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荷在府衙做了笔录,从奇珍阁取回发钗后,带着章氏准备的聘礼,再一次慎重的向武家下聘。
这一次杜荷没有见到武媚娘的面,依照习俗,在成亲以前,他都不能与武媚娘见面。
当夜他正与二女用餐的时候,得到了李世民的传召,来的是传旨太监,表示事情的急切严重。
杜荷心知十之八九是关系自己刺杀一事,也未做停留,进皇宫来到了承庆殿。
承庆殿上下有着一股肃然的气息。
大唐帝国皇帝李世民正高坐在上首,脸上冰冷的如冬季的寒风,使得偌大的宫殿有着一股冷飕飕的感觉。
太子李承乾低耸这头站在一旁,脸上已没有半点血色。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三位掌管大唐最高刑事掌管恭谦的站在下首,额上也隐隐冒着冷汗。他们万万想不到这次刺杀竟然意外的牵扯到了大唐的储君,这事情闹开,将会是一场巨大的风暴。
三人谁也承当不起。
“见过陛下,太子、三位大人”杜荷走到近处,逐一想众人见礼。
李世民抬手叫免礼,李承乾意外的对他露出了一个笑容。这个笑容充满了委屈和哀求,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可能像杜荷露出这种表情的,事到如今他也无可奈何了。一个被罚关禁闭的太子,若再摊上了这种事情,后果可想而知。为了保住太子之位,他也不得不对杜荷委屈求全,露出了服软的神色。
杜荷见了心中大爽,虽然他并不知道将李承乾放在心上,然让一个敌人对自己露出这种神色,也有一番滋味。只是在李世民的注视下,他没有露出任何的表情。余下三位大臣也相继点头示意,杜荷现在已经在朝中站稳了脚跟,得到了所有文武大臣的认可。
他这一站直身子,李世民便缓缓开口:“杜爱卿被你擒获的那两人已经招供,他们说是受到太子府人收买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杜荷瞄了李承乾一眼道:“臣下认为不可能,这应该是恶意栽赃,刺客一事与太子无关”
他实话实话,这看到太子倒霉,也能让他一喜,但他还是喜欢抓住真正的幕后黑手,让他倒霉。
既然刺客是供出了太子李承乾,那真正的幕后者十之八九就是李佑无疑了。当然这不是没有贼喊捉贼的可能,然而世上还没有那么蠢笨的策划者,将自己也圈入事件的中心。
说着他便将自己遇刺,擒贼的经过细说,个中的怀疑,自然也一一道明,接着续道:“依照臣下的推断,应该打算有人聘请了两名刺客来刺杀我,然后在不经意的时候透露了自己是太子府的人,让刺客知道自己的雇主是当朝太子殿下,以达到栽赃嫁祸的目的。应该是有人知道臣下与太子有些过节,故而才设下如此圈套,来转移视线。”
李世民是何等人物,在得到消息后。因为事关大唐的皇储,他曾亲自审问二贼,依从二贼口中发现了一些破绽,已经有了这个怀疑。杜荷这番话更是让李世民证明了心中所想,心中也涌现无尽怒火:他早有易储之念,可时机过早,也为行动,在他没有正式下令废除太子之后,李承乾依然是大唐的皇储,幕后之人胆敢诬陷太子,实在可恨之极。
李承乾也跪拜道:“父皇,儿臣不否认确实不喜杜荷,但还不至于派出刺客,刺客确实不是儿臣所为啊”
李世民点头道:“太子起来吧,此案确实疑点多多。以目前情形来看,此次栽赃嫁祸居多,不是你做的便抬起胸膛,身正不怕影子斜,此事朕会彻查下去的……你们先下去……杜荷,你留下”
李承乾与三位大臣先后退下
李世民缓缓的来到杜荷面前道:“朕与你好久没有喝一杯了,今天,好好的陪朕喝几杯”
来到膳房,满桌子的山珍海味。
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唯独没有一个伺候的宫女。
杜荷给李世民满满的倒了杯酒,李世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用龙袍抹去嘴边的酒渍后,双眼望着空空的酒杯,缓缓道:“贤婿,你说,朕是一个好父亲嘛?”
“这?”面对李世民这莫名其妙的一问,杜荷有些迷惑,更多的是迷茫,向对面望去,意外的发现在他面前的这位千古一帝眼中隐隐有着几分伤感之色。
这还没等他开口,李世民就徐徐道:“朕自认为是一个好皇帝,但却不敢自认是一个好父亲”
杜荷沉默了半响,笑道:“岳父大人这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李世民道:“自然是真的,不然找你做什么?满朝文武,也只有你一人敢跟朕说真心话魏爱卿也能算一个,但那只是针对国事上的……”
杜荷笑道:“小婿这里的答案是肯定的,岳父大人是一个好父亲,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无疑这点小婿,万分的肯定。”他也将杯中酒喝下肚,然后万分肯定的说着。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道:“什么是合格的父亲,这个真的很难判断。小婿觉得只要怀有对孩子的爱,知道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父亲就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岳父大人对于诸王子严厉,那是喜欢他们能够成才,是爱的表现。岳父大人为诸王子找最出色的老师,这也是是爱的表现。只是岳父大人毕竟不是凡人,你是大唐帝国的皇帝,千万人之上,作为你的儿子,一出生就注定了他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子,地位崇高,能够享受一切荣华富贵。但因为一切得到的太容易,所以懂得珍惜的却是不多。越是如此,作为父亲的岳父大人就越不能与诸王子表现的过于亲昵,这样容易让本来就衣食无忧的他们更加的骄纵。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岳父大人无须过于自责。”
他不知李世民为何由此一问,但熟知历史的他深知皇子的难逊。
因为皇子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二世祖,二世祖正是最难教育的团体,越是溺爱的利害,他亦将越是昏庸。
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优秀的君王是被长辈捧在手心中的,往往他们有着非比寻常的遭遇,比如说汉武帝、汉宣帝,作为汉朝最有作为的两个皇帝之一,武帝小时候并不得宠,因为太子刘荣含冤受罪才轮到他当太子,汉宣帝更是在牢狱中长大,还有唐玄宗、宋真宗、宋仁宗、宋孝宗、明成祖等,这些有作为的帝王往往都没有受到过份的溺爱。
李世民对于诸子的关心,毋庸置疑,在他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他还亲自为所有的儿子都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老师,可算是费尽心机。即便最胡闹无能的齐王李佑,他都不曾放弃,数次更换他的老师,希望能将他教好。只凭这一点,已然算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了。
只是事不如人意让人惋惜的是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绝大福分都是不肖的,而且下场也是悲剧的,这十四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十二人“死于非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话未必完全正确,杜荷为人造成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于封建社会。
皇子拥有一切,“骄侈”二字,恰是促使人堕落的重要原因。
英武如李世民者,亦无之如何
李世民喝着杜荷给他斟满的酒道:“贤婿说的不错,身在帝王家,他们体会不到朕打江山的不容易,不知道这日守江山取江山的困难,将朕给予他们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如此下去,大大不妙朕……确实不应该纵容他们。”沉默了片刻,他语破天惊的说道:“刺客是齐王派的吧”
杜荷闻言一怔,恍然明白,原来李世民已经有所察觉,只是不知应该如何处理,身为皇上他不能坐视不理,但作为父亲,齐王毕竟是他的儿子,管教无方,追究起来,他这个父亲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而心中迷茫,眼中甚至隐隐有着几分伤感之色。
杜荷笑道:“小婿确实跟齐王殿下有一点摩擦,但小婿相信,齐王殿下不会如此糊涂的,此事应该于他无关。”
这话他答的干净利落,让李佑倒霉这是他的初衷,但经过与李世民的这番对话,心思动摇了。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待他确实不错的,可以用“没得说”这三个字来形容。投桃报李,他不愿看到李世民为难,说了这话等于是不在追究李佑的刑事责任了,就让李世民以父亲的身份自行处罚吧
李佑此人在历史上根本就是一个屁,连李承乾都比不上。
杜荷也没有将他放在心上,此事买李世民一个面子也不算亏的。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李世民摇头赞叹,略带欣羡的道:“杜相真是生了个好儿子,若朕之诸子,皆有贤婿这份度量,朕在梦中也会笑出声来。”说着,也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他早已通过特别的消息网得知了李佑与杜荷之间的事情,只是无法判断幕后之人到底是李承乾还是李佑,杜荷为李承乾说话,无疑表示幕后之人正是李佑,故而决定严惩李佑,问题的关键在明在暗。杜荷如今的身份早已非同一般,是大唐的栋梁。若是再明处,李佑这一生就毁了,记载青史上会留下永世骂名,但在暗处,却保存了李佑的一点颜面,虽然他也会找个借口来处罚,但不至于落得千古骂名的地步。
杜荷却想到了目前为止,几个皇子,唯一让他抱有好感的人吴王李恪,这李恪有李世民之风,那胸襟度量,足以让人眼中一亮。
心事一了,李世民也健谈起来,两人随意的聊着。
杜荷也乘机说了一下治理江南的进展,听的李世民不住的点头,认可了杜荷的努力。
但随即这话音一转,李世民眼中隐隐透露着杀气,问道:“贤婿啊,朕似乎听说,你打算再娶一房,可有此事?”
杜荷打了一个激灵,脸上挂着灿灿的笑容,心底有些发虚。
第四十章李佑晕了
第四十章李佑晕了
这再娶武媚娘,杜荷不怎么担心杜如晦、长乐、李雪雁等人,最怕面对的人物正是面前这位怀有强烈女儿控思想的李世民。
如今让李世民以这种表情,问出这个问题,事情不是一般的让人头疼。
“呃……啊……”杜荷眼神不住往李世民身上瞟,脑子转的飞快,再想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道:“也别咿呀啊呀的,朕也知道。这不孝有三,无后是大。长乐、雪雁嫁入杜家,许久未孕,为了杜家有后,再娶也是理所当然。朕并非是那种蛮不讲理之人,能够理解。不过你小子给朕听好了,假若让朕知道,你有任何亏待长乐的地方,朕不将你的皮给拔下一层来,就枉为大唐皇帝。”
杜荷见李世民罕见的通情达理,哪敢告诉他不孕的真正原因,嘿**咻的蒙混了过去,不在此事上多做交谈。
两人随即说着大唐未来走向,一些经济,军事问题。
杜荷也便随意的给他灌输一些后世先进的军事理念,一些规章制度。
说着说着,李世民忽道:“今年秋季,朕打算举行一场田猎大典,贤婿觉得如何?”
“田猎大典?”杜荷莫名的望着李世民。
李世民道:“昔年朕在马上取得天下,如今下马治天下已有十三余年。发现诸子中弓马娴熟者,寥寥可数。昔年随朕征战天下的名门之后,也大多弃武习文。想当年朕麾下尉迟敬德、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柴绍、长孙顺德、张亮、张公瑾、程咬金、秦琼等等忠勇虎将,不下百员,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豪勇之士。可如今我大唐强盛远迈以往,然而朕细数如今朝中剩余大将,却发现能战之将,不如以往一半。这其中还包括了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这类的老将。如此情形,让朕感触良多。觉得有必要举行一场盛大的田猎大会,让所有人知道朕不但重视文治,武略也不曾放弃。以此来激励,朝堂上的尚武之风。”
杜荷明白李世民的感受,这其实是每朝每代都不可避免的事情,王朝的兴衰,往往也是因此发生的。因为天下大乱,各方诸侯想要一统天下,成为天下霸者。如此便需要骁勇之将,为他们征战天下。在这种局势之下,一名优秀的大将,格外重要,也最为吃香。故而有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古话。
可这天下一但太平,一切都变了。
一名名曾经叱咤风云的战将,只能赋闲在家,无所事事,一个个将门之后,因为无仗可打,只能依仗父亲的功绩在朝中混取一个闲职,因为无功可立,很难升迁。
想像一下,名将之后尚且如此,那些无名的似于薛仁贵这样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人,想要混取一官半职是何等困难的事情,如此一来,愿意从军的越来越少,朝中文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下去,便会照成朝中无战将的局面。
中原王朝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时候,位于周边附近的异族,他们却因为弱肉强食的环境,不断的征战,使得战斗力越来越强,最终造成敌盛我衰,外寇入侵的局面。这是封建社会,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
如今的唐朝还时时扩张都造成如此局面,可以想象万一远离战争,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局面。
历史上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宋朝。宋朝可谓封建社会之最,经济繁荣,无可匹敌,但自从与辽国与西夏结盟以后,双方没有了战事,大宋禁军之无能,已经到了发指的地步了。
宋金连盟灭辽的时候,金国将辽国打了一个半死,只剩下一口气了。大宋面对辽国这条奄奄一息的落水狗,出动了大军,结果大宋禁军居然让已经是奄奄一息的落水狗打的是落花流水,完全不堪一击,甚至全军覆没。最后金军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竟然没有一支军队能够阻挡金兵的脚步。完颜兀术的十万兵马,将一个偌大的王朝,赶到海上去谋生。可见当时宋朝的禁军已经弱到了什么地步。
杜荷心中暗叹:李世民果然不愧是一代明君,卓越的见识已经意识到,唐朝的将领后继力量不足。如今大唐的军事是天下无敌,然后二三十年之后,能够依仗的人却寥寥可数了。
也是因为将领后继力量不足,李治一朝,大唐已经出现了能与帝国叫板的敌人,随后几代更是如此。
杜荷眼中燃烧起了熊熊斗志,也许二三十年之后,唐朝会如历史上一样,军事力量逐渐退步,但还有自己呢,自己的存在就是异术,吐蕃想发展起来?将他灭了,看他怎么起来;南诏很牛吗?攻破大唐国都,打的他爹妈都不认识,看他这么攻破大唐的国都;回纥似乎很吊啊,依仗军势,强行将一切劣马卖给唐朝,换取金银,将他们的马统统抢来,让他们拿内裤来大唐卖。
有自己在,还担心这些事情发生吗?
做梦去吧
杜荷心底有些搞恶的想着。
李世民惊愕的目光在杜荷脸上扫过,哑然道:“你小子有没有在听朕说话,想什么呢?”
“啃”杜荷收回了心思,咳了声笑道:“岳父大人高瞻远瞩,小婿这里是佩服至极。不过岳父大人放心,还有小婿呢,只要有小婿在,保管一个顶百,那些有胆子在我大唐头上动土的王八羔子,小婿一个个将他们的毛给拔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也不答话,眼中也满是笑意:杜荷文有当魏征、房杜的潜力,武有李靖的潜能,正是他打算培养给下一代最优秀的人才,听他如此说来,打心底的高兴,开心。
杜荷接着道:“不过,小婿也觉得这田猎大会值得一办。既可以表示出陛下重于武备的心情,也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劳逸结合嘛,一天到晚,憋在皇宫里,不憋出病来都怪了。”
李世民摇头苦笑:“你这话要是让魏爱卿听到少不了奏你一本,说你教唆朕不顾正业”
杜荷耸了耸肩膀道:“奏就奏呗,那家伙都是个顽固派,脾气更石头一样,跟他生气,那存属吃饱了嗔着,没事找事。”
李世民会心一笑:“这点朕有同感。好了,这事就这么决定了……到时候你也一起,朕想跟你这位骑射冠军比一比骑射,看看朕是否还有当年之勇”
杜荷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这射箭一直以来都可都是他的短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