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阀治世-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拥有足够的兵力,才能吞得下。职业兵前面打,义务兵后面守,这个方式还是不错的。
赵岩在感觉轻松过后,更在意的还是辽东能搞到多少银子,抓到多少满奴的问题。
就如刘恒所算的一般,一个苦力在山东起码要一两银子工钱,而在南方一些地区甚至更高。
抓一个不要钱的奴隶回来,一年就能收益最少十两银子。
一个人十两,一个百万个人就是一千万两,两百万人就是两千万两。
这有是为什么赵岩如此热衷运倭奴的原因了。
在这个蒸汽机还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年代,奴隶是存在价值的,而且利润还很大,更不会抢了百姓的饭碗,毕竟赵岩还要修很多工程,用工量是非常大的。
用这些奴隶来修工程什么的,就会创造很大的隐性收入。这一点,明王朝是普遍存在的。
不过明王朝是将自己的子民作为隐性收入的对象。赵岩则是直接抓异族回来当奴隶。
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正义与公平,在这个地球上,国与国只有弱肉强食,实力弱小的国家不是依附强大的国家,就是被强大的国家吞掉。
美国在后世就很嚣张,打这个国家打那个国家,很多人用这一点来批评美国是假民主,思路本身就不对,不管是否是真的民主也好,假的也好,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民主的,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一样。不然还要国界做什么?干脆把国界一抹,来个地球共同体。
而二十一世纪的国家,则分为两类,一种是不断强壮自己的国民,狠抓教育,大搞科研,创造一个能让公民发挥出自己潜力的环境,以求能在其他国家身上谋取到利益。
一种则是搞愚民,不抓教育,也不怎么搞科研,以压榨人民和同族为目标,也就是以统治为目标,而不思进取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最终的下场只有灭亡,在不断的发展之下,双方实力越拉越大,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赵岩穿越到这个年代,世界还处于蒙昧时代,不乘机大肆扩张岂能对得起这样的机遇,就如马克思所说的一般,资本家的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鲜血,若以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赵岩的确感觉自己挺肮脏的,整天想着抓捕奴隶,残害世界人民……
按理说,满清两百万的人口,抓个五六十万青壮来当苦力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赵岩心里预算着数量,一边打算明年把多少奴隶投入铁路建设当中。
不多辽东的形势也不太好,刘恒在报告中说,辽东的汉人大多缺粮。
在这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缺粮,可见辽东的汉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因为饥寒而造成的死伤定然较为惨重。
目前山东的船只中,三十艘飞剪船调往美洲支援殖民地去了,南洋分队抢回来的商船已经前往日本运输倭奴。
剩下也就是原来的七十艘商船,这些商船看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不断往旅顺运输粮食、棉衣等物资了。
赵岩马上让人往龙口调集粮食,今年秋收刚过几个月,粮食很是充足,米麦虽然不多,但红薯粉干绝对多,堆得满仓库都是。
大手一挥,就是八百万石粉干,八百万石一般也差不多了,毕竟辽东的汉民,估计最多也就两百多万。
满清之前怕汉人造反,先把富户杀光,又把穷鬼杀光,接着人力不足了,又开始进关掳掠人口了。
把汉人掳掠到辽东,自然是拿来当奴隶使唤。
前前后后抢的人,加上繁衍的新增人口,绝对不会超出三百万,八百万石粮食足够让两百多万人撑过这个冬季和明年春季了。
当然,辽东这样的大胜,更是增长名望的好时机。
崇祯既然对他动手,赵岩自然不会玩愚忠,以后自然不可能把权力还给他,所以在使用武力的同时,宣传攻势也是要配合行动的,让自己的名望高出崇祯,是宣传重点。
《大明日报》就是赵岩目前手中的王牌。
《大明日报》的售价很低,只要一个铜板就能买到一份,所以销售量非常大,但这样的价格对于报纸来说,依旧有利润可赚。
由于使用了活字印刷,加上登莱的纸张生产起步很早,在工艺上也是最为顶尖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所以价格自然就低了。
活字印刷在大明并不普遍,因为这年代的文人买书都是买那种雕版印刷的,因为这样有艺术性,用活字印刷出的书籍在销售上并不是很好。
古代的文人嘛都爱讲究一些东西,登莱印刷出来的书籍,卖出山东的价格是最低的,比建阳、建安印出来的‘泛滥版’书籍卖得还要低,结果销量也只是取代了闽北印刷行业的那一部分,那些雕板精致的印刷书照样卖得好。
虽然说活字印刷在后世名列四大发明,但在应用上却是很少很少。
但《大明日报》在一些省份还是有亏损的,毕竟不是每个省的情况都一样,在报纸传递中就占据了较大的成本。
而报纸这个东西,在宋代其实早就有,在发达的地区也较为普遍。同时宋代也有审核部门,宋代可以说是在生产管理上最为精密的封建王朝,很多管理方式都是非常超前的,所造就的繁荣,成了历代无法超越的巅峰存在,只是重文轻武太过严重,已成赵岩的反面教材,这才是赵岩要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建设二十万职业化军队的原因。
前几天发出去的那份刊有《打到沈阳过春节》的报纸,在山东一经发行就被抢购一空,而在其他各省的销售情况还未传回,一些省份还未把报纸发出,不过想来也是不错。
正如赵岩所想,那篇《打到沈阳过春节》的战地报道,让大明日报的销量在当天猛增,许多不看报纸的人也专门去买了一份。
自从清君侧之后,赵岩的名声自然是名扬整个大明,但名望就说不上好了,一些人支持赵岩,一些人则对赵岩怀着敌视的态度。
如两淮盐商,江南布商,郑氏集团,还有一些明王朝的死忠,对赵岩都很不爽。
看到那篇春节前打到沈阳的战地报道,很多人都人都认为这是山东军在吹牛皮,而且很快这个牛皮就会不攻自破了。
只有山东的百姓才不觉得自己的子弟兵们在吹牛皮。
……
很快,新一期的《大明日报》,开始对辽东大胜大报特报。
歼灭清军二十余万,浑河决战十三万,抚顺又歼七万,解救汉民二百余万,抓获女真野人预计也将超过两百万。
同时赵岩也在《大明日报》上宣布,辽东不出半月将全面收复,建虏也已无翻身之地,两宋异族之祸大致剪除。然建虏残部,及蒙古各部落,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明的主要安全威胁。
同时被虏至辽东的各地汉民,若有想要返乡者,山东军将把他们送回关内。
这一期报纸一经发行,销售量便一路猛增。
荡灭建虏,可谓是天大一般的事。
朝廷官军在辽东一败再败,让多少大明志士为之心痛,之前赵岩扬言三年复辽,在很多人看来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赵岩只用了两年,便已将辽东收复。
之前质疑的声音一下哑火了,什么打到沈阳过春节,人家山东军打到沈阳后连春节都不过了,直接开始全面收复辽东了。
辽东,这个困扰了大明将近五十年的问题,终于被荡灭。
赵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从不说大话,三年复辽,他只用了两年,甚至严格的说,他只用了一年。
紫禁城内,崇祯收到消息,心情很复杂。
他不得不承认,在军事上大明无人可与赵岩相比。
最近一段时间,大明的政务,都被内阁给包揽去了,这让崇祯有了种久违的轻松,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一些东西。
最主要的还是理财方面,军事上由杨嗣昌去干就行了。
杨嗣昌自被赵岩放了后,表现出了苦干、硬干、强干的精神,让崇祯很欣慰,最近朝中的大事,无疑就是军费上的拨款问题。
崇祯还拥有兵权,理论上,内阁与皇帝分工,一个掌握政权,一个掌握军权,但内阁到底会给多少军费,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内阁有赵岩撑腰,压根不怕崇祯。
所以这两天内阁与几个太监部门争得很厉害,暂时还没有个定论。崇祯觉得,与其指望内阁,还不如自己想办法多赚点银子。
他赵岩能从一穷二白的乡下土豪,几年发展到这个地步,他自然也可以,这一点崇祯有着他盲目的自信心。
但他对这方面涉猎很少,所以决定明年赵岩大婚时,去山东巡访一遍。
……
崇祯十年,可谓是个多事之秋。
然而,大明各地却出现了愈加稳定的势态,先是开春后赵岩攻辽,将黄台吉围在朝鲜,全歼进入朝鲜的清军,只有部分清军跑进了山区当中。
之后又是赵岩西征流贼,生擒闯王高迎祥,又招抚刘国能一部。
紧接着就更劲爆了,赵岩突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直接走海路进攻京师,不到半个月就拿下了京城,然后迫使崇祯签订《立宪约法》。
年末时,山东军在辽东再次发动攻势,一举收复辽东。
东北的建虏已经被荡灭。西北的流贼,在征剿和救济之下,也渐渐消声灭迹。李自成、张献忠与罗汝才等大部流贼纷纷就抚熊文灿。
流贼在西北已经无法生存,自从赵岩征剿西北后,流贼被打掉大半,同时还在陕西大肆移民,并运粮救济。
在饿不死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人愿意从贼。同时孙传庭将十余万官军调集陕西,陕西流贼有的窜入四川,有的窜入湖广。
四川有辽东军第二营,同时还有秦良玉的兵马。进川和找死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各部流贼纷纷就抚,熊文灿是一个一个的往上报,内阁就稳定着想,也一个个的给了官职。
那些流贼目前还很安分,自然不是因为熊文灿和朝廷的官职,而是在忌惮赵岩的征剿,赵杀星的恐怖,流贼之中人尽皆知。
赵岩在《大明日报》上就曾对这些这些流贼表态过,若谁敢诈抚,定派重兵剿灭,这让那些受抚的流贼一时不敢再乱来。
过不了多久,就是崇祯十一年了。
赵岩相信,到明年,大明的形势将更好。
' '
第一百就十一章:新式蒸汽机问世
第一百就十一章:新式蒸汽机问世
崇祯十一年的春节很快到来,山东今年的年过得特别热闹,此时的山东,特别是登莱二府,几乎家家几有粮有肉。
经过一年的发展,养殖业增长速度非常快。
东三府的鸡鸭数量达到九千多万只,平均每个人达到十只左右。生猪存栏达到七百万头,也差不多平均每个人也有一头。
牛存栏已经增长到了一百八十万头,增长速度很是缓慢,还是因为繁殖速度问题,牛一般都不宰杀。
东三府虽然经过多年开发,但相对来说,东三府的人口密度还不是很高,只有八百多万的人口。
相比后世的十三亿人口来说,发展养殖业的土地面积和资源要更加充裕许多。
西三府的情况则要差上一些,鸡鸭存栏只有六千多万头,生猪存栏四百余万头。不过西三府的人口也比东三府少。
以前是西三府繁荣,现在反而是东三府更加繁荣。西三府的口人只有五百多万,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西三府的残余势力很大。
鲁王,以及孔府,是西三府最大的两个地主,不在赵岩的管辖之内,一个孔府占据的土地就达到六百多万亩,鲁王也有将近四百万亩的土地。
他们占据了大量资源,又不在赵岩的管辖之内,政策远远没有东三府好,人们自然不愿意留在西三府当佃户。
西三府的佃户们见东三府的政策良好,一个个拖家带口的跑到了东三府。
虽然孔府和鲁王不在赵岩的掌控,但地方行政权却是在赵岩手里,那些佃户要想去东三府,直接批个路引就行。
结果……自然很悲剧。
现在鲁王和孔府都缺佃户,到处找佃户的同时,赵岩又在和他们抢人,待遇又不想提,结果大片土地在那里长杂草。
不知道谁出的主意,孔府直接把西三府的农田改成了农场,开始在他们的地里搞牧业,一举解决了佃户缺少的问题。
鲁王则不那样,而是提高了佃户待遇。毕竟种棉花的收益比较大,提高一点待遇和以前也差不多,毕竟现在棉花加工简单了,销量也好了,提高佃户待遇后,虽然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也差不多。
西三府的地块,用来发展牧业?这简直就是巨大的浪费,毕竟西三府的地块是非常适合种植经济型作物的。
这也是赵岩打算对孔府动手原因,鲁王倒是还好一些,占的土地没孔府多,管理上也不是那么的乱来。
西三府与东三府得区别对待,主要还是因为种植的作物不同,在西三府永远不可能把土地拿来用农场的模式来发展。
因此土地兼并问题必须解决,而在辽东这样地广人稀的地区,个人拥有的土地达到几千亩那绝对是正常的。
但在西三府,五百亩就是赵岩的底线。
土地太少,会造就贫穷,土地太多,会造就贫富差距的拉大,这是指农业收入上的不均等。
虽然西三府的土地很是集中,但今年的春节,也过得马马虎虎,在表面上甚至比东三府更热闹。
西三府的商人多,乡绅也多,为了庆祝今年的大胜,那些商人今年赚了钱,这个年自然是要过得热闹。
东三府的年过得并不如以往热闹,因为很多士兵都走上了战场,很多士兵都无法回家过年。
不过那些士兵在辽东过的这个年显然也不错。
辽东的春节虽然过得不是很滋润,除了除夕和初一两天吃到了从龙口送来的丰盛大餐外,其他时间都在继续作战。
此次冬季攻势,一口吞下了整个辽东。
从满清手中查抄的财货,在铁岭缴获一千一百万两左右,沈阳缴获了三百万两,而在其他地区,则相继缴获四百万两左右。
满清的国库只有三百万两左右,其他的资产都是其他鞑子的个人财产,每一次抢掠,每一个清兵大多都会藏上一些财物,而橡阿济格、多尔衮等这些亲王每次南掠,必然私吞许多财货。
这些缴获的财物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那些逃走的满清鞑子给带走了,另外一部分用来从晋商手中购买物资了。
若非如此,满清的国库不可能就那么点钱。
此次攻势,收复辽东城池二十八座,将整个辽东的城镇都已攻克。缴获财货一千八百万两。
抓获满奴七十六万人,解救辽东汉民一百八十余万,其中工匠十万人。
抓获的满清鞑子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余万,但被砍了一半,只剩下这七十六万具备劳力的。
除了辽东军第三步兵营留在小凌河防备官军外,其他各营在攻克了所负责地区的城镇后和汉人集中的农庄后,分散成小队开始扫荡乡村。
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扫荡,整个辽东的满洲鞑子被清理了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躲藏了起来。
毕竟辽东这么大,想躲的话地方多得是,除了辽东平原不太好躲外,森林密布的地区却是极好躲藏。
至于如何处理那些满奴,赵岩对茅元仪吩咐道:“这七十六万满奴,全部给我运回山东,把这些满奴留在辽东容易被他们跑了,运回来后,全部都上黥刑。”
“主公所虑不错,只是和黥刑该在哪个部位?”茅元仪问道。
“脸部,一定要显目。那些充ji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