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州一月无雨,已经是极其严重的旱情了。
然天不下雨,乃是无可避免的灾祸,人力怎能逆天?
面对李世民这一问,满朝的文武,大多都保持沉默。
魏征在这时站出来道:“陛下,如此旱情是定州一处,还是北方绝大部分区域。”
李世民道:“只有定州一处,其他地方并无旱情传来。”
听此话,满朝文武也松了口气。
定州疆域不小,但在大唐疆域中却是沧海一粟。即便田地颗粒无收,凭借其他地方的收成,足以弥补定州百姓之所缺。何况今年南方实行两季水稻,收成将会翻倍,应付一州县的旱情,那是绰绰有余的。
掌管农业的大司农叶宗演上前道:“面对此次旱情,微臣认为应该做…打算。其一、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其二、严格督促地方商贾,禁止囤积粮草,坐地起价。其三、将粮食运往定州附近谷仓,已做随时赈灾之用。”
叶宗演今年以高达六十,白花花的须发随着他说话声,一抖一抖的,有些滑稽,但满朝文武却无一人敢小觑此人。
叶宗演是隋炀帝时期的状元郎,并没有很好的出身,但却有着一颗拳拳的爱国为民之心。隋朝的科举制度是为了名门大阀服务的,故而叶宗演虽是状元郎,但官职却是很低,仅仅只是一个地方县尉。在他担任县尉的时候,宇文阀为了谋取私利与盐商勾结,抬高盐价,百姓吃不起盐。
叶宗演为民请命不果,一怒之下,用自己所有的俸禄买了一大袋的盐,将所有的盐都倒在了负责经营私盐的宇文化及侄儿的身上,拉着他将他毒打了一顿,把一地的盐往他嘴里塞。当时宇文化及的侄儿正私会寡妇,身旁也没有带护卫,让叶宗演活生生的用盐给毒死了。
古代的私盐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程序的,而且为了提高利润,盐里还参杂了许多对身体有害的东西。这种盐经过火的加热与菜的稀释,能够将危害降低,但这种生食,人的身体是受不了的。
叶宗演也因此受到了宇文阀的通缉,幸亏当时虬髯客与红拂女经过,将叶宗演救了。叶宗演也因此隐居,不问世事。
后来大唐立国,李建成听得叶宗演之名,将他请出山,为大唐所用。
众所周知,李世民这个皇位得来的极不光彩,他上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将朝堂中的那些李渊、李建成的死党,清洗了一遍,换成自己的心腹。唯独叶宗演与魏征个别的太子党例外。
魏征凭借的是超常的治世才华,而叶宗演靠的是那颗为国为民的心。
他是一位干事实却不求回报的大臣,尽管现今已有六十高龄,但还如年轻时候一样,只要关系百姓生计的,他绝对不含糊,是那种为了百姓利益,敢一头撞死在金銮殿上的耿直大臣。
他提出的…建议,也都从百姓角度考虑的。
李世民脸色怫然不悦,“这旱情还未发生,就想着灾难的到来。该说未雨绸缪,还是不思进取,草草应对?每次灾难发生,都想着如何如何赈灾,难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可以防止灾难的应对之法?我们永远都处在被动的挨打局面?”他并不反对赈灾,也不认为叶宗演说的没有道理,只是他是一个敢想敢做的皇帝。他不情愿受到老天的束缚,盲目的应对一切老天丢给他们的难题。
“这……”叶宗演又何尝希望旱灾的出现?他苦着老脸道:“这人力岂可与天斗?”
“那倒未必”
这时,殿下传来了一声辩驳。
李世民精神振奋,听出了那是杜荷的声音。其实他并非不知,天不下雨,谁也强求不来,只是作为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他就是不喜欢受到束缚,想跟为难他的老天,斗上一斗。
杜荷的出现,意味着奇迹的来临。
杜荷的存在,已经给他带来了无数次的惊喜。
杜荷这一站出来,一出声,那种期盼的心情立刻浮现脸上。
叶宗演也为之异动,忙对杜荷弯腰作揖道:“请杜左司郎中赐教……”
左司郎中是杜荷现在的职位,他在开发江南的政务上大放异彩。李世民已经提拔他为尚书省的左司郎中,成为了尚书省的核心官吏之一。他原来的员外郎只能算是尚书省这位庞然大物里的打杂伙计,如今依然是庞然大物中的一员了。
叶宗演官居大司农与六部尚书平级,论地位官职远在杜荷之上,但如今杜荷的才华,已经得到了绝大部分的文臣的认可。
面对屡屡剑走偏锋的杜荷,叶宗演也期待他能想出绝妙的解决之法,在这一刻,也不吝啬一个作揖之礼。
“小杜爱卿快快说说……”李世民也迫不及待的催促着。
杜荷见群臣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上前一步道:“回陛下,这人力确实难于天斗,天不下雨,不可强求,但万事都有应变之法。之所以存在旱情,归根结底在于大麦对雨水的需求过大。缺了雨水,难以存活,我们何不换一种不需要大多水的食物种植?就如大漠里的仙人掌一样,大漠干旱,无水无河,但路上的仙人掌却依然郁郁葱葱,毫不受到环境影响。”
叶宗演沉默会儿道:“这……杜左司郎中说的并无道理,只是农作食物,莫过于五谷杂粮粟、豆、麻、麦、稻,此五种作物,就属豆、麦最耐旱,如今定州豆、麦受到旱灾影响,生长异常,能指望其他农作物吗?”
杜荷笑道:“常识类农作物确实没有,但我却知道一种少见的农作物,比大豆、小麦更加的耐旱,是从美洲大陆万里而来的云骑尉赵回带来的当地作物,我称它做番薯,可以广泛的种植,而且产量极高。我在江南做过实验,番薯一年两熟,一亩沃土产均在两千五百斤左右……”
两千五百斤
听到这个数字,满朝文武都惊呼出声来。
叶宗演瞪圆了眼睛,作为大司农,对于粮食的产量,他如数家珍,深知唐朝的水稻一亩田地产量平均只有一石,而一石连三百五十斤不到一些。番薯的产量是直逼水稻的十倍,这是什么概念?
李世民大笑:“有这等好东西,爱卿怎不早说?”
杜荷苦笑道:“昔年赵回带来的只不过少量的一些,全部用来育苗,也不过是几亩田地。产量什么都不确定,故而没有上报。如今番薯在江南沃土已经种植成功,本打算在旱地尝试种植成功以后,再行上报……如今看来,这定州可以成为尝试旱地耕种的第一站。陛下,臣有九成把握,番薯定能在定州获得成功。”
第三十二章女儿控
第三十二章女儿控
在满朝文武,乃至皇帝面前,杜荷说了九成把握,这亦意味着他有十足的信心。
之所以说九成,这是官场的定律。
世上没有十成十的事情,万事万物,无法完全预料,说九成只是在给自己留有一点后退的余地,防止意外发生。比如说百年一遇的旱灾,或者蝗灾等等一些基本上不会发生,但却可能发生的意外。
李世民也知这条定律,扫视了满朝文武一眼道:“朕觉得杜爱卿为人处事,谨慎有序,这番薯虽不为大众知晓,但大有可为,诸位以为如何?”
魏征站出来道:“臣也觉得可行,杜左司郎中得到番薯之后,并没有冒然敬献,而是先做了实验依据。可见他对于此事有一定的把握,我们不知详情,不好多言,但臣认为杜左司郎中可信。”
魏征都站出来说话,尚书省的那些同僚自然也不例外。
李世民将目光望向大司农叶宗演。
叶宗演掌管农业一块,此事是否决定,他的意见最为重要。
叶宗演迫不及待得道:“既然杜左司郎中将番薯说的如此神奇,那还等什么?秧苗在哪,如何耕种,我们等得了,春耕的时节却等不了。”他竟比李世民、杜荷更要急上三分。
在这一刻杜荷也充分的体会到了一个人威信、名望的重要。
在年前,他曾提议在江南广泛的种植两季水稻,用来扩充大唐的仓廪,来缓解因连年战祸而导致的存粮不足的问题。结果一个接着一个的反对,让杜荷的计划,彻底告吹,最后不得不在苏州选择一块地方先行实验,取得成效之后,方才推广开来。
这便是威信、名望的不足。
一年前,杜荷加入尚书省不久,刚刚进入文官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毫无威信、名望可言,反而因为身兼军职,文武殊途,引起了部分文臣的排斥,有些寸步难行。
他的提议自然也备受怀疑,假若提出两季水稻的人是魏征、是房玄龄、杜如晦这几人,相信在当时两季水稻就能在整个江南展开。因为他们有这个威信,话一出口,哪怕是胡言乱语都会让大众信服,当时的杜荷完全不具备这一点,故而只能尝试着执行。
如今就不一样了,杜荷在这一年的表现,足以让任何有眼睛的人刮目相看,为他取得了十足的威信、名望。
此次他依然说出了满朝文武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可依旧有诸多人选择相信,其中甚至包括魏征这位宰相。
李世民了却了一桩心事,以番薯战胜了老天爷的刁难,心情格外的喜悦,笑谈中将所有的政务都解决了。
早朝结束,杜荷受到了李世民的私自传召。
李世民在甘露殿上首连着书法,见杜荷到来,漫不经心的问道:“长乐最近怎么样?”
杜荷还以为李世民找自己有什么要事,但听他询问长乐的情况,暗自好笑,明白李世民这个女儿控想女儿了。他忙搭上笑脸道:“非常好,日子过的棒极了,就是念叨岳父大人,说过些时候进宫来探望你们。”
一般来说,杜荷是不应该说“非常好”这种话的,面对李世民这种问题,回应几句客套话就了事了。
然而李世民的女儿控已经病入骨髓了,有一次杜荷随意的回了一句“还行”,登时让这位大唐帝国的皇帝教训的狗血淋头,说什么朕的女儿嫁到你杜家,可不是让她去受苦的,还行,这是什么话,敷衍了事,到底有没有尽心?
一句一句的,没完没了,只将将他当作儿子来训了。
虽说这女婿半子,老子训儿子,理所当然,但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训,那是何其之冤。
李世民即是岳父泰山又是大唐帝国的皇帝,让他训了还不能回一句话,等于是让鬼打到一样,想反驳都没有力量,只能委屈的承受。从那以后,杜荷学乖了,只要李世民一问长乐的情况,那就是一套胡天胡帝的乱吹,用尽溢美之词。
李世民显然对于杜荷的回答很是满意,捻须点了点头道:“还是长乐这丫头有孝心,记挂着朕。”他说道这里,心花怒放,乐的合不拢嘴,道:“也别改天了,就明……呃……今日吧,皇后有三个月没见长乐了,也常常念叨着呢,就让丫头进宫来住上几天。”
杜荷暗自丢了一个卫生眼,嘀咕道:“想女儿就直说好了,找什么借口……”心中虽有些不舍,但还是答应了下来。这人家都将宝贝女儿送给自己了,自己又怎么好意思不让他们父女见面?
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其实就是没胆。
天晓得若他一口拒绝,李世民这女儿控会爆发出多大的力量将他灭杀。
杜荷出了皇宫,知人去了一趟杜府,让长乐准备一下,进宫住上几日。他本人留在尚书省处理番薯的事情,番薯如今是首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关于它的一切情况只有少数的个别能够知道。对于番薯的耕种方式,培育方式也只有个别清楚。
定州需要番薯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难题,但地方百姓不了解番薯的习性也无法种植,还需他负责将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以免浪费了辛辛苦苦弄来的番薯秧苗:为了能够广泛种植,去年种植成功的那几亩番薯田地收来的万斤番薯没有浪费一个,都用来育苗以便来年能够扩大种植范围数量。
他让人前往江南将去年种植番薯的农民组成一个番薯种植专家组,将他们都调往定州负责传授当地人种植番薯的技巧。
当天晚上,因为长乐入宫,饭桌上少了一人,不免略显冷清。
不过在皇宫里就热闹了。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一点在长乐身上根本看不到半点迹象,反而因为不能常常见面。李世民、长孙皇后对于长乐的疼爱,更胜往昔。
李世民、长孙皇后、长乐、李治、小兕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小兕子更是仗着年幼坐在长乐的大腿上,跟她亲昵的说着话。
李治这小屁孩有些嫉妒的看着小兕子,嘟起了嘴巴,吃醋了。
小兕子拉着长乐的手道:“长乐姐姐,姐夫怎么没来,我想他了……”
第三十三章高阳公主拒婚
第三十三章高阳公主拒婚
小兕子那双如童话般公主的圆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还泛着异彩,满心期盼的望着长乐。
长乐对这个最小的妹妹也极为溺爱,手指滑过她那如瓷娃娃般的白嫩脸蛋道:“你姐夫有公事要处理呢,等他空闲下来,皇姐与他一起来看小兕子好不好?”
“好好好”小兕子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呀呀依的鼓动着小手。
见小兕子笑得如此开心,李世民这心中有些吃味了,长乐是他最宠爱的大女儿,小兕子是他最溺爱的小女儿。作为一个女儿控,李世民恨不得将这两个丫头,含在嘴里,捧在手心。可现在两丫头一个嫁给了杜荷,另一个叫囔着想杜荷,让他心中实在不是滋味,佯怒道:“小兕子,你想姐夫,就不想父皇了?”
“不想不想”小兕子摇着脑袋,小辫子晃啊晃的,嘟哝着道:“父皇天天看到,有什么好想的?再说了,父皇只会扮大马,小兕子都玩腻了。还是姐夫好,会讲故事,会变魔术,有趣极了……小兕子最喜欢姐夫了……”
李世民的脸登时垮了。自己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让小兕子坐在肩膀上骑大马,这是何等的荣耀。想不到,小兕子却不稀罕,心底暗自琢磨,那臭小子有什么好的,让小兕子如此想念。
长孙皇后见一家人聚在一处,其乐融融,心中有些喜悦,又有些上伤感,真正的一家人还缺老大、老2。只是老大李承乾、老2李泰如今势如水火,将他们一并请来,这种团聚的感觉肯定不存在了。
作为一个母亲,两个儿子斗到如此境地,最发愁的就是她了。毕竟,对于她来说,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她强笑着给长乐碗里夹菜,问小兕子:“那姐夫给你讲了什么故事?”
小兕子来了兴致道:“好多呢,有三国,有齐天大圣孙悟空……小兕子最喜欢大闹天空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了,还喜欢骑白马的赵子龙,黑脸大汉张飞、典韦。最讨厌曹操、如来佛这两个坏蛋。曹操竟为了一个女人,害死了典韦,还有如来佛,敢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可恨至极。呜呜……父皇,你将曹操、如来佛关进大牢行不,让典韦来当小兕子的保镖,再让孙悟空教小兕子变变变……”
“……”
一桌人无语。
李世民头大了,虽然他不知孙悟空是何等人物,但曹操、典韦、赵云这些却是知道的,便是他权倾天下也无力让死去五百年的人物复活啊,苦着脸道:“那小兕子给父皇讲讲那齐天大圣孙悟空怎么无所不能,还有曹操又是怎么坏了。”
小兕子坐在长乐的怀中,双手舞动着筷子,绘声绘色的说着,“那孙悟空是一块千年化成的石猴,有一天,突然从石头里蹦了出来……”她语气幼稚,表达的也不如杜荷到位,但年纪小小的她,却依照记忆将孙悟空的出生、拜师、入东海取定海神针以致上天做官,大闹蟠桃会,偷吃金丹,引发十万天兵天将围攻花果山,练就火眼金睛,大闹天空,最后被关押五行山这整个故事的精彩桥段都说了出来。
那些弼马温、哮天犬、赤脚大仙、二郎神等打酱油的人物说的也是丝毫不差。
起先一桌人只是想逗一逗小兕子,却不料最后连他们自己都陷入故事情节中去了。
“好厉害的孙悟空,好可恨的如来佛,讨厌死了。”小屁孩李治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高兴的拍起了小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