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匡胤传奇-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将闻讯大喜。高行周以手加额道:“皇天佑我大晋也。满城已下,吾无后顾之忧矣!”于是,下令三军,今夜饱饲战马,四更埋锅做饭,各自带备干粮,五更便要起兵。皇甫遇兼统朝廷增派,由王周所领的那一万人马为左军,就令王周为左路先锋。直击敌方右军。石公霸兼统朝廷增派,由潘环所领的那一万人马为右军,就令潘环为右路先锋。直击敌方左军。高行周自己兼统朝廷增派,由王清所领的那一万人马为中军,也就令王清为中军先锋。直捣赵延寿中军。

  又明令严申:此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必须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只许向前,不许退后。不管那一路人马,只要敌方阵脚一动,即便奋力进击,穷追猛打,不得松怠……

  再说那赵延寿,正因连日霖雨,晋军按兵不动,上下懈怠。昨日又闻得满城被陷,更是人心惶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这日天色未明,众人俱在睡梦之中,忽然间晋军排山倒海般,如潮杀至。仓卒之间,前营将士,人不及披甲,马不及配鞍,被杀个落花流水。待到后营人马整队前来救援时,反倒被自己人马冲乱了。

  此时天色渐明,只见晋军越来越多,虽有几员辽将拼命死战,无奈已无法制约部众。赵延寿见晋军来势汹涌,也只得且战且退。不料这中军一退,更是无法收拾了。辽兵一退,对面的晋军接踵而来,蜂涌而上。战至晌午,辽兵已潰退八十余里,一路上死伤狼藉,辎重山积。

  屯驻在涿州的耶律德光闻报大惊,忙遣左贤王萧翰率领仅存的一万精骑前往救援。无奈辽兵此刻正是兵败如山倒,既疲又饥,士无斗志。抢渡白狼河时,又被晋军追逼赶杀,直杀的浮尸满江,河水如血。耶律德光闻讯,率先逃回幽州。萧翰无奈,只得勉力断后,护着那些残兵败将,撤回幽州而去。

  定州兵马进袭辽兵之时,杜威的恒州兵马动了吗?动了。定州兵马在前面追杀辽兵,恒州兵马紧跟在后面与滞后清理战场的定州晋兵争夺战利品,杀害数百晋兵,从他们手中夺得俘获的战马五千余匹,斩获的首级一万余,粮草辎重无数。那边定州兵马还在乘胜追杀辽兵,尚没回师。这里杜威却派人前往邺都报捷去了。

  捷报送到邺都:定州得胜,这就三路进犯的辽兵全都击退了,从此天下太平了,石晋皇朝稳如磐石了。齐王石重贵大喜过望。立即下令摆驾回汴京。并降旨宣召各路领兵的都指挥使速速进京庆功受赏,加官晋爵。

  先说晋阳这边:刘知远接到圣旨,心下犹豫不决。任何一个外任官员,在朝廷里都布有眼线。刘知远当然也不例外。石敬瑭临死留下遗诏召他进京辅政扶立石重睿,结果不但未能进京辅政,反倒被景延广另立了石重贵,这心里就不是味道了。据知:如今石重贵不但终日沉迷酒色,朝中还宠信着冯玉,杜威等一班奸佞小人当权,也摸不透他们是打自己什么主意,看来还是不去为好。于是便召了几位心腹将佐商议道:“日前三路大捷,皇上有旨召本官晋京庆功受赏,加官晋爵,故请各位安排一下家中的事务,本官好进京替各位向皇上讨个封赏。”

  郭威笑道:“主公别看辽人退了,这外边不乱了。我看咱们里边还更乱呢。说不定朝中一些人在打咱们河东的主意,反正皇上要封赏咱们,大人去了他得封赏,不去他也得封赏。依某看来一动不如一静,大人不去也就罢了。”

  史弘肇道:“别看这一下打退了辽兵就是天下太平了,俺看那耶律未必就此罢休的。云中之敌一直盯着我河东一路,大人还是不要轻易离开为好。”

  那苏逢吉说:“郭大人说的极是。主上年青不谙政务,亲信小人。有桑相公在朝中还可把持一时,只恐一但换了那一伙小人执政,说不定一夜之间祸起萧墙……”

  史弘肇抢着说:“俺要说的也正是这个。据京里来报的,这杜威私下里勾通耶律,可皇上到底不信,加上这冯玉也不是个好东西,朝廷上这样乱七八糟的,看来大人就别去了。反正就如郭大人说的,你去了他得赏,不去他也得赏的。”

  刘知远听了,笑向杨邠问道:“杨大人,你看如何?”

  杨邠想了一下,答道:“三位说的都很是:耶律德光是抗萧后之命来打中国的。这一仗败了,他下不了台,回去无法交待。反正这次只不过损了他三几万人罢了,他还有沙陀三十六部落,要凑十万八万人马不难。难保他不重整人马,东山再起。这次我朝获胜,还是靠了老皇帝留下的老家当去拼下来的。还幸有桑维翰相公从中调度。如今朝廷群小争权,定必争夺枢密使之位,一但桑相公被排斥,退归园林,正如苏大人说的:‘祸起萧墙,’那时辽兵入寇,恐怕我大晋就难再侥幸取胜了。如今朝廷之中,正是是非之地,大人若抛下晋阳孤身前去,一但小人使奸,以虚职羁绊大人于汴京,那时正如龙游浅水,虎落平阳,悔之晚矣。以属下之见……看来大人还是不去为好。”

  刘知远听罢,微笑点头道:“既是诸公众口一词,悉陈利弊,俺刘某也就只好遵从众意便了。”

  于是便令杨邠即席写下奏章,就说近日偶染风寒,身体不适,不能赴京。又把晋阳一干将佐造成表册上呈,说明这些都是此次雁门关战役功臣,报请朝廷封赏。就令其弟刘崇为专使,兼程奔赴汴京。

  又说河南一路:李守贞早已将得胜之师整训妥当,分驻济,郓二州。如今听得有旨宣召入朝接受封赏,顿时上下一片欢腾。李守贞便吩咐书记火速造出有功将士名册,随即在原本来自宫禁中的羽林军中,点起一千精骑,威风凛凛,一同前往汴京。

  现在再说那河北一路:杜威早得朝内的眼线消息:皇上力排众议,跟本不相信杜威会私通辽人。他一直认为:杜威不但身为国戚,又且位高权重,岂能为辽人所利诱?尤其是此次定州一役:先陷满城,斩赵延之。接着又配合高行州进击赵延寿,斩获最丰,功劳最大,此次不但应予重赏,更应委以国政,以利拱护王室,匡扶社稷……

  那杜威得此消息,大喜过望。得旨便随即匆匆上路。并带辽人战马千匹,粮食锱重一百车作战利品,入朝献贡。

  定州将领们得此消息后,俱十分愤慨,莫不义愤填膺。尤其是来自邺都的王清,王周,潘环三将。少年气盛,深知近年杜威屯军恒州,畏辽人如虎狼,视百姓如蝼蟻。遇有辽兵过境掳掠则闭关不出,任由辽人在城外烧杀抢劫,致使恒州城外数十里杳无人烟。此次辽兵入寇,不但不出兵支援邺都定州,反暗下与耶律勾结。满城一役,杀降将以邀功。定州之战,不打辽兵反杀晋兵抢夺战利品而欺骗朝廷,贪天功为己功……

  王清攘臂高呼道:“杜威奸贼殃民祸国,主上反以他是国戚而深信不疑,晋室江山早晚必将断送在他手中。我等浴血苦战,他却坐受渔利。小将愿率部众保高大人入京勤王,斩杜威以谢天下!”

  王周,潘环二将亦高呼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我等亦愿共保高将军兴师勤王,杀此奸贼。”

  高行周忙劝止曰:“诸位将军切莫鲁莽。杜威投敌卖国,叛迹未显,皇上肯定不会相信我等的说话。何况如今国家多事,社稷不安之际,我等如若兴师勤王,无异同室操戈,敌未乱我而我先自乱。倘被皇上怪罪下来,我等反倒成了叛逆之人了。”

  皇甫遇也劝道:“三位将军稍安无躁,此事万万不能鲁莽,如今圣上宣召主帅入朝,我等只宜各守本职,且待高将军见过圣上回来再从长计议。”

  石公霸道:“如今若贸然兴师勤王,确是太过鲁莽。他人会说我等恃功挟主,扰乱朝政,反授奸人以话柄。但如要我等与杜威此等小人同列朝堂,实在羞对天下军民人等。我有一计在此,不若我等联名上书,就把:杜威按兵不援各州,暗下私通耶律,杀降将以邀功,杀我定州兵马抢夺战利品以冒报战功等等启禀皇上,请皇上斩杜威以正朝纲。”

  众人听了,俱个点头称是。于是便命书记立即修本,交由高行周带往汴京奏禀皇上。请朝廷予以定夺。

  正是:忠奸同朝立,清浊两难分。寄语当权者,任贤莫任亲。

  边关几位将领尽忠国事,要向皇帝忠谏。究竟皇帝是否听信,如何处置?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晋主骄功滥加官爵  辽国怀恨再次兴兵
且说朝廷得到各路捷报,枢密使,侍中桑维翰一一奏报皇上,又令各路主帅齐至汴京,由皇上临朝庆功封赏。齐王石重贵登基未久,得此军事上的胜利,不免沾沾自喜,以为天授人归,由于自己指挥得当,首先要大封功臣以拢络人心。又因杜威身为国戚,此次功劳最大,拟把他引进朝堂,位列首辅,倚作心腹。但是,他这个方案一提出来,首先就遭到桑维翰与冯玉两人的极力反对。

  桑维翰是出自公心的。他劝谏道:“好教主上得知,那杜威久镇恒州,性格贪婪残暴,自恃是皇亲国戚,其行为多无视国法。每每借口以备边为名,肆意敛刮民财以饱私囊。一些富有之家藏有珍宝或美女骏马的,他都强行掠夺,或诬之以罪而杀之,籍没其家产。又畏契丹如虎,每遇契丹十余骑过境即紧闭城池,即使见有掳掠成百上千人口驱赶而过,杜威也只在城上延颈而观,不敢追击。由此辽兵肆无忌惮,恒州附近所属各城,多为辽兵所屠,杜威从不发一兵一卒相救。致使恒州治下数百里间暴骨如莽,村落殆尽。先帝在日曾多番告诫而不听,早已欲褫夺其职位而未得时机……”

  石重贵道:“侍中别借先帝之口来说朕,朕从来就没听先帝说过他的不是。”

  桑维翰道:“微臣岂敢杜撰先帝的话来愚惑皇上,微臣所奏之事,都是当年边关守将上呈朝廷的奏章所言,只因当年皇上年少,未曾参与朝政,未亲聆先帝的这番训示罢了。”

  石重贵不悦道:“ 侍中所说,言外之意是说朕年少无知,不遵先帝的教导罢了……”

  桑维翰争辩道:“微臣一片赤诚为主,惟天日可表,绝无轻视皇上之意。当年先帝对杜威之行为,确是非常不满,不止一次曾对臣下等人说过:‘杜威屡违皇命,擅离边镇,居常凭恃勋旧,邀求姑息,及疆埸多事曾无守御’只因国家多事,外患屡兴,未有时机处置他罢了。如今主上非但不贬降其职,反而……”

  石重贵道:“老侍中!你这话就正说到点子上了:岂不闻古人曾说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正是因为当年先帝听信谗言,对杜威诸多猜忌,致使他有力无处使,报国无门。如今朕委以兵权,予以重任,他不就勇克强虏,为国立功了吗?你看他力克满城,斩赵延之,驰驱千里追剿赵延寿,俘获良马五千,斩首万余。那一样不是为国效劳,忠心报主的行径?老卿家!为什么你只记着当日一些争功邀宠的谗言就不看他今时的战绩?岂不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又云:‘宰相胸中堪跑马,公侯肚里好撑船。’你如此偏听偏信,胸襟狭窄,无容才之量,如何替朕统领百僚,如何替朕治理朝纲……”

  桑维翰听皇帝这么一说,更是气不打一处上,抗辩道:“启禀主上,不说今日犹自可,若说到今日之事,更有恒,定二州将帅的奏折说得清楚不过:那满城赵延之,本是率众归降我大晋的,杜威竟杀降将以邀功兼且欺骗朝廷,仅此一宗,罪已当诛。再说那追剿耶律一战,本是全凭定州将帅,浴血奋战一月有余,皇上御驾亲征派遣大军继援,这才取得的胜果。那,那,那杜威,他…他…他……”

  冯玉见桑维翰激动得一时接不上气,忙接着说:“那杜威杀降将,为抢夺战利品而杀定州兵士之事,不但是定州将帅有联名奏折说得清清楚楚,就是那恒州将士也另有告发,微臣也已一一转呈皇上,这都不是桑相公偏听偏信,无容人之量……”

  那石重贵正被桑维翰顶撞得一肚子火无处发泄之际,见冯玉也参了进来,算是碰了个正着,指着冯玉训道:“冯玉呀冯玉,桑老相公说的纵有偏执之处,寡人也体念他是出自公心,纵有不是,也应体量。而你冯玉算个什么?不是看在皇后面上,你凭什么本事能位列三台,参议朝政?你今天在这里人云亦云,其实就是出自私心。惟恐朕把杜威提到朝廷来,把你贬低了,这才凑着说这个话的。也就说你吧,刚才桑相公说臣下奏杜威那个‘借口以备边为名,肆意搜刮民财以饱私囊’这话,难道你就没有?现在朝中就有人奏你这一条呢!只因朕没有偏信

  朕要是是信了,早把你的头给砍下来了……你就是个猪脑子,怎么就不想一想,你跟杜威都是皇亲国戚,朕把你们都提到朝上,是让你们同享富贵,替朕共保江山的……今儿朕要提升杜威,你这里跟着瞎嚷嚷些什么?”

  冯玉刚才说话,确是出自私心的。他自忖自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只凭着裙带,站到朝廷之上,位列桑维翰之下,如果来一个杜威,肯定又是站在自己头上。免不了又把自己压下一级。因此,见桑相公声色俱厉的抨击杜威,他也趁机助一把。不料皇上发火了,还把他那“肆意搜刮民财”也抖了出来,登时吓了个心惊胆战,面红耳赤,不敢做声了。

  那桑维翰见皇帝动了气,虽然骂的是冯玉。但是,说到把皇亲国戚提上朝廷,是为了替皇帝保江山的话,自己也不好再反对了。再反对,那不就是反对保江山吗?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个说法。因此,也只好不哼声了。

  石重贵说的确是真心话。他登基不久,很需要“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要用高官厚禄重赏一批有功之臣,以收买人心,成为自己的亲信。又要扶植皇亲国戚,作为亲信集团的核心。他认为皇亲国戚比外人更靠得住,他们不会篡夺自己的皇位。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所以发脾气压住这两个反对者。如今见两个人都不再反对了,他很高兴,明日临朝,在朝廷上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针办了。

  次日临朝,只见晋阳专使刘崇奉本出班奏道:“臣兄刘知远因染风寒,不能晋京朝觐,特命微臣奉表面圣,祝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石重贵阅表后大喜道:“自先帝龙兴,建都汴梁以来,刘知远一直镇守河东,令太原固若金汤,如今又痛歼于秀来犯之敌,使朕无西北之忧,其功至伟。着令刘知远依旧领河东马步军都知挥使之职,晋封北平王。兼领朝廷枢密副使(副宰相)之职。其麾下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郭威等有功人员,俱各晋升一级,分授各州节度使。”

  当下又有李守贞出班奉本奏捷。石重贵阅表大喜道:“李守贞出自羽林禁卫,此次临危受命,东征麻荅,一战功成,大获全胜,驱赶麻荅远窜漠北,殊堪嘉奖。着令就领本部人马转屯相州,晋升相州节度使之职。以作京都防卫。”

  接着,杜威,高行周也奉上北路三关战报。石重贵取过北路战场恒州,定州各处捷报笑对群臣说:“此次痛击契丹,全线告捷,收获最丰的是定州之战。杜威,高行周二位劳苦功高,击破辽兵入寇汴京之梦,白狼河歼敌数万,令辽人潰不成军,逼使耶律德光龟缩幽州,定州之战杜威功不可没。先是勇克满城,诛赵延之,剪除赵延寿之羽翼。次是配合高行周追歼辽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