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匡胤传奇-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鲆膊换崧┏隼础H缃裉热粑乙豢谒狄隙羯裨倏础H盟羯窨辞辶耍饨鼓芰鞯轿艺舛绰穑恳虼瞬桓铱凇

  他也不敢动手。封禅寺就在开封城边,平常人们说的“天子脚下”。如今归赫哲看管,旁边就驻着那日图的大军,如果悄悄地去要,他们谁也不敢给。如果去偷,去抢,闹了起来自己也兜不起。他也知到这群人是要送回上京去的,于是,他想出这个点子,领下这份差事来了。

  也真灵!他这么一说,耶律德光准了。让他带上自己的人马押着回去。

  他就是这样捞下这份差事的,不过,现在还没走,因为外边正乱呢,因而还未定启程的日期,还要待他的人马齐集。尽管押解石重贵去上京的队伍还未启程,但汴梁内外已经乱起来了。

  怎么乱呢?原来耶律临朝当了皇帝,他以为就如萧翰说的,天下太平了。

  其实并不那么简单,乱子还在后头呢。

  正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指点江山公子谈兵  保境安民太守遣将
原来那耶律德光登上了大位,杀了张彦泽,傅柱儿。把他们抢来的财宝也都掏了出来。辽兵也进驻进了汴梁,百官也都循例上班,城里看来也安静了。耶律德光心想:天下大事看来也大不了就是这样了。张彦泽他们抢去的后宫佳丽也都重又送回后宫,耶律德光在上京,那里见过这成群结队的佳丽?个个如花似玉,又是歌莺舞燕,不禁意乱神迷。于是,也就过起了通宵笙歌,尽日华筵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来了。

  国库原来就被抢掠一空的,辽人从张彦泽,傅柱儿家中掏回来后,并未送回国库。官员禀报耶律德光说:“禀报皇上,上国有大军三十万驻防汴梁,军需粮草所需之费甚巨,请皇上指示筹措办法。”

  耶律德光笑道:“你中国的事,我统统知道。我大辽的事,你们一点儿也不知。我辽国大得很,方圆广阔几万里,有部落酋长三十六个,替我管里着下面的事情。他们都替孤王带兵筹粮,那里要什么国库不国库的?”

  于是,各处军队需要军需粮草的,即命令部队就地“打马草。”

  什么叫“打马草”?契丹人居于漠外,军队隶属各部落,军需由各部落自理。说得好听点,就是叫部队士兵回家吃饭。

  辽兵来到中国以后,在行军打仗时,穿州过府,各部队都是自行设法解决粮饷。实际上就是靠抢掠为生。如今辽兵进了汴梁之后,官员们一直都都按中国制度拨发粮饷,自然是相安无事。如今粮草用光了,国库空了,这个“打马草”命令一下,汴京内外就全乱套了,朝官们先是往下摊派。百姓家家户户全被掏个空,文武百官也在劫难逃,人人都得摊派,冯玉更是派兵四出搜刮,人们纷纷逃亡,紧接着辽兵就四出抢掠了……

  京里一乱,那外边更乱。各路将领不听话的也不光是河东刘知远一家,其他州府也如是。表面送表来朝说归顺,但暗地里都是看风使舵。一些小县城更是不少官兵百姓聚众起义,驱逐府官,一些地方散兵游勇佔山为寇,四出抢掠。各地邸报纷纷送到汴梁。耶律德光一筹莫展,

  和萧翰商议一番,立即派出人马在汴梁周边四出弹压。这倒又惹得赵延寿野心顿然*。这儿皇帝没当成,倒不如抓一把地盘,扩大实力?于是,趁路近之便,听说大名也有千余人马,便派部将前往打探一下虚实,能拉则拉,拉不动就把它拿下来。

  这名部将名唤邓开山,手下又有两员偏将,领了将令,点起三千人马,大摇大摆的向大名府开去。

  这大名在汴京东北,又不在通辽路上,又不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仗也没打过这边来,所以平静得很,窦太守也过得安乐得很。

  这一日,赵公子偕同凤儿,正在家中内堂闲坐,忽见门人来报;有两位故人来访。公子听了,忙让凤儿退归后堂,自己匆匆出迎,原来是石守信,王审琦。三人见面,自是不胜欢欣,携手而进,就在外厅设宴款待。甫坐下,赵公子笑着说;“两位兄弟来得如此匆忙,两年不见了,今天到来,也不先派人送个信,兄弟我也好到长亭十里去迎接呀。”

  王审琦高声嚷道;“大哥,还迎接呢,听说你这儿还天天喝酒唱曲子呢。你这个当配军的倒好乐的,国家亡了还不知道……”

  赵匡胤诧异地说;“有那么快么?前几天才听快马报信,说契丹兵临城下了,怎么一下子就说亡国了?”                       

  石守信说;“大哥你还不知道?这皇上是个怎么当的皇上?身边用的都是一些宵小之辈,

  无耻之徒。朝中的文武官员,又是一些怎么样的货色?契丹人一来到,那些当大官的,那些皇亲国戚们,都争先恐后赶着开城门投降去了。这个国怎么亡得不快?”

  赵匡胤摇头说:“那一群位列朝堂的,又说是读圣贤书的,一见辽兵来了就都跑出去投降了,怎么的连一个像人样的都找不出来。可耻呀,可耻!”

  王审琦忙说:“有呀!有呀!”接着,把桑维翰被张彦泽杀了,景延广自尽了,张彦泽,傅柱儿又被耶律德光杀了……等等等等,都一一说了。

  赵匡胤听了,叹息一番道:“张彦泽,傅柱儿两个是该死的。桑维翰死得倒是有点儿冤。当年力主石敬瑭投靠辽人,如今辽人来汴京了,他倒死在辽人的先锋手下了……倒还是那景延广算得上是条好汉……”

  王审琦说:“是好汉也死了。不是好汉也死了。国都亡了,什么汉都没用了。”

  赵匡胤笑道;“国亡了那倒好,我这个配军也无人拘管了。你们反跑来这儿干啥呢?你们家里的人呢?”

  王审琦说;“朝里都乱套了。皇上领着一些官员出城向耶律徳光投降了。耶律德光也没杀他,反倒说好话;“你别害怕,你是咱大辽的孙子皇帝嘛,你过去做错了的事,都是那些奸臣教你的,不关你的事,咱们萧太后也没责怪你,还要咱来保护你。”说完,还派兵把皇上保护起来……”

  赵匡胤十分诧异道;“这不就很好吗,皇上虽然说是投降了,可耶律德光也没杀他,反派人把他保护起来,那朝廷还乱什么?”

  石守信笑道;“你还没听他说完呢……皇上是被保护了。一家子都挪到封禅寺去,外边一圈儿都是契丹兵守着……”

  赵匡胤说;“那不就是禁闭了?”

  王审琦道;“谁说不是?”

  赵匡胤笑道;“那还不如我这个充军的了。”

  王审琦说;“谁说不是?”

  赵匡胤道:“他们把皇帝挪到封禅寺,那空着个朝堂干什么?他耶律德光又干什么?”

  石守信哈哈大笑道:“大哥说的真玄,他干什么?他坐上去了呗,他自己当皇帝了呗。”

  赵匡胤忙问:“谁当皇帝了?”

  王审琦说:“还有谁?不就是耶律德光呗。”

  赵匡胤很觉诧异:“他原来是说给赵延寿当的,后来又说给杜威当的,怎么现在又自己去

  当了?”

  石守信道;“耶律才不是傻瓜。他原来不费力气,扶石敬瑭当了皇帝,这石敬瑭割给他大片土地,还年年进贡,那他还觉得差不多,如今这石重贵闹翻了,他损兵折将的辛辛苦苦把他打了下来,他还舍得让汉人去当这皇帝么?他才没哪么笨。怎么说也得自己过上一把瘾再说了。”

  赵匡胤点头说;“这倒是的,怎么说也得自己过把瘾再说了。”

  石守信说;“正是这话了。因此上,咱兄弟俩就来大名找您来了。”

  这话说得蛮费解的,赵匡胤问道;“找我来干嘛呢?”

  石守信,王审琦神秘兮兮的说;“大哥,你看这皇帝不是很容易就当上了吗?”

  赵匡胤不解地说;“那又怎么呢?”

  王审琦笑道;“咱俩这来,就是想保大哥您当皇帝。”

  赵匡胤听了,不禁愕然,接着大笑了起来:“亏你们想得出,保俺当皇帝?有那么容易吗?开玩笑!说说话就能当得上皇帝?”

  石守信争辩说;“大哥,这才叫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王审琦也抢着说;“人家唱戏的不是说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吗?趁这乱,咱们就不能弄个草头王干干?”

  赵匡胤笑着说;“就咱兄弟仨?三杆枪?上哪儿当草头王去?”

  石守信说;“大哥,您别装迷糊,难道你忘了,你是咋的来充军的?”

  王审琦抢着说:“那天在城隍庙里我说:谁坐上去这泥马能跑,咱们就保他当皇帝。咱们

  今儿就是来说这个的。”

  赵匡胤连连摆手道:“罢了!罢了!哪不过开玩笑罢了,你倒当起个真来了……”

  正说着,守门士兵领着一个总兵衙门的旗牌官进来。三人见了都停了说笑。那旗牌官见了

  赵公子,行礼毕。

  旗牌官道;“启禀大公子,我家大人有请公子到衙议事。”

  赵匡胤听了,对石,王二人说;“总兵要我过去,看来说的也就是这个事。该让俺回家了,两位兄弟在此别见外,吃喝都方便,稍待片时,俺去去就来。”

  二人听了,忙把赵匡胤扯过一旁,悄声说道:“大哥,你看这不就‘说曹操曹操就到’么。你仔细的听着那总兵咋说的,看是不是叫你干那一刀一枪的活。要是的话,千万揽起来,咱兄弟们一道儿干。干得好,打赢了,那不就保着您当皇帝了么。”

  赵匡胤听了,忍着一肚子笑,低声骂道:“王八羔子,说这话不怕笑破人家肚子。有那么轻便快捷的么?”

  说完,吩咐家人,好好款待,不可怠慢。便跟着旗牌官去了。

  总兵衙里的二堂,窦总兵正与几位官员议事,见赵匡胤到来,请坐下后,窦总兵便对赵匡胤说;“赵家兄弟来得正好,本官正要请你商量……眼下皇上被俘,朝廷都散了,你充军那号事也就算拉倒了,你也就该回家了。可现在天下乱纷纷,路上不好走,不知该如何送你回去。留你下来,如今辽人派了赵延寿驻兵邺州,本官这里看来就要成为四战之地了,万一有个差池,他日赵世伯面前,如何交待,因此请你前来商议,看是如何处置……”

  赵匡胤听了,笑道;“窦总兵也把俺赵某看得忒娇嫩了。俺家老父,几十年来还不是一枪一刀搏下来的功名?小弟不才,自小也就是在棍棒丛中滚打出来的?如凭小弟一人,若是要攻城略地,斩关夺寨,那是势单力薄,无能为力。但若说是要回岳州,就凭小弟这一条铁棒,这一路之上,小弟敢誇那是谁也耐何不得俺一分一毫……”             

  窦总兵;“话虽如此,这千里之遥,还要带着家小,这一路上兵荒马乱,就凭你一人之力,‘千里走单骑’,为兄终究放心不下……”

  赵匡胤道;“总兵所言极是。放小弟一人回家,窦兄放心不下。但目下时局如此,就要小弟回家,却反倒令小弟替窦兄担心了……”

  窦总兵忙问;“贤弟此话怎解?你倒替为兄担心起来了?”

  赵匡胤;“总兵刚才说过,这大名府将要成为四战之地,兵家必争。小弟也知道窦兄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愿归顺契丹,如此说来,必定形势危逼,岂不更令为弟替兄担心。”

  窦融叹一口气说;“正是如此。本府兵微将寡,本官又不愿归降契丹,因而正与诸位同僚商量对策。贤弟如有高见,也请道其详,好让众人听听。”

  赵匡胤道;“不敢说是什么高见,不过刚好两个弟兄从汴京来,说及朝廷事,听说耶律德光已经坐上朝堂,当了皇帝,小弟唯恐他既坐了汴京,必然要扫清河北,以保通辽之路通畅,只恐要来犯大名……”

  赵匡胤说到这里,坐中参军陈德贤忙插话道;“赵公子高论,正合我等所虑。依卑职之见,公子乃将门之后,又武艺超群,胆气过人。既不急于归家,大人何不就请公子暂留大名相助,共议良谋。”

  窦总兵道;“参军此议虽好,但大名弹丸之地,只有数千人马,如辽人以大兵压境,只恐难以抵挡,一朝被陷,玉石俱焚,有累贤弟与如夫人……”

  赵匡胤笑道;“窦兄与各位将军合家老少皆在大名,你们不怕玉石俱焚,俺赵匡胤又何惜‘舍命陪君子。’”说罢,哈哈大笑。

  窦融忙接话道:“孤城弱旅,若得贤弟相助一臂,自是求之不得。可是……”

  赵匡胤道:“总兵别说客套话了。既蒙不弃,小弟愿与诸位合作,共保大名府,莫使沦入契人之手。”

  窦总兵拱手致谢道;“贤弟既能仗义相助,如此最好。刚才陈参军正传报军情,就请从头详述,好使赵兄弟更了解当前情况。”

  陈德贤听了,接着说道;“按汴京探子来报,耶律德光现已踞居朝廷,当了皇帝,连年号都改为‘会同’,石重贵被拘禁在封禅寺,萧太后已有密令将他押返上京,看来他这个皇帝肯定是当不成的了。连日来河北邢州,定州,澶州,滑州,邺都各地都有散兵游民聚众攻打辽兵,因而耶律德光派人领兵到各处征剿……”

  偏将邓虎不以为然地说:“那些地方离咱大名都远着呢,咱们跟他急个甚?”

  陈德贤道:“那邺都离咱们大名尽管不近,但耶律派到邺都的是赵延寿……”

  张彪说:“赵延寿又怎的?咱大名离邺都是远是近,与他何干?”

  “大有关系呢。”陈德贤说:“早年石敬瑭在晋阳与李重珂反目的时候,求契丹人出兵,认耶律德光做老子,保他当皇帝,那赵延寿的老子赵德钧见了,仗着手里有三万兵马,也派人去找耶律德光,也愿投靠契丹,要耶律德光扶他当皇帝……”

  赵匡胤说:“这赵德光早年不是被契丹关在大牢囚死了么?”

  陈德贤说:“那是后来萧太后干的。当年耶律德光让石敬瑭当皇帝,没了他的份儿,跟着耶律回辽国。原来的官没了,地盘没了,兵也没了,满肚子怨气,整天发牢骚,怨天骂地的,萧太后原来就看他不顺眼,一气之下就把他丢进大牢去,也不知怎的,这老小子流年不利,竟然死在牢里了……”

  赵匡胤说:“这事我总也觉着跷蹊的。当年他父子俩带着几万人才马叛唐投辽,没功也有劳,兼且到辽国后,手中已无兵无将,也干不出什么事来,这耶律德光为何还非得杀他不可?”

  窦融笑道:“刚才参军不是说了吗,要杀赵德光的不是耶律德光,而是萧太后。当时耶律德光带兵在外,后来得知赵德光死在牢里,他也无奈。为了安抚赵延寿,倒是给了他一个枢密副使的官衔,依旧让他带兵。这次南侵灭晋,他也一直跟着来的。”

  赵匡胤道:“小弟仍是不解,看来这耶律赵德光既无杀赵德光之意,看来那萧太后倒是妇道人家,心肠狭隘,不知这赵德光什么地方犯了她的忌,非杀他不可……”

  窦融笑道:“贤弟倒是弄错了,这萧太后不是心肠狭隘,说起来是个了不起的女中英杰。她本是回鹘遗裔,复姓述律名萍,小字月里朵。她不但生得貌美如花,肌肤胜雪,且是胆识过人,能骑善射,当年阿保机统一部落,建立辽国,还是靠她出了一大把力的……”

  赵匡胤不解,问道:“既是这样,这月里朵更是没有理由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