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翌日早朝。
李世民与文武大臣的对持再度上演。
就在双方坚持不下的时候,阿史那社尔站了出来蔑视的望了一眼诸位大臣,高声道:“陛下,依照末将阿史那的意见,这群唧唧歪歪的鸟人都应该杀头处死。”
此话当即捅破了天
阿史那社尔不急不缓的解释道:“陛下东突厥早在贞观四年,已经灭亡。作为我们这些亡国遗民,陛下以无上的胸襟收留了我们,给我们吃的住的用的。我们自然就是您的子民,大唐百姓。可这些文人却好像巴不得将我们分裂出去,也不知安的是什么心。”
第三十章真正的幕后黑手
第三十章真正的幕后黑手
(两章合一)
阿史那社尔的这一句话无疑是当着群臣的面,狠狠的扇了他们一个耳光,打的他们找不到北了。
连东突厥的可汗阿史那社尔都亲自承认了东突厥的灭亡,表示融入大唐,群臣的指责刹那间就成了无理取闹。
这要瞒过他人,首先要瞒过自己人。
杜荷的真正用意只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个别位于金字塔尖的大臣知道。其他大臣都是受到挑唆的,一个个都不知道背后的缘由,只是主观的根据阿史那结社率的反叛,对着东突厥发动了浪潮般的攻势。
如今被阿史那社尔如此一说,一个个的都哑了,将目光敲向了推波助澜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让他们吐血的是:这三位领头的大佬,一个个都抬着头,看着屋梁,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撇清了一切干系:杜荷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们自然没有理由在对东突厥说三道四。
李世民也在暗笑,想着自己那位女婿究竟用了什么方法,竟然让阿史那社尔做到这一步。
针对东突厥的朝堂争论,就在阿史那社尔这一句话下戏剧性的落幕了。
当然事情还没有完结,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已经让杜荷说服,为了族中人真正的过上好日子,决定顺应时势,坦然的面对突厥灭亡这一事实。他们首先要说服的就是在大唐境内生活的原突厥遗民,让他们融入大唐,成为大唐的一份子。
杜荷起初觉得此事不会那么容易,但事实上他错了。
错的很离谱,原来两个民族的融合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容易。
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几乎可以算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说服了让大唐境内的突厥遗民。
这一情况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想不到,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都傻眼了,杜荷也惊讶了半响。
但很快,他脑中闪过了一个故事,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了为什么。
故事名字记不清了,那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暑假前夕,教授给他们讲述的: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的英国,那个时候航海盛行,有一支船队前往美洲大陆捞金。但途中遭遇了风暴、海盗、断水、断食等等情况。
整支船队近两百号人,锐减至五十二人。但这五十二人在这些考验中成为了一个整体,他们同心协力,情如兄弟,克服了一切困难,活了下来,在一座不知名的海岛上与岛上的居民居住在一起。
半年后,船队再次出海,依旧是情如兄弟的五十二人,可谁也料不到还没有过三个月,五十二人反目成仇,发动了兵变,自相残杀。
原因就是因为这半年的安静生活,让五十二人的心境产生了变化。安详的生活,让他们忘记了纪律,忘记了目的,向往全新的安详生活,不愿意在海上奔波,矛盾也因此产生。
教授说这故事的寓意显然是将假期当作安详的生活,将他们这些学生当作船员,告诫他们不要因为假期,而忘记自己是一个学生。
这个故事,正好解释了东突厥遗民这些反常的行动。
草原上弱肉强食,东突厥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战争时时刻刻伴随着他们,他们是没有安稳日子过的。
为了生活,他们不论男女老幼在必要的时候都会上战场,过的是提心吊胆的日子。习惯这种生活的他们,潜移默化之下,已经不觉得这种生活是一种受罪,反而因为生命时时受到威胁,而上下凝聚成了一个整体,有着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因为战败,他们迁途到了大唐境内,在大唐境内安居乐业。
李世民所统治的大唐,只有打别人的份,没有被打的可能。故而迁途至大唐境内的这些突厥百姓,十年都没有见过战火的影子。
比起在东突厥过着那种提心吊胆,有今日没明日的日子,大唐境内的安定生活,自然是他们所向往的。十年的安稳生活,已经让他们忘记了原来的习惯,开始讨厌战争,反感战争,惧怕战争。
所以当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将情况如实的告诉他们族人以后,这些东突厥的遗民很自然的就接受了他们的提议。
李世民也在这个时候,颁布了鼓励双方通婚的政策。
融合比想象中更要顺利的进行着。
也许两族习性上的差异,会为融合带来一些麻烦,但已经展开了心扉,开了先河,融为一体,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也因了一句话,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敢做的事情。因为困难而不去做,永远不会成功。无视困难,用心去做,也许就会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就如此次融合,历史上因为彼此双方在关系最融洽的时候,没有尝试融合,才有了日后的反叛,但如今只有一个大唐,再无东突厥的存在,又岂会有三十年后的反叛?
再一次创造历史的感觉,让杜荷全身心都充满了喜悦,同时也生出了一个念头,恶意的想着:阿史那结社率这一次反叛,非但没有给大唐照成任何的危害,反而促进了大唐与突厥的融合,给大唐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不知阿史那结社率在九泉之下,得知这个消息,会不会气得从地府里爬出来,再死上一次。
长安归来客栈。
作为世界最大的都会,长安数十个坊市仅以客栈来说就不下百家。几乎每一个坊,每一个市都有客栈酒楼。
故而杜荷打算建造情报网,首先考虑的就是客栈酒楼。
归来客栈是长安数百家客战中并不起眼的一件客栈,算不上是最差,但也说不上好,只能位于中等。
店东家是一位非常老实的百姓,名字就叫做王老实,做生意不奸不诈。这类人本不适合做生意,但来往于长安的旅人实在太多,在极大的客流量中,蕴涵着数之不尽商机。即便并不出名的归来客栈也从不缺顾客,小日子是过的有滋有味。
尤其是最近归来客栈迎来了一伙儿财神爷,他们是从塞外来的皮货商,一行有三十多人,他们包下了所有的房间,出手阔绰,喜得素来节俭的王老实也连续从迎宾楼买了三坛杜康酒,天天小酌,自得其乐。
客栈门口挂着客满的招牌,王老实一壶酒,一碟小菜,自饮自啄,好是快意。
店小二无所事事,双眼直勾勾的望着王老实手上的酒杯,靠了靠前,低声道:“东家,您不觉得奇怪嘛?这些胡商不让我们干活,给钱却给的那么爽快,这其中有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胡扯”王老实白了他一眼,道:“干活去,你管那么多闲事做什么,我们开门做生意,难道还要将豪客拒之门外不成?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其实他心底也在嘀咕呢
他在长安做了二十多年的生意,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顾客。
他们不但包下了客栈,还不需要他们帮忙打理房间,唯一的要求只有餐餐有酒有肉,酒要马奶烈酒,肉要最新鲜的羊肉。
他们早出晚归,似乎很忙,对此王老实固然觉得奇怪,但他有着生意人的觉悟,识趣的按照吩咐来做,没有任何越轨的地方。这样即能赚钱,也不会惹祸上身。
急促的脚步声走进了店内,王老实抬头想说:“客满,请找别家”但话刚要出喉,立刻改变换上一副最贴心的笑容道:“大东家,今日怎回来的那么早?需要为你们准备午餐吗?”
来人正是包下他们客栈的胡商大东家,他身长八尺,高大魁梧,脸上长着横肉,看上去不像是生意人,到有几分强盗的感觉。
往常这位胡商东家早出晚归,不到夜幕降临,绝不回来,今日午时未过,便见他回来,满心疑问。
胡商大东家顿住了脚步,露出了一个友善的微笑道:“不了,我只是有些累了,回来休息一下,别来打扰我。”
王老实点头说是,但眼底却有着一丝奇怪。他看出来了,胡商大东家表面故作镇定,言行如一,可眼底却藏有深深的愤怒,不知是何故,他明智的没有多问。
胡商大东家疾步走入后堂。
归来客栈食宿一体,前厅用膳,后堂住宿。
他疾步来到后堂天字一号房,见四周无外人,轻轻的敲了敲门。
“进来”
胡商让两人守在屋外,推门进屋。
屋内上首坐着一位身长九尺,异常彪悍的中年人,假如杜荷在这里,必然会惊骇的叫出声来:“大度设”
薛延陀的少主大度设。
“属下拜见少主”胡商拳头斜架在胸口,恭恭敬敬的对着大度设深深一拜。
大度设神情有些疲惫,眼中布满了血丝,沙哑着嗓子道:“情况怎么样,那个废物有没有出卖我们,将我们说出去。”
胡商肃然道:“经过我多方打探,似乎阿史那结社率还知道一些道义,没有将我们说出去。”
“那就好”大度设竟然长长的吐了口气,脸上一阵轻松,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生擒李世民的决策,并非只有一个幕后主使者,阿史那结社率代表东突厥是其中之一,大度设代表的薛延陀也是其中之一。
薛延陀已经开始针对唐朝了。
说来匪夷所思,因为朝与薛延陀的关系,那就是阿哥阿弟,非常的亲密,但事实就是如此。
这一切要从十多年前说起了。
薛延陀是敕勒部落之一,他们是部落联合体,由薛与延陀两部合并而成,合称薛延陀。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东突厥。当时颉利可汗所统帅的东突厥威震天下,连大唐也不得不对它低头。
为了消灭东突厥,李世民在对外外交上做了两个极其明智的决定:其一、煽动突利反叛颉利,造成东突厥分裂;其二、与薛延陀结盟,扶持薛延陀对抗突厥。这两策军达到了完美的效果,给不可一世的颉利带来的巨大的伤亡。因为他们的消耗,大唐才能一战而灭东突厥。
薛延陀也因此而攀上了大唐这棵高枝。
唐朝灭了东突厥之后,将东突厥的百姓都迁到黄河以南安置。如此一来,原东突厥的领地就无可避免的空余了出来。而大唐的重心放在了开拓西域,开发丝绸之路,并没有打算治理北方草原。北方也就让薛延陀这个盟友打理,正是各期所需。
朔塞空虚,有大唐的支持,薛延陀地位水涨船高,趁机迅速扩大势力,短短的十年间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原东突厥的地盘,并将牙帐由郁督军山迁至都尉捷山北独逻河之南,成为了北方的霸主,有精兵数十万,进入了全盛时期。
当然这个北方的霸主,在大唐帝国这个巨人面前,那还是长不大的小屁孩儿。
薛延陀虽然实力大增,但他们知道跟唐朝相比起来,自己这点实力,还不够塞牙缝的。所以,他们很乖,像小猫一样。每一年,薛延陀的可汗夷男都会给大唐上贡,而且贡品数量大的吓人。马、牛、羊、驼、貂皮等进贡唐朝。数量之大,动辄千万,甚至数万。
李世民对于这个盟友也很尽心,只要夷男来长安,他必然亲自接待。是所有来贺异族,唯一受到如此待遇的可汗,可见关系之铁。
但是正因了一句话,世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大唐最近几年的声势实在太可怕了,可以算是四面出击,接连与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西突厥五个国家作战。战果也是惊人,东突厥灭、吐谷浑灭、高昌灭吗,吐蕃、西突厥虽然没有灭亡,但也被打成了残废。
这不远万里的跨疆作战本是最难取胜的,可唐朝的战绩却是战无不胜,无一败绩。
这等威势,四周的国家那个不心惊胆战,人人自危,深怕成为唐朝的下一个目标,一个个的国家无不削尖了脑袋,想跟大唐拉上关系,表示臣服之意。
但薛延陀却打着与大唐为敌的主意,此并非是他们不智,反而表示了薛延陀确实有与大唐为敌的能力。
正因为一句话,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
大唐就是一只雄视天下的雄狮王中之王,而薛延陀坐拥北方,拥有精兵三十万,强将八百,正是一只逐渐成长的老虎。面对这只老虎,只要稍有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在它没有成年之前,将它抹杀,永绝后患。
原先大唐要开拓西域,无暇顾忌北方,这才给了薛延陀成长起来的机会。如今在杜荷、在侯君集的强势下,高昌灭,西突厥残废,西域已经臣服于大唐脚下,西域已经开拓成功,接下来要对付的对象不言而喻了。
薛延陀能够成为北方的雄主,一个个的也都不是傻蛋,自然意识到这一点。与其等到唐朝杀上门来,不如先下手为强,占据主动。于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与大唐为敌。
正面交锋那是不敢的,毕竟唐朝那辉煌的战绩摆在哪里。给薛延陀十个豹子胆,他们也不敢与大唐正面交战。
他们想到的法子与当初李世民对东突厥的如出一辙,皆打算从内部分化,以减弱大唐的实力。
这减弱敌人的实力,等于增强自己的力量,这无疑是一个高明的策略。
他们找上了阿史那结社率,双方私下会面,自然就如王八绿豆,对眼了。
薛延陀承若只要阿史那结社率能够擒得李世民,那薛延陀将举族帮助他取得突厥汗位,同时也表示愿意归还一定的原东突厥领地,双方一致对抗大唐。
也是因为有薛延陀在背后支持,阿史那结社率才有胆子如此胆大的劫持李世民。
薛延陀想的很美,他们最忌惮的不是大唐,而是李世民。大唐因为有李世民才有了今日,只要李世民除去,大唐将会走向衰败,而他们薛延陀将会因此契机而崛起。
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他们在痴心妄想,杜荷的存在彻底的枉杀了一切。
阿史那结社率被擒,负责分化唐朝与东突厥的薛延陀王子大度设,得到这个消息,彻底的睡不着觉了。当初他与阿史那结社率约定的时候,只有双方彼此,并无第三人知情、他人不知道详细内容,但阿史那结社率自己却是清楚的。
大度设担心阿史那结社率会破罐子破摔,抱着大家一起倒霉的心思,将他们供出来,已经吓得整整三天没有合眼。
直到今日,确定阿史那结社率没有将他们供出,这才安心。
他长长吐了口气道:“这点小事也办不成,活该被杀。可惜了,又是杜荷这个王八蛋坏我大事,真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了。”他发泄了一阵,问道:“那朝堂上的情况怎么样,打听到详细的消息没有?”
胡商无奈的摇着头道:“在朝堂上的官员,对于他们的国家很尊敬,我们无法打探朝堂上发生什么事情。但却发现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这两个东突厥人去了突厥百姓聚集地,他们在劝说突厥百姓并入大唐,反响特别热烈,效果非常的好。造我估计,不许几年,大唐就再无东突厥了”
大度设动容站起,失声道:“怎么会这样?”
第三十一章刺杀与保护
第三十一章刺杀与保护
(两章合一)
大度设潜伏在大唐的目的就是在幕后给是大唐添乱,削弱大唐的实力。
而东突厥的存在正是大唐的一个潜在隐患,东突厥虽然灭了,但是那些投降大唐的东突厥兵依然存在的,他们受雇于大唐,为大唐而战。表面上以成为大唐的一员,但实际与在大唐生活的突厥百姓一样,与唐朝兵卒隔着一个圈子。
东突厥骁勇善战,人所共知,在装备相同的情况下,仅以单兵素质而言,东突厥兵要稳压大唐一筹。毕竟在这方面,游牧民族占据着先天性的优势,这一点不是轻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