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麴智刚嗜酒如命,哪还忍得住,上前讨要:“这位东家好雅兴,如此美酒,一人独饮太可惜了,可愿与我共饮?”
青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麴智刚让手下从邻家讨要来碗,见青年开怀畅饮,也没有了顾忌,自倒自饮,酒不如马奶酒烈,但那独特而回味悠长的滋味却让他如痴如醉,赞叹道:“好酒,喝了这酒,我才知道以前喝的是马尿,这酒叫什么?”
青年回答:“杜康!”
麴智刚再问:“你是哪里人?”
青年道:“大唐,打算通往丝绸之路的酒商,但怕马贼不敢前行。知道二王子好酒,所以用酒香来引王子,希望二王子能够买了我的酒!”
麴智刚大悟,就在他放松警惕的时候,青年已经一剑刺穿了他的心脏,跳入了身旁的河中。
几乎也在同一时间,五位高昌将军在酒馆用膳的时候,喝了毒酒全部毙命。
在短短的一个时辰中,在高昌城里,九名主逃派的大臣先后死于非命,其中还包括了一个王子,一个第一大将!
PS:第一更到了,晚上还有更!
字母兄给二代贡献了一个VIP群,vip会员的加一下,大伙儿聊天,有意见建议的单面说!'奇·书·网',为了便于管理入群的兄弟姐妹们需要截图认证。
第三十二章定高昌
第三十二章定高昌
郁闷章节名,复制错了。应该是“定高昌”的!
汗!
改不了,先将就一下,明天拜托编辑改一下!
********
高昌乱了,彻底的乱了。
这一次动乱,比起麴文泰死,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麴文泰死,毕竟是皇家的事,跟城里的老百姓没有什么瓜葛。但如今却不一样,九位朝中大员几乎在一个时辰内,相继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杀,这造成的恐慌,不言而喻。
大街小巷,人心惶惶,高昌城中也实行了戒严,各处要塞都有高昌兵卒巡逻的影子。
高昌王宫,新任的高昌王麴智盛暴跳如雷,愤怒的犹如一只咆哮的雄狮,“究竟是谁?谁干的?可恨至极,可恨至极!”
满朝文武在堂下战战兢兢,尤其是那些主逃派的人物,更是心寒胆裂。一个个都不知所措。在被刺杀的九个人中,除了麴智刚这位王子以外其他人都是主逃派的重臣。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一次专门针对主逃派的刺杀,他们一个个都有着生命危险。
麴智盛见满朝文武一个个都成了哑巴,冷哼了几声,求助似得望向了张雄。他才刚刚继任国王,成为一国之主,在大事的决断上缺乏主见。处理一些小事,还能得心应手,但面对这种大事却缺乏因有的信心。
张雄缓缓的点了点头,然后看了满朝文武一眼。
麴智盛会意的让群臣退下,当大殿只有张雄一人以后,方才开口:“恩师是不是知道什么?”
张雄默然的点了点头:“依照我的估计,这幕后之人应该是杜荷!”
“什么?”麴智盛动容的站了起来,心念百转,想起自己已经委曲求全,可杜荷却咄咄逼人,怒喝道:“岂有此理,我都已经决定归降,他这么做不是欺人太甚了吗?”
张雄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麴智盛稳定情绪,见他不为怒火迷失心智后,才道:“大王也许不知,那扎呵失利已经联合了二王子麴智刚以及一些主逃派的大臣,打算在明日阻杀杜荷,逼迫大王西迁。”
麴智盛傻了眼,“竟有这事?”
张雄严肃的点了点头:“二王子的性格大王清楚。此事若没有他得利的地方,他是不会掺合进去的。我若没有料错,一定是扎呵失利打算在西迁途中利用手上的兵权逼迫大王退位,或者直接杀害。”
麴智盛阴沉着脸,“恩师是说,杜荷是因为察觉了这一点才痛下杀手的?”
“十之八九,大王想想杜荷为什么如此着急着要我们归降?依照常理来说,唐朝大军压境,势不可挡,这急应该是我们才对!可他却表现的比我们还急,这其中会有什么原因吗?”张雄连问了两个个问题,眼中流动着睿智的光芒。
麴智盛迷茫的摇着头。
张雄解释道:“他这是在争功,大王你想。若侯君集的大军抵达高昌,这接受大王降书的人是谁?很显然是侯君集,这定高昌的盖世奇功,不可避免的要分侯君集一分。侯君集是三军主帅,这功一分,他将占据大头。杜荷又岂甘如此,所以他要在侯君集的大军抵达之前接受大王的降书,证明平定高昌是他一人之功,跟侯君集毫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此次我高昌的投降。”
“入情合理!”麴智盛听张雄如此以分析,思绪也渐渐转动。
“可是,他也不应该如此胡乱的杀戮啊!弄得我高昌人心惶惶……”他还待要说,突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失声道:“莫非……莫非杜荷根本没有乱杀,他杀的每一个人都是二弟与扎呵失利的人?”
张雄沉默的点了点头。
“这……这太可怕了!”麴智盛眼中难以掩盖惊惧之色,身躯竟微微颤抖了起来,他在为杜荷在高昌城中的实力而感到恐惧。
他清楚的记得扎呵失利一直都跟他走的很近,唯有在前几天,在张雄来了以后,在自己宣布投降大唐,扎呵失利才跟他拉远了距离。也就是说,扎呵失利是在此之后找上了麴智刚密谋的,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既然是密谋,自然是谨慎而行,不让他人察觉。可杜荷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掌握了一切情报,然后安排刺杀,而且至今为止,他们都没有察觉出任何的蛛丝马迹。这需要何等实力,需要何等的力量?
“难道杜荷已经在暗处掌控了高昌?”他甚至在怀疑杜荷掌控的力量可能已经超过了他这个国王。
“可怕,确实是可怕,我也如此觉得!”张雄那张苍老的脸庞也露出一丝丝的惧怕,他做梦也想不到杜荷在高昌城中竟然隐藏着如此力量。同时也在庆幸自己做了做正确的选择。不然的话,在日后大军压境时,高昌城里的力量与城外的力量,里应外合,即便高昌城在怎么坚固也承受不住这内外夹击,那时免不了生灵涂炭。
他早已注意到了扎呵失利与麴智刚的密谋,他虽隐居多年。但对于朝中大事还是很关心的,深知扎呵失利的性格多疑,野心极大,绝不可能放下一切,愿意归降大唐,料死了扎呵失利不会坐以待毙,所以已经有了因对之法,让他们闹腾不起来。
可是杜荷先一步行动了,动作速度比他更要快,而且更要迅捷,根本就不给人反击的机会,手段之快之准之狠,让他叹服之余,更感恐惧。
两人互望一眼,同时都有了一样的想法,绝对不能与杜荷为敌。
经此一事,他们求和之心,更加坚定了。
**********
翌日一早,杜荷领着三千轻骑,急行一个时辰,深入高昌腹地,来到了高昌城外。
看着巍峨的高昌城,他心底也暗自惊叹。想不到在这遥远的西域,竟然有一座如此雄伟的城池,心底也暗自庆幸,好在这高昌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不然以高昌如此坚城,聚兵死守,想要攻克也绝非易事,关键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就在他赞叹高昌城坚的时候,高昌城门大开。
麴智盛领着满朝的文武身着素服,不佩戴任何兵器,一步步跃高昌城门而出。
杜荷昨夜已经得到了皇甫皓华的来信。信上以表示所有意图不轨的人都以诛灭,已经消除了任何的反抗势力,可以放心的接受麴智盛的降表。
他下了战马,拄剑而立,等候着麴智盛的到来。
辰时的初阳照射在他的身上,那一身银光闪闪的亮银甲,反射在耀眼的光芒,让他显得格外的高大威武。
贞观十二年二月十五,这注定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唐朝先锋大将杜荷奉命西征,仅以六千兵马先破七万突厥兵与赤亭谷,后又劝服高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这一天,高昌末代国王麴智盛开门出城投降,杜荷兵不血刃,一举将高昌国三郡、五县、二十二城尽括囊中,控制了高昌全境。为大唐帝国开拓了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的辽阔地域,高昌王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高昌城!
当杜荷和麴智盛进城的时候,长长的街巷几乎万人空巷,鲜花香水洒满了路上。
他们对于大唐能够统治高昌,未必如此的开心,但是能够避免兵灾,免除了战乱之苦,却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
杜荷看着这一路上的百姓,笑道:“让百姓免除战火,露出了如此真诚的笑容。殿下与张先生功不可没。你们放心,我杜荷言而有信,绝对不负你们!”
来到了高昌王宫,杜荷让罗通接管高昌城防,自己暂时代理高昌城主,接管高昌所有一切政务、事物。
麴智盛将整理好的一切高昌资料包括人口、财政、田地等等重要的东西,满朝文武也战战兢兢的听后发落。
杜荷没有为难他们,而是大度地安抚所有归降者,将府库全部银钱核对以后,清点封存。
就在他们为高昌政务忙的头昏脑胀之际,罗通疾步闯进了议事厅,沉声道:“不好了。西突厥来了!”
消息传开,那些高昌降臣相继哗然,各自惊疑。
“哦?来得正好!”杜荷眯起了眼睛,大笑道:“西突厥的那些小儿还未在赤亭谷找到教训,今日又来找打,正和我意!”
见杜荷如此有自信,那一些高昌降臣也略放下心来。
杜荷给刘仁轨施了个眼色,让他安抚群臣,自己与罗通一起看看情况。
“有多少人马?”杜荷也想不到西突厥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到来,神色有些严肃,也有些迷茫。在自己守赤亭谷的时候西突厥不来,在自己坐拥高昌这坚城后来,他们脑子想些什么?
罗通道:“万余左右,估计是前头部队,后面应该还有!”
来到高昌城上,在罗通的安排下,兵卒已经做好了站前准备。本来麴文泰就因唐朝的来袭,准备了许多的滚石檑木这类东西。而今高昌已经用不到了,正好便宜了他们。
一里外西突厥的所有兵马都裹足不前,唯有少数几人同时上前。
杜荷细点,只有九人。
他们来到高昌城下跪伏在地,用突厥话高呼:“阿史那步真叶护领兵万余携带可汗浮图城请降!”
PS:第二更到,求下月票!
第三十三章千里而来只为打酱油
第三十三章千里而来只为打酱油
杜荷听不懂突厥语。对于城下的那群突厥人说什么也不清楚,但见他们孤身前来,跪伏在地,隐隐也已经察觉他们的用意了。
王德正在唐朝与突厥边境的村庄里长大,熟知突厥语,惊愕的将阿史那步真的来意告诉了杜荷。
杜荷听言也不由得呆立当场,傻站了片刻,有些不敢相信,但随即却是狂喜。
可汗浮图城他并没有亲眼见过,但从介绍西域的一些书中却知道这座城,它是西域名城,位于突厥与高昌国的边界,也是西突厥唯一的一座巨城,是守护着西突厥草原最重要的门户。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坚城,规模或许比不上高昌城,但占据着地利,论城池之坚固,比起高昌城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出征之前,李世民已经明确的交待了此次西征的任务。
第一、灭高昌,甭管高昌有多有少,实力如何。拿下高昌所有的城池。建造都护府,成为西域主人之一,是最重要的。只有现在西域站稳脚跟,他们才能制霸西域,向西方扩张。
第二、给西域最强的西突厥以颜色,以实力告诉西突厥,大唐王朝才是西域霸主。
第三、打出大唐的威风,让西域的各国知道且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强者定律。
这三个任务,杜荷完成了两个,先是一战狠狠的教训了西突厥,然后又劝降了高昌,占领了高昌全境。但由于时间紧迫更兼兵力不足,他始终没有打出大唐的威风。
赤亭谷大捷,虽然是一场畅快淋漓的大胜,可毕竟是以计谋取胜的,并没有真正的打出大唐那股当者披靡的霸气。杜荷也隐隐的引以为憾,可也知道这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他手上只有六千兵,若非用谋,如何能够在正面战胜十倍于己的敌人。
阿史那步真此请降来意义却不一样了。
两件事看起来是两码事,但其实不然。
阿史那步真自称是阿史那步真叶护。这叶护用汉人的话说就是小王,在西突厥是一个族部的首领,地位非同一般。他的来降,本来就别有意味,更何况还献了可汗浮图城。
可汗浮图城是西突厥的门户,而西突厥拥有十大族部,面对大唐的入侵。阿史那步真却说献城就献城,这其中的意义耐人寻味。
杜荷目光在城下阿史那步真与其余人身上扫过,以渐渐整理出了思绪。
阿史那步真此番来降,只有两种可能:要不是计,诱使自己中计,就如黄盖诈降一般,再不然就是咥利失怕了,不敢与大唐为敌,决定放弃可汗浮图城往西远遁。记得历史上,西突厥就是这般做的:他们面对侯君集的兵威,吓得一口气逃了千里之外。
若是前者,将计就计,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破敌机会;若是后者更加了不得了,在唐朝大军还未抵达的情况下,自己仅仅用六千兵马,歼敌七万,平定高昌,吓退西突厥,这是何等的荣耀。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的大笑出声来。
“会不会有诈?末将觉得有些蹊跷!”王德正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西突厥在西域称雄多年。兵力至少也有十五万,损失了七万,八九万还是有的,并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杜荷笑声不停道:“管他有没有蹊跷,反正都与我们有利!何况我们城中有兵三千,还惧他们九人不成!畏手畏脚,让人看笑话!”顿了一顿,下令道:“开城,我们下去接受他们的请降!”
城门大开,杜荷带着罗通、王德正以及护卫十余人来到了阿史那步真的面前。
阿史那步真是一个身材瘦长的中年人,有着一个奇大的鼻子和一头曲卷的黄头发,生的一副异于常人的相貌。他跪伏在地心底却有些忐忑,不知唐朝对如何待他。
一切正如杜荷想的一般,咥利失本就对大唐存有敬畏之心,不敢于战。只因受到了张雄的劝说,才有决定与大唐为敌的。本来他就有些担心,杜荷更是在赤亭谷直接灭了他七万兵,打的是他心寒胆裂,失去了再战的心思。
西突厥的制度与大唐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是大小部落组成的群体而不是一个整体。因为咥利失错误的决定,使得七万西突厥兵付诸一炬。此事直接导致咥利失威信大减,引起了绝大部分首领的不满与怒火。
咥利失怕族里那些不服他的人将他卖了,交给大唐处置,已经下令西退,放弃了高昌西北的水草地,往西方逃窜。
阿史那步真是咥利失的心腹之一,见咥利失无法自顾,不愿意继续跟着他混,但因在西突厥中树敌过多。遂起了降唐之心。面上表示愿意占据可汗浮图城,为大军殿后,给他们争取撤退的时间,其实存着献城降唐的心思。
占据可汗浮图城后他一直都在留意大唐的动向,得知高昌今日投降,明白大唐入主西域已成定局,更是坚定了自己降唐之心,领着本部所有兵马来高昌投降。
“快快起来!”杜荷上前扶起了阿史那步真:“叶护能够弃暗投明,正是明智之举。在下必将禀报陛下,以表叶护之功……你们也起来吧,只要你们真心归顺我大唐,我大唐一定不会亏待你们的。就如阿史那社尔与执失思力大将军一样。”说着他突然笑了起来,这微笑仿佛令冰雪融化的阳光,又带着一种孩子气的真诚,使人不由生出亲近之意。
他这话半真半假,首先阿史那步真的投降献上了可汗浮图城以及一万兵,还有部落里的人口,这确确实实是功劳。面对他们这一类人,李世民向来都不会小气,财富以及一些没有实权的虚职少不了。至于重用,那就得看情况了,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虽是番将,但他们对于大唐是忠心耿耿。为大唐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