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是什么人物?
大唐文臣之首,国舅,第一重臣,而杜荷是一个后辈。
长孙无忌会嫉恨一个后辈?
如此一想,他们都觉得以前是自己低估了长孙无忌的气量,也不再长孙无忌面前将杜荷当作一个禁口的人物,也顺着长孙无忌的话,谈论起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海上丝绸之路。
魏征随口应承着,也如众多大臣一样,给杜荷的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极高的评价。虽说当初,他对于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报多大的热忱。现如今,杜荷已经用事实证明他发的观点的正确性。魏征为人刚直,对既对,错既错,坦然的认可了这一点。但心底却为此产生了些许疑惑。他那双刚直不阿的眼眸不住的在长孙无忌身上瞄着,希望能从表情上看透长孙无忌的心思。
魏征乃是当世之杰,才情干略都是一时之选,昔年为李建成效命,就曾多次让李世民大吃苦头。让李世民折服之后,一心为唐。对于朝堂上的事情,那一双眼睛是雪亮雪亮的。
长孙无忌的性格常人或许看不出来,但魏征却深有体会,长孙无忌心眼小,吃人不吐骨头。他不会无缘无故的赞美一个人,更何况这个人还是对手。
长孙无忌道:“小杜大人,军政双全,真正让我佩服的还是他在军事上的成就。短短余年,历经我大唐三大对外战役,取得赫赫之功,光芒之盛,将我大唐所有智勇之将给掩盖过去……”
他赞不绝口,赴宴的诸多大臣心中却是一怔,均想起了一个问题。
魏征恍然,明白了长孙无忌的用意,细细思量,也觉得长孙无忌这有意无意的一点,并非全无道理。
对此全然不知的杜荷,此刻正在府中逗着孩子玩乐。
小宝儿、小百合已经一岁之龄,都到了会跑会跳,学牙牙语的时候了。
这个年段的小孩,是最讨人喜欢的,天真可爱。
杜荷一闲来无事,既与两个小家伙嬉戏。
两个小家伙的心性也渐渐有所体现。他们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可性格却大不一样,小宝儿偏文静,不喜动,而小百合却是一个野丫头,年纪不大,满院子的乱跑,也不怕摔,一天不摔个百八十跤的,都会让人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
杜荷觉得纳闷,他有着正常人的心里,觉得男孩子活泼一点好,女孩子文静一些强。但是现在都反了过来,该文静的颠来颠去,不该文静的安安分分。
他脑子突的浮现半年前“抓周”的情形。抓周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属传统诞生礼之一。在现代不流行,但古代几乎是每个小孩必经之路。
小宝儿、小百合亦不例外。
杜荷在两个小家伙一岁的时候,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等应景的东西。
小宝儿为长兄,面对眼前零零散散的东西,二话不说拿着印章就往嘴里塞。印章寓意着官运亨通,可将印章当作食物,这算什么?最让杜荷烦心的还是小百合,这个小丫头面对一大堆的东西,好选不选,伸手就拿了一把小木剑。
拿了便拿了,她还乐不可支的用小木剑敲打着小宝儿的脑袋,将乐呵呵的小宝儿打哭了。
小木剑杜荷心底是为小宝儿准备的,小百合意外的拿了去不说,还舞得有模有样。
“抓周”是一种习俗,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是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杜荷也不怎么放在心上,但随着年纪越长,小宝儿喜静,小百合好动的性子,越来越明显。在杜荷的心中,不免有些嘀咕,“这小丫头性子这般野,不会真的想当一个女侠客,女将军吧?”
长乐听了杜荷这话,也深有感触的点了点头,“这丫头太野了,是得好好管教,三天两头的将小宝儿弄哭,别让父皇给宠坏了。”
爱屋及乌,这句古话,不无道理。李世民对于长安的溺爱无与伦比,现在对于长乐的女儿,也是万分宠爱。那尽头,长乐都有些吃味了。
杜荷看着追足蝴蝶,嬉戏的小丫头,又看了看文静乖巧的小宝儿,心下满足,想着即将到来的征战,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让胜利的信念填满……平安去,平安归,毫发无损的带着荣耀来见家人。
他想的是好,却不知此他未必有机会参与北伐高句丽的战事。
甘露殿。
李世民召集了大唐王朝地位最隆重的七位大臣。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绩、褚遂良。
李世民召见这七人,正是为了商议征伐高句丽一事。
“根据北方的消息,荣留王已经让渊盖苏文擒杀……渊盖苏文亦一统高句丽。一年半的征战,高句丽国力大损,正是我大唐出兵的大好时机。至于为什么出兵,这个不用朕言明了吧……辽东是我华夏领土,领土主权,绝对不容侵犯。另外,杨广虽然无道,可惨死北方的百万健儿却是我华夏子民。朕作为华夏皇帝,有权力,亦有义务为他们报仇……”
荣留王太高估自己的存在了,李世民压根就没有救他的意思。他根本不需要荣留王这个口号……
收复失地,雪耻复仇。
这是李世民攻打高句丽的目的,是正大光明的出兵理由。
关于失地的收复,这次即便是不主战的魏征,也没有任何劝诫。
收复失地,这是任何一个华夏儿郎都应尽的责任。
褚遂良这时道:“收复失地,在所不辞,但臣觉得我大唐名将、良将辈出。除了小杜大将军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智勇将士,这一次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个立功的机会?”
第二十六章无缘出征
第二十六章无缘出征
在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绩、褚遂良等人商议过后。
第二日,李世民即在朝堂上宣布了出兵高句丽的宣言。
“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昔有京观,朕固毁去,可恨至犹在……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熊熊战意点燃了满朝文武,也道出了李世民征伐高句丽的雄心壮志。
京观是一座奇耻大辱,隋朝伐高句丽时,遭受骇人听闻的惨败。百万大军,灰飞烟灭。高句丽将士为了炫耀武功,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堆砌成山,筑成了一个埋葬数十万隋朝将士尸骨的坟墓。
这坟墓不是让人用来祭拜的,而是用来给高句丽百姓瞻仰欣赏的。
在贞观五年,李世民得知这件事情,气得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李唐江山取至杨隋,但李世民从来没有否认杨隋是华夏王朝。在他眼中,隋朝百姓与唐朝百姓都是中国子民。
中国子民哪容异族小丑侮辱,当即派大臣入高句丽,以强硬的态度毁掉这个京观,将隋朝将士的尸骨一一收殓安葬。
从那时起,李世民就有了复仇之念。
只是时机未到,唐王朝的重心在西方,一直将这“仇恨”压抑在心,今时今日,终于到了宣泄的时候了。
李世民也显得格外精神,以昂扬的斗志下达了兵伐高句丽的命令。
这一次出兵征伐,李世民任命的统兵大将并非是兵部尚书李绩,而是礼部尚书李道宗。李道宗绝非历史上那个迫害薛仁贵的小人,而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昔年他镇守灵州的时候,梁师都遣其弟梁洛仁带三万突厥兵包围灵州,李道宗据城固守,寻隙出击,大败突厥军。并且趁机出兵五原,振耀威武,并向北开拓疆土千余里,为大唐立下赫赫之功。
李氏皇亲,就属李孝恭、李道宗最为善战。李道宗军事谋略,或许要略逊李绩,但是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无疑。
杜荷对于李道宗为三军主帅的任命,也没有任何异议。
但接下来的调将安排,杜荷有些傻眼了。
李世民坦然自若的调兵遣将,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薛万钧、薛万彻、李大亮、苏定芳、李道彦、郭孝恪、宋君明、薛孤吴等大唐战将数十员。他们这些人或许籍籍无名,但初唐无庸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可观战绩。
可……
杜荷等来等去,始终没有等到自己的名字。
一股“可怕”的念头产生,不会岳父大人不让我打这一战吧?
朝会结束,杜荷迫不及待的找到了用膳休息的李世民。
对于杜荷的到来,李世民没有觉得任何意外,悠哉的品着葡萄酒,笑道:“朕就知道你小子会来,或者说,要是你不来,就不是你了。”他没有等杜荷问出声,先一步道:“你可觉得奇怪,为何朕没有用你?”
杜荷忙点着头,苦着脸道:“小婿为这一战,准备多时了,现在不让我出战,就好像小婿饿了十天,饭端在面前,不让吃一样。”
李世民答非所问,只是道:“你觉得你的军事水平,与我唐朝诸将相比,能不能够稳拿第一?”
杜荷忙道:“不敢,不说别的,李绩老将军稳胜与我,我那师兄苏定芳,也不逊色我……其他诸将也各有所长,薛万彻胆大擅奇、李大亮智勇兼备,张士贵攻城拔寨,勇不可挡。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小婿都不敢自夸。”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你也无需妄自菲薄,你的能力朕清楚,但正如你所说。我大唐无庸将,任何一个都不是泛泛之辈。各有所长,各有所能。朕作为皇帝,需把握公道二字。你小子,从军以后,历经我大唐所有战事。无不充当前锋,短短数年,功高至大将军。这固然是你的能力所致,但离不开朕给你这个机会……”
杜荷默然无语,李世民说的句句属实,这帝王用兵,绝不可能只重用一将,而无视其他将军。而自己却能每战必先,每战必前,三大战役,都不缺席,实在是因为李世民的特殊关照,让他得到这些机会,身居高位。
论干略,历史上灭三国、擒三主的苏定芳,在军事能力上就不逊于他,可如今苏定芳作为早期将领,投奔李唐二十余年才是左武侯将军,比他低上好几个级别。并不是因为苏定芳无才,而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杜荷听到这里,也明白的李世民的意思,自己已经得到太多次机会了,如果再让自己出征,那些一直得不到机会的能战将士会怎么想?
他们会毫无怨言吗?
杜荷亦不知如何开口了,他很期待这一次的伐高句丽一战。
但他能够理解李世民的处境,知道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作为一个皇帝,实在不能过份的厚此薄彼。
“是小婿孟浪了……”杜荷有些不甘心,还是认可了这一事实。不是他不想争取,而是实在没脸争取。李世民待他算是仁至义尽,给了他那么多证明自己的机会。自己又怎么能让他为难?
李世民见杜荷理解,也微微一笑,杜荷的努力,他是看在眼里的。随着东北的消息不断传来,李世民就在考虑,到底要不要派杜荷往辽东。对此他犹豫了好一阵子。
直到褚遂良是提起,李世民方才下了决心,连褚遂良这个文臣都觉得给杜荷太多机会,有失公允。更何况那些身怀抱负,资历更在杜荷之上的将军?
从大局长远考虑,李世民没有让杜荷参与此次征伐。
这人不可能没有私心,李世民也清楚明白的知道因为杜荷的出色。对于他,自己有着异于常人的照顾,此为有些担心杜荷会持宠而娇,在此事上不依不饶,如今看来却是自己多虑了,也放心下来,心喜自己确实没有看错人。
没能登上出征名单,多多少少让杜荷有些失落。不过既然理解了李世民的苦衷,他也不在强求了,将心比心,自己确实得到过大多的机会。吃了肉,总不能让别人不喝汤吧
高句丽经过内乱消耗,实力大不如前,战役规模,是不可能超过薛延陀的,功绩自然也是一样。
杜荷来到军营,将不能出征的事情告诉了麾下诸将。
薛仁贵、罗通、席君买等将都有些遗憾,但一个个都能够理解。
这些年他们没少沾杜荷的光,罗通、房遗爱这两位最早跟随杜荷的将领,已经因功累积至了将军衔,在同龄将军中,处于翘楚地位,都知足了。即便是薛仁贵,也因为在北伐薛延陀时的出色表现,拜为右威卫中郎将,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此刻杜荷还不知道,这一次的未出战,给他的人生却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巨大变化。
逻些。
逻些是吐蕃都城,松赞干布在一统吐蕃之后,逐步建造寺庙、屋宇,修筑道路、水渠,奠定了城市基础。因为从唐朝偷师,渐渐也转型为封建社会,经济,军事实力都有着显著的提高。
作为吐蕃的经济文化中心地,逻些虽然远远比不上唐朝的城池的繁荣富强,却也充满了人气,人来往昔,不仅只有吐蕃人,还有南诏、泥婆罗、天竺等国的商人,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商业渠道。
在这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一个唐装打扮的壮汉押解这一位血淋淋的瘦弱少年,大大咧咧的走着。壮汉长得三无大粗,有着彪悍之气,一双眼睛,却意外的是一对三角眼,大大破坏了他的身形,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
而那少年白白净净,全身上下都是血迹伤痕,显然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壮汉似乎嫌弃那少年走得慢,一脚踹在了他的屁股上,将他踢飞了出去。
“大师兄,你看这家伙,真是恶性不改……怎么样,要不要动手?”一位黄裳少女可爱的大眼睛里闪过了几丝怒火,跃跃欲试的抚摸着腰间的两把弯刀。
被称作大师兄的正是李逸风。
李逸风这些年都在过着赏金猎人一般的生活,专门对付那些身怀武艺,却四处为恶的江湖中人。他为人洒脱,崇尚自由,这种日子正和他的胃口。一边游历天下,一边除暴安良,过的潇潇洒洒。
来到逻些,只为追击一个在四川境内作恶的杀人犯任浩。任浩早年跟随名师学艺,因心术不正,被逐出师门,回到乡里,依仗一身武艺,成为了地方混混头子,常常惹是生非。但因无大过,地方官员也拿他没辙。
但在三月前,他看上了成都城里一个私塾先生的夫人王氏,求爱不果,一怒之下,竟挥刀杀了私塾先生与其父母孩子四人,强抢王氏,打算远走他乡。在出城的时候,让守兵发现展开了激斗。
任浩连杀五名兵卒,逃之夭夭,成都刺史下令悬赏。
正在四川境内的李逸风、周灵灵闻讯之后,决定将这杀人凶手缉拿归案,一路打听,发现任浩逃到了吐蕃逻些,两人也追踪至此。
周灵灵知道任浩恶行,又见他公然的虐待一个少年,更是愤怒。
李逸风却对上了那个青年的眼睛,发现那个青年正用哀求的眼光看着自己,手在地上悄悄写着。
第二十七章八百里加急
第二十七章八百里加急
征伐高句丽的大军,在这一日出征。
杜荷在出征前,将自己所掌握的关于高句丽的资料都整理成册,记录下来,交给此次出征的统帅,他的准岳父李道宗。
李道宗也是一员名将,深知在外出征,情报的重要性,都是自家人,并没有多余的客套,很慎重的接受下来。
长安城外,杜荷领着李雪雁与李道宗做最后的道别。
看着英姿风发的父亲,李雪雁也不知该喜该悲。
李道宗道:“傻闺女,你父王这么多年水里来,火里去的,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区区高句丽的那群跳梁小丑,哪里看在眼里,回去吧,等着父王凯旋回来的消息。”他知道多留一会儿,家人就多一会儿挂心,也没有多呆,最后望了家人一眼,一招手策马远去。
李雪雁心事重重的望着那背影,有些打不起精神。
这也是人之常情,杜荷笑道:“你就放心啦,此战以岳父大人的军事水准,加上诸多智勇之将的辅佐,高句丽真的没有什么胜算……你就安心等着岳父大人凯旋的消息吧……”
对于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杜荷并没有多大的担忧。虽然他没有出征的机会,但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