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吐蕃一事,李世民对于象雄国格外待亲,让自己的嫡长公主亲自作陪。
杜荷有心陪长乐一起,也加了进去。
一直以来,杜荷还真未逛过皇宫,也托她们的福,今日将皇宫所有的景色都浏览了一遍。
陪伴两位佳人,杜荷滔滔不绝,充分的体现了个人的健谈。广博的学识,风趣的谈吐,逗得二女合不拢嘴。
在此期间杜荷也完成了一项任务,经过东宫与太子心腹会面时,在他身上留下了一张短签:
太子无德失印;
盗帅妙手得玺。
第九章吐蕃求和
李承乾盗猎百姓家耕牛,让李世民知道后,太子印玺丢失一事,也东窗事发。
两件大事并发,直接让李世民气得火冒“九”丈不止,将李承乾叫来重重的叱喝了顿,并且还施行体罚,下令将李承乾重打三十廷杖。
若非长孙皇后闻讯,亲自赶来求情,免去了十五杖,不然三十廷杖落实下来至少也得让李承乾三个月下不了床。
便是长孙皇后亲自求情,依旧难解李世民心头怒火。他将李承乾东宫亲信抓来一一审问,凡是参与李承乾偷盗的人,不容任何情面的就地杖杀,竟有三十余人受到牵连,李承乾更是被禁足,不得随意出入宫闱。
此事震动了整个朝野,但家丑不外扬,李世民也没有向群臣透露半点消息,以致群臣人人惧惊,不明所以。唯有个别李世民的心腹亲信,隐隐有所了解。
杜荷在家与杜如晦闲聊是,听他隐约透露,这一次李世民真的动了易储的心思,若不是长孙皇后撑着,李承乾这太子之位难保了。
虽说李承乾所犯过错不大,可说出来实在难听了:堂堂皇储是个贼,喜欢干偷鸡摸狗的事情,而且屡教不改,若是传出去让大唐的颜面往哪里摆?
杜荷得此消息,心里头不由得打了阵鼓,李世民这下可真下狠手了,不过也好,那些人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死了也干脆。
这新年即将来临的前期,朝廷放了长假。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初一之前放三天,初一之后放三天,加上初一,刚好七天假,一个黄金周。
一家人很少聚在一块,趁这假期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也算是其乐融融。
只是才第一天,李世民就将杜如晦叫了去,似乎有要事相商。
杜如晦二话不说,屁颠屁颠的动身了。没法子,贤臣就是劳动命,随传随到。
杜荷觉得无聊,打算上街转转。
天空下着小雪,寒风凛冽,街上行人不多。
无巧不巧的正遇上了象雄国的瑶池公主,此刻她正不耐烦的在大街上转来转去,在她身旁缠着一个二十许上下的青年,也是一身怪异的装束,从他那一根根麻花似的辫子上可以看出,他是吐蕃人。
吐蕃人来大唐?
杜荷眉头皱了起来,才刚刚大战了一场,大唐以决定性的优势灭了吐蕃十万兵,双方的仇恨值应该爆满才是,此刻来唐为的难道是与我大唐修好?
如此想着,瑶池公主确已发现他的存在,脸上一喜,远远叫了一声:“杜公子!”
小跑着来到了杜荷跟前,笑问道:“你这是去哪儿?”
“四处转转!”杜荷回过神来,随口应了一句,但目光却停留在他身旁的那位梳着一头麻花发型的吐蕃人身上。
“那正好了!”瑶池公主一脸欣喜,拍手道,“我曾答应你,若到象雄我带你游瑶池,现在我在长安,你没有理由拒绝带我游长安吧!”
吐蕃青年听瑶池公主说的亲热,眼中露出了丝丝利芒高声道:“瑶池妹妹,他是谁?”
瑶池公主有些自豪的笑道:“他就是杜荷,怎么样?松赞悉若,比你强多了吧!”
杜荷心道:“松赞悉若跟松赞干布名字差不多,不知他们俩是什么关系。”
松赞悉若脸上闪过一丝愤慨,但随即消失不见,笑道:“原来是杜将军,久仰大名了。我兄长对你可是赞叹有佳啊!”
“别虚情假意的,看了恶心。我跟杜公子游长安去了,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还有别妹妹,妹妹叫着,谁是你妹妹!”瑶池公主一把拉着杜荷,往别处跑去。
松赞悉若脸色阵红阵白,愤然的站在原处。
来到路旁的一座凉亭,瑶池公主吐出了一口白雾道:“总算将他甩掉了!这混账东西,真讨厌!”
杜荷靠在凉亭柱上,笑道:“那家伙是松赞干布的兄弟吧?”
“是他弟弟,一个好勇斗狠的莽夫而已!若不是打不过他,我早就用鞭子狠狠的抽他一顿了!”瑶池公主一脸愤怒,看的出来对于吐蕃她这象雄国公主没有一点的好感。
杜荷试探道:“公主似乎对于吐蕃很讨厌啊!”
“何止讨厌,而是气愤!”瑶池公主恨声道:“当年吐蕃新起的时候,对我爹爹百般示好。我爹爹看中松赞干布的才华,将我姐嫁给了他,并且助他平定内乱。那他倒好,势力强横了以后又娶了泥婆罗的尺尊公主,将我姐搁在一旁不闻不问,像守活寡似地。还有那娘赤桑扬顿常常乔装盗匪阻截我象雄商队,避免我象雄与大唐的接触,意图毁我国生计,可恶至极。松赞悉若也一样,占着吐蕃强大,想娶我,也不看看他那德行,哼!我爹爹说,若不是大唐此次大破吐蕃,我象雄终有一日会让吐蕃所灭。所以,让我与大相一起前来朝见,正是意图与大唐建立关系,以免做大吐蕃。”
杜荷沉吟了片刻,象雄与吐蕃的关系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恶劣,这正是可以利用的绝妙机会,随即笑道:“公主跟我说这么多是想告诉我,大唐与你们象雄都有共同的敌人,让我在皇上面前说几句好话,以促成大唐与象雄的友好吧!”
瑶池公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让你看出来了,从长乐那里知道你经常会同天朝皇帝聊天,你的话在天朝皇帝面前有一定的分量,也就动了这个心思。”
她没有隐瞒,而是坦然的承认了一切,如此也让杜荷好感大生。
“行!”他心知李世民本来就打算与象雄结盟,不然也不会如此厚待象雄国了,当即答应了下来。
“不是说要游长安嘛,我带你去芙蓉园,那里的景致不亚于皇宫御花园!”杜荷闲来无事,想起了瑶池公主摆脱松赞悉若的借口,顺杆上树陪她一游。
瑶池公主也露出欢喜笑容,点头同意。
嬉戏半日,回到蔡国公府时,夜色已经降临。
杜如晦也以回来,杜荷问起了吐蕃一事。
杜如晦点头赞道:“我儿说的不错!这松赞干布,确实不简单!拿得起,放得下,文采也相当的出众。他亲笔写了一封长达千字的悔过书,表示悔改,希望能够与大唐友好相处。”
“你们不会同意了吧!”杜荷一脸古怪!
杜如晦愕然道:“不同意又如何?我大唐的重心一直在西域,开拓丝绸之路,以减轻百姓负担之余,强我大唐国力。吐蕃贫瘠,根本不是我大唐重心所在之处。日后只需扶持象雄国,以防吐蕃做大,南方事情自然无忧。”
杜荷有股想跳河的冲动:“怎么这么迂腐,这战败国要求和,不割地不赔款,这算什么事儿!不行,爹,你等着,我这就入宫,面见李叔叔去!”
第十章割地赔款
出了国公府,杜荷直奔皇宫而去。
得报李世民正在皇宫宴请已经到达长安的他国使团,脱不开身,让他到书房等候。
杜荷在书房里闲着无聊,打算找本书来消磨时间,在书架上看到了本《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乃战国初期名将吴起所著,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只可惜绝大部分都以失传,唯有诸多残篇遗留下来。
杜如晦的书房中也有《吴子兵法》,只是仅有其中六篇而已,不过仅仅这六篇足以让杜荷受益匪浅,不知李世民这里的《吴子兵法》共有几篇。
杜荷展开书页正文,只见标题四周的空白处赫然写着无数密密麻麻的小字,定神一看,认出这是李世民的手迹,大为好奇,于是仔细阅览,原来这竟是他为《吴子兵法》写的注解。
粗略的一翻,这部《吴子兵法》依然只有六篇,仅仅千余字,但李世民却写了近乎上万字的注解。
而且每注解一段,都会引用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以及用兵实例。上至秦汉时期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围以及隋唐时期的灭刘武周之战、虎牢之战等等战例都一一记录。
古人总喜欢把文章写的玄奥无比,晦涩难懂不说,又没有标点,而且都是干枯的大道理。若非拥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否读通都是一个问题。
但经过李世民这一注解,这部兵书却立刻变得深入简出了起来,比原版更加生动,易懂。
见李世民一时半刻来不了,他索性就地把笔录对照着原文细读,每读一篇,就愈加对李世民感到钦佩,暗叹:李叔叔在文治上的成就几乎让自己忘记了他也是一位响当当的军事家,论军事水准李绩大叔也未必比得上。
尤其是读到《治兵》这一篇时,更是让他惊叹出声来:“李叔叔不愧是千古一帝,在文治、武功上的感想,果然非常人所及。”
“咳,咳!”在上首突然传来了一阵干咳。
杜荷暗惊,忙抬头望去,却见李世民不知何事已经坐在大殿上了。他脸色有些红红的,有些害羞,也有些高兴,也许是因为喝多了酒,但更大的可能还是自己无意中的那一句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是后世人评价的,在唐朝自然没有。
第一次被人如此称呼,李世民竟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杜荷心底暗笑,问道:“李叔叔,什么时候来的?”
“刚刚不久,见你看的入神,也没有打扰!”李世民端正了姿态,问道:“你刚才看的是《吴子》中的治兵篇?”
杜荷笑着点头:“吴起用兵重治,一字一句,可谓字字珠玑!李叔叔在注解中将其中的道理,与治理国家练习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李世民道:“吴起本就是卓越的军事治世齐备的了得人物,兵法中本就暗藏治世道理,只是常人不察觉而已。朕如你这般大时,喜欢霍去病,欣赏他那种扫荡八方的气势,二十岁时,改为韩信,认识到用兵重谋,登基以后,朕更为看重吴起,重治。霍去病之强,领秀一时;韩信之强,纵横一生;吴起之强,却能称雄几世。”
杜荷心领神会,这是思想境界的提升,霍去病作风强硬,打的匈奴闻风丧胆,但终究只是一时胜负;韩信重谋,每战几乎皆有奇谋,往往以最小的胜利取得最大的战果,为刘邦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基业,而吴起重治,即在治兵也在治国,治兵兵强,治国国盛,只有兵强国盛才能真正的横行于世,才能打造一个偌大的帝国,称雄百年。
“吴起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他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这一点朕是万分赞同,所以朕在征讨四方之余,不忘对国家的治理,以免出现如汉武一般的状况。”李世民笑道:“你既然喜欢,这本书朕便送你吧,若对你有所帮助,也是我大唐之福!”他大方的一挥手,将书送给了杜荷。
杜荷如获至宝地收了起来。
“对了,你小子来找朕不是来看书的吧!是为吐蕃而来?”李世民自顾的揣测道:“朕觉得吐蕃似乎跟你有几辈子的世仇,处处针对它。”
杜荷在心底暗道:“不是跟我有几辈子的是世仇,而是跟大唐有几辈子的世仇。”若不是因为历史上的吐蕃是大唐最强大的劲敌,他也不至于如此针对吐蕃了。
“李叔叔圣明,小子确实为吐蕃而来……听爹爹说叔叔打算跟吐蕃和谈?”
李世民也没有隐瞒点头道:“这不仅仅是朕的意思,还是房相、你父亲、魏卿家、侯尚书,李绩将军甚至是卫公李靖老将军一致的意思。对于这点,你有异议?”
杜荷有些汗颜,忙道:“李叔叔你别拿这些重量级家伙来吓我,小子并不认为和谈有错。丝绸之路给我大唐带来了无法言语的巨大利益,所以大唐的重心应该放在扩张丝绸之路上,而不是将心神放在小小的吐蕃,这点高明之至。但是叔叔不觉得这样议和便宜了吐蕃了?”
“要知道我们大唐可是战胜国,而他们吐蕃却是失败国。失败国惧怕我大唐,希望跟我大唐和好,这不易于是有求我大唐。我们若不趁机捞些好处,敲敲竹杠哪里对得起八万大军在前线的拼杀?”
杜荷的一番话,让李世民的思绪有些短路。
战胜国、失败国、捞好处、敲竹杠!
整理了好一会儿,他才理清了头绪,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兴奋,忙道:“别愣着,说明白点!”
“也就是说!这一场战,因为吐蕃的挑衅,害得我大唐劳师动众,千里远征。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是吐蕃,所以所耗的军费应该有吐蕃来支付,合情合理。还有我军阵亡了数千之众,他们都是死在吐蕃人的手中,所以他们家眷的赡养费应该谁出?自然还是吐蕃,另外吐蕃攻破了松州,需要修葺城墙,这费用也是需要吐蕃出吧!再如为了击败吐蕃,小子呕心沥血,几天几夜,满头的白发,让我几天功夫愁黑了,收他们千百两黄金作为脑力费,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李叔叔……您说我说的可对?”
李世民听得有些呆了,忙点了点头,看了杜荷那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做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有道理,朕也觉得我们没有义务出这些费用!”
第十一章割地赔款
杜荷见李世民明白了他的意思,也说的更起劲了。
“此外他们十万兵入寇我大唐,毁我大唐田地,意图占我州城,放下累累罪行,令人发指。所以,让他们陪我们一些土地,割让一块地方给我们当做赔偿,又有何不可?历史上这种事情应该屡见不鲜的吧!”
李世民起初还以为杜荷只为了讹钱,心底暗笑,杜荷此举虽是落井下石,但却不得不算是一个妙招。吐蕃本就不富裕,近十万大军的阵亡更是让他们受到了无比沉重的打击,若逼他们支付高额赔款定会逼他们陷入困境,让他们更难东山再起。
但后来听杜荷将话说到了土地上,人也跟着动容了起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割地求和之事,屡见不鲜。各个国家甚至将城池拿来互换也不是奇事,更有记载秦王为了和氏璧甚至愿意割让给赵国十五座城池。
但自从天下一统以后,割地一事逐渐少去。
在唐朝的时候,几乎已经没有了割地一说。想要土地,只能凭实力打,没有人会有意的割让领土的。
故而李世民也料想不到杜荷有此一招,动容的站了起来。
他是何等了得的人物,顺着杜荷的思绪想下去,已然明白一切:自己已经与和象雄国达成协议,暗中支助象雄国对抗吐蕃。
据他了解原来象雄国有兵十五万,而吐蕃有兵二十五万,故而象雄在青藏高原上一直让吐蕃压制着。可如今吐蕃十万兵几乎全军覆没,国力也为之大损,双方情形已经倒掉过来。
吐蕃虽有雄主,但面对实力的差距,加上自己的偏帮,吐蕃想胜过象雄是不容易的。
若自己在后方给吐蕃施加一些压力,吐蕃甚至有灭亡的可能。
故而可以肯定,为了避免如此恶劣的事态发生,只要自己以强硬的手段强迫吐蕃割让领土,吐蕃妥协的几率很大。如此不易于取得了不战而驱人之奇效。
只是吐蕃那一亩三分之地,贫瘠遥远,环境不利于大唐百姓生存,值得自己如此对待吗?
说白了,他李世民心大,看中的是西域丝绸之路上的领土,还看不上吐蕃那不利于他们生存的土地。
李世民将心中疑虑告诉了杜荷。
杜荷有些白痴的瞄了李世民一眼道:“李叔叔,你是不知道啊!如今的吐蕃占据了吐谷浑的青海,您可知青海的富庶?”
李世民将心思都放在了西域,对于青海知道的并不详细,只是知道西汉后期曾于青海湖北岸置西海郡,隋朝时青海北部也是他们的领土,但因为偏远又位于高原所以并不得到重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