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负责事件的官员,并非是百姓想象中的包庇偏袒,而是认真取证,不偏不倚,渐渐的百姓也安心下来。
经过两个月的行程,杜荷率领的四万精锐正式抵达青海。
青海都护张亮早以扫榻以待,赶到的左武卫将军牛进达、左领军将军刘兰、右领军将军辛獠儿、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人也在青海界内相迎。
他们都不是驻扎在京师的京军,而是各地冲折府的府兵,受到了征召,同时赶来青海集合。
唐朝作战,每每都征召战区附近的府兵,皆是青海附近的人,故而杜荷这位远在长安的三军统帅是最晚抵达的。
当他进入青海地界的时候,闻讯的各路将领已然列出了容重的迎接阵势。
“见过大总管……”张亮带着牛进达、刘兰、辛獠儿、刘伯英一并像杜荷行礼。
杜荷翻身下马,忙上前将张亮搀扶而起,笑道:“张老将军不必多礼……诸位将军也起来吧。论资历杜荷属于诸位的晚辈,承蒙陛下信赖,授予主帅之职。自问作战经验,远比不上各位,并肩作战,若有什么失误之处,还望大家指出……”他和气的说着,并没有摆出任何的架子。
一干诸将忙道不敢,彼此无形中也亲近了许多。
张亮见此,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在这些将军中,属他压力最大。自从得知统帅是杜荷之后,张亮的心一直就没有安定过。他并非是怕杜荷没有本事,反之是怕杜荷太有本事,就如霍去病一样。
霍去病少年英雄,那是何等了得。然而就是因为太厉害,性子也就无比的高傲,从来不顾及他人的情绪。当年霍去病的远征军在回师的时候,粮草耗尽,许多士卒饿死途中。而霍去病的车驾里,却有一股恶臭。那是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的酒肉。因为数量太多太多,吃不了,在路上发臭了。
人无完人,霍去病年少得志,性子有些瑕疵,也是理所当然。
杜荷与霍去病一般,都是年少得志,如果杜荷如霍去病一样的高傲,那情况就异常严重了。
初唐可不是武帝朝,现今的每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将军,他们大多都是为李唐打过天下,立过战功的老将。杜荷若太过高傲,不将这些老将看在眼底,那必然会造成军心不和,做不到令行禁止。
现在见杜荷如此,张亮也放心下来。
杜荷一路来也有算计,他清楚自己比不上李靖、李绩、李道宗。他们这三位不但有本事,还有威信,有三军信服的力量,这一点正是他不具备的。想要真正让所有人信服,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出真才实学,打好这一场仗。
尊重靠的是自己的争取,而不是他人的给予。
依照杜荷现在的权力,确实可以依仗李世民的声势,来一个下马威,让他人敬畏。可这样并不能真正的让人心服,他们服的是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实实在在的打一场胜战,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才具有说服力。
故而打从一开始,杜荷就没有炫耀自己权力的打算,一切都凭实力说话。
对于杜荷的实力,前来迎接的诸将都有所了解,能够击败侯君集,已经说一明一切。他们之间存在的唯一隔阂就是资历,杜荷还是太年轻……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忍受比自己小许多的小家伙在面前指手画脚,教他们怎么做事。
杜荷不摆任何架子,也对了他们的心思,都觉得杜荷这钦点的统帅已经给他们面子了,他们自然乐意支持。
杜荷与张亮并肩而行。
张亮五旬之龄,浓眉大眼,声音宏亮,中气十足,给人一股猛张飞似得感觉。若真将他视为猛张飞,那就大错特错了。李世民对于他的评价是“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作为凌烟阁排列十六位的功臣,他自然有着常人难以比及之处。
“老将军,兵士集结的怎么样了?”杜荷客气的说着。
张亮毫不迟疑的答道:“各路兵马,已经集结完毕……不过,恐怕一时间难以出征……”他眉宇间透露着忧色。
“是因为高原气候吧……”杜荷笑着说着原因,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在他的记忆中青海已经存有高原气候的特征了。
张亮诧异道:“大总管果非常人,确实是高原气候。这里的气候独特,不习惯的人一时间难以承受。聚集的近十万大军,就如得了瘟疫一般,三分之一人受到了影响。余下的人或多或少也有些问题,固不那么严重,可士气不可避免的受到降低……不是出征的时候。另外大总管带来的四万兵马,现在看起来是生龙活虎的,过不了一两天,少说也有一半人死鳖鳖。”他在青海已有三年,已经适应这里的气候,对于这里气候,早已深有体会。
杜荷对于高原气候在了解不过了,点头道:“这一仗,形势严峻,我们不但要与人斗,还要与天斗。老将军的兵卒如何,他们应该已经习惯这里的气候了吧?”
张亮答道:“这是自然,最初也是一样,死不搭活的。一个月左右,情况稍微有些好转,三年过去,自然就习惯了。”
“一个月,那我们就休整一个月,让所有兵卒在青海调养,进行适应性训练,尽可能的让他们适应这里的气候。免得到时候成为软脚虾,任人宰割。”杜荷此刻体现了三军统帅应有的冷静,并没有过度的高估唐兵的身体素质,要与老天斗,就必须做足准备。
张亮叹服赞道:“明智的决定……”杜荷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他靠的这些年在青海的心得,那杜荷靠的是什么?
张亮虽是老将,却也没有倚老卖老之心,在这番交谈中已经认可了杜荷作为三军统帅的存在。
杜荷也察觉到张亮语气的变化,微微一笑道:“象雄国、吐蕃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可有什么消息?”
张亮摇头道:“吐蕃早在发动进攻的一开始,便封锁了象雄国所有对外通讯,我们得不到任何消息。最近吐蕃已经在边境整备,相信已经得到了我们的意动。为了防止我们与象雄国联合配合,他们更是加强了封锁。在大总管未抵达的这两个月里,我先后十次派密探想与象雄国接触,最后都杳无音讯,全无收获。不过这样也证明了一点,象雄国还在,并没有被灭亡。”
杜荷琢磨了片刻道:“那祝霍是怎么突破封锁的,有没有可能依照老路,重新与象雄国取得联系。”
张亮再次摇头:“这一点我也想过,详细的询问过可能。祝霍是翻山而来,这下山容易,上山难。他下的来,上不去。我还不信,特地让军中最擅于攀岩的士卒去尝试了番,结果失败了……”
杜荷颔首点头,也不在多问了,心中也明白了一点,张亮能够位列凌烟阁,确实非等闲之辈,自己想到的他未必想不到,能试的办法都应该尝试过了。
他看着前方,心想:“看来,只能由我亲自出马了”
杜荷在后世还是杜长天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以轻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巅,站在世界的最高点。现在他的轻功,还没有到当时的水准,可他翻越的也不是珠穆朗玛峰呀。
一个月的休整,应该够自己跑一个来回。通知象雄国,里应外合,前后使力。
杜荷心底盘算着,最后道:“老将军,回头你让人将祝霍带到我的军帐,我有事情问他……”
第三十五章无法忘记的誓言
第三十五章无法忘记的誓言
当天中午,杜荷就见到了祝霍。
祝霍在救治下,身体已经康复,换了一身唐装,显得有些文雅,见到杜荷,眼中全是意外不可置信的神色,打量他许久才道:“你就是杜荷,杜大将军?”
杜荷见祝霍望自己的眼神有些讶异,也没有说话,听他发问,笑道:“我就是杜荷……如假包换。”
“太好了……”祝霍高兴的跳起。
瑶池面对吐蕃的强攻,只有苦苦支撑,全无还手之力。能够支持到什么时候,她自己都不清楚。
唐朝虽说与象雄国结盟,但到底会不会为救象雄国出兵,犹未可知。陷入这种禁地,瑶池也只能依靠杜荷这一个熟人了。瑶池的本意是打算向杜荷求援的,只不过祝霍意外被擒,又意外的在李逸风的救援下,受到了张亮的庇佑。
张亮心知祝霍存在的重要性,拒绝祝霍北上长安的念头,将他彻底保护,派加急传递消息。
祝霍也因此失去了找杜荷的机会,他见完不成任务,暗自焦急,想不到天无绝人之路,杜荷竟然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要求要见他。杜荷的年青,让祝霍一脸意外,但很快便激动起来,道:“我是象雄国的使者,是瑶池公主派我来的。她让我来找你,希望你能救救象雄国。”
杜荷点头回应道:“这个你大可放心,我带十数万大军来青海,可不是玩的,营救你们象雄国是我们第一要务。不过对于吐蕃,对于现在的局势,我还不太了解,还需要你的配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可明白?”
“明白大将军您只管问,小人保证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祝霍愿意冒死求援,也是忠义之辈,说起正事,一脸的严肃。
接下来的近三个时辰里,祝霍一直在讲,就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讲了。
杜荷不但想要知道如何翻山去象雄,还想在动身之前了解一下象雄国现在的情况。
松赞干布何时发动进攻,用什么战术灭了象雄国的主力部队,瑶池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临危授命,又用什么战术挡住了吐蕃大军。
杜荷一直用心地听,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他时不时还会对一些细节仔细询问。听到瑶池的迎敌战术,眼中不由得一亮。瑶池用的战术竟然是清疆辟野,将象雄国的百姓都迁移到了平都山口的内侧,将外山口的所有带不走的东西,通通销毁,就连房屋也不留一间。不给吐蕃留一个人,也不给吐蕃余一粒粮。接着死守平都山口,利用天然地利与吐蕃打消耗战。
他赞许的点了点头,心中了然,难怪象雄国能够坚持一年半之久,清疆辟野战术正是因对吐蕃攻势唯一的绝佳之策。
若他是瑶池,在同样的情况之下,无法力敌,也会用清疆辟野来打这一仗。
“好,你先歇歇,喝口水,我让人送你出去。同时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会尽全力保你们象雄国无恙。”
祝霍大喜道:“多谢大将军了……”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杜荷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给他交待。但杜荷做了,足以表明他是真心的,心中念及一事,有些欲言又止。
杜荷见祝霍转身,想了想,问道:“瑶池……你们公主,现在可有夫婿?”
这话出至他口,他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么问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会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祝霍非但没有讶异,反而高兴道:“来的时候,公主秘密告我说,如果见到大将军,大将军若询问她是否有夫婿,就告诉大将军她没有忘记自己的约定。如果大将军不问,那就什么也不说。”
杜荷心中一沉,再次回忆起当年的誓言,“我要走了,你多多的保重。我会记得你的,我也不知自己有多喜欢你,但只要我没有忘记你,我就不会嫁人。”
她还记得这个誓言,也就意味着她没有忘记自己。
她不让祝霍先说,便是不想打扰自己的生活。
心上人已经有了家事。如果真的不在乎她了,那就不成为他的负担。
杜荷有些头痛,他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但男人的花花肠子是与生俱来,想避也难以避开,这男女之事就如诗文中说的那样,剪不断,理还乱。
算了,不去想了。
杜荷点了点头,让祝霍下去休息。
他在帐中整理了会儿得到的资料,决定明晚动身。
救人如救火,自是越早越好,不过他作为三军主帅,刚来青海,想要离开,必须要交待一下,安排好所有后事,才能脱身。
花了一天的时间,杜荷将军中事务,托付给了张亮,同时让牛进达、刘兰、薛仁贵辅佐。
杜荷在来之前,已经从李世民那里了解了麾下诸将的本事,张亮位列凌烟阁功臣版十六位,事迹自不用说。牛进达、刘兰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声,但都是智勇之将,皆是能够镇守一方的将才。有他们坐镇青海,杜荷走也走的安心。
高原气候的关键在于空气,青藏高原这一代海拔远胜中原,空气稀薄。故而适应了中原气候的人,来到青藏高原大多都会出现反常的不适。不过杜荷身怀内功,气息悠长,身体对于空气的需求,远远低于常人,高原气候对他并不能造成什么影响。
用了五天的时间,日夜兼程,一路上避着人群,来到了祝霍所指的山崖之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崖,杜荷亦不得不暗叹造物主的神奇。眼前的山崖差不多有五百米的高度,相当于三十层的楼房。奇峰壁立,陡峭之极,几乎没有什么落脚之处,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攀越的。
就算拥有高科技的二十一世纪,想要凭借手脚之力攀越,都是极其不易的事情,更何况是古代。
那祝霍能够从上面爬下,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杜荷来到一颗不知名的大树下,藏身在树梢上,吃了一些随身带来的干牛肉,靠着树干,闭目休息。
面对这种悬崖,便是身怀轻功的杜荷,也不敢冒然行事,先好好的修养,方才能够放手一试。
小睡了一个时辰,杜荷准时醒来,快速的向上攀岩。
北风呼呼的吹。
杜荷施展浑身解数,依仗轻功与手脚的便利,攀上了这常人难以攀越的高峰。
他从顶端往下眺望,长长的吐了口气,取出指南针,认准了方向之后,继续急行赶路。
这里四周都是林木树丛,杜荷是第一次来,也只能凭借方向与祝霍的描绘寻找具体的位子。
祝霍说他从平都山口的象雄国军营抵达峭壁处,用了十天的时间。杜荷脚步远胜祝霍,急行赶路,估计在三四天的样子就能够到象雄国军营附近。
他心中盘算,脚步却毫不停歇。
走了一日一夜,杜荷突然顿住了脚步,鼻子耸了耸,深深的吸了几口气,除了有些刺鼻的冷空气意外,还夹杂着淡淡的肉香味,那是烤肉的味道。
难道已经逼近象雄国军营了?
不可能,没那么快。
他如猴子一般,上了一颗大树,在树与树之间跳跃,闻香寻去。
高原风大,树叶哗啦啦的摩擦声不断,杜荷也不怕他人发觉,便像鸟儿长出了翅膀,闪腾移动时迅若狸猫,到了近处。从树上向下低望,他发现对方尽然是由六十多人组成的一个小团队。
他们穿着不一,保安松弛,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烤野味,还有十几人竟围在一起赌钱,兴高采烈的大声呼喝。
杜荷听到他们的呼喝,不由眉头皱起,他们的呼喝声,分明说的是汉语。
这唐朝文化传播世界,异族贵族都以会唐朝的礼节、话语为荣,即便是寻常百姓,他们也都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能说汉语并不是奇怪的事情。但是他们不可能将汉语当作自己的母语。
在聊天赌博的时候,还以汉语为主。
杜荷细看他们的模样,发现这些人虽然做着西南方藏人的打扮,但外形特征与中原人相差无几。在观察的时候,杜荷留意到了他们的兵器,五花八门,有长剑、短剑、双手剑,长刀、短刀、双刀,还有棍、叉、戟等兵器,各自不一,五花八门,而且都是上品。
“他们不是兵卒,而是武林中人……”
杜荷暗自寻思,兵卒不会用杂七杂八的兵器,也不可能装备上品利器。只有江湖人,符合他们的标准。
他们是为谁效力,象雄国的,还是吐蕃?
杜荷略做分析,以知答案,他们是为吐蕃效力。如果是为象雄效力,没有理由出现在这里。
看他们的身形,一个个都是消瘦矮小,这些人往往属于灵活类的人物,应该如自己一样是从常人不可能攀越的地方攀越上来的。
只是就凭他们这几个人,能干出什么事情?
杜荷生疑,突的心中一动,已然明悟。
便在这时,其中一个人朝他这边走来。
杜荷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