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逸风不舍道:“我直接转船过江南下杭州……”他欲言又止,但还没有说出口。
杜荷听出了话中那淡淡的离别愁绪,笑道:“听说江南风景如花,尤其是杭州西湖更是如此。既然来了江南,这西湖不可不去。待我祭拜周老后,将会南下杭州,到时你我可痛饮一番。”
李逸风喜上眉梢道:“如此太好了!”
也许是天空作美,风刮得很大,船速极快,方才过了两个半时辰,他们已经抵达了广陵渡口。
PS:停电,无奈!晚上努力,若写的太晚就明天三更补上。
第二十二章礼物
第二十二章礼物
扬州在唐朝指的并不是三国时期的包含淮南、江东的一个大州,所指的就是江都这一个郡,也称之为广陵。
自古以来,这江都都是东南方的一大重镇。虽然比不上长安、洛阳,也不及成都、江陵、凉州,可却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这个优势与杨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年杨广为了连接江南与洛阳,连续开通了通济渠,疏通了邗沟,打通了永济渠,挖通了江南河,最后,把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全长四千里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它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也许杨广的出发点目的是好的,但他却是一个空想家,一个志大才疏的人物。他看出了大运河对于国家的贡献,但却没有看出这造大运河会给国家带来致命的伤害,他前后征集了数以百万计的民夫,完成了工程,但却拖垮了国家,给百姓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到头来这伟大工程完全便宜了李唐王朝,也托这位大暴君的福,如今的江都因航运的便利格外的繁华。
杜荷走在了大街上,体会着与长安不同的风俗人情。
长安因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在街上能够随时瞧见装束怪异的异族人,而且关中历来民风彪悍,走在街上,身配刀剑的壮士不知几何。而这江都却有些不同了,逛了五条街一个异族人都没有瞧见,路上连佩戴兵器的人都是少之又少,除了最多的百姓以外,看到的大多都是一个个手拿折扇的书生文士,有的还不时的扇了两扇,也不知道这大冬天里,觉得自己太热了还是怎么的。
这一抵达广陵渡口,李逸风便以告辞离去。这从江都到杭州有着固定的航线,他归心似箭,并没有做任何的停留,只是再三请杜荷抽时间往杭州一叙,并且留下了地址。
这杭州作为与苏州齐名,在江南有名的都市,杜荷也知自己一定会去的,也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走在大街上,听到的几乎都是路人在讨论徐家商场被劫,死了近百人的事情。才不过短短的两个时辰,已经衍生了十数个版本,几乎每一个版本都将他与李逸风吹的神乎其神,更甚有之将他们说成一刀一剑,在盏茶功夫就将所有歹徒斩杀。
听到这类消息,杜荷当真是哭笑不得,也许是因为娱乐设施少,需要在茶余饭后找些事情说说,这八卦的水平比起后世只强不弱。
这闹得满城风雨,也在意料之中。
因为死了那么多人,奸商徐石也知无法隐瞒,在船靠岸后,立刻报了官,将实际情况反应给了扬州县衙。
在乱世中死个百八十人算不得什么,但如今是太平盛世。大唐王朝一年里的死刑犯都不过二十几人,更别说这造成了百人的死亡的数字。
此事一传开,立刻在江都引起了轰动。
杜荷不想上堂墨迹,这有一百五十多位证人,他出不出现的结果都是一样。但也担心贼人的同伙会在将魏象送至府衙的路上下手,暗地里沿途护送,直至亲眼瞧见衙役将魏象押送进了府衙才放下心来。
唐朝官职体系庞大之极,尤其是地方官吏系统。
刺史虽是一州之长,总领军机要务,但麾下也分好几个部门,有副手上佐,有与尚书省六部对应的判司,还有负责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相当于朝廷御史台与尚书左右丞的录事参军。
这其中判司分为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这六参军,具体分管州的官吏考课、礼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和工程水利各方面事务。这
这其中的司法参军就是主刑法的审判官。
扬州司法参军一听事情如此之大,立刻通知了扬州刺史。扬州刺史在闻讯,也不敢怠慢,在盏茶功夫见就赶到了府衙,亲自过问此事,下令当即开堂审问,并且在一旁听审。
唐朝在地方上审讯犯人的公开的,可以让人随意观看。
杜荷在赞叹唐朝官员办事效率时,也在一旁听了这个审案的过程。
这个案子有一百五十个证人,那是人赃俱获,审问只是一个形式,若非这刺史、司法参军有问题,不然绝对不可能做出异样的判决。
正如杜荷所想,扬州的刺史、司法参军还是相当秉公执法的,在详细的询问了所有案情的经过以后,根据大唐律法,将魏象判决死刑,择日运往长安,接受长安的五复奏规定,来年秋天,处斩。
魏象判决死刑这是在意料中之事,杜荷微微一笑,也知道那些余孽还没有如此的神通广大,将魔爪伸到刺史这位宝座上来。如今也只等地方衙役将魏象送往长安了。
这一时间闲来无事,杜荷也展开了对于这江都的游览,体验一下这江都的风土人情之余,也想如玩角色扮演游戏一样,看看能不能意外的触发什么剧情,找出一些提示,以便顺利行走下去。
只是这毕竟不是什么游戏,线索也不会送上门来,除了感受一下这江北的风光,吃了一些这里的特产外,并没有别的什么突发事情。
在一家不知名的小酒馆填了填肚子,杜荷突然想起家中的两位夫人,想起了家中二老,心中顿感惆怅,不由叹了口气,大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感慨,心道:“我离开有两三个月了,不知家中一切安好……不能写信透露自己的一切,难道不许送一些小玩意,报个平安嘛?”
这想到就做,杜荷立刻动身前晚这江都集市。
江都集市自然无法与长安集市相提并论,但因水路运输方便,在这南方绝大部分的稀有商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得到,相对来说还是相当繁华的。
逛着集市,杜荷看着一个个来至于各地的精美商品,琢磨着该买些什么礼物才好。
这送家人的东西,他不想随便的敷衍了事,一家一家店耐心的挑选,尽量选到最好最合适的。
长乐喜欢写字画画,杜荷给她买了一方翠绿色的端砚砚台,这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其中翠绿色的端砚最为少见,十分名贵,长乐一定喜欢。李雪雁喜欢音律,尤好琴技,他在集市上找到了一本残缺的古琴谱,买了下来。章氏信佛,杜荷给她买了一尊翡翠玉佛。
用了整整一个时辰,他大大小小买了十几样东西,大哥杜构的折扇,杜家长房长孙的泥人,连罗通、房遗爱、李家兄弟也捎带了一些。
几乎该买的都买了,唯独这父亲杜如晦的礼物难以寻觅。
杜如晦贵为当朝宰相,该有的什么都有了,他不是贪婪之人,重视实用,买的贵了,还会引他一阵痛斥,杜荷想破了脑袋实在不知送他什么才好!
不知不觉,杜荷来到了一家当铺外,心中一动,大步走了进去。
当铺是古代极具有标志性的店铺之一,给急需用钱的人典当救急。在典当物品的时候,会立下字据,商量好一个约定的时间,若在约定时间内没有能力赎回来,那这物品就归当铺所有了。他们会将这些收到的典当物品转手贩卖,从差价中谋取利润。
电视上常看当铺掌柜如何可恶吝啬,其实这也是一种你情我愿的交易,怨不得任何人。
杜荷迈步走进当铺,看看有没有适合杜如晦的东西。
当铺很大,有三个柜台,左右两旁一个是赎,另一个是当,最大的就属中间那挂着“买”字招牌的柜台,敢在当铺购买旧物的人通常都是识货的有钱人,受到的招待也是最好的。
杜荷表示要看一看有什么好宝贝。
柜台上那瘦小的老者立刻让给身子,给他介绍身后柜台上的旧宝贝。
柜台上的珍贵东西还真是不少,千奇百怪,让人目不接暇,杜荷耐心搜索,突的眼睛一亮,发现了一件晶莹透亮的琉璃杯,神色大喜,记起了一些关于品茶的知识。
记得当初在西湖旅游,在附近的茶馆喝龙井的时候,听店里的茶博士介绍过龙井的喝法。冲泡绿茶不讲究什么茶壶,讲究的是茶杯。品饮极品龙井茶,当用玻璃杯泡饮法,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玻璃茶具透明,茶叶经浸泡后,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
他在心底嘀咕着:“爹爹喜欢喝龙井茶,这龙井是绿茶。最适合用玻璃杯了。玻璃杯在这个时代还不盛产,可琉璃却是最顶级的玻璃之一,用它来饮茶想必如玻璃杯一样。”
“那个琉璃杯我要了!多少钱!”杜荷欣喜若狂。
掌柜沉吟片刻道:“七个银饼吧!”
杜荷从怀里拿出了六个银饼道:“六个银饼,不讲价了,若卖,给我包起来!”
杜荷在怎么说如今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什么东西值什么价,心中早有一个底。他并不反对掌柜从他这里赚些钱,做生意嘛,总要给人家赚些,但不能杀他的猪,他可不甘愿当个二愣子。
掌柜一听也知遇上了识货人,不在讲价,让人打包了。
便在这时,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走进了当铺!
PS:这一章是补昨天的,今天还有两章!
第二十三章杜荷手痒了
第二十三章杜荷手痒了
来人的模样让杜荷都为之侧目,那是一座比程翡翠还要壮实的肉山,只见那大胖子身高将近一米八,比他还要高上一些,圆滚滚的脸膛和肩膀之间几乎看不出有脖子的存在,他皮肤黝黑,面有微须,一双黑亮眼睛仿佛老鼠眼一样,小小个的四下里乱转,一脸说不出的贼相;身穿一件华丽的熊皮大衣。这称之为“大”衣一点儿也不夸张,将他那一米八的身形从头包到脚。初步估计,那大衣至少不下三四十斤。
那衣服虽大,但依旧被那胖大肥硕的身躯撑得紧紧地,好像随时都会裂开似的,像极了一头大狗熊。
杜荷来到大唐已经有三年了,在这三年中终于遇到了一个能与那高句丽的金日东相提并论的人物了,看他的身形重量,恐怕不下四百斤,比起那个让自己虐惨了的高句丽人,只重不轻,全然是那巨无霸形的。盯着他的那张比大饼还要大上三分的胖脸,觉得似曾相识,似乎在哪里见过。
那巨无霸左摇右晃,迈着小步往前走着,似乎对他而言,走路都是一种很累很累的事情,但此刻他脸上却露着一股满足的,兴奋的光芒,就好像被天上的馅饼砸中,大赚了一笔一样。
他头发黑亮得不可思议,似乎涂过油或染过一遍似的,亮的可以让看的人眼睛发花。
见杜荷“呆头呆脑”的看着他,巨无霸高扬着头,从鼻子里轻蔑地哼出一声。
这一哼里蕴涵着无比复杂的情绪。它既体现出卑微小民无礼的以这样眼光看着他大不敬举止,给高贵的他说带来的不悦;又体现出那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极大满足和自得。
听到主人这一声哼,杜荷才回过神来,暗自咂舌,好一只仰着头的大狗熊。
至于那轻蔑的神色,他一笑而过,对于这类人实在懒得与他计较。
大狗熊哈哈大笑,直向中间那买字柜台走去:“黎掌柜,那我瞧中的夜明珠给我打包了,我要!多少钱,开个价吧!”他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全然是一副将金钱视如粪土的气派。
黎掌柜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得道:“徐东家,这不是小的不卖给你,只是契约白字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一个月后赎回,今日还未有到期呢!”
杜荷往后也了肉山一眼,也隐隐大悟,会心一笑:徐东家,他姓徐,样子有几分徐石的模样,应该就是徐家的人了,难怪如此的嚣张。
中国封建王朝历来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再有“士农工商”之传统,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农人要低好几个档次。但唐朝却是一个很开明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商人,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的很远。在李世民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商人的地位提升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让一些跋扈的商人依仗自己有钱嚣张猖狂。
这个徐东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因为家底厚,养了一群打手,任谁见了他都要惧上三分,所以也养成了一个目中无人的态度。
杜荷不予理会,但耳中不可避免的听那徐东家盛气凌人的叫喝道:“什么还没有到达期限,那穷小子在三十天前的申时一刻,将那夜明珠拿来典当的。如今一个月了,期限已到,可以卖给我了!”
古代的计时单位是一年十二月,一月五周,一周六日,一日十二时辰,一时辰八刻。三十天,正好一个月!
黎掌柜说不出话来。
徐东家微怒道:“黎凯,你这老东西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了,真想让我在你们东家那里告你一状,你才愿意将夜明珠贩卖不成。”
黎凯敢怒却不敢言,脸上一脸的谦卑。徐东家叫做徐曼成,是徐家嫡系传人之一,负责徐家在扬州的基业。为人虽然贪婪成性,飞扬跋扈,但在经商上相当的老练,是扬州商业的领军人物。因为特爱收藏珍珠,所有有个绰号叫“徐珍珠”。
在一个月前,临县著名的大孝子宋思成因为母亲病危,为了救治母亲,将家中的祖传之宝夜明珠拿来典当。
那夜明珠有碗口大,白玉剔透,没有任何的杂志,在黑夜中犹如白昼,可谓无价之宝。
黎凯鉴别古董四十年了,他实在无法确定这夜明珠的价值,让他评价只能给出四个字“价值连城”,他实难想象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卖面郎,竟然拿得出这等宝贝。
看着老实憨厚的宋思成,黎凯做主收下了夜明珠,只给他典当了三两银饼。
这并不是存心贪宋思成的钱,而是希望他能够在一个月后,将这无价之宝赎回去,他不忍心从宋思成这远近闻名的孝子身上赚这昧心的钱。岂不料,此事让徐曼成知道了,意图将这珍珠收为己有,表示愿意以五十两银饼买来,并且还找到了他的东家向他施压。他的东家一听见只值三两银饼的珍珠,根本不屑一顾,满口答应了下来。
黎凯今年已经六十了,儿子早亡,只余下一对孙儿,大孙子即将成婚,小孙子上学堂也需要钱,他是家中唯一的支柱,他离不开这份工作,所以只能借口说不能坏了当铺的规矩,影响了声誉,以此来拖延。
他实在不想让这种宝物蒙尘,落入贪婪的徐曼成之手,但到了今日,他已经无可奈何,支持不住了,见申时一刻还有些许时间,灵机一动道:“徐东家误会了,我哪敢啊,实在是时间不允许,我这里也无可奈何,你看离申时一刻还有一些时间呢!”
徐曼成见果然如此,也没有了话,只是哼哼的说道:“量你也不敢,我就在这儿等着,就不信那穷小子在这最后的这一点时间里能够拿出三两银饼出来。”
杜荷不知道个中缘由,听的是一头雾水,不过买到了理想中的礼物,也没有因此而坏了兴致,微笑着出了当铺。
走过了两条街,突见一个老实敦厚的青年,手中拿着一支发簪,飞快的向他这边跑来,险些就要与他撞上。
杜荷身形一闪,避让了开来。
那敦厚青年连连刹住脚步,赶忙返回,连连道歉:“对不住了,真是对不住,我赶时间,没撞到你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