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匡胤传奇-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刘仁赡原来得知朝廷派来援兵,屡屡上书请齐王派边镐前来寿春代替守城,自己率兵出城与周兵决战,但得不到允许。未免心情抑郁,更因积劳成疾,城中缺医少药,因而卧病在床,已是连日昏迷,不醒人事。监军使周廷构,副使孙羽二将自忖无能与周军相抗,便与仁赡长子崇让商议,以仁赡名义写表投降。

  周世宗览表大喜,遣使臣入城宣谕受降,并赦免全城军民抗命相拒之罪。城中军民皆大欢喜,无不额手称庆,共拥刘仁赡长子刘崇让出城,来至御营谢罪,世宗更是一番好言抚慰。

  次日,世宗在御营前陈列兵仗,摆出个受降的阵式,寿昌城内兵将也都弃械列队,鱼贯而出,刘仁赡此时已病得昏昏沉沉,人事不知,躺在绳床之上,由将士扛抬着,刘崇让,周廷构,孙羽等人护送着,走在队列前面。周帝不免向前抚慰一番,当即就委刘仁赡为天平军节度使中书令,其他将佐官职如故,又令依旧进城回府养病。又下诏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有几人堪比?朕之南征,得尔为多。”

  刘仁赡当日回到府中,当晚即病逝。周帝得讯,叹息不已,派人前往府中吊唁,并追封仁赡为彭城郡王。

  唐主李景闻讯,更是痛哭尽哀,追赠仁赡为太师中书令,谥号忠节。

  周帝复命朱元为蔡州防御使,周廷构为卫尉卿,孙羽为太仆卿,开仓发粟,赈济寿州灾民。另派杨信为节度使,管辖寿州。周帝自觉身体不适,只留下李重进等继续进攻濠州,自己带着大军又回汴京去了。

  显德四年十一月,世宗病体渐已康复,因见濠州等地久攻不克,未免心中焦躁,又拟亲征。小符后正患伤寒,便籍此劝道:“眼下将近隆冬腊月,臣妾安居大内尚患伤寒,皇上病体尚未大安,实在不宜出征远行。”

  世宗笑道:“皇后乃花姿柳质,自然娇柔嫩弱,难禁风霜雨雪。朕乃男子汉大丈夫,又是出身于行伍,岂惧征战之劳乎?”

  小符后又谏道:“皇上每日坐朝听政,日理万机,已经够劳累的了,至于征伐之事,自应由各位将帅操持,主上何必事必亲躬呢?”

  世宗叹道:“二妹所言不差,但汝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因父皇早故,朝中将帅大多是前朝遗留下来的,作为父皇亲党的,当数李重进,张永德。作为朕的亲党的,也只有国舅与匡胤两个。永德与国舅俱坐守重镇,是轻易动不得的。也只有重进匡胤随朕征战……”

  “就让他们两个中的任谁一个帅师出征,不就得了。”小符后道。

  世宗道:“……重进自诩与父皇姑侄之亲,常怀轻朕之意,父皇传位与朕,他一直耿耿于怀,朕岂放心把兵权托付与他?”

  小符后道:“既不放心交给他,交与赵大哥不就得了。”

  “也不行!”世宗摇头说:“匡胤虽是勇敢善战,手下猛将如云,但在朝中资历不深,不但重进素以立国有功傲众,就是其他旧臣,他也难以调度……就如前次南征,不是朕亲冒矢石,如何破得唐兵八公山大营?”

  小符后听了,无话可说,只好应道:“这南唐兵微将寡,又不敢扰边侵我,何不缓他两年,待赵大哥在朝中有了威权之时再去*……”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世宗大笑道:“二妹越说越发糊涂了,从古到今,谁曾听过等待将军有了权威之时再去讨贼的?这倒是咱们本朝皇后娘娘的一大发明……”

  小符后说不过皇上,皇上自然又要御驾亲征了。

  因为寿春已降,濠州就成了南唐在淮南最后遗下不多的钉子之一。尤其这个郭廷谓,还竟敢拆了涡口的浮桥,打败武行德,周帝不免耿耿于怀。此次发兵,首先来到濠州,亲驻镇淮军;调集大批兵将。亲自指挥禁军攻濠州水寨,命王审琦,石守信引军攻北关,赵匡胤攻东水寨,李重进攻南关。

  唐兵原来已增屯战舰四百余艘于濠州城北,在河中沙洲建立十余座连环水寨,水寨四周植大木樁数百根,估计固若金汤,周军无法攻入的。此次,世宗数路分兵,各个击破,又亲率康保裔一部攻水寨北角,仍亲自策马于岸上,指挥士卒拔樁袭寨,纵火烧唐军舰七十余艘,杀唐兵二千余。

  赵匡胤命“十兄弟”领骆驼队涉水在前;自己领诸兵后进,直袭东水寨。骆驼走得慢,赵匡胤的汗血宝马却像蛟龙戏水般的抢在了前头。

  李重进一万步兵,乘势猛攻濠州南关外城。世宗又令众将同时向各部唐军射发箭书劝降。

  唐濠州团练使郭廷谓见周军来势汹猛,朝廷又无兵来援,自忖难以对抗。闻知周帝性情暴烈,若踞城死守,一旦被攻陷,必将屠城,祸及满城百姓。倘若投降,则自己家小俱在金陵,又恐遭唐主杀戮。心下游移不决,左右为难,遂派人送信向周帝说:“臣受命在此驻守濠州,但家小俱在江南,臣若一但投降,江南家小必遭杀戮,恳请陛下恩准时间,容臣奉表禀报金陵,然后出降。”

  周帝见信,对来使道:“就放你这个信使回去告诉你家郭将军,朕今且暂缓攻城,容你半月时间,到时若不归降,只恐城破之日,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莫谓朕言之不预!你回金陵也可告知李璟,知机者早早献上淮南地方,免动刀枪,方可保得江南安稳也。”

  李重进进言道:“陛下须防此乃郭廷谓的缓兵之计。”

  周帝道:“围城困兽,有翅难逃。巴掌般大小的一个濠州,区区一个郭廷谓,还能翻得起大浪?朕如今暂缓攻濠州,且先剿除四周援兵,半月之后,濠州粮尽援绝,咱们还怕他不束手来归么?”

  重进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因探知上游涣水之东有数百艘唐军战舰,正在东下入淮,前来援救濠州,周帝便令重进留在这里困濠州,自己亲率水陆大军,星夜逆江而上,与来援的唐军在浮山洞打了一场遭遇战,周帝亲自击鼓励众,诸将奋勇争先,共毁敌舰一百余艘,杀敌五千余人,降卒二千余。

  又据报:金陵派来的濠、泗、楚、海四州应援使陈承昭带领陆、水军共二万余人,沿淮河东下,来援泗州。便又命赵匡胤领军逆流而上截击。匡胤令郭德平,郭德安领战舰三百余艘、水兵万余,又令张琼,李汉琼领马步兵一万,水陆并进,黎明时分于河口与唐军遭遇,赵匡胤令士兵金鼓齐鸣,弓弩火炮齐发,全师扑向唐兵。唐兵正匆匆忙忙赶赴泗州的,不防半路上中了匡胤这一着,仓促应战,乱作一团,不到一个时辰,战争结束,周兵大获全胜。

  清点战场,计:俘获唐四州应援使陈承昭及其将佐四十余名,士兵七千余名,战舰三百余艘。经此一役,唐人留驻淮南兵舰水师,已是全军复灭了。

  接着,世宗亲自率领赵匡胤这部人马,回师东下,先行攻取泗州,匡胤领着十兄弟身先士卒猛攻南门,以炮轰火烧破城门,抢占月城,周帝见状,更领着身边另一支卫队登上城楼,指挥战斗。一面力督将士继续攻入内城,一面又令匡胤回军外城,乘胜猛攻水寨。

  晌午,泗州守将范再遇眼看无力再抗,金陵来援已成泡影,只好宣告投降。

  周帝见范再遇愿降,立即下旨停止战斗。因为时已近晚,恐惊百姓,将士一律不准进城。

  赵匡胤道:“敌将既已愿降,我军何不就此进城,明日只恐有变。”

  周帝笑道:“御弟亦如重进般短见乎?今日之淮南州府,已尽是我釜中鱼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今守将愿降,一来乃自知无坚可守,二来又知南唐无力援救,这才降我的,吾弟无需作杞人之忧也。”

  果然不出所料,次日清晨,范再遇吩咐城内兵将列队候命,自己只带着数名随员,出城投降。周帝大喜,不免抚慰一番,即委再遇为宿州团练使之职,令他率领本部兵将,随驾受命。

  周帝见泗州已经解决,随即又派遣王环领了一队水军,奔袭楚州。这时,淮南地区,除了几处驻守州府有唐兵龟缩在内之外,茫茫四野,基本上都成了周家的天下了。大军来到楚州,王环就令在城外依山傍水之处立下行营,开始之时,同样是派人进城劝降,但得不到答复,于是,在稍事休整后,就又开始攻城了。

  且说这泗州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濠州,这位新升任的团练使郭廷谓眼看淮南各处州县;大都落入周军手中;自己派往金陵求援的信使也回来了,并没得到朝廷派兵来援的信息,看来朝廷是无力来援的了,而且看到泗州投降后范再遇也依旧袭职,并未受到什么惩处,于是、也就大开城门,宣告投降了。这时;周帝正领兵攻取楚州;濠州便由李重进受降;濠州降时仍有将士一万余人,粮食五万余斛。周帝得报大喜,即封廷谓为亳州防御使,并令前来行营见驾。

  周帝抚慰道:“朕自南征以来,所向披靡,江南诸将相继败亡,独卿能断我涡口桥梁,破我定远寨,为臣子能如此以报主,亦足以告天下人矣。卿今独踞这濠州小城,竟能抗孤逾月,即令李璟亲自来守,又能守得住么?卿能归顺中国,可谓知机之士也。”随即令廷谓仍回濠州率本部兵马,前往攻取天长。

  正是:昏庸帝主难治国,愚劣谗臣怎兴邦。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七回:失淮南唐主再求和  启边衅蜀国又兴兵
且说周帝此次亲征;出师便已连降泗;濠二州;便打铁趁热;立命武守琦领五百人马,沿江而下,直取扬州。

  谁料那扬州守将听得周兵来攻,先自把城中人口一齐驱赶渡江南迁,又在城内到处纵火,把个扬州烧得一片精光。待武守琦来到扬州时,眼前只是瓦砾,搜遍全城、只剩三二十个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无人关照,不便远行的百姓。可惜一座当年被杜牧称为“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都会,变做一座废墟。

  守琦见了,欷嘘不已,只好如实上奏。周帝览奏,亦是十分痛惜,无奈之余,

  只好命韩令坤带领本部,前往任扬州知府,指挥士兵草建官衙,安置招募流散人口,重创市集。又令武守琦依旧带领本部,前往攻袭泰州,海州等地。

  南唐在泗州、濠州的守将相继投降,淮上的水师船舰也不是被歼就是被俘,几乎全军覆没,这时,不但南唐朝廷惶恐不安,淮南军民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唯是那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却不为所动,与监军郑昭业相约说道:“大丈夫立足世间,当以忠节为本,朝廷委我辈拥节守土,若临敌而变节投敌,狗豕不如也。”

  郑昭业亦奋然应道:“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愿与公同作英烈而死,不作苟且而生也。”于是,二人相约与城共存亡,誓死不降敌。

  周帝亲率大兵来攻楚州,屯兵城下四十多天,由于张,郑二将踞关固守,双方死伤甚多,仍是攻不下来,周帝多次派人劝降,都被拒于关外,惹得周帝性起,把御营迁至城边,亲驻营中,策马阵前,督诸将攻战。

  张彦卿见周帝竟然亲临城下,迅即召集几个射手,潜至就近城堞,连发冷箭,周帝一时闪避不及,左肩中了一箭,几乎坠下马来。身边的卫队慌作一团,急忙上前舍命护住,抢救回营。

  城上唐兵看到周帝中箭,齐声高呼道:“射死柴荣了!射死柴荣了!”城下攻城的周兵听了,一阵慌乱,退了下来。

  周帝挨了这一箭,幸好被肩甲所挡,只伤皮肉,未入筋骨,怒火冲天,强忍疼痛,喝令左右迅速包扎好,随又重新披甲上马,继续上阵。吓得赵匡胤,王环,李汉琼,张琼等一班将领急忙拦阻。

  周帝大喝道:“汝等休得阻挡,孤与诸位今日只有向前,不得退后,若不拿下楚州,休想回营!违令者斩!”

  众将听了,只好遵令,簇拥着周帝重出阵前。周兵见了,齐声高呼万岁!赵匡胤一声令下,随即把令旗一挥,阵前士兵重又奋勇向前。

  原来在一月之前,匡胤见楚州城墙坚厚,估量难以攻克,便派遣士兵在隐蔽处挖地道直达城下,尚未竣工。如今因见皇帝动怒,形势逼人,便命士兵火速装填火药,点着引线,忽地轰隆一声巨响,哪城墙便塌了一角下来。匡胤早已布下伏兵,一涌而上,杀进城里。

  城墙虽破,城内守军尤自苦战不休,各踞街坊而战。一直战至深宵,守军伤亡殆尽,张彦卿与监军郑昭业犹率从人死战,矢刃皆尽,彦卿仍举绳床以格斗,至死不降。自副将以下一千余人,尽皆战死,无一降者,周兵也是伤亡惨烈。

  世宗气得怒火冲霄,随即下令屠城,这时的周兵皆已是杀红了眼的,一闻屠城令,便各各挨家搜户,烧、杀、抢、掠,阖城老幼,无一幸免。待到天明,楚州已成一座死城了。

  世宗叹道:“若使南唐人臣尽如刘仁赡,张彦卿辈,淮南不易图也。”

  楚州虽下,满城流血,周帝仍是驻跸城外,不敢进城,只令慕容华暂领楚州刺使,率三千步卒,扫除街道;修葺城池;招募游民以重建州治。

  又接得郭廷谓从天长派人来报:唐天长刺史易斌已举城归降。原来易斌乃郭廷谓故交。廷谓率军来到天长城下;即派人进城送信与易斌,陈明利害,劝其归降。易斌亦知两国国势悬殊,难与对抗,唐终将为周灭。且见廷谓虽曾与周帝对抗,降周后仍保全职位,因此,也就举城归降。

  又接得黄州刺史司超传来捷讯,王审琦在攻舒州之战中,城虽未克,但已擒获唐刺使施仁望。

  世宗得讯大喜,即派李重进率兵一万,进迫庐州。又亲率赵匡胤辖下步骑四万,宋延渥,王环水军三万,合共七万大军,水陆并进,沿江东下,进击唐兵,江北沿岸一带的小股唐军,纷纷渡江逃窜。

  御驾来到扬州,韩令坤忙迎驾进城,只见房舍全毁于火,只遗一片废墟,人民百不余一,满目萧条。便命韩令坤选在城西北角一片平缓地面,另筑小城临时作为驻守基地。于是,淮右地方,基本上已为大周所有。

  世宗领着大军继续南进,驻跸迎銮镇。赵匡胤领着大军直抵江边,临江遥望,见南岸驻有数十座军营,江心有数十艘敌舰停泊,便舍陆登舟,率着二百余艘战舰向敌舰围去。

  江上敌舰遥见周舰汹涌而来,那里敢来迎战?早早便扯帆解缆,顺流而下,溜之大吉。匡胤也不去追赶,却横过船头,登陆南岸。那岸上军营里的唐兵见周军势大,也不敢相抗,一见周军登陆,便弃营而逃。匡胤也是穷寇不追,只令士兵把营中的粮草辎重统统搬到船上,由于只是孤军一旅,不敢深入,只是一把火把军营烧个精光,依旧登舟回北岸而去。

  唐主见淮上诸州除庐州,舒州,蕲州,黄州四州之外,其他俱多失陷,周兵已临大江,且又过江侵扰,唯恐一但南渡,即将进逼金陵,

  遂只得派兵部侍郎陈觉奉表渡江谒见周帝,愿呈献淮南四州之地,划江为界,请成求和,自愿传位于太子,以使臣服中国。

  这时,世宗因受了箭伤,小符后多次派遣内官前来见驾,催请皇上回京疗伤。

  自己亦因连年征战,戎马悾匆,操劳过甚,近来时觉头昏目眩,今见唐主来表献地称臣求和,也乐得见好就收,便向陈觉道:“朕此次南下只为一统江北,如今汝主既已自愿献地称臣,朕复何求?汝可回复汝主,如是按汝来表所云,归附我大周,朕即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