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知徐家世居江南,在长安没有根基。这远道而来,他没有理由不与贺兰家牵线。
迎宾客栈是根据迎宾楼而得名,武媚娘是一个天才,放在二十一世纪,绝对是一个金融女王。她收购了宾楼楼之后,觉得还没有完全开发出这老字号品牌的价值,于是在隔壁又开了一家迎宾客栈,还办了一个澡堂,施行吃饭住宿洗浴,一条龙服务。
这可不是杜荷指点的,完完全全是那漂亮的小脑袋自己想出来的。
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却容易忽视,想象不到。
李恪经此一点,恍然大悟道:“走,我们速去迎宾客栈……”
如杜荷所言,徐孝德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他早有心将基业扩大,早在江南的时候就刻意的与贺兰家拉近关系。彼此相处的十分融洽,这初来乍到,徐孝德自然要依靠这条线。这一进入长安城,立刻就拿着武顺的介绍信来到了迎宾客栈入住,亲自拜访贺兰家在长安的管事,打算了解一下长安的行情,以便进行卖女儿求富贵的勾当。
贺兰家的管事是原来武家的管家姜宇旭,武土彟曾是富甲天下的大商贾,姜宇旭则是他救下的一个落魄书生,因无以为生,就给武土彟当了一个算账先生。武土彟意外的发现姜宇旭有经商的天赋,加以提拔,最后成了武家的管事,对武家忠心耿耿。
武土彟死后,武家全靠姜宇旭一人支撑,武元庆、武元爽对武媚娘母女百般亏待,姜宇旭暗中接济,让武元庆赶出了武家,武家因此败落。
武媚娘取得成就后,自然不会错过这样忠心耿耿又有本事的人才,多次派人回老家找寻,一年前来到了长安。武媚娘以所有重担托付,自己在幕后当军师,总揽一切。
徐孝德、姜宇旭客厅叙话,徐慧从不过问家中的事情,独自在丫鬟的陪同下在屋中用餐,打算下午逛逛长安这个花花世界。
“小姐小姐,长安可真大,比苏州大多了。这大街就跟我们家乡的广场一样,太宏伟了,下午我们去哪儿……”
徐慧用手绢擦拭着小嘴儿,慢悠悠的道:“去龙井茶轩罢,那里是京师文人的聚集之地,都说长安英才遍地,正好瞧瞧……”她说着脑海中却不由的浮现出一人来……杜荷。
徐慧天资出纵,文采极佳,在江南一代,鲜有可比者,自然有着一股文人傲气。但这股傲气在杜荷面前却无所遁形,那鬼斧神工的杜体字,那一首寓情于景的《初月》诗,那于倭寇搏杀时的英姿,在苏州与天斗,那力挽狂澜的手段。还有……还有救自己时候的怀抱……
想到这里,徐慧俏脸绯红,女人对于第一个亲密接触的男子都怀有这莫名的好感,更别说杜荷还是她以及父亲的救命恩人。若不是杜荷,她早已摔死在船甲板上,若不是杜荷,她父亲恐怕要命丧瘟疫之手。
有这两层关系,徐慧又怎能忘记杜荷的存在。
当然在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爱,只是对他充满了感激好感佩服而已。
“他也是长安名士,不知会不会去龙井茶轩……应该不会吧,他是朝中重臣,怎有时间在茶轩里消磨?”
便在这时,徐慧忽听吴王李恪与杜荷求见。
第十五章可惜啊,可惜
第十五章可惜啊,可惜
杜荷、李恪在厅中等候。
足音响起,一位容色绝美、颀长苗条的女子,身穿素白的罗衣长褂,步履轻盈,飘然若仙地踏著红色地毯往他们两人走来。她垂著燕尾形的发髻,头戴步摇,姿态优雅美丽。尤其走动间垂在两旁的一对广袖,随风轻摆,更衬托出仪态万千的绝世姿容。她的一对秀眉细长妩媚,斜向两鬓,益发衬托得眸珠乌灵亮闪,俏丽得如同画中人般不可方物。
来人正是徐慧。
李恪有些看呆了眼。
杜荷也是一怔,唐风开放,在北方一代的女子大多都受到影响,衣着暴露。虽然不是电视中演的那种露出大半乳沟,却将自己完美的身材,表露无遗。江南偏远,唐朝的风气,并没有全部让南方人接受。南方的女子大多都是将身材唔得严严实实,让人无法看出究竟。
徐慧的气质不同于长乐的高贵、李雪雁的浪漫、武媚娘的妖媚,那是种江南水乡的温柔细腻、大家闺秀又带几分小家碧玉的感觉。这种美感在北方尤为难得,显得异常珍贵,反给杜荷一种异样的惊艳。
徐慧心中有些忐忑,这刚刚想到杜荷,对方就找上门来,难免让她生出异样的情绪。
“徐慧见过吴王、杜大人……”她轻盈一拜,漂亮而不失大方。
李恪定力非凡,虽为徐慧的姿容靓丽倾倒,却不失王爷身份,从容道:“徐姑娘,免礼……”
杜荷笑着打着招呼道:“徐姑娘当日苏州一别,想不到在这长安还有相见之日,不甚欣喜……明日我抽个空闲,作为东道主,带姑娘在长安转转,游览一下此地风光。”
李恪怪异的看着杜荷,想不到自己这位妹婿如此的大胆,在自己这三舅子的面前调戏女孩子。
徐慧也俏脸绯红,心如鹿撞。她本对杜荷有着感激好感佩服等等情绪,这听他邀请,觉得有些孟浪,但意外的有心答应,却因女性矜持,不知如何回答。
杜荷见徐慧的异样反应,以及李恪的怪异眼光,心知他们误会了。杜荷来长安已有四五年了,早已将自己视为唐人,将这个世界视为自己的家,一言一行,与唐朝人没有二样,但个别习惯却始终难改。
就如此刻,徐慧在江南的时候曾帮过他大忙,尤其是在擒拿下毒疫的冯东羽时,更是做了不小的贡献。在杜荷心中,徐慧已然是他的朋友。这朋友从远方而来,做为东道主的杜荷,抽空请吃顿饭,陪她在家乡玩上一天,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本不分男女。
但是在古代这种做法就不那么正常了,年青男女,把臂同游,那是会招人非议的,已婚男子与未婚女子,更是如此。
杜荷想通此点,露出苦笑,这种事情,越解释,越显得心虚,索性也不解释了,直接转移了话题,问起了智永的下落。
徐慧答道:“智永大师确实与我徐家一同来的长安,但进了长安城之后,彼此已经分开道别了。”
李恪见有失去了智永的消息,焦急道:“徐姑娘可知智永大师前往何处?”
徐慧与智永没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李恪是皇子吴王、杜荷是尚书省的重臣兼将军,两人身份据不一般,一同前来,已让徐慧心存疑虑。此刻她听杜荷、李恪都在追问智永的下落,也存了一个心眼儿,道:“你们找智永大师,可有要事?”
杜荷、李恪皆心思机敏,如何听不出徐慧话中的怀疑。
李恪诚恳道:“徐姑娘,别误会,我们并无恶意。只是智永大师是书圣王右军之七世孙,而我父皇酷爱王右军之书法,有心召见,并无他意。”他绝口不提《兰亭集序》一事,便是怕徐慧多心,有意隐瞒。
杜荷也道:“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智永大师是得道高僧,陛下并非是杨广、纣王之流的昏君,决计不会伤及智永大师毫发,这点我杜荷可以保证。”
徐慧不信李恪,却不能不信杜荷,杜荷的为人,在苏州时,早已深入人心,颔首道:“具体去向,徐慧也没有听智永大师提起。只是听说他来长安有要事在身,要去找一位老朋友。据我所知,智永大师在长安的好友,只有世南先生一人。”
他说的世南先生正是前任唐朝的秘书监虞世南,虞世南博闻强志。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书法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传统。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是江南出产的大人物,徐慧同为江南人,自然听过此事,知道虞世南与智永的关系,亦师亦友。
“多谢……”杜荷、李恪得到智永的下落,正打算告辞。
徐孝德匆匆从外面赶来。
徐慧不知杜荷、李恪来意,她是家中女子,许多事情做不得主,在见杜荷、李恪之前,已经让人去请徐孝德了。
徐孝德正与姜宇旭把酒言欢,但听李恪、杜荷这两位大人物求见,哪里还坐得住,致歉一声,匆匆赶来。
“徐孝德拜见吴王、杜大人,两位光临,有失远迎。”徐孝德比起商人的身份,他更加重视才学气度,举手投足之间,不卑不亢,不像是奸贪的商人,倒有几分文士的模样。
杜荷、李恪也不得不还礼,但两人急着找智永,也没有空闲与他多聊。只是稍作交谈就匆匆告辞。
徐孝德虽有心与两人搭上关系,但两人执意要走,他也无可奈何,只能笑脸相送。
徐慧远远望着杜荷的身影,心中有些遗憾,又有些期待。杜荷毕竟是大唐著名的才子,书法家,而她也擅长此道,若能得杜荷亲自指点,那将是莫大喜事。今日相见未能请教,确实遗憾,但想起明日邀约,也不知是真是假,心中捉摸不定,竟有些患得患失了。
徐孝德看着两人背景,目有所思,杜荷、李恪两人以李恪身份最高,但他是皇子,不是太子,自古皇子都没有实际权力,甚至在太子登基之后,还会有杀身贬罚之祸,此人可以结交,但不能将女儿托付。
至于杜荷,想到这里,徐孝德低叹了口气,百分百完美的嫁女儿人选。家世出众,有一个当宰相的父亲,个人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是当世名士,领兵大将;地位更是李世民跟前的红人,成就不可限量,徐慧要是嫁给他,徐家完全可以在长安横着走。只是已经让贺兰家捷足先登了。
虽然武媚娘为了嫁给杜荷,早已置身事外,但武媚娘是贺兰家掌权者武顺的妹妹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他野心极大,并不甘心落于贺兰家之后。
这失去了先机,再嫁已经没有意义了。
可惜,可惜啊
徐孝德一脸遗憾,若不是武媚娘已经嫁给了杜荷,必然想方设法的将女儿嫁到杜家去。
离开了迎宾客栈,杜荷、李恪马不停蹄的赶往虞世南的府邸。
虞世南今年已是八十高龄的老者,告老在家;含饴弄曾孙,不时练字自娱,不时受李世民邀约,入宫相互探讨书法,怡然自得,日子过的有滋有味。这日他在院中逗曾孙,突听老友江南智永来访。
“嚯”的一下,虞世南激动的长立而起,孩子都来不及放下,疾步冲向院外。
虞世南如今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名家,但在少年时,他却不善书法,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学习文化知识,十余年勤学不倦,成为地方上的少年名士之一。他在青年时与智永相交,两人互为知己。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方才大彻大悟,在书法上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继承了二王书法传统,成为大唐顶级书法家之一。
若无智永,虞世南在书法上难有今日成就。虞世南早有意拜师,但当初他们平辈论交,智永并未答应,可在虞世南的心中早已将智永视为师傅了。数十年前,隋朝灭陈朝之后,虞世南便离开家乡,来到了长安。
从此以后,虞世南再无机会踏入江南半步,与智永这位有实无名的师傅已经有近四十年没有见过了。
这突然得到消息,那兴奋喜悦之情,从天而降,迫不及待的冲向了府外。
这分别四十年的好友相见,自然是别有喜悲。
辩才让撇在了一边,两位老家人聚在一起,说着各自的故事。
谈至兴头,杜荷、李恪以找上门来。
虞世南“哈哈”大笑:“永师,今日我便给你介绍一位书法界的奇葩,他的字或许比不上令祖王右军的刚劲有力,入木三分,也不及永师的圆融遒丽,外柔内刚,但在雄健、宽博上却是另辟蹊径,那一手书法气概凛然,端庄雄伟,怕是永师也略有不及啊”同为书法大家,虞世南也时常与杜荷聚在一起,虽然在年纪上他们有着差异,但在书法上却拥有共同语言,算的上是忘年之交,关系亲于一般朋友。
智永眼中透露着奇异的光芒,若有所思的笑道:“久闻大名,但求一见……”
“李恪、杜荷见过虞公,智永大师……”
李恪、杜荷两人终于见到了一直找寻的智永和尚。
第十六章一败涂地
第十六章一败涂地
杜荷打量着眼前的智永和尚,脸上露着古怪的神色,智永与虞世南是同一辈人,论年纪只在虞世南之上,绝不再他之下,可虞世南已经是半只脚套入棺材,年华垂暮了,而智永却是朱颜鹤发,精神抖擞,一席僧衣,如松柏一般傲然站立,看上去不想是一个八九十岁甚至将近百岁的人,到有几分六旬老者的风采,某些六旬老者也许还不及他。
杜荷暗思着历史上长寿之人,吕洞宾、孙思邈、张果老、何能嗣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史实人物,他们被传得神乎其神,便是因为拥有常人远远无法想象的寿命。
也许养生之法,长生之术,真的存在也不一定。
杜荷也不免在心中嘀咕。
其实养生之法,长生之术自古有之,只是条件苛刻,并非人人都人习得。通常身兼这种奇术的人,大多都是那种看透世事,心静如水的人物。像李世民、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人是无论任何都学不来的。
就在杜荷打量智永的时候,恰好智永也在打量着杜荷。他对于一旁的李恪视若无睹,却将神情都放在了杜荷一人的身上,脸上挂着淡笑。
李恪作揖一礼,对着智永深深一拜。
古人对拜很有讲究,逢人见面,作揖问好,见到长辈、长者弯腰礼拜,这些都是常见的礼节。在这些礼节之外,还有一礼……深拜。此拜几乎将腰弯成九十度,是最隆重的拜礼。便是面对父亲、皇帝也不必使用如此拜礼,只有遇到特殊的情况,才用的上。比如有要事相求,再比如长者授艺的时候。
这一拜杜荷讶然,虞世南吓了一跳,连智永的脸上都露出了些许动容。
“李恪得知智永大师手中有着令祖遗留下来的《兰亭集序》……此书乃无价之宝,恪厚颜祈望一借,十日后,必定归还。”李恪脸色诚恳,全无皇子姿态。但他这一番话,却是说的妙在毫厘。他不问《兰亭集序》在不在智永手中,而是直接开口借《兰亭集序》,一副百分百肯定《兰亭集序》就在智永大师手中的模样,这完全是封死了智永找借口的余地。
这一听《兰亭集序》,虞世南惊讶的呼出声来,只要知晓书法的人,没有一个不了解《兰亭集序》价值的,也没有一个不祈望看上一眼。他望着自己身旁这位亦师亦友的老友,脸上也露着异样的光彩,心想此次自己大有眼福了。
智永面不改色的道:“《兰亭集序》确实在老衲之手,只是据老衲所知,吴王殿下并无书法天份,也不热衷书法,《兰亭集序》在书法界固然是无价之宝,可对于殿下来说论价值还不如一匹劣马。”
李恪也不气恼,直言道:“大师说的不错,我李恪确实不懂书法,此来是奉了我父皇之命。但我并不想让世人说父皇以权压人,此次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特来请大师借《兰亭集序》一观,以偿父愿。当然,我父皇也无以权压人之意,只是大师应该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父皇酷爱书法,也实在难挡诱惑,希望能够拓写一份,用于珍藏,望大师能够一借。”他脸色肃然,再次一拜。
杜荷看在眼中,心底不由生出几分好感。如今的杜荷也经历了不少官场磨练,知道如何分辨一个人。
认人不因看表面,而是观其言而察其行。因为言语是用来抒发一个人胸中的志向和感情,能干事的人,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样的即使有为非作歹的人,也无法掩饰他的真情。再做作的伪君子,也有露出马脚的一天。
李恪今日的表现,让杜荷心中充满了好奇。
在他看来,皇子出身高人一等,人人见了都要行礼,多大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