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花赋:共和国前夜风云录-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冲锋就开始了。聂部官兵拨拉掉头上一层黄土,然后拼命的开枪射向敌人,一阵猛烈的交火之后,敌军稍退。但突然间阵地的侧面出现了一队日本兵,约有一千多名,端着枪哇哇叫着就扑了上来。这些日本兵是刚从大沽下船赶过来增援的,一接近阵地,便狂呼攻来。正面的德英联军见侧翼援军已到,发一声喊,返身再攻。聂士成传令预备队上前阻击日本兵,自己纵马扬刀,往来呼喝,喊道:“聂士成部下,不许出一个逃兵,人在阵地在,不许退后半步!”
  话刚喊完,一颗炮弹呼啸而下,在附近炸开,飞旋的弹片将聂士成腹部切开,肠子流了出来,马背上一片血红。聂士成左手将肠子塞了回去,右手挺刀叫道:“男儿报国方为男儿,弟兄们,绝不能在洋人面前服软,给我狠狠的打!”
  

十七 八里台碧血未凝,河塞尸满(4)
但此时已有十多名日本兵冲上了聂军阵地。聂士成急急驰马过来砍杀,日本兵抬枪一阵乱射,聂士成满身弹孔,气绝身亡。
  聂士成既死,宋庆马玉昆心寒胆裂,胡乱抵挡了一阵,带兵拥了裕禄便走,仓皇撤出天津,逃往杨村。义和团民与何盛的练军联合守城与洋兵苦战,四天之后,天津城陷落。洋兵入城,大肆杀戮,街上伏尸遍地,海河也为尸骸所塞,无法畅流。
  洋兵占了天津之后,大队人马奔袭杨村,宋庆所部清军一触即溃,呼啸着一路劫掠,逃往北京。马玉昆部与洋兵一场血战,也惨败而走通州。洋兵扑入杨村,总督裕禄带了三五个亲兵出村,向西北方疾行,洋兵紧追不舍。裕禄逃入南蔡村,洋兵便围了村子,鸣枪入村,一户一户搜查。裕禄自知必死,跪下向北京方向磕了三个头,然后惨叫一声,举枪自杀身亡。他的亲兵却逃了出来,一路飞跑,赶到北京报讯。
  洋兵们在裕禄自杀后,却并没有急着进军北京,他们需要一段日子的休整,另外,天津有大量的银子宝物要抢,天津城周围的义和团也没有完全消灭。洋兵们就先四出扫荡义和团,然后将城中店铺洗劫一空。此刻他们志得意满,就三五成群带枪上街闲逛,看见倔强有愤恨之色的百姓,便立刻开枪打死,说是义和团民;看见善良胆怯的百姓,就抓了起来,命令百姓用洋车拉着他们满街游逛,还给百姓戴上顶带花翎的官帽,以为笑乐侮辱。
  朝廷要求各省派兵入京的上谕发到各地督府衙门后,反响却不大。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朝廷寄予厚望的重臣,此刻根本没有出兵北上与列强交战的打算,他们此刻正商量着与列强议和,实行自保。实际上,慈禧的宣战诏书颁布时,东南一带的大员便大不以为然。两广总督李鸿章直接便将此诏称作“伪诏”,不但自己绝不照办,而且发电给上海的盛宣怀,让他联络张之洞刘坤一一齐违旨,抵制乱命。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武进人,时任电报局总办、汉阳铁厂总办等重职,其掌控的企业遍及东南一带,官商集于一身,影响不小。盛宣怀主张洋务救国,与洋人及满清的大员都来往密切。此人大胆而精细,精通工商金融运作,对政治也极为关心,纵横辟阖,才气横溢,是李鸿章最为看重的人物。
  盛宣怀接李鸿章电后,立刻与张之洞刘坤一联系,这二人也赞同李的主张。李鸿章笑道:“我早将他二人的名字签在李某人之后,给朝廷去电抗议了。哎,国危时艰,幸好老夫这样做没有强奸张、刘二位之意。”不过盛宣怀却想到了更深一层意思。原来盛处上海,消息灵通,得知清廷宣战诏书颁布后,英国人最是害怕不安,怕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混乱,影响英人在此的贸易。另外,英国隐隐将长江流域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害怕其它列强乘乱出兵,抢占英国的地盘。盛宣怀得此消息,心中便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东南一带各省和列强单独媾和,列强不出兵东南,而东南的督抚大员则力保洋人教民的安全,维持安定,名为“东南互保”。这想法一露头,盛宣怀便感觉是个好主意,可保东南一隅不遭兵灾,于是盛宣怀急找英国驻上海的领事华仑,请他与美、日、德、俄等国的领事磋商东南互保的建议,同时又派人将此意细说给张之洞刘坤一两人,力促张、刘与列强合作,保东南一片净土。
  此时北京东交民巷正遭攻打,各列强的公使馆无法和外界联系,列强们在中国的一切事务就全由上海的领使馆来办。英领事华仑对盛宣怀的想法大感兴趣,征得本国政府同意后,马上分头与美、德、俄的领事联系,这几个国家也怕中国四处起火,影响各自的利益,毕竟他们在远东的兵力不多,于是顺水推舟,赞成英人的主张,只有日本盼望中国大乱,自己可以就近取利,但拗不过其他各国,无奈也只好答应了。张之洞、刘坤一对朝廷招抚义和团向各国宣战极为不满,又怕列强趁机出兵长江流域,因而说:“外隙一开,内乱必定四起,须得保全东南,为朝廷保存宗庙社稷。”两人就请盛宣怀尽力斡旋,力保东南平安,同时派出代表赶赴上海。
  盛宣怀见各方赞成,大喜下即安排众列强领事与张、李二督的代表见面协商,见面的地点便选在上海道衙的小会堂。双方的人马各坐两侧,翻译、记录的文员打横而坐。上海道余联沅也列席会议,并派人沏茶摆放水果,负责招待。一阵扰攘之后,盛宣怀做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强调和平无价,请各方友好协商,共保东南的和平宁静。盛宣怀讲完,示意双方代表讲话。
  会场静了两三分钟,满脸胡须又高又胖的英领事华伦就讲话了。华伦说:“中国的愚民义和团倡乱,仇洋恨教,杀我友邦良民,烧我教堂,罪孽弥大。中国的当权太后又极为不智,挟义和团向列国宣战。我等若各派大军入华,则中华古国不免生灵涂炭,文化沦丧,种族灭绝,千年古都,传世宝物,一切好的东西都将在炮火之下成为齑粉。今我各国协商一致,本着好生之德,不欲中华的古老文明受战火荼毒,以慈悲为念,网开一面,不加兵于东南各省,”他指着张之洞与刘坤义的代表,说:“尔等当告知张、刘二督,俾使两位知我友邦此番心意,维持地方治安,保障境内友邦人士的生命财产,保护友邦之人经商传教的权利,不然,我等各国随时可派战舰闯入长江,洋枪洋炮,威猛难当,你们中国人那是万万低挡不了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十七 八里台碧血未凝,河塞尸满(5)
华伦的话说完,向美、德、法、日、俄等国的领事微笑,征询他们的意见。这几国的领事就点头,说他们完全同意华伦的话。华伦居高临下的看着两个中方代表,做了个手势,请中方代表讲述意见。
  中方席位上一个黑瘦矮小的中年人便举了一下手,表示有话要讲。盛宣怀就介绍说:“这位先生是张之洞张总督的全权代表辜鸿铭先生。”
  各列强领事看见辜鸿铭其貌不扬,又穿着中国老式的长袍短褂,一副土老帽的样子,便意甚鄙夷。华仑用怪腔怪调的英语笑道:“辜先生不可以说土语方言,不然我的译员可译不出来。”其他领事一听,一齐大笑起来。
  辜鸿铭大怒,忽然张口,一串流利的英语顺口而出。他说:“英国的男人向以绅士自称,莎士比亚的故乡,雪莱拜伦的故乡,培根与弥尔顿思想沐浴的英国绅士,都是这么无知狂妄吗?”
  华伦大吃一惊,他不但吃惊辜鸿铭犀利的言辞,吃惊于他对英国文化的了如指掌,更让他吃惊的是辜鸿铭的口音,那是最最纯正的牛津英语,不含一丝外来口音的痕迹,比领事本人的英语还要标准得多,法、德、日、俄的领事也都粗通英语,美国领事就更不用说了,大家一齐惊讶的睁大了眼睛,看着辜鸿铭。
   。 想看书来

十八 勇者无兵,义师无款(1)
辜鸿铭侃侃而谈,说:“洋人在中国传教经商,却处处自认为高中国人一头,傲慢蛮横,欺辱中国百姓,视中国人为劣等民族,这是义和团仇洋恨教的直接原因。”辜鸿铭说着,将头转向美国领事古纳,说:“富兰克林喊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可贵使凭良心说,你等在华何时将中国的百姓与你们本国的公民同等看待过,洋人的生命财产需要保护,可中国百姓的生命财产呢?在你们的眼中中国人一条命有你们的宠物值钱吗?仇洋恨教,难道仅仅是中国愚民的过错吗?”
  英、美两使对看一眼,想了想,赧然点头,说:“辜先生的话大有道理,列邦人员在华行事,确有不当之处。”
  辜鸿铭翻了翻怪眼,说:“好,这就行了,两位领事先生既然有此表态,那么协商便可以正式开始。”
  德国领事却心中不服,呼地站了起来,冷笑说:“辜先生,优胜劣汰的世界需要实力,中国人只会大言虚文,不务正业,与列邦开战,次次败北,难为你还想着与各国公民平等,劣等民族败于强盛民族,这是世界的真理,辜先生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译员还没来得及译出德使的话,辜鸿铭便冷笑着用德语还击了,他说:“当中华屹立东方,傲视亚洲的时候,日耳曼的条顿人被罗马击败,之后辗转了几个世纪,西支的日耳曼人被法兰克王国统治。近世当拿破仑提兵东进,大破德国之时,德意志人举国哭泣,心意不平。德意志民族是强盛民族还是弱等民族,本人学识浅陋,难以下这个结论,要请贵使指教!”
  德使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辜鸿铭双臂张开,伸向上方,瞑目背诵歌德的诗歌:“愿高贵的人类,友爱而善良!愿人类不倦的做着有益的事业,成为正直灵感的神祗。”他以德语将诗朗诵得抑扬顿挫,满脸都是悲天悯人的表情。
  美欧各领使一齐悚然动容,心想:“野蛮落后的中国,与世隔绝的中国,何时竟出了这样一位对美欧文化历史如数家珍的人,其学识水平足可跻身美欧第一流学者之列,偏偏在中国又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当时中国系统研究美欧的人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偶有涉及,也仅仅限于极窄的领域,极浅的表层,大多数人对洋人是鄙夷的、厌恶的,根本不愿意研究了解他们,只把他们看作一种奇怪可恨的化外之人而加以排斥仇视,因此辜鸿铭的这一番言辞议论使得各领事大为吃惊。 
  静场了一小会,法国领事好奇地问:“请问辜先生,如何对欧洲如此了解,可否一释众人之疑?”
  辜鸿铭满脸哀怨,用法语说道:“鄙人虽是中国人,却生于南洋,长于欧洲。对欧洲各国的人文历史均喜研究,却发现各国的有识之士,在本国时诚为彬彬有礼的绅士,但一到中国,便傲慢蛮横起来,视我国民如无物,因此满腔义愤,要为中华古国伸张正义。”
  原来辜鸿铭祖籍福建同安,祖上出洋到槟榔屿一带谋生,辜鸿铭便生于槟榔屿,因聪明好学而被橡胶园主英国人布朗喜爱,收为义子,送到欧洲求学。辜鸿铭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分获博士、硕士学位,其后又赴法国学习,精通中、英、德 法、俄、日、马来、拉丁以及希腊等多种语言文字,后回槟榔屿潜心研究中国古籍,前几年经人推荐,给张之洞作了幕僚,发大愿要将中华的文明介绍给欧美人知道,可惜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洋人没有几个知道他的。辜鸿铭高傲、倔强、偏执; 愤世嫉俗,好作惊人之语,见列强的领事诬蔑国人,诋毁义和团,忍不住就和他们针锋相对的争执起来。
  此时盛宣怀拍拍手,大声说道:“好了,好了,各位朋友,意气之争大可免了。大家进入正题,商量互保东南和平的方案。”
  经过三天协商,东南互保方案经各方同意,形成了文字协议,其大意为:参加协议的两湖两江地区不参与对各列强的战争,着力保护辖区洋人教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列强也不向该地区派遣军队,双方协作保障和平。
  盛宣怀见大事已就,欣喜之余又向其它省份发电联络,邀请他们也加入东南互保。各地督抚大员将利弊权衡一番,大多不愿与洋人开战,于是两广的李鸿章,山东的袁世凯首先表态加入东南互保,接着浙江、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也表态加入。
  这些重臣大员既与洋人互保,那便是大大的违旨了。张之洞含含糊糊向慈禧写了个奏折,将互保之事委婉说了,解释说若不如此,南方将与北方同归于尽。慈禧此时哪有余力和他们计较,反安慰说自己本也不愿和洋人打仗,与他们的想法一样。然后就连连催促他们派兵到京,卫护首都。张之洞无法,就派湖北的提督张春发带了几营疲兵北上。
  这时候,南方的大员及洋人之间,却传出一个惊人消息,说参与互保的省份将脱离大清而独立,已密议推李鸿章为总统。盛宣怀得信忙给李鸿章发密电,询问他是否有作总统的想法,李鸿章却大笑,极力否认,说:“我残年老朽,虽反伪诏,但忠心耿耿,决不叛清。”
  此时在上海的繁华之地张园,忽有众多名士开会,成立了一个叫“中国议会”的组织,推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唐才常为总干事,宣布不认满清为中国的合法政府。
   。。

十八 勇者无兵,义师无款(2)
中国议会其实是唐才常组织的。唐才常这时通过手段,已招罗了近二十万帮会人物。秦力山、吴禄贞等帮唐才常挑选帮会兄弟加以训练,编成前、后、左、右、中五军及总会亲军,兵力达二万多人。唐才常计划以中国议会作为起事成功后新政府的雏形,哪知在议会的成立大会上,便有人闹了起来,反对议会的宗旨。
  闹会场的人叫章太炎,浙江余杭人,瘦削而高大。其实他名叫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曾师从浙中大儒俞樾精研国学,最喜看书,天资聪颖。传说他六岁即能做诗,当时天降大雨,父辈与客饮酒堂上,客人见章太炎游戏桌旁,便戏命其做诗。章太炎张口就说:“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几句诗一出,语惊四座,此后就被远近之人看作才子。梁启超在上海建强学会时,章太炎从浙江赶往上海参加,在《强学报》《时务报》上写文章宣传维新,但却对康门徒众一味吹捧康有为不满,与梁启超等人打了起来,大怒之下离会。后受通缉出逃台湾、日本,对满清越来越是仇恨,遂立志要推翻满清,光复汉家天下。他是胆大包天,无所顾忌的性格,对议会的宗旨不满,因而就大吵起来。当时会长容闳正宣读议会的宗旨:“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不承认满州政府有统治中国的权利。三。请光绪皇帝复辟。。。。。。”
  章太炎起身叫了起来,大声说:“这是什么宗旨,一面排满,一面勤王,既不承认满清政府,却又要拥戴光绪复辟,如此自相矛盾,怎能成事!”这一喊,整个会场愕然,议论纷纷。
  唐才常忙过来安抚,笑道:“章兄章兄,稍安勿躁,下来兄弟自会向你解释清楚。”
  章太炎长衣大袖,手摇着羽毛扇子,瞪眼怒道:“你如真欲光复汉家天下,便不该如此首鼠两端,如果真要勤王保皇帝,那就与我辈之趣相左,还有什么可讲的!”
  唐才常说:“皇上圣明,以资号召人心——”
  章太炎仰天大笑起来,笑罢,又怒容说道:“满清占我江山,辱我人民,致使神州腥膻满地,人民世世而为奴种,吾今决意与之决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