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凋落的昙花-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对不起弟弟,就改封为中山王。
  定陶王刘欣是刘康的儿子,他的祖母就是那个心胸狭窄的傅昭仪。岁月无情,当年风姿绰约的傅昭仪,早已成了一个满面皱纹的六旬老妇。自从为儿子刘康争储失败之后,她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刘骜登基,死对头王政君堂而皇之地成了当朝皇太后,她一直耿耿于怀,很不服气。
  宫廷斗争异常的残酷,失败者往往都不得好死。最有名的一例,当属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刘邦死后,戚夫人被恶毒的对头吕雉残忍虐杀,眼睛被挖掉,四肢被砍下,身子装在坛子里,史称“人彘”。虽然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得到惠帝刘盈的极力保护,最终也难逃吕后的毒手。
  虽然傅昭仪和刘康也是宫廷斗争的失败者,但这对母子的运气很好。因为他们的对手王政君、刘骜母子的心地都很善良,不忍心对傅氏下毒手,故而傅昭仪母子没有什么性命之虞,依然安享富贵。当然,王政君这么做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傅昭仪母子必须离开长安去定陶居住,无诏不得回京!
  比起戚夫人的惨死,离开长安算是什么惩罚?王政君比吕雉厚道多了。傅昭仪虽然心里未必就领王政君的这个人情,但现在的形势她也知道,没有任何可能拱掉王政君,忍忍吧!傅昭仪带着刘康灰溜溜地离开了长安,来到定陶当上了土霸王。
  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八月,刘康抑郁病死。这时他的儿子刘欣只有四岁,由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监护抚养。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时,刘欣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七岁的翩翩美少年了。
  定陶,虽然比不上长安城的雄奇壮丽,却也富甲一方。能在这个地方安享富贵,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毕竟,这世上还是穷人多。
  不知不觉中,傅太后已经在定陶生活了三十年了,她也从当年的如花美貌变得老态龙钟。傅氏带着小孙子虽然无权无势,却也在定陶国享尽了荣华富贵。
  傅太后是个极其要强的女人,长期以来一直对自己蜗居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心有不甘。在她的潜意识中,那金碧辉煌的未央宫上的御座,原本是刘康的!长信宫的太后位子,本应是属于她的!
  虽然离开长安近三十年了,但傅太后对早年在长安的富贵生活一直念念不忘。繁花似锦的长安城,富丽堂皇的长信宫,令她魂牵梦萦!这个意志力极顽强的女人,不到最后的胜负时刻,她是绝不会甘心的!
  虽然儿子刘康早早离她而去,但她却总有一种强烈而莫名其妙的预感:虽然刘康没有皇帝的命,但她的孙子刘欣却未必没有机会。事在人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就是傅太后的信念,也是她的性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冲天惊雷(2)
对于长安城里发生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傅太后虽然远在定陶,却也是了如指掌。赵氏姐妹独擅后宫,秽声四闻。国家二十多年无太子,国本未立,人心浮动。
  傅太后宫廷斗争的经验很丰富,一搭眼就知道宫里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另外她还听说,赵氏姐妹与王家势如水火,一直在明争暗斗。所以她心里有了想法:只要赵飞燕还霸着皇后位子不下来,那刘骜就别想生儿子。看刘骜这烂糟糟的身体,估计快完蛋了。如果这样,那她宝贝孙子的机会就来了!
  傅太后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利用赵、王两家的矛盾,孙子刘欣很有可能坐上龙廷。傅太后现在要开始走门路了:这事绝不能拖,否则错过这个机会,可没地方买后悔药。像皇家立储这样的国家大事,派别人去公关恐怕还不够级别,这事得自己亲自出马。
  傅太后决定陪孙子一起去长安,去接受命运的审判。是成是败,听天由命吧!与傅氏祖孙俩同时上路的还有中山王刘兴。刘兴接到了诏令,也没在意,只带着王傅就上路了。刘兴比刘骜小几岁,也年届不惑了,身体也不是太好。一路上慢慢悠悠地走,权当是欣赏风景了。
  与刘兴静悄悄的上路不同,定陶国却是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全国几乎所有要员们,都在傅太后和刘欣的率领下倾巢而出。刘欣一行不仅人多势众,而且在傅氏的授意下,带着大量的财宝,准备在长安上下打点。
  她有强烈的预感,刘骜这次把刘兴和刘欣同时召来,肯定是要选择皇位继承人的。这将是她冲击后宫的唯一一次机会:如果刘欣失败了,自己的前程也就算到头了。所以傅氏必须成功,她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
  果不出傅太后所料,刘骜召二人进京,表面上是例行会见,实际上就是要在二人之间挑选一个他认为合适的,来继承大汉朝的万里锦绣江山。
  首先觐见的是定陶王刘欣。这天,刘欣把随行的王傅、国相、中尉一大帮子人都带上了大殿。刘骜很惊讶:“你带这么多人来做什么?”刘欣可能是事先有了准备,从容回答:“按我大汉旧制:凡诸侯朝见天子,应由官秩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陪同。王傅、国相、中尉都在二千石以上,故而将他们带来拜谒陛下。”
  听完刘欣这番话,刘骜很是高兴:这孩子真懂事。不过刘骜对刘欣的才学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想考考他,就让他背诵《诗经》。刘欣对答如流,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刘骜大笑,虽然当时没说什么,但看得出,他对刘欣的印象很好。
  考完了刘欣,随后刘骜又把弟弟刘兴召到了宫里“考问”。刘骜问刘兴:“你这次来长安,都由哪些官员陪同?”刘兴一愣,哥哥问这个做什么?一头雾水的刘兴只好如实回答:“启禀陛下,臣弟只带了王傅及少数随从。”刘骜又问:“你只由王傅一人陪同前来,这样做可有法令依据?”刘兴赧然无语,刘骜当即面露不悦。
  谒见完毕,按照惯例,刘骜还要请兄弟刘兴吃饭。刘兴也年近四十岁,吃得很慢。饭后行礼时,刘兴的袜带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解开了,脚上竟没有穿鞋!这可是正规场合,是要论“大不敬”之罪的!刘兴大惊,惶恐无比,赶紧伏地请罪。刘骜早就不耐烦了,厌恶地挥挥手,让他赶紧出宫凉快去了。
  通过对二人的仔细观察,刘骜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能力上都更偏向于刘欣。除此而外,刘骜也有点隐晦的私心:要是立了刘兴,他只是皇兄而已;可如果立了刘欣,那他就是皇伯考,地位肯定不一样,所以刘骜打算立刘欣做太子。

冲天惊雷(3)
皇帝选择继承人可不是一件小事,至少要选择一个朝野上下都心服口报的人物;不然等这个继承人登基后,底下这帮强人不听使唤怎么办!刘骜决定先放出风声,在群臣面前吹几阵风,暗示要立刘欣当皇太子。
  傅太后大喜,这下好办了。她先前带来的大笔财宝,现在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可是找谁去说项呢?傅太后想到了大司马王根。虽说王根是王政君的弟弟,但王根这个人傅太后也稍有了解,此人很是贪财,而且他和王政君的关系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亲密,可以从王根这打通突破口。
  傅太后拿出重金和珍宝,派心腹前去大司马府上,说是给王根送点年货。来人告诉王根,只要大司马能在皇帝面前给定陶王美言几句,这些宝贝就都是您的了。
  王根向来就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儿,一看这么多金子,眼立刻直了。更何况他已经打听到刘骜对刘欣很有好感,这笔买卖稳赚不赔,何乐不为?他也没客气,就流着口水承诺:一定帮这个忙!放心吧!
  搞定了王根,傅太后感觉单凭王根一个人,分量还是有些不够,毕竟王根不是宫里人。她也是老谋深算:先等王根的消息,看看动静再说!
  也许是群臣对刘欣没好感,也许是王根拿了钱没出力办事,或者出于其他什么原因,立刘欣的事情突然没了动静,冷了下来。傅太后还在眼巴巴地等消息呢,半点动静也没有。这下,傅太后有些沉不住气了。
  随后一想,她立刻明白问题出在哪了:立储这样的事情,朝野认同有什么用?关键是宫里的势力能认可,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宫里没有要人给自己的孙子吹风点火,估计这事迟早要黄!
  现在宫里谁最能说得上话?除了赵飞燕和赵合德,还能有谁呢?
  傅太后急了,连忙开始行动。这一回,她老人家是亲自出马。她通过以前在宫里的一些老关系,求见赵氏姐妹。按辈分,傅太后是赵氏姐妹的长辈,她也不想这样自降身份,可为了孙子的前程,她只能厚着老脸,不然还能有什么办法。
  有钱能使鬼推磨。傅太后亲自带着丰厚的重金珍宝来到宫里,赵氏姐妹也开始了盘算。虽然她们有着用不完的金银财宝,但世上没有人嫌钱多咬手,多捞一票算一票。赵氏姐妹遂同意接见傅太后。傅太后见到赵氏姐妹后,先献上了财宝,希望她们能在刘骜的床上吹吹枕头风。傅太后一直赔着笑脸说话,就差给她们跪下磕头了!
  赵氏姐妹对眼前这个老太婆并不感冒,对那点大头银子兴趣也不大,她们在宫里还缺钱花吗?真正让她们动心的是老太婆的立储计划。现在看样子,刘骜真撑不了多久了。一旦他死后,刘兴或其他年长的诸侯王继位,她们在宫里算是什么名分?皇太嫂吗?别开玩笑了。
  如果立了年少的刘欣,那她们就是嫡母皇太后,继续霸在宫里吃香喝辣的。主意打定,她们告诉傅太后,可以帮她孙子说好话。但她们是有条件的,就是刘欣继位后,必须尊赵飞燕为皇太后,赵氏姐妹在宫里的地位不变!
  赵氏姐妹的这个条件对傅太后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即使刘欣能登基,她作为祖母,也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在宫中指天划地。因为刘骜肯定要把刘欣划到自己的户头上,刘欣只能以刘骜的儿子身份登基,赵飞燕就必然是正牌皇太后,而她的敌人王政君也必然是正牌太皇太后了!

冲天惊雷(4)
自己只能做一个影子太皇太后,傅太后明白这点。但毕竟刘欣是她亲孙子,将来肯定会向着她的。现在接受赵氏姐妹的条件,其实她什么也没有失去,所以她立刻答应了赵氏姐妹的条件。双方的买卖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王商和赵氏姐妹拿了傅太后的财宝,自然要替人家认真办事,这是最起码的江湖规矩。这伙人分头进未央宫说话,开始在刘骜耳朵里吹风。这个说刘欣聪明懂事,那个说刘欣奇才可造!
  刘骜本来就对刘欣很有好感,再加这几个人轮回上阵替刘欣说好话,刘骜基本上认可了刘欣,就是他了!不过,这事仅有刘骜同意还不行,如果老娘王政君那里通不过,估计这事还是要黄。毕竟,她是皇太后,宫中势力的重要一极!
  对于这一切,在宫里宿卫的王莽自然是消息灵通。他很清楚此事的分量。他一直在想,傅太后一系如果得势,王氏家族的命运,又将如何呢?从感觉上说,他认为傅太后的介入,对于王氏家族绝不是什么好事。这股势力的介入,会使局面更加混乱,增加了新的变数。不过,他不是王氏家族的带头大哥,还轮不到他考虑这些事情。
  这会儿,就是天塌了下来,还有姑妈和七叔、六叔他们顶着。他想,如果自己管得太多了,不但有多管闲事之嫌,而且还会被外人怀疑有野心,搞得里外不是人。为了明哲保身,王莽一直沉默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二、 骑虎难下
  刘骜以为老娘久居深宫,还不知道要立刘欣为储这件事。其实,他太小看王政君了。堂堂皇太后,在宫中难道还没有几个心腹耳目?傅太后刚窜进宫里活动,王政君就已经知道了。至于傅太后来宫里的目的,王政君闭着眼都知道,不就是为她的宝贝孙子谋个好前程么?
  王政君对这件事一直保持沉默,因为她知道现在刘欣中选已经不可逆转,未来的大汉皇帝一定就是傅氏的孙子,这点王政君无可奈何,谁让儿子不争气呢?如果刘骜能生下个儿子,哪轮得到刘欣威风八面?当然,王政君可能不知道,刘骜生下的儿子全都让赵氏姐妹给害死了。
  刘骜来到长信宫,说明了情况。王政君没有反对意见,只是对儿子说,如果你觉得刘欣好,那就是他了。不过王政君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她向刘骜提出了两个条件,如果刘骜不同意,那她会使出浑身解数,破坏刘欣的美梦。
  王政君的条件是:一、刘欣可以做储君,但必须承认刘骜是他的父亲,也就是以刘骜的本生子身份继位,与刘康脱离父子关系;二、刘欣即位后,必须要认王家为娘家,与祖母傅氏、本生母丁氏断绝任何往来,没有她的同意,不允许刘欣私下和傅氏、丁氏接触。
  王政君提出这样的条件,自然是为老王家穿上了一身防弹衣,保证在刘欣继位后,王家依然控制最高权力。同时王政君也防备傅氏,这个女人不是什么好东西,绝对不能让她进宫耍威风,否则自己只有靠边站了,毕竟刘欣是她的亲孙子。
  刘骜觉得老娘说的有道理。他虽然喜欢刘欣,但如果不给刘欣加上几把锁,难说这小子日后会变心。刘骜虽然和娘家在权力分配上起过冲突,但毕竟王家才是他刘骜的根本。
  过了老娘这一关后,刘骜开始着手准备立储。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正月,刘骜召群臣商议储君人选,其实这不过是履行手续,人选早就内定是刘欣了。 。 想看书来

冲天惊雷(5)
刘骜在众人面前装模作样地问刘兴和刘欣谁更合适立为储君,三公九卿这伙吃惯了官饭的,当然知道这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大司马王根、丞相翟方进、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等人顺水推舟地“推荐”了刘欣。
  惟有御史大夫孔光显得有些“不识时务“,他吞吞吐吐地认为应该立刘兴,理由是《尚书》有“兄终弟及”之义,刘兴比刘欣更有资格继位。刘骜听了满脸的不高兴,刘兴要是上了台,我算哪门子先帝?!刘骜黑着脸否决了孔光的提议。他为此大为光火,觉得孔光是有意在捣乱。盛怒之下,就免了孔光御史大夫的位置,将其降职为廷尉。
  二月九日,刘骜正式下诏,册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至于失意者刘兴,刘骜也没薄待,加封刘兴的舅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加益中山国采邑三万户。
  随后,刘骜派执金吾任宏署理大鸿胪,持节到定陶国征召刘欣入京。刘欣倒有些城府,听说他雀屏中了选,并没有显得特别兴奋,而是谦虚地上奏谢恩:“臣侄本无资格立储,臣侄愿入京宿卫定陶王官邸,早晚进宫侍奉陛下。等陛下有了龙种,臣侄马上回国就藩。”刘欣的这张小嘴真是甜到家了,怪不得刘骜喜欢他。
  几天后,刘欣在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的陪伴之下,即日启程前往京师长安,到了京师后,暂在定陶王行邸住着,等候消息。傅太后春风得意,高兴得合不拢嘴。到了八月九日,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山王刘兴死了。傅太后很兴奋:刘兴死了,孙子就没有对手了。没想到她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几天后,突然挨了一记闷棍。
  十一月,刘骜下诏,改封楚孝王之子刘景为定陶王,传承刘康一脉的香火。按理说,太子刘欣已经过继给刘骜当儿子了,与刘景改封为定陶王没什么关系,这道诏书没有必要再发给太子看。但刘骜还是多了个心眼,就把这道诏书发给了太子一份,实际上是想试探刘欣。刘骜的意思是,如果刘欣识趣的话,就装做什么都没看见,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刘欣是心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