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继续道:“现在老夫已经决定远离朝堂回老家洛阳,这盒子对我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它应该留给一个适合它的人,魏征太死板,房大人,你父亲有大智慧,但对于一些小谋算计,却比不上老夫。老夫都无法参透,他们也不行。想来想去,还是小杜大人最合适,你那洞若观火的判断能力,就算整个大唐王朝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杜荷忙道:“长孙大人太抬举我了。”
长孙无忌加重了语气,强调道:“老夫说的是事实,小杜大人的这份能力,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将盒子留给你,希望你能够不计前嫌,不要将对于老夫的敌视,加在长孙家身上。”
杜荷想不到长孙无忌会做到这一步,心中对于这位曾经的“劲敌”,不由肃然起敬。经过武媚娘的指点,他对于长孙无忌的心思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一次长孙无忌真的栽了,面对武媚娘暗中布下的死局,长孙无忌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难以回天。为了让长孙家族不因为他而受到牵连,他果断选择辞官。他担心人在长安,依旧避免不了那些以前得罪的人,对他的敌视,选择了离开长安。
在离开之前,长孙无忌又以这种方法化解恩怨,他这个家主,对于长孙家,真的做到尽职尽责了。
但是真的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
杜荷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沉声道:“长孙大人今日的所作所为,只是私心吗?我不信……”
长孙无忌巨震,那如狐狸一样睿智的双目看着杜荷的双眼,明白他的意思了,突地哈哈大笑起来:“好,好,想不到世上还有一个人能明白我长孙无忌……这一辈子值了。”
长孙无忌不是一个好人,他为了长孙家,为了光耀门楣,机关算尽,坏事做了一箩筐。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便是他对大唐的忠心,对李世民的忠心。也是因为如此,当初长孙顺德表示要以大唐的利益为代价整杜荷的时候,他的反应才会那么的过激,直接导致了现在的悲剧。
长孙无忌要走了,但他知道自己手中握着能够扳倒门阀世家的关键物证。出于对大唐的忠心,他选择了将这个物证拿了出来,给了杜荷这一个一直视为敌人的人。
他知道在大唐,如何有人能够解开这个秘密,那这个人一定是据有神探一样思维的杜荷。
杜荷不喜欢长孙无忌,甚至可以说是厌恶。就算是如此,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对方对于大唐的忠心,这一次,他没有犹豫的拿起了盒子,道:“长孙大人放心,我杜荷会竭尽所能的解开这一谜底,不为了这以功劳,只为了大唐能够除去这一弊政,走的更远。”
长孙无忌笑道:“我相信……”
杜荷与长孙无忌和解了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不,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恩怨是不可能和解的。
他们的思想是两个极端,只能成为对手。哪怕长孙无忌败了,离开了朝廷,他们也不可能成为朋友。
只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对于大唐的热爱,都希望大唐能够走的更远。
因为这一目的,敌对的彼此,达到了共识。
杜荷带着盒子走出了赵国公府,看着西方落下的余晖,在望了风光不再的赵国公府,大步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长孙无忌如这余晖,而他恰好相反,正是蒸蒸日上的旭日。
第七十三章第一世家
第七十三章第一世家
杜荷回到了府邸,直接走进了书房,将银盒放在一旁,整个人靠在了马扎上,闭目整理着脑中的思绪。
长孙无忌是不可信,但不意味着他不会说一句真话。
今日他说的事情,若是当年没有发生那个意外,杜荷不敢相信,但对着那个意外,相互印证,足以证明长孙无忌说的是真的。
长孙无忌除了为了长孙家有心于自己和解,还存着为大唐解决最后一个绊脚石的心思。
长孙无忌对于唐朝存有的这一点点忠心,杜荷还是相信的。
不过就算银盒在手,又有以前的证据,还是缺少重要的东西……最有利的证据。
虽然以目前的情况看来,一切证据都已经齐全了,实际上一切都只是杜荷的一人之言。
杜荷当年得知有不知名的殿下要谋害长孙皇后,全是因为猜测,是根据翻译出来的暗码自我推断的。而现在李泰的这封信并不能证明什么,他们之间唯一的关联就是“血戒果”。
杜荷意外得到的密信与长孙无忌送的密信,两者连接起来,能够得到一个结论:李泰为了皇储之位,暗自与崔家密谋,求购“血戒果”,毒害长孙皇后,让李承乾失去最强力的靠山。
这种推论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一个前提:“血戒果”是能够致命的毒药。
如果这“血戒果”是至毒之物,李泰纵然百口也难辩解。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血戒果”不含有任何的毒素。
这一点长孙无忌敢说出那番话,足见他已经做了不止一次的实验。
事实证明“血戒果”对人体无害,李泰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相信他不会傻到用不含有任何毒素的果子,来谋害一个人。
如此一来,因为“血戒果”自身的问题,使得前后两封密信,无法自圆其说,存在着巨大的破绽。
连证据都存在破绽,如何能够证明李泰有心谋害长孙皇后?
铁打的证据,也成为了无用的废纸。
杜荷沉思许久,他再一次打开了盒子,无视了李泰的信,取出一颗“血戒果”拿在了手上。
要想解开一切谜题,这“血戒果”是唯一的关键线索。只要能够证明着“血戒果”能够害死长孙皇后,那两封密信就能够证明李泰与崔家密谋,谋杀一国之后。
谋杀一国之后的罪名不亚于谋害一国之君,到那时候,以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就算他没有对门阀世家有动手之心,也会将这些跳梁小丑斩尽杀绝,更何况他本存杀心,动起手来,更得的得理不饶人了。
“问题就在于怎么样才能证明这一点……”
杜荷用力的抓了抓想的发痒的头皮,嘀咕道:“总不能将这‘血戒果’拿给皇后娘娘吃,在看她反应下结论吧。”
这种愚蠢的想法,也只是在他脑中一闪而过,就算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尝试。
虽说毒药不会认人,别人吃了没毒,长孙皇后吃了就会出事,不符合逻辑道理,但也不能拿国母的安危来开着玩笑。
怎么办?
杜荷一时间也无计可施。
他想找一找“血戒果”的记录,看看古籍书上有没有记载,还没动手,就放弃了。
长孙无忌是何等人物,他用了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查出“血戒果”是什么玩意,他杜荷怎么可能找到关于“血戒果”的记载。
这倒不是杜荷自认不如长孙无忌,而是彼此的资源都是一样。
长孙无忌找过没有,他杜荷又有何德何能,从没有的资料中找到关于“血戒果”的记载?
杜荷如此想着,心中却是一动,他的书房所藏的书籍,长孙无忌唯一没有的只有那个了。
《苗疆万毒篇》
杜荷打了一个激灵,将《苗疆万毒篇》从书架中找出来,认真查阅,反复看了三遍,找了三遍,最终放弃的合上的封面,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血戒果”的记录。
烦躁的站起来,走了两步,这摆在眼前的证据,他却无计可施,那种感觉,实在令人郁闷。
没过盏茶时间,杜荷又重新坐了下来,越是这种关头,越要保持冷静。
重整思路,将事情再一次剥丝抽茧般细化。
长孙无忌用尽一切办法都没有查到“血戒果”是何物,那么就不能跟着长孙无忌的思路去查。长孙无忌查过的地方,他去查,得不到成果是必然的,从长孙无忌查不到的地方入手,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哪里是长孙无忌查不到的地方?”
杜荷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心中突地一动,想到了一个疑问:“长孙无忌不知道‘血戒果’是何物,万千名医术高明的大夫不知道‘血戒果’是何物,万千本古籍也没有记载‘血戒果’是何物,那么崔家是如何得知‘血戒果’能够毒死长孙皇后的?崔家是书香世家,不是杏林世家,他们对于药物的了解,没有理由要强过各类名医,连名医都不了解的东西,他们能够了解,除非……”
心念于此,杜荷兴奋的呼出声来:“除非他们府上有着相关的记载……”
如此一来,杜荷的思绪理清了,门阀世族最大的特点就是长久,他们由古至今,发展了上千年,祖上遗留下来的书籍,未必比得上王朝书库整理的那么全,可一些被他们珍藏起来,世上仅有的孤本,相信就连王朝书库也比不上。
证据应该有藏在崔家的书库里。
想到这里,杜荷暗叫:“不妙。”崔中平是五姓世家中的领头羊,他为人谨慎,不留破绽。之所以留下这个银盒也是用来威胁李泰的,以防李泰卸磨杀驴。如果真有那本记载‘血戒果’的书,相信以他的性格就算那孤本在怎么名贵,也不会让它存在世上。
“不管怎么样,有必要去一趟崔家了……只希望崔中平是个爱书之人,不忍古籍毁于己手。”杜荷心念于此,即刻入宫向李世民请假。
请假的理由也简单,这一年来吐蕃、南诏打拼,日日算计,夜夜难眠,想放松一下,休息个十天半月。
李世民也不想将杜荷当做牛来用,事事都加在他身上,也同意了休假。
杜荷先用三日,好好的陪陪长乐、李雪雁、武媚娘三女,第四日就踏上了前往崔家的路程。
清河,崔家的中心地。
这里因为有着天下第一世家,来往的读书人特别的多。他们有的希望让崔家人相中,当上崔家的乘龙快婿,有的希望能够拜入崔家门下,希望可以借此飞黄腾达,还有的是来求学问识的。
杜荷看着清河的热闹,看着路上士人一个个对于崔氏的向往,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任务。
门阀世家在士人心中喧宾夺主,确实是一大毒瘤,不可等闲视之。
杜荷先在清河一家客店住下,专做一般的学者,手中捧着四书五经,在崔家附近晃荡,将地形地势,记在脑海。
当天夜里,便潜入了崔府,翻上了楼房屋顶。
崔府各处都然有昏暗的灯笼照明,在漆黑的夜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看的清楚。
放眼四顾,杜荷发现崔府占地面积广阔,竟不亚于一般的王侯府。府中或许没有王府那般奢华,但每一处都有留有历史的痕迹,有着王府没有的那股肃然。
府中各处皆有家丁巡视,借助一府的灯光,一般蟊贼还真没法潜入这崔府。
想来也是,这崔府存在几近千年,固然有过修筑有过搬迁,终究会有许许多多的古物遗留下来,随便一个花瓶摆设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有这般防卫,也不足为怪。
不过杜荷可不是一般蟊贼,就算守卫再严密十倍,他也有信心来去自如。
杜荷并不知崔家书房在哪,只能避开重围,悄悄的来到了崔府的最高处,站在屋檐上往四方眺望:古人建造屋舍都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一家之主,必需在东边。至于藏书阁,少不了几大关键:远离火烛,水源附近,向阳干燥,还有适合晒书的院子……
只要符合这几点的,八九不离十的便是藏书阁了。
“在那”杜荷眼中一亮,看到了理想之地,在崔府的左近就有一座被孤立起的楼房,里面漆黑一片。他就如猿猴一样,飞檐走壁来到了崔府又处的一个守卫深严,却又单独孤立的存在。
果然,来到近处,楼房匾额上的“书斋”二字,已经证实了一切。
杜荷顿步不前,想了想,数了数书斋的窗户,退了回去。
书斋里漆黑一片,想要找书,必需点灯,可一但点灯,将难以保证烛光外泄,让人察觉,只会打草惊蛇。
杜荷潜入了清河的皮革店,拿了六张大皮革,将一粒碎银丢在了显眼的地方,就当是自己买的。
他接着以同样的手法“买”来了墨汁,将皮革一面抹黑,试了试确定不透光之后,再一次潜入了崔府。
进入书斋,在里面将六个窗户以皮革遮住,独自一人点燃了自带的油灯。
崔府的藏书范围之广,毫不亚于大唐弘文馆的书库。
弘文馆胜在广,而崔府却胜在珍贵,许多孤本、许多不应该存在世上的古籍在这书斋里都找得到。
“《吴子兵法》……”杜荷咽了咽口水,《吴子兵法》是兵神吴起的巨著,是唯一一本可以与《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因为各种原因,流传在时间的仅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还有四十二篇,早已消失在历史中了,想不到崔家的《吴子兵法》,竟有十八篇,比李世民手上的《吴子兵法》,还多了十二篇。
有了这《吴子兵法》的先例,杜荷更加肯定看了自己的判断。
第七十四章略有所获
第七十四章略有所获
接下来的一星期,杜荷每天夜里都混在崔家的书斋,查阅那些古籍。
崔家的书斋对于杜荷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在这宝库里他发现了各式各样的残卷古籍,就连秦朝以前诸子百家,那早已失传百年的各类学说'·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都发现了许多。其中不乏各种各样,几近失传的兵法著作,看的杜荷心痒难耐。强压着诱惑,将一门心思投入寻找“血戒果”的正事中。
古代人远比后世人很讲究次序,更加爱惜书,他们对于书本的摆放,分类更加的细致。
各式各样的书籍分为一大类,地上各种颜色的漆分化开来。每一个书架的有侧都有一个统计,将书架里一层层的书,都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每一层的书阁的下方都贴有小字条,将书名作者等等书的介绍写的详细。
在这个书斋里,你找不到一本书是放错了的,这样也给杜荷找书行了巨大的方便。
不过依然很是麻烦,古人向来有收集古籍残本的爱好,就算用不到摆着放起来当做宝,也不让他流传于世。因此,崔家书斋虽是以儒家书籍占据大半江山,但其他杂类书也多的让人目不暇接。
便如杜荷找的医类书籍,整整有六个书柜,数百本各式各样的关于医术草药类的,将这些书本堆积起来,足足可装好几大车。
杜荷早在进入书斋以后便有了心理准备,但发现数量之巨,还是忍不住的大吃一惊。不过杜荷早已有了准备了,在来之前,他将弘文馆里所有记载医术的书名都记录下来。这些书,想必都是长孙无忌找过的,没有必要重新浪费时间。
他耐着性子,将剩下的百本书籍,一本一本的找。为了节约时间,每一本书,他都小心翼翼看的很仔细,为的便是百分百的确定没有拉下,以免到最后还要从头再来。
但上百本书里想要找到关于“血戒果”的记载,实非易事。
杜荷不能将书本外带,只能利用每天夜里的时间。
为了能够扳倒五姓家族的垄断,杜荷也是豁出去了。整整五天,找的他是头晕目眩,满脑子都是乱七八糟的药材草药,还有那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
这天夜里,杜荷很烦躁的合上了最后一本书。
没有……
“难道是我看差了?”
杜荷暗自嘀咕,这想法一起,当即被他打断,不可能。当初便是为了怕看差了,一本本瞧得非常仔细,也就不存在什么看错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整个书斋并没有自己想找的那本书。可能是崔中平另外藏了,也可能是被他毁掉了。
如果是这样,那便麻烦了。
在偌大的府里,找一个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东西,即便是敞开门让他找,也如大海里捞针,更别说是以他现在面临的条件。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放弃?”
杜荷苦恼的挠了挠头,就在他沮丧迷茫的时候,脑中浮现了长孙无忌的一段话:“盒子是老夫的一个心腹内应从崔家密室里偷来的,内应曾亲耳听到崔中平说锦盒关乎崔、王两家的生死存亡。”
杜荷心中一动,隐隐约约的抓住了条线索,心道:奇怪,从信中的的一些内容可以看出来,这一切密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