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次,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对事情做出新的解释,以跳出原有的框子,使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以便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上。
第三,“化悲痛为力量”。把负面情绪引到积极的、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良好平静的自我心态,就是主宰自我的一个基础。培养自我克制的能力,培养他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是我们今后能够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如果一个人想光荣地、和平地度过其一生,他绝对有必要学会在小事情抑或大事上进行自我克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3去除压力,笑对竞争
在竞争社会里,培养竞争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根本不可能的。竞争意识就是一种积极的进取心,是一种锐气,是一种不争第一誓不罢休的倔强。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去除压力,笑对竞争才是我们应该养成的正确竞争态度。
竞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保持的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竞争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参与竞争,可以开发我们的潜能,发掘出人生的深层意义和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下面是一位考上耶鲁的女孩儿的妈妈所讲述的自己女儿的故事:
女儿是在国内读完小学五年级的。当时通过各种关系进的是一所市属重点小学,学校名声大,后门多,生员爆满,一班六十四名新生。女儿上学早,五岁半便背起了书包。记得第一次期中考试,女儿得了一门满分,一门九十九分,但名次排下来却是二十几名。
本来这种成绩已无可指责抱怨。记得我们小时候读书,有个八九十分就不错了,哪有过这么好的成绩,比起女儿,我已经差得太多,还有什么话好讲?可是,尽管这种成绩不错,我却仍然十分担心,原因就是这二十几名的排名,假如女儿甘心自满,不再发愤图强,不再争第一,却是如何是好?
好在这种局面很快得到改观,二年级之后,尤其是有了作文课之后,双百分拿不到了,排头的成绩纷纷往下掉,女儿的成绩却掉得少,相形之下才冒出了尖尖角。
我特别在意的就是这似露非露的尖角,养成了女儿可贵的不服输的劲头。来到美国之后,凭着这股劲头,她又用最快的速度过了英文关,之后,一路走来,别人能做的,她能做,别人做不到的,她还要做。
学钢琴时,她已经过了十三岁,老师不想收她,说她已经过了学琴的最佳年龄。可她硬是不服气,不仅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而且学得非常出色,就连高中阶段最紧张的十一年级,她每天还至少抽出一个小时练琴,不仅没有影响学习成绩,还一鼓作气地考下了钢琴十级证书。
正是这种倔强的不服输的劲头,这种初生之犊的锐气和不被压力所困的做人习惯才使故事中的小女孩在那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越来越优秀。
写给家长:
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竞争的习惯呢?我们的建议是: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评价孩子的标准
我们经常把“孩子真听话”、“真乖”作为“好孩子”的评价尺度,可以说,这一观念已经陈旧。从孩子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来看,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坚强的意志,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及勇于和敢于迎接挑战、挫折与艰辛的心理素质才是科学的教育观念。
2。在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思维方面下工夫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鼓励孩子勤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不唯书,不唯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3。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
发展儿童个性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人的个性品质中的能力、性格、气质、意志以及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情感等,能反映人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意识,是和一个人的创造力、竞争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4。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有竞争的存在,必然有胜利,也肯定有失败,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胜利时,要想到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终点永远在前面,失败时也别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努力的方向。胜利时洋洋得意,失败时垂头丧气都是缺乏良好竞争意识的体现。
翅膀只有在锻炼中才能长硬,飞翔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学会,愿我们的家长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愿我们的孩子能成为未来社会的真正强者。
14耐心,不急于求成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曾做过一个经典的“成长跟踪实验”。
沃尔特?米切尔选择了一所幼儿园,并在幼儿园选出十几个4岁儿童,将一些非常好吃的软糖按每人一颗发给这些孩子,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就只能吃手里这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则能吃到两颗。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在这批儿童中,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决心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坚持到最后,他们或闭上眼睛不看奶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最后,他们终于熬过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吃到了两颗糖。
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把这个实验一直继续下去,他们对接受实验的孩子进行了追踪调查,这项实验一直持续到孩子们高中毕业,结果发现:在4岁时就能以坚忍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表现出更强的社会竞争性、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自信心,更加独立、主动、可靠,能较好地应对挫折,不会手足无措和退缩,为了追求某个目标,他们像幼年时一样,仍能抵制“即可满足”的诱惑。
而那些急不可待,经不住软糖诱惑,只吃到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
在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个人是否有耐性,是他人生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有聪明才智,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目前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却越来越出现一种趋向,即不会忍耐。比如说,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顾是非盲目行动,不会谦让,没有耐心,念不完一本书,在家里待不住,干什么事情都要让家长帮忙,喜欢玩有刺激性的电脑游戏,脾气暴躁,稍一批评就张口顶撞,甚至离家出走,所以,耐性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就习惯于需求的延迟满足。
孩子产生“欲求过分”的问题,表面上看原因似乎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根子还是在家长身上,是家长“有求必应”的行为滋长了孩子的这种习惯和心态。
另外,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一句话、一张图片、外界一点点新鲜的刺激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兴趣改变得快、耐性及坚持性差等习惯。因此,孩子耐性的培养主要需要父母的配合,因此,本节我们主要从父母的角度讨论怎么培养孩子的耐心。
写给父母: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耐性,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培养孩子的坚持性,需要耐心地引导
家长可用亲切的语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避免分散注意力,使他坚持完成所进行的活动。
2。培养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渐进
孩子可能学习一会儿就烦躁不安了,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而要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坚持下去。开始时可以短一些,等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再逐渐延长时间。
3。从日常生活中培养
由于当今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都力求方便和快速,诸如即溶奶粉、速溶咖啡、方便面、快餐、遥控选台器等等,想吃、想看,都不用“等”,马上就有!这种凡事不要“等”的快捷生活,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幸福,但实际上却使孩子推迟了训练“耐性”的机会。因此,父母应从日常生活中借着“等”来培养孩子的耐性。例如,当有着排队等候的事情就要带领孩子一道耐着性子等候,以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性”。
4。在玩具上加以注意
父母应利用玩具来有效地训练孩子的耐性。不仅要帮助孩子选一些能够训练耐性的玩具,还要监督孩子在玩玩具时,做到有始有终,不得中途改做其他事情。例如,当孩子在玩积木时,不要在孩子堆到一半时,叫他去收拾书包;在拼图还没有拼完,不要叫孩子去洗澡;当孩子绘画画到一半时,不要让孩子去做功课,等等。严防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
5。在游戏中训练
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耐性。平时,注意选一些需要有耐性的游戏同孩子一起玩,以培养孩子的耐性。在孩子玩耍时,要勉励孩子有始有终不要答应孩子在一个游戏玩了一半搁下来去开电视机。
6。给予鼓励和协助
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没有做到底,或是有困难或厌倦感,这时父母就要从旁鼓励、暗示和协助他们一定把它完成。如果孩子对每件事都能做到有始有终,将事情做到底,做完,这就是最好的“耐怀”训练。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把每件事做完的习惯,这是训练孩子“耐性”的最有效的方法。
7。家长要做出榜样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8、给孩子设置点障碍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5乐群好交
同学之间彼此不和,惊动了老师。
一天上课时,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纸条,要求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他们所不喜欢的人的姓名。
有些同学在30秒之内,仅能够想出一个,有的同学甚至一个也想不出来,但是另外一些学生却能一口气列出15个之多。
老师将纸条逐一收上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列出不喜欢的人数目最多的,自己也正是最不受众人所喜欢的,而那些没有不喜欢的人,或者不喜欢的人很少的同学,也很少有人讨厌他。于是,老师得出一个结论:大体而言,他们加诸别人的批判,正是对他们自身的批判。
当你喜欢别人时,别人也可能会接纳你;但是当你不喜欢别人时,别人也可能不会接纳你。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对你怎样。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
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孩子存在孤僻离群,不爱与人交往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更容易形成这种习惯。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由于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放纵不管,使孩子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生活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
而研究显示,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这些孩子比较热情、活泼、大胆、勇敢,很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
每个人都是天生乐群的
儿童生来应该是爱说好动、天真活泼的。从孩子的天性来说,都是乐群好交的。但如果他们长期不与人交流,缺少父母的情感关爱,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冷漠、害怕交往。那些孤僻离群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缘于天生,而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
贞贞的童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又要每天上班,家里就请了个小保姆来照顾自己。这时本是一个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但是贞贞却成天只能默默地跟玩具做伴。
日复一日,孩子在这样无声的环境里度过了漫长的两年,到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把小贞贞送去幼儿园。在上学的第一天,当贞贞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时,却吓地直往妈妈怀里钻,还一直喊着:“妈妈,我不上学,我要回家。”
在幼儿园的日子里,贞贞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
黑暗的眼睛只能看到黑暗,光明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光明
周围的人不可能都合你意,你也不可能喜欢一个人的所有,乐群好交的人是善于发现对方优点,忽略不重要的缺点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给自己和别人快乐,受到别人的喜欢。
老人静静地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
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这个小镇,看到了老人,停下车打开车门,向老人问道:“老先生,请问这个城镇叫什么名字?住在这里的人属于哪类人?我正在寻找新的居住地!”
老人抬头看了一眼陌生人,回答说:“你能告诉我,你原来居住的那个小镇上的人是什么样的吗?”
陌生人说:“他们都是一些毫无礼貌、自私自利的人。住在那里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快乐可言,这正是我想搬离的原因。”
听了这话后,老人说:“先生,恐怕你又要失望了,这个镇上的人和他们完全一样。”陌生人怏怏地开车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另外一位陌生人来到这个镇上,向老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住在这里的是哪一种人呢?”
老人也用同样的问题来反问他:“你现在居住的镇上的人怎么样?”
陌生人回答:“哦!住在那里的人非常友好,非常善良。我和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我因为职业的原因不得不离开那里,希望能找到一个和以前一样好的小镇。”
老人说:“你很幸运,年轻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们那里完全一样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如果眼睛是太阳,那么看到的也是太阳,如果眼睛是黑暗,那么看到的也是黑暗;看待人生和社会,我们一定要有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态度,不能追求完美无缺,不能求全责备。
写给家长: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改正孩子孤僻离群的坏习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