军指战员对于“大肃反”都有一个从将信将疑到无法理解的心理过程。徐向前客观地追忆过当时的心态:
  说这些人是四军中的反革命,要举行兵变,拖走红军去投降国民党。开始,我将信将疑。一方面,在“赤白对立”的那种严重形势下,敌人派特务、探子、狗腿子来根据地内部进行破坏、策反,屡见不鲜,我们过去就处理过这类事。而且中央也不断有指示来,强调肃清混入我党我军内部的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反革命组织。说我一点都不相信,那是假话。但是,另一方面,我有怀疑,也是真的。因为陈昌浩同志抓起来的那些红军干部,都是跟我们一起打游击走过来的,作战勇敢,平时没有异常表现,一夜之间就成了改组派、AB团,使人不可理解。我们一边行军、打仗,他就一边抓人,越抓越多,给了我很大震动。
  到黑手进一步伸向师级干部时,徐向前发出了怒吼。一天,部队走到河南商城以西余家集时,徐向前发现队伍中抬着两副担架,上面蒙着白布。
  “谁负伤了?抬的什么人?”徐向前上前探视。
  陈昌浩一把扯住徐向前,冷冷地看了一眼,说:“没有谁负伤,那是许继慎、周维炯,是反革命,被逮捕了!”
  “怎么搞的?!把师长抓起来了,也不跟我说一声,叫我怎么指挥打仗!许继慎、周维炯有什么问题,要逮捕他们?”徐向前心中的怒火喷射出来。
  ‘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柯柏元、潘皈佛等人供认许继慎是兵变的总头目,他与蒋介石秘密勾结,有信为证。”陈昌浩态度十分强硬。
  “那是蒋介石施的反间计,难道你们没有看出来?我和曾中生同志不是在给中央分局的报告里面说清楚了吗?”
  “你对张主席说去!”
  10月上旬,红四军抵达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地区。6日,大病初愈的张国焘从新集赶到白雀园,亲自主持“整肃”,这就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令许多老战士不忍回首的“白雀园大肃反”。
  为防止部队出现异动,张国焘将全军以营为单位拆散混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省委还组织了巡视团,派到各师,监督“肃反”。张国焘规定三种人是“肃反”的主要对象:
  一是从白军过来的人。不论是起义的、投诚的还是被俘的,不论官兵、出身,也不论表现怎样,一律严审;

虎踞中原(9)
二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人。不论其与家庭的关系如何、有无反革命活动,一律逐个审查;
  三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凡是戴眼镜、留长发、镶金牙以及上过私塾、识得几个字的人,都在怀疑之列。
  在审讯中,张国焘鼓励使用肉刑。据当时参与审讯的杨克武将军回忆:“张国焘搞肃反时,我在红四方面军政治科任科长,专搞肃反,杀了一些人。刑罚也是很残酷的,如灌辣椒水、手指头钉竹签子、站火砖、捆绑吊打等等,苦打成招,非要你承认是‘反革命’,还要你交待和你说话的人也是‘反革命’。”
  在严刑逼供下,许多人屈打成招。但是,也有一批铮铮铁汉宁死不屈,许继慎就是其中的代表。尽管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像一只囚禁在牢笼之中的猛虎,发出阵阵的怒吼。他当着张国焘和全体审讯人员的面,列举事实,揭露张国焘品质不端,是臭名昭著的老机会主义者,坚持认为张国焘的东进计划是痴人说梦,绝不承认张国焘强加给他的所有“罪名”。
  张国焘恼羞成怒。为了避人耳目,他玩阴的,以谈心为名,将许继慎带到偏僻的河滩,令人鞭打逼供,恶狠狠地嚷道:“不招供就往死里打!”蘸水的皮鞭打在许继慎身上,一抽一道血口,一卷一片皮肉,许继慎痛苦得在地上滚来滚去,鲜血染红了河滩上的沙子。
  张国焘通过逼供信对部队进行整肃的做法,引起了徐向前等红军干部的怀疑和抵制,却得到了“左”倾中央的支持和喝彩。“左”倾中央在给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指示信中,要求“坚决地进行”“肃清反革命派的工作”,“严厉地处置首领”。信中还写道:“许继慎,中央除得到你们的报告外,并得到情报说:‘改组派曾声称如北伐军到达两湖,许继慎部即可响应’。又,许曾致信王保需释放其父(被我们逮捕的土豪)。据此,中央局对许应作严厉的考查。”
  拿到中央的“尚方宝剑”后,张国焘更加肆无忌惮,决定组织革命法庭公审许继慎。会场设在白雀园火星庙。许继慎被打得无法行走,只好用抬架抬进会场。会场四周贴满了“打倒改组派许继慎”的标语。
  大会开始后,张国焘宣布许继慎的“罪行”:“在去年和今年,苏区中的反革命派别联合起来组织了一个军事委员会,委员共有九人,其主要阴谋是制造兵变,将红四军拖过长江,投降蒋介石。这个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是许继慎,阴谋兵暴的主脑人物也是许继慎。他与蒋介石早就有联系,与曾扩情、钟俊等特务头目更是打得火热……”
  在众人的注视下,许继慎挣扎着从担架上坐起来,逼视着张国焘,两眼冒火:“诬蔑,统统是诬蔑!假的,统统是假的!我对党、对革命问心无愧。我一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红一军,扩大了鄂豫皖根据地,这些足以证明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红白忠奸,历史自有公论。我相信,总会有一天,党会作出公正的结论。”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昂。他关于“红白忠奸,历史自有公论”的话印在许多战士脑海里,几十年后还能记得。
  1931年11月中旬,张国焘下令处死许继慎。遇害时,许继慎年仅30岁。关于他被害的地点和方式,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被勒死在新集政治保卫局总局机关。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被活活拖死在曹家河河滩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虎踞中原(10)
一位叫肖永正的老红军,曾有这样一段回忆:
  我的心嘭嘭地跳。只听得一声吼叫:“绑到马上,拖,拖,拖他!”发出这种残酷号令的不是别人,就是那光头秃脑、贼眉贼眼、心狠手辣的张国焘。在张国焘的吼叫中,几个惟命是从的打手,把许继慎同志撂倒在河滩上,牵过一匹高大的战马,将许继慎同志拴在那马的两只后腿上,此时,我们红军前任军长、现任的师长,已经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听凭张国焘一伙摆布。我的心房颤动,泪眼模糊,但听得一声鞭响,那战马便飞奔在河滩上,许继慎同志的躯体被拖过去,河滩上留下一片深痕及斑斑血迹。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我鄂豫皖红军优秀指挥员,就这样被王明的“钦差大臣”张国焘下毒手,活活拖死在曹家河河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