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切卸6硪桓鋈四兀辞∏∠喾矗诹硪环菪樯锨┝嗣腋吨谛卸K褪峭艟溃犊苛巳毡救耍闪⒘宋闭>朗翟诓痪剑∷裁炊伎梢宰觯ǘ勒馐虏荒茏觥K槭埠茫芬舶眨怀龉眯幸埠茫橐搅忠舶铡>褪遣桓米霰撑衙褡濉⒊雎糇孀诘氖拢� 汪精卫仪表堂堂,才华横溢,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读的一本本圣贤书。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不做,却要去做日本人的狗。死后,也只能化着一只狗,流荡于天地之间。 二十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革命党人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直至河口起义失败之后,革命党人中间出现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唏嘘叹息,相视无言。”转而热心于从事暗杀活动,认为面对残暴的强敌,暗杀可以唤醒沉睡的人民,成为革命的导火线,而简单易行。其中一项重要行动就是由汪精卫等赴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 汪精卫同陈璧君(后成其夫人)等人顶风冒雨,日夜兼程,奔赴北京。随之照相器材和炸药等也已运到,以“守真照相馆”为掩护,开始行刺前的准备。 汪精卫决计擒贼先擒王,只以摄政王载沣为目标。 经他们探悉,选定什刹海旁的甘水桥下为爆炸地点。该地三面环山,仅一面有居民数家,非常僻静。桥畔长有几棵大树,树干粗壮可以藏人,树旁还有一座破废了的清虚道观,人迹罕至,可以作为掩护地点。这里离摄政王府很近,为出入必经之路。可将炸药埋置桥下,待载沣通过时引爆。 行动的时刻就要到了,在这关键时分,汪精卫找陈璧君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他说:“现在要干了,我们都可能牺牲,我几乎没有再活下去的打算了,希望你要认真考虑。”陈璧君说:“我不是为刺杀摄政王来的,而是因为爱你才来的。当然,这件事我们一起干。不过,万一我们两人都能活下来,我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做你的妻子。希望你能答应我。”汪精卫并不爱陈璧君,此时却为她的真情实意所感动,便答应了她的要求。 这对生死恋人因为刺杀摄政王而走到了一起,也可谓奇闻奇事一桩。 深夜,古城北京仍能感到残冬的寒意,人们大都进入了梦乡。这时,有一帮人却忙碌起来,在甘水桥下紧张地工作,突然犬声四起,忽见桥上有人张望,桥下的人感到可能被发现了,忙藏于树后,观察来者何人。只见一人手提小灯笼来到桥下,东瞧瞧,西照照,就走了。 第二天一早,汪精卫等发现市面上一切平静,一点反常现象也没有,他们深感奇怪。下午,也没有发现清兵抓人的迹象,大着胆子到甘水桥附近观察,桥下埋的炸弹不见了。 一切都暴露了。清廷官吏们不知道这铁家伙为何物,请了日本和美国的专家鉴定,一看便知是威力强大的炸弹,它一爆炸甘水桥附近两三里路之内都成焦土。载沣吓出一身冷汗,下令严查此案。 汪精卫等被抓捕归案,审讯时,问汪精卫:“谁是主谋?”汪精卫答:“我就是主谋,事情是我自己一个人干的。”并且慷慨陈词:“我们主张革命的时候,很多人用日本君主立宪成功的事例来反对革命。但日本明治维新,是西乡隆用武力从幕府手中夺来的政权,绝不是幕府微笑着把政权交出来的。现在中国搞君主立宪,并不能解决长年的*弊害,而且把国会作为*的支柱不过是一种幻想,国会只不过是君主的傀儡走狗而已。只有*革命才是救中国的惟一道路。” 汪精卫在狱中写了一些诗词,有首词充满了对陈璧君的思念爱慕之情。对于陈璧君的来书,存之不能,弃之可惜,最后竟口嚼而吞之。也许他想再也见不到陈璧君了,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一个“诺”! 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惊恐万状,一面起用袁世凯赴鄂*革命,一面释放*,以涣散革命党人的斗志。汪精卫等即被释放出狱,当他走出监狱大门之前,不少民众争先恐后目睹这位英雄的风采。 这一风光一直持续到孙中山逝世前。由于孙中山没有指定接班人,因而在他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展开了明争暗斗。国民党中央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废除总理制,改为委员制,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会后,举行委员会选举:发出选举票十一张,收回选举票十一张,选举汪精卫的十一张票。选举完毕,汪精卫满脸通红。 汪精卫正式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古人称许一个人物,必讲文章盖世。若以此为标准,汪精卫可算得上半个人物。在文学上,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在同盟会时期,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诗词,笔锋犀利,热情洋溢,说古论今,旁征博引,确有一定的造诣。“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这革命的囚徒之诗,使人们在敬仰之余,而生成仁取义之意。他的文章,说得头头是道,处处动情,有人评价他的文章和梁启超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还能做有声有色的通电,能起草有气势的宣言,有时,还在一些报纸的副刊上写诗话,能为小报写些离奇怪诞的小品。他的演讲,闻者动容,为人所共知。在这些方面,汪精卫可算得是多才多艺之人。后来,因刺杀摄政王而名声远扬,出狱后又出洋留学,周游各国,和陈璧君过着极悠闲的生活。就其工作一跃成为国民政府主席。这样,他的才华又被断送了。他以后写的那些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诗,让人读之乏味,全无“血钟声响遍天涯”的可歌可泣的诗句了。 至于汪精卫的性格,可以说非常孤僻。他十三岁丧母,十四岁丧父,其兄长对他管教极严,长时间在严父、严兄的管教下,形成了他外表谦和而心地狭窄、懦弱自卑而有要出人头地、反复无常的矛盾性格。和他初次交往的人,都会被他谦恭的态度、温文的举止、流畅的言词、诚恳的表情,不知不觉地吸引着。不知道他实际生活的人,一定以为他宽宏大量,绝不会想到孤僻乖张的字眼。他非常喜欢别人吹捧他,给他戴高帽。如谁要是不知趣,给他提意见,他虽当面点头称是,背地里便是“他妈的某”,“要你来教训我”,下流骂人的话,便如串珠般从口中滚出来。 怎么说呢,他的性格就如天空中飘着的多彩的云朵,美丽而又多变。 汪精卫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夫人。 和汪精卫接近的人,提起他的夫人来,不是握拳痛恨,就是摇头叹息。她“可爱”到什么程度,在历史上,在小说里,实在找不出一个女性来比拟。她的性情与行为,有时像小姐,有时似泼妇;有时像西方贵妇,有时似三家村里的婆娘。她横行霸道,还有一个怪癖,就是有时要吐痰,让秘书给她捧着痰盂。有时忘了形,对来宾也同样对待。她竟然叫廖仲铠夫人何香凝为她捧痰盂:“捧痰盂来,我要吐痰。”何香凝听了一愕,吃惊不小,继而气愤地拍案而起,对陈璧君怒斥道:“你是什么东西,要我为你捧痰盂?”接着,手指陈璧君说:“陈璧君,我要吐痰了,你为我捧痰盂来。”陈璧君满脸通红,狼狈不堪。何香凝命令道:“快些。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我都有资格要你做这事。”陈璧君气急败坏,哭哭啼啼地走了,她做梦也没想到还会有人敢训斥她。 有这样“可爱”的夫人,汪精卫的领袖欲望更加高昂。因此唯我独尊的性格,除了陈璧君之外,谁也不可侵犯。在交友方面,无论公私,除了个人利益之外,绝无什么友谊。和他打交道的人,以后多数对他恨之入骨。 汪精卫的才华,加上他乖僻自私、变化无常的性格,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一个疯人简称政治疯人。他曾经有过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曾给人以急流勇退、不贪官职的印象。他和蒋介石争斗,台上台下,几经沉浮,最终走上叛国投敌的道路。 蒋介石对付汪精卫的策略是:留住汪以牵制张(张学良),留住张以牵制汪。为了拉住汪精卫,他准张学良辞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职;为了拉住张学良,他又宣布成立军委会北平分会,子兼委员长,由张学良代行职权。于是,蒋介石巧妙地制造了汪、张矛盾,又利用了这一矛盾,借张之口给汪以难堪,使汪不得不依附于己,又借汪之力迫张交出部分兵权,使东北军直接归蒋指挥。 蒋、汪间的权力之争,在“合作”的形式下持续不断。蒋介石之所以“联汪”,为的是汪精卫站在对日外交的风口浪尖,自己则躲在幕后,避免群众反日浪潮的直接冲击。蒋介石让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却又事事掣肘。他们的合作只不过是暂时的,个性差异就是最大的原因:一个爱说话,一个爱缄默;一个感受很快,一个城府很深。 西安事变给了汪精卫再一次浮出水面的机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又给他一次沉重的打击。 蒋介石也明白中国独自不可能打败日本,必须借助第三国的军事力量对抗日本。但英、美、法国对中日战争的反应意外的冷淡,英法忙于对付欧洲的希特勒,已无暇顾及远东事务,而美国的民众处于严重的孤立主义中,不愿卷入外国的纷争。 蒋介石还算明智,他没有做出卖祖宗的事情。中国历史上非常可耻的一幕却被汪精卫拉开了。那天倒是一个温暖晴朗的天气,清晨,警察已督促南京的市民们重新挂起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只是上面加十条三角黄布飘带,写着“和平、*、建国”六个大字。 汪精卫又成为另一个国民政府的主席了。这主席宝座的得来,有一半是他夫人陈璧君的功劳。 至此,汪精卫夫妇的人生应当划上句号。该不该为他竖碑铸像呢?中国历史上有座武则天的无字碑,他们应竖什么碑、铸什么像?大诗人郭沫若为他们预备好了:“铸像可以不限于用铁,用石也好,用泥也好,用木质也好,坏了又可重新做,而且汪逆夫妇的像,也不一定要他们的真像,譬如塑两条狗像,在身上各凿上‘汪精卫’和‘陈璧君’的字样,便可以适用。不然怕找不出那样的雕刻家,并且怕也找不出那样多的汪、陈照片来的。但是在重要的都市地方,那就不妨多破费点,因为这样的破费,并不是消耗,而是生产,它生产出我们中华民族为自由正义而战的永远的精神,和这精神的永远不断的净化。” 人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既可以当英雄,也可以做狗熊!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抗战插曲
第二十章抗战插曲 关于抗日,蒋介石的心情十分复杂,悲伤与苦恼皆有之,毕竟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触。因为他眼前呈现的局势,就如惊涛骇浪里上下颠簸的一叶扁舟,他心里着实不安。日本人的入侵实在太快,以致打乱了他的阵脚。对于日本,蒋介石心惊肉战,那么多的工厂,那么多的烟囱,源源不断的新式武器,如何抵挡得住;另外还有让他放心不下的,那是共产党,虽然人数很少,力量很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可同床而卧。 然而抗战是必须的,这个蒋介石知道,他也不想拱手将中国送给日本,故而他寄期望于国联,他猜想国联迟早要参战的,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拖延,争取时间。但事与愿违,他拖不住了,西安事变迫使他全面抗战。 有一点蒋介石起先看不明白,中国有多少的山川?有多少的同胞?这里面蕴藏着多大的力量?后来他渐渐地看清了,他的全面抗战并没有错。所有的党派,所有的军队,所有的同胞,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他的威信更大了,权力更大了,抗战给他的实惠也就更多了。 全国的抗战并没有蒋介石原来想象的那么悲观。后来的大小战役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仍然可以参战的。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四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国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副师长聂荣臻的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24日夜,又以三个团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忻口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历时21天。参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记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台儿庄战役:在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日军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3日,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队向台儿庄阵地突进。第五战区于31 日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发起进攻,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共歼日军一万余人。 百团战役: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入瘫痪。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昆仑关大捷:1939年12月18日,中国第五军在军长杜聿明指挥下,向被日军占领的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处的昆仑关发起攻击,到12月31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