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荷将从钦陵身上拿来的布条交给直学士陈文,低声道:“写的是什么?”
布条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子,当然都是吐蕃文,杜荷一字也不认得。
陈文前后看了看,面容严肃,低声道:“在布条上禄东赞让吐蕃赞普拒绝陛下的要求,他说若割让青海,等于给唐朝熟悉吐蕃环境气候。如此吐蕃将失去天险所依。他让赞普改变方针,极力拉拢象雄、南诏、泥婆罗为盟友,稳固内政,不断派兵袭扰我大唐边境,让我大唐边境不得安宁,让我大唐无法安心的处理西域事情,时日一久,我大唐为了长远目标。自会与他们吐蕃结盟。最后还说若我大唐发兵吐蕃,便让吐蕃赞普采取坚清壁野的战术,将我军吸引至吐蕃腹地,使我大唐攻不下据点,抢不到物资,以气候拖垮我大唐,从而取胜。这布条中再三强调要结好象雄,不能与象雄为敌。说一但跟象雄为敌,大唐必会支助象雄对抗吐蕃,与吐蕃不利。”
杜荷神色动容,低呼道:“好一个禄东赞,好一个了得的人物,竟然将自己的意图分析的丝毫不差,并且针对大唐的软肋进行还击。有他这样了得的人物存在,难怪吐蕃能够成为我大唐的劲敌。”如此说着,他随即有得意的笑了起来,暗赞自己有先见之明,先将禄东赞困死囚禁,让他这一身本事没了用武之地。
略作沉吟,杜荷道:“你立刻以吐蕃文字用禄东赞的口气写法重新写一份类似的密信,内容就以勾践卧薪尝胆为例,信中说大唐不可硬碰,需虚与委蛇。让他们从了我大唐的提议,并且年年进贡以稳定我大唐,表示臣服,让我大唐忽视他们的存在。在军事上先取象雄,再战南诏。等实力强盛以后,再来与我大唐决一雌雄。”
第十九章吐蕃事定
杜荷拿到陈文写的新布条,与禄东赞写的略作对比。
这吐蕃文字对于他而言,不易于是火星文,但他在书法上很有功底,看得出来在笔画上两者的字迹相差无几。何况禄东赞写的仓促,一挥而就,字体也会因此而走样,应该能够瞒混过去。
杜荷将布条藏入袖中,回到了包间。
包间里李敬业正缠着钦陵喝酒,逼的钦陵手足无措。
杜荷暗笑,他们这伙人中就属李敬业最为阴险,最为无赖,也最不要脸,让他缠上谁也吃不消。
钦陵可怜兮兮的求助着进来的杜荷,活脱脱的是一副被调戏了的模样。
杜荷上前将李敬业拉开,在敬酒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布条归于原位。
吃饱喝足,他才放过钦陵,让他离去。
从窗口见钦陵走出酒楼,李敬业一脸的纳闷:“青莲,你这是搞什么?平白无故的让我拖着那吐蕃人,他身上的那股味道难闻死了。”
杜荷眯着眼,笑了起来:“这个你别管,反正有你的好处!来,我们继续喝!”
李敬业也不多问,端起酒杯两人继续吃喝了起来。
*********
钦陵离开了酒楼急急忙忙的回到了驿馆,将禄东赞的信交给了松赞悉若。
松赞悉若将内容看了一遍,眉头却皱了起来,惊疑道:“大相竟然同意割地,让我吐蕃受此屈辱?”
钦陵心底并不认同割地赔款,听松赞悉若如此一说,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拿过信细看了起来。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的看了几遍,叹道:“阿爹妙算,我怕是远远不如了。”
“这话怎么说?”松赞悉若一脸的疑问,“还有信中的那个什么勾践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钦陵叹服道:“这是唐人很久以前的一个典故,说越国不如吴国,越王勾践对吴王百般示好奉承,甚至不惜给吴王尝粪,以博取吴王的好感,让吴王对他产生轻视之意。而他回到越国后睡觉只睡柴草,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以记住耻辱,奋发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松赞悉若听明白了故事的内容,恍然大悟:“大相这是要我们学习勾践?故意示弱,表示臣服,暗地里却奋发图强,先攻打象雄、南诏等弱国,待力量雄厚了在来跟大唐一较高下!”
“正是此意!”钦陵肯定了点着头:“王爷,你说我们现在应该如何?”
松赞悉若咬了咬牙道:“大哥曾说大相如唐人的诸葛亮,他的话是不会错的,就听他的吧。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实力远不如大唐,应该学勾践的卧薪尝胆,而不是与大唐为敌。我这就进宫求见大唐皇帝,答应他的要求。”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手中的信笺不是禄东赞真正的意思,而是杜荷自己的想法。
这里杜荷故意设下了一个陷阱,他知吐蕃人对于大唐的文化很仰慕,一定有人知道勾践这么一个人物。所以故意以勾践为例子,用勾践的成功,来预示吐蕃将来的“成功”。让他们相信割地进贡是最明智的决策,让他们认为“禄东赞”这番话很有道理,从而忽视最重要的一点:
勾践真正的成功原因并不是在于他的卧薪尝胆,而是吴王的昏庸、败国!
*********
当天中午,李世民差人将杜荷叫了去。
“你小子……朕都不知如何说了,这么困难的事情,让你用这么简单的办法就办成了!”李世民坐在上首,一脸的苦笑。
半个时辰前,吐蕃的松赞悉若前来求见于他。交谈中,松赞悉若态度大变,一举一动,充满了虔诚,让他大感意外。略作商议,发现松赞悉若对于自己的请求无一不许,就如杜荷说的一般,不但答应了他们割地青海,还同意连年上贡,甘为以侄之礼对待大唐。
对于松赞悉若态度的转变,李世民马上就联想到了杜荷,心知这一切都是他搞的鬼。
在跟松赞悉若先做了口头合约以后,立刻请来陈文,问他杜荷找他干了什么。
陈文一一如实回答。
李世民心思是何等机警,这一前一后如此一分析,也想明白了各中奥秘。杜荷这是利用了禄东赞在吐蕃的威信,故意让钦陵与禄东赞见面,让他们私下传递信笺。随后不给钦陵私看消息的机会,将他诱拐到了酒楼,在酒宴上将禄东赞的信笺盗来,然后模仿禄东赞的笔迹,写了一封回信,物归原主。
因为钦陵事先没有时间看信,所以并不知禄东赞真正的内容,而是将杜荷的意思当做是禄东赞的想法,故而有了以上的一幕。
种种布局,并不深奥也不高明,只要知晓经过就能参透问题,可偏偏这不深奥也不高明的布局却取得了奇效。
李世民也不得不暗自赞叹,这杜荷却是与众不同,能干他人所不能干之事。
“最简单的办法往往是最实用的,因为简单所以能够让人忽视,因为简单所以才有出人意料的奇效。反之事情越复杂越会引人在意,如此反而失去了因有的效果!”杜荷面对李世民的苦笑,从容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小子而言,计策只有成功与否,没有简单复杂之说。能否达到目的的计策,就是绝妙的计策。”
李世民望着他,眼中尽是赞赏,长叹:“你说的不错,朕虽知你有办法,但在这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却怎么样也想不透你的用意如何。不是你想的简单,而是朕想的复杂了,反而忽视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只是你这做法也太胆大了一些,就不怕下手的时候让他发觉?”
杜荷无所谓的耸了耸肩膀道:“若是发觉,不大了就撕破脸呗,反正他也没有看,最多将信毁去就是了,谁也不亏!”他一脸的不在乎吗,但心底却笑了起来,别说是藏在袖袋里的密信,便是藏在他胸口自己也有能耐在他毫不知觉的情况下施以空空妙手,将密信取来。
“李叔叔……”杜荷突然变了音调,有些嬉皮笑脸了起来:“你看此事小子干的如此出色,那事是不是也……”然后做出一副你明白的表情。
李世民笑骂道:“去去去,朕言而有信……不过丑话说在前头,长乐涉世不深,极少出宫,若在外头出了什么意外,可别怪朕翻脸无情!”
“谢李叔叔!”杜荷高兴的一跃而起,摆出了一个胜利的姿势,打着包票道:“叔叔放心,小子'奇‘书‘网'就算性命不要,也会保障长乐公主的安全。”
第二十章貌若天仙
这天入夜,杜荷来到了立政殿迎接长乐公主。
为了这与长乐公主的初次约会,他做了精心的打扮。
杜荷本就出生书香世家,长得异常俊俏。武艺有所成后,原本惨白无血色的肤色变得健康而富有光泽,配合那宽肩窄腰长腿,没有半寸多馀脂肪坚实贲起的肌肉、灵活多智的眼睛、高挺笔直的鼻梁,搭配起来更是恰到好处,帅气得无可挑剔,有着让任何女人垂青的条件。
尤其是此时他头戴红缨冠,身穿白色底绣上虎纹武士华服,脚踏黑色武士皮靴,腰间配上一把古朴的盘龙剑,更显得英伟不凡,惹得立政殿里的宫女媚眼儿乱飘!
长孙皇后笑着从侧门走进了大殿。
杜荷上前参拜。
“这里没有外人,你也无需多礼!”长孙皇后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眼睛不住的上下打量的眼前的浊世佳公子,正印了一句古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是喜欢!”
“长乐正在屋里打扮,一时半刻,怕是不会好了,先坐下说话吧!”
杜荷依言在一旁的席子上跪坐了下来。
长孙皇后说着一些长乐小时候的趣事,杜荷在一旁细听着,嘴角露出了些许笑意。
交谈中长孙皇后提到了六岁的时候,长乐干的一件趣事。
那是在贞观初年的某一天,当时李世民刚刚继承皇位不久,天下也方定,贞观之治才开了一个头,诸事繁忙。
李世民可谓日理万机,别说陪子女玩了,回寝宫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常常以书房当做卧房。
一天中午,李世民实在太累,禀退了所有人,趟在床上睡了过去。
长乐公主自小就受到李世民的溺爱,多日见不到自己的父皇便跑到了书房找他玩儿。李世民睡得迷迷糊糊的,也没有理会,只是支支吾吾的随便应付了几句。
于是长乐公主来了火,从书桌上拿过毛笔在李世民的脸上画了一只大乌龟。
长乐公主极擅书画,在小的时候也表现出了绘画的天份,那一只乌龟画的是有模有样。
过不多时,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人求见。
内官上前通报的时候,李世民恰恰背朝着门口没有发现他脸上的乌龟,当他坐起来的时候,内官已经回头去请房、杜、魏了。
于是,李世民就顶着一张画着乌龟的脸,接见了房、杜、魏三位大臣。
杜荷听了怔了半响,愕然道:“不会吧,公主端庄贤惠,小的时候竟如此调皮?”
“可不是!”长孙皇后掩嘴轻笑了起来:“当时可把陛下气得,手都高举了起来……不过任是没有舍得打下去!”
杜荷会心微笑。
突然一个白嫩嫩粉嘟嘟的小娃儿哭叫着跑了进来,大眼儿泪哗哗的:“母后,母后,雉奴哥哥欺负我!”
长孙皇后伸手将小娃儿搂在了怀里,笑道:“跟母后说,雉奴怎么欺负小兕子了!”
小兕子?
这娃儿就是晋阳公主?
小兕子撅着嘴道:“父皇给了我们一人一块糕点,小兕子不舍得吃,来跟母后一起吃。雉奴哥哥吃了自己的,却将我手里的抢了去!”她一脸的委屈,眼泪又有哗哗的落下来了。
长孙皇后佯怒道:“等雉奴来了,母后替小兕子教训他!”说着百般逗乐,但却无法让小兕子高兴起来。
杜荷微笑着上前,从身上拿出了三个开元通宝,平摊在手心上:“小兕子,你看!”在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后,手心一翻,开元通宝如魔术一样消失不见。
小兕子忘记了哭,瞪圆了大眼睛。那眼睛可真大,跟动漫里的萌系小萝莉一样,里面装的竟是不可思议的神采。她搂了搂眼,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杜荷手腕轻轻一抖,开元通宝又回到了他的手心。
一翻一覆间,开元通宝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来回变化!
小兕子高兴的笑了起来,小手不住的拍动:“小兕子要玩,小兕子要玩!”
杜荷将开元通宝放在了小兕子的面前。
小兕子伸手拿过开元通宝,在手中把玩着,甜甜的叫了一句:“大哥哥真好!”
长孙皇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同时也有微微的惊愕:“想不到你还会这一手!”她不是没有见过变戏法,但向杜荷这般在如此近的距离中却依然无法发现丝毫痕迹的却是绝无仅有。
杜荷随口道:“习武之人,手脚轻快,并非奇事。”
就在他们与小兕子逗乐的时候,长乐公主终于姗姗来迟。
杜荷听着脚步声,回望过去,咋见之下,不由得呆立当场。
美!
好美!
太美了!
只见长乐公主穿着件白底绡花的衫子,白色百褶裙。
那乌黑的头发,挽了个公主髻,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上面垂着流苏,走动时,流苏就摇摇曳曳的,耀人眼目。可偏偏如此装饰,却难以掩它主人的半分风采,沦落成了衬托鲜花的绿叶。
它的主人有着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肌肤。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弯,带着点儿羞涩的笑意。整个面庞细致清丽,如此脱俗,简直不带一丝一毫人间烟火味。站在那儿,端庄高贵,文静优雅。纯纯的,嫩嫩的,像一朵含苞的出水芙蓉,纤尘不染。
天上仙子也不过如此!
杜荷都找不出话来形容了。
长孙皇后摇头笑道:“长乐,母后知你心意,但如此出行,只怕你们难以游的开心了。”
杜荷忙点着头,苦笑道:“公主这模样只要出了皇宫,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定会让一群自诩风流的文人雅士,接连不断的上来问好。”
长乐公主顿住了脚步,她只想着如何打扮的漂漂亮亮,却忽视了这一点。想要退回去卸妆,但却有些不舍。一个时辰前,她便在铜镜前打扮了起来。用了整整一个时辰,这才打扮好的装束,仅仅只是让杜荷看了一眼就将卸去,岂不可惜。
长孙皇后从宽大的袖中拿出了一条面巾,“就知道会有这种情况,母后都准备好了!将它带上,会好许多!”她信步来到长乐公主近前,低声道:“人多的时候带上,人少的时候卸了也无不可。”
长乐公主娇嗔不依,但还是将面巾收了下来,随着杜荷一道约会去了。
他们刚走出大殿,身后的小兕子叫了起来:“皇姐、皇姐夫,玩的开心!”
第二十一章求签
上元节在唐朝来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也是唯一一个百姓大型狂欢的节日。
每当这一天,长安城中三夜金吾不禁,皇城大开,一任百姓随兴而游。
值此普天同庆之日,长安百姓固然是举家而出。
上元赏灯乃惯例旧俗,每逢上元正夜,宫中及兆府所有花灯除外,长安百万百姓外出观灯时,大户人家人人持灯,纵然贫家小户也不免一盏。长安人口多达百万,这几乎百万盏花灯于一夜之间绽放,直使皇城辉煌灿烂,犹如火城一般。
杜荷与长乐公主出皇宫的时候,天色尚未落黑,但已有顽皮的孩童点起早已准备好的各式花灯,在街巷间欢呼雀跃,闯来闯去,偶尔有撅着着屁股的孩童悄然点燃一支爆竹,装点起节日气氛的同时,引来身边小伙伴儿惊叫声声,使坊市间更多了几分纯真的喧闹。
长乐公主极少出宫游玩,偶尔出宫也是坐在马车中,从未有过信步街头的经历。故而对于一切显得格外好奇,左看右看,这上元夜还未开始,就已经喜笑颜开了。
至天一落黑,早已等待许久的百姓们不约而同举家而出,至皇宫里点燃第一盏花灯起,不过半柱香的功夫,整个城中已是花灯满天,照亮天幕的同时,也使长安中亮如白昼,陷入火海,道道坊街人头涌涌,可谓哈气成云,挥汗如雨。
长乐公主哪里想到真正的上元节竟然如此热闹,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杜荷笑道:“这上元节皇家有皇家的过法,百姓也有百姓的过法!皇家讲究排场华丽,而百姓讲究的只有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