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生活中,还存在这样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提问总是表现得很热情,总是迫不及待地回答孩子的提问。但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孩子好奇心的成长需要思考的空间。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把答案仍给孩子,这只会使孩子的思想变得懒惰,从而使好奇心一点点减弱。
所以,当孩子再向你提问问题时,你不妨先与孩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最后再给出他正确答案。其实家长在与孩子讨论,及其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继续激发孩子好奇心的一个过程。
3.多演示,少说教。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学了有关“风”的一些知识,但他好像觉得还是很难把握那些风力和风向。当他把自己的这一感觉告诉爸爸时,爸爸没有给他讲那些有关风的原理,而是带他一起去放风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1~2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期”(6)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爸爸还是没有给孩子讲那些大道理,而是不断地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把风筝放得又高又稳。没想到,回到家后,孩子却这样对爸爸说:“爸爸,我今天真实地感觉到了风,我知道如何利用风力和风向来放风筝了。”
一二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家长直接给孩子讲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原理或规律,他们很有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原理和规律。而且即使他们当时理解了,由于这些原理和规律在生活中不太常用,他们会很快忘记这些原理和规律。所以,家长这种单纯地讲述大道理的做法,其实就对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无形打击。
但上述案例中那位家长的做法就很科学,他没有给孩子讲述那些不易理解的原理,而是通过放风筝做实验的方式,让孩子去接触真实的风,并在这种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和发现有关风的一些知识。其实,家长给孩子讲解如何放好风筝的过程,其实就是用通俗和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让孩子去了解有关风力和风向的一些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所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而且由于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巧妙地掌握知识,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方法二:引导孩子科学用脑——开发孩子的左右脑
孩子的智力开发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就是对孩子左右脑的一种开发。
人们常常习惯于用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力水平。的确,学习成绩也是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表现。但作为老师,我不得不提醒家长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却一直没能涌现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呢?或者这样说,为什么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多是外国人呢?
很多教育学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是学校的教育方式让中国的孩子仅仅使用一半的大脑来思考。例如,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在这样提倡:
老师一个人讲,孩子们只许听,不许说;
只注重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而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
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右脑。面对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走出的孩子,很多教育学家对其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右脑越闲置!虽然这一观点有些偏激,但它却一眼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这两个半球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的,左脑最大的特征在于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作文、逻辑、判断等;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艺术鉴赏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然而,中国的教育却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左脑的开发上,它只重视孩子在听课时是否表现得乖巧、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只注重孩子成绩的好坏,却从来不考虑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创新意识等。
现在,我国的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了我们这种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教育界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改革,但这种大规模的改革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培养孩子科学用脑的任务又落在了家长的肩上。
那么,何谓“科学用脑”呢?
其实,“科学用脑”就是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的左右两脑同时都得到锻练和发展。使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都得到发展。
四、1~2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期”(7)
那么,对于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应该如何引导他们科学用脑呢?
其实,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开发左脑的过程,例如,在学校,老师要求孩子记忆某些知识;出一些推理题、判断题给孩子做……这其实都是在锻练孩子的左脑。所以,在生活中,家长引导孩子“科学用脑”,实际上主要是引导孩子多用右脑,从面把孩子右脑的潜能激发出来。
一位聪明的家长是这样引导孩子利用右脑的: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童话故事,即使已经上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每天睡觉前,这位家长都会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但与其他家长讲故事不同的是,每当故事讲完后,这位家长会问孩子很多问题。
例如,当孩子孩子讲完《灰姑娘》的故事时,这位家长便会问孩子这些问题:
“如果在午夜12点,灰姑娘没有及时跳上南瓜马车,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如果王子发现了灰姑娘脏兮兮的样子,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人阻止灰姑娘去参加舞会吗?”
……
因此,正是由于长久听故事,和与妈妈讨论故事的细节,所以这个孩子的想象力总是比别的孩子要丰富得多。另外,在编故事和创造力方面,这个孩子也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给孩子讲完故事后,然后向孩子提问,其实这位家长是在有意识地锻练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人类形象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先由右脑产生形象,再由左脑使其语言化的一个过程。所以,家长有意识地锻练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够达到活化右脑的目的。
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童话故事本身就是开发孩子右脑形象思维的最佳办法。如果家长能够在故事讲完之后不断地向孩子提出问题,其实家长这是用提问的方式使孩子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的画面和场景,这是对孩子形象思维最好的一种锻练方式。
另外,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其实人的梦境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右脑所描绘的故事,当梦醒后,立刻把做梦的内容写下来或讲给别人听,这就等于再现右脑的形象,很有利于刺激右脑的发展。同时,用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把梦境表达出来,还是一种协调左右脑的有效方法,对大脑整体的活化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为了促使孩子左右脑及智力的发展,每天早晨醒来后,家长可以引导一年级的孩子说出晚上所做的梦,也可以引导二年级的孩子把自己的梦境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方法三:动手VS智力发展——勤动手,智力好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家长肯定会感到惊奇:动手与孩子智力发展之间有联系吗?
是的,不仅有联系,而且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总会比其他的孩子要聪明。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脑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通过脑部解剖,脑科学家们发现,一般人的大脑皮层很厚、神经纤维生长又多又密,并且连结成了无比庞大的神经信息网络。但那些很少动手的痴呆症患者的脑部却呈萎缩状态,其大部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通过这个实验,脑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人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所以,他们建议家长们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动手做一些细活,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长,以促进孩子大脑及智力的发展。因为引导孩子动手,其实就等于让他们做“头脑体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1~2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期”(8)
另外,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也发现,一个人的动手实验和操作,比听和看更能迅速地调起自己的注意力,很快就能达到智力活动的兴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手脑是这样分工合作的:手的活动将外部的信息频频向脑内传达,使脑接收、分类、加工、组合等,然后给手下达命令;当手接触到某些外部信息时,大脑便立刻提取记忆仓库里的有关材料,并指挥手如何动作……这就等于在手脑之间有一条高速公路,信息正在这之间进行着高速的运动。在这种信息高速传递的过程中,孩子的智力自然也会快速发展。
既然手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如何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又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曾给我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为了方便孩子们拿自己的水杯喝水,我在每个孩子杯子的外面都贴上了标签,并写上了孩子们各自己的名字。虽然这些幼儿园的孩子识字不多,但他们都认识自己的名字。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每天还是有很多孩子这样请求我的帮助:“老师,我口渴了,但我找不到自己的杯子!”每当这时,我都拿着这个孩子的杯子,指着标签上的名字问他:“难道你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吗?”这时,孩子们大都会淘气或者不好意思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认识自己的名字,但我不愿意自己去找杯子。”
是的,他们并不是不认识自己的名字,而是不愿意动手自己去找,这是孩子们习惯性懒惰的一种表现。虽然与幼儿园的孩子相比,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算是大孩子了,但他们身上的这种习惯性懒惰并没有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不仅如此,这些习惯性的懒惰还有增长的趋势。
在与一二年级孩子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抱怨:
“我家孩子是越大越懒了,就算是家里的油瓶倒了,他也不管!”
“就算是客厅沙发上乱成一垃圾站,他也会视而不见!”
……
难道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真的会对倒了的油瓶、乱成“垃圾站”的沙发等视而不见吗?并不是这样的,面对这些情况,他们也知道应该把油瓶扶起来、应该把沙发收拾一下,但他们那种习惯性的懒惰却约束了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故意对这些情况视而不见。
不仅仅是表现在生活中,孩子们的这种习惯性的懒惰也会发现在学习中,例如,孩子应该认真思考一道题、应该改正一个错字……但那种习惯性的懒惰却促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等等再说吧!”“以后再说吧!”……如果家长任凭孩子这种习惯性的懒惰继续发展,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而且还会使孩子智力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家长们要想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那种习惯性的懒惰。关于这一点,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每天早晨起床时,虽然我们已经醒了,但我们总是想多躺一会儿,再多躺一会儿。其实,这种思想和行为就是习惯性懒惰滋生和蔓延的温床,所以,当孩子入学后,我一直就这样教育他:想要去做一件事情,就立刻行动。例如:
早晨闹钟一响,就立刻起床;
想要思考一道较难的题目,就把手中其他的学习任务先放一放,立刻思考;
某个字总是写错,就立刻查字典搞清楚它的写法和用法;
……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我家儿子不是习惯了懒惰,而是习惯了立刻行动。
的确,懒惰可以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立刻行动也可以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所以,当孩子刚刚发现出懒惰的念头时,家长一定要帮他们把这种念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样,孩子才能很快养成立刻行动的好习惯。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懒惰,家长不妨偶尔让孩子尝尝立刻行动的好处。当孩子立刻去做某件事时,家长及时地鼓励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那种习惯性的懒惰也会慢慢改掉。
另外,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细活儿,也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
我家孩子都已经上二年级了,但到了陌生的地方,他还总是迷路。我知道,这与他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决定让他自己动手绘制一幅小区的地图。
于是,我有意识地带孩子在小区里来回转,让他掌握小区的结构,另外,在此过程中,我还教会了孩子很多具体的知识,如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分辨方向、如何目测建筑物之间的比例等。
当孩子把整个小区的地图画好时,我发现他不仅掌握了很多画图的技术,而且有了很强的方位感,这下他再到陌生的地方去,就轻易不会迷路了。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画地图可算是一件细致活儿。它不仅要求孩子了解所画地区的结构、建筑位置等,还要求他们掌握比例尺寸、坐标方向等画图必备的知识。在一般情况,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学习这些知识,孩子一定会因为这些知识的枯燥而不愿意学习,但如果家长引导孩子通过自己动手画一张地图,在不知不觉中,孩子把这些知识都吸收进行,而且还会掌握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陌生的环境里分辨方向、根据方向辨别回家的路等。
所以,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让孩子做一些细活,不仅可以使孩子掌握很多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长,从而使孩子的智力也得到提升。因此,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时,家长不妨引导孩子做一些细活,从而使他们的这种缺陷得到弥补、智力得到提升。
。。
第二章
孩子上小学了,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放松了。有些家长甚至还为这一观点摆出了详细的理由:“知识,孩子在学校可以学到;习惯,老师会教孩子养成;行为、品德,学校也会严格把关……”所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真的开始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了。
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老师,我要告诉家长们的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虽然它们之间总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在与家长们接触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曾不停地这样向我抱怨:
“我家孩子简直这是一个小霸王,在家里横行霸道,所有人都必须让着他!”
“我家孩子自私的很,有了好吃的从来都是先想着自己!”
“我家那‘小祖宗’太不讲理了,要他讲道理永远也讲不通!”
……
但令我惊奇的是,这些家长不断地抱怨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但这些孩子在学校表现得却很乖。他们不但很听我的话,而且还时常做些好事,自己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也愿意跟同学们分享。为什么这些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我曾在多个方面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知道,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家是最能使他们放松的地方,所以在家里,他们会把他们身上最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例如,懒惰、自私、霸道等。但当我从深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