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狄仁杰探案之九连环-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周靖媛站着不动,便问:“靖媛,还有什么事吗?”周靖媛的脸突然微微一红,低声道:“现近午时,街上越发拥挤,靖媛只一个人,总有些不妥……狄大人,可以让沈将军送我回府吗?”

第五章:新年 (10)
狄仁杰一愣,马上笑答:“行,当然行啊。沈槐啊,你就跑一趟,送周小姐回府。”沈槐才听到周靖媛的要求便大为讶异,见狄仁杰吩咐下来,也不好拒绝,只得口称遵命。二人与狄仁杰和曾泰道了别,去马厩取了各自的马匹,回周府去。

  走到半程,周靖媛“扑哧”一笑,娇声道:“喂,沈将军,你是哑巴啊?怎么一句话都不说?”沈槐闷闷地道:“周小姐想说什么?”周靖媛眨了眨眼睛:“随便聊聊啊,难道沈将军不会聊天?”沈槐道:“狄大人只让末将护送小姐回府,没让末将陪小姐聊天。”“你!”

  想了想,周靖媛又道:“也罢,那就我问你答,总行了吧。你可别对我说,狄大人没让你回答我的问题。”“周小姐请便。”周靖媛暗自好笑,却装出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开始发问:“请问沈将军是何方人士啊?”“在下祖籍汴州。”“哦?汴州,中原人士。那沈将军又是怎么到洛阳来当武官的?”“沈槐此前一直在并州任果毅都尉,狄大人年前在并州致仕时与沈槐结识,后来便被朝廷任命成大人的侍卫长了。”“原来如此,那……沈将军的家眷可曾都接来洛阳?”“家眷?”沈槐朝周靖媛瞥了一眼,正好她也在朝他看,两人目光一碰,赶紧都掉过头,心中不觉泛起细小的涟漪,顿了顿,沈槐才答道:“沈槐自小父母双亡,是叔父将我抚养长大,如今家中只有叔父和堂妹两个人。”

  周靖媛听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松了口气,举目一看,周府就在前面。她扭头朝沈槐嫣然一笑:“我家到了。沈将军就送到这里,请回吧。”“好,沈槐告辞。”沈槐冲她抱了抱拳,掉转马头正要离开,却听到周靖媛在身后轻声道:“沈将军,谢谢你陪我回家……和聊天!”沈槐回头再看时,周靖媛的倩影已消失在周府的黑漆大门中。

  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驾马徐行回狄府,沈槐的心情有些沉重。那对远在金城关外的父女,他迄今为止生命中最亲的两个人,他既深深思念着,又常常刻意回避。周靖媛的话,让他不得不直面自己的牵挂:这个新年,不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

  沈槐和周靖媛离开后,狄仁杰便带着曾泰出了天觉寺后院的角门,来到与天觉寺相连的隔壁院中。这座院落规模不大,极为清静,院中草木凋敝,屋舍陈旧,气象十分萧瑟。曾泰四下张望着,好奇地问:“恩师,这些屋舍看似是禅房,可又不在天觉寺内,到底是个什么所在?”狄仁杰道:“曾泰啊,你可知道天觉寺是大周朝廷特定的藏经译经的寺院?”“学生有所耳闻。”狄仁杰又道:“大周藏经译经的寺院共有十余所,天觉寺只是其中之一。这个地方便是天觉寺藏经和译经的地方,叫做译经院,译经的人中有僧人,也有些俗家子弟,所以并不设在天觉寺的院内。译经院虽附属天觉寺,但其实是归鸿胪寺统一管理的。”“原来如此,学生受教了。”

  正说着,二人来到了院子中央最大的一所禅房前,禅房门前已然站立了位须发皆白的僧人,双目微瞑,两手合十朝二人行礼道:“二位施主,老僧这厢有礼了。”狄仁杰猛地一愣,盯着这个老僧看了半天,赶上去紧握住他的双手,热泪盈眶地道:“了尘,是我啊。几年不见,你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

  那了尘也紧握狄仁杰的手,哽咽半晌,才叹口气道:“是怀英兄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啊。了尘知道你操劳国事,殚精竭虑,真是太不容易了。今天怎么得闲过来?”狄仁杰连连摇头,端详着了尘失神的眼睛,突然叫道:“了尘,你的眼睛?”了尘惨然一笑:“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唉,看不见也好,眼不见心就更净了。”

  狄仁杰默然,站在原地发呆。还是了尘招呼道:“怀英兄,今日你不急着走吧,不急着走就请屋里坐,咱们好好聊聊,难得啊。还有那位施主……”狄仁杰这才想起来,忙给了尘和曾泰互相做了介绍。曾泰才知道,这位了尘大师是译经院的掌院大师,亦是狄仁杰多年的好友,近年来狄仁杰忙于国事,很久没有过来走动,却不料了尘多年的眼疾恶化,已几近失明了。

  在了尘素朴的禅房内,三人枯坐良久。狄仁杰的心情异常沉重,半晌才长叹一声,道:“了尘大师,我近来常常会忆起往事,尤其是我们几人初次相遇时的情景。”了尘颌首:“我也一样。自双目失明以来,我的眼前常常出现的,除了无止境的黑暗外,便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那一切竟都历历在目,宛如昨日。怀英兄,还记得曹丕那首感念建安诸子的《于吴质书》吗?”

  狄仁杰苦笑,低沉着声音念起来:“昔日游处,行则同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他的声音颤抖着,念不下去了,了尘接着吟诵:“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念到最后几个字,他的声音凄怆,几近恸哭。

  曾泰惊惧地发现,泪水在狄仁杰的眼中凝集闪动,只听他喃喃道:“了尘啊,这么多年我都不愿去想的事情,最近却老是在脑中徘徊。多少次梦里,我又见到他们,汝成、敬芝,还有……她。”了尘低着头,缓缓吐出两个字:“郁蓉。”听到这个名字,狄仁杰浑身一震,脸上的神情倏忽间爱恨交织,终于呈现出无限的凄怆,他重复着一遍遍地念道:“郁蓉,郁蓉……”

  往事,就这样轻轻掀起落满尘埃的面纱,朝他们走来,并将最终把他们拖入自己的怀抱,一起堕入到命运的无边轮回之中。
  作者题外话:还求大家在看的时候顺便投票收藏哈!

第六章:昙花 (1)
那是整整三十四前,唐高宗显庆十年,仲夏。

  狄仁杰时年三十六岁,在河南道汴州判佐的任上恰满十年。显庆元年明经中第以后,他便被派放到这个位置,成了大唐一名从七品下的地方官。初涉宦海,这个起步不高不低,但是狄仁杰很满意,作为一个意志坚定、刻苦实干而又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说,能够从地方的实际工作做起,积累经验,培育耐心,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汴州判司这个职位上,狄仁杰历迁了司功、司户、司法等各曹参军的具体职务,最后在法曹参军的位置上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才能的一片天地。

  仲夏之夜,暮色中总飘浮着夏堇和萱草清幽的香气,坐在汴州刺史府的衙署中,狄仁杰习惯地翻看手中的案卷,回顾着白天所处理的全部公务。衙署中除了他已经空无一人,狄仁杰从来就是走得最晚的,倒不是为了刻意彰显自己的勤劳公事,只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习惯,利用这段独处的时光,来反省自身的行为,保持头脑的冷静。这也渐渐成了他每天忙碌之后最大的享受。

  呼吸着夏夜清新的空气,今天狄仁杰头脑中反复盘旋着的,是昨天刚收到的恩师阎立本的来信。工部尚书阎立本是朝中重臣,太宗朝起就深得重用,本来是不可能和他这么个地方小官吏扯上关系的。然世事难料,就在两年多前,狄仁杰被本胥吏诬告,时仁河南道黜陟使的阎立本考察地方吏治来到汴州,便亲自处理了这起举报事件。阎立本可谓慧眼识珠,一番详细深入的调查之后,不仅认定举报之事是毫无根据的诬陷,还进一步查明狄仁杰吏治清纯,才干卓著,对他可谓是大加赏识,甚至盛赞其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狄仁杰因祸得福,从此与阎立本结下师生之谊。对于这样的交往,狄仁杰处理得十分低调,他绝不希望因此而落下趋炎附势的名声,即使阎立本对他有特别的提拔和重用之举,那也只能缘于他自身的才干和品行。

  阎立本回朝后不遗余力地向朝廷推荐了狄仁杰,到现在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昨天的来信中,阎立本写道,朝廷可能很快就会任命狄仁杰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虽然职位不变,但并州乃大都督府,其判司均领正七品上,对狄仁杰来说,也算是官升两级了。更重要的是,并州是李唐王朝的发祥之地,称为北都,地理位置关键,既是大唐面向北方的门户,也是保护关中地区的屏障,能去并州任职,对狄仁杰来说,确实是从政路上的一大进步。

  回味着阎立本信中的字字句句,狄仁杰感到隐隐的快意,从政十年的谨慎和勤恳,终于有了回报。衡量着朝廷吏部的办事效率,狄仁杰心想,这份调令恐怕也要到年底才能送达。当然,他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这段等待时期,同时也会尽更大地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情。他毕竟已经三十六岁了,最小的儿子景辉刚满周岁。大鹏的双翼已足够坚实,需要一片更广大的天空去翱翔,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他不会允许自己出一点儿差错。

  同僚徐进的招呼将狄仁杰从沉思中唤醒,他才想起今天还有个夜游龙亭湖的约会。汴州是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尤其是城西的龙亭湖,湖光山色,清丽婉约,带着种江南湖泊才有的妩媚雅趣,每到仲夏,龙亭湖便是城中的风雅人士泛舟湖面,品茗听曲,赏景会友的最佳去处。汴州的仕人官宦也常常在夏季相约组织此类聚会,作为拉拢各方关系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狄仁杰性情严肃,对这类事情本不热衷,又痛恨某些人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作风,所以很少参加这种聚会。但是近段时间,由于受到了阎立本的高看,他反而更加注意和同僚们保持友善,以免给人造成攀附高枝后目中无人的感觉。今晚赴约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狄仁杰与徐进登上画舫后不久,船只驶离湖岸,轻轻漂浮在一池碧水之上,月光如洗撒向湖面,微风轻拂,歌妓的琵琶声悠扬,还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为之忘情。船中大半都是狄仁杰的熟人,或坐于舱中品茗,或站在船舷叙谈,个个兴致勃勃,唯狄仁杰独自一人来到船尾,默默凝望着水中月亮的倒影,全身心享受着这安宁和孤独共存的片刻。

  突然,宁静被一阵烦人的喧闹打断了。狄仁杰皱眉展目,原来喧闹声来自于近旁的另一只画舫。那只船张灯结彩,看上去比狄仁杰所乘的画舫还要华丽富贵,船头处聚集了一大帮人,指手画脚地在讨论着什么,十分激动。两船相错,似乎彼此有不少人相互熟识,紧接着本船上也有人开始纷纷议论起来,嘈杂声越来越大。

  画舫摇晃起来,随后便干脆停了下来。狄仁杰听到船头人声中还夹着脚步咚咚,两船间似乎有人走动。他不想理这些闲事,便继续呆在船尾赏景,耳边偏偏传来叫声:“怀英兄!怀英兄!”狄仁杰无奈地回身,几个同僚兴冲冲地赶过来,徐进打头叫道:“怀英兄,隔壁船上有个案子啊,你这位法曹大人该出出面了!”

  “什么案子?”狄仁杰问。“哎呀,你去看了就知道了,快!快!”徐进不由分说,和另外几人联手,连推带搡地把狄仁杰带到了船头。一块踏板搭在两船之间,还没等狄仁杰弄清楚状况,已经被众人接到了对过的船上。

  看到狄仁杰来,围在一起的人们自动向两旁闪开,只见人群正中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人长身玉立,锦衣冠带,风度翩翩,一望便是位出生高贵的公子爷,另一人则形容猥琐,獐头鼠目,似乎是个小商贩。

  旁边有人在喊:“法曹大人来了!咱们且看看,法曹大人如何断这个案子!”人群正中的二人闻言一齐向狄仁杰望过来,那小商贩率先抢步上前,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口中连呼:“法曹大人要给小人做主啊!”狄仁杰不露声色地道:“什么事情,你慢慢地说来。”

第六章:昙花 (2)
这小商贩口齿倒挺利落,很快便将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原来他叫孟九,是汴州城内最大的玉器铺子“珍珑坊”的掌柜。大约在半个月前,同船的这位贵公子来到了“珍珑坊”,说要送一件上好玉器给表妹过生日,孟九陪着他挑了半天,竟未选中一件成品,不是玉的成色不够好,就是雕刻工艺欠缺。最后,孟九无奈之下便建议这位李姓公子干脆直接选一块玉石,然后再指定样式特别加工,便可做出件独一无二的玉器来。李公子欣然同意,最终挑选了店中最昂贵的一块*和田羊脂白玉,并指定最好的雕匠雕刻成观音立像。李公子还要求,这尊玉观音必须要在今天之前完成,因为他表妹的生日就在今日。当时孟九很为难,雕刻观音立像是个精细活,最少也要十五天的时间,这样算来,雕像完成的日子就是今天了。双方最后商定,因李公子要陪着表妹夜游龙亭湖过生日,孟九只要赶在游船离岸之前,将刚刚雕刻完成的玉观音送上船来,便可以赶上趟。李公子当下留了五千钱作定金,剩余的二万钱由孟九送来玉观音后当面给付。

  于是这半个月间孟九催促着雕匠日夜赶工,总算在今天上午将玉观音完成。白天作了最后的细致加工,并包装妥当。趁着夜色刚刚降临,孟九如约来到龙亭湖上的游船,找到了李公子。李公子很高兴,叫来表妹和她的女伴,三人在船头围坐,于月光下细细品赏这尊来之不易的玉观音。三人本来看得十分高兴,孟九心中也颇为欣慰,却不料那表妹的女伴突然指着玉观音笑个不停,李公子和表妹满腹狐疑,问了半天,她才说出这观音的面容很像家里的三姨奶奶。此话一出,李公子表妹的脸顿时挂了霜,撂下李公子,站起身便和女伴回了船舱。李公子的脸也黄了,气呼呼地对孟九说要退货,这孟九哪里肯干,一定要李公子收货付钱,两人捧着玉观音互相推搪,突然间李公子一松手,玉像在甲板上砸了个粉碎。

  见此情景,孟九更要拖着李公子付钱,可李公子却一口咬定是孟九砸的雕像,不仅不肯付钱,还要孟九连先前的五千定金一起赔出,两人顿时闹成一团。船上的其他人等纷纷聚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遂成一段公案。

  狄仁杰静静地听孟九讲完,眼睛的余光早已扫过地上玉观音的残肢断臂,再看那位李公子,镇定自若地站在一边,脸上的神气清朗润泽,好像说的事情与他完全没有关系。狄仁杰也不开口,只朝这位李公子微笑点头,李公子会意,洒脱地向狄仁杰一拱手,朗声道:“区区小事,竟然劳动了法曹大人,在下愧不敢当。”狄仁杰还礼:“公子不必客气,虽是小事,却也要论个是非曲直。公子对孟九所说的情况,有什么补充或者不同意见吗?”

  李公子笑了,不慌不忙地表态说,他对孟九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无异议。唯一的出入就是,他坚称砸碎玉观音的是孟九自己。狄仁杰环顾四周,问旁人可有看见当时情景者,都说没有见到事情的经过,是玉观音砸碎以后才围拢来的。

  狄仁杰站在原地,默默思索着。突听船舱内有个女声在说:“什么了不起的破玩意儿,把官府都给闹来了!表哥,我看你就把钱给了那伙计算了。”李公子朝舱内答道:“表妹稍安勿躁,这不是钱的问题。”船舱里又传出另一个女声,一边咯咯笑着,一边道:“不是钱的问题,难道是脸面的问题,那三姨奶奶的脸不是都砸碎了吗?”就听李公子的表妹叫起来:“郁蓉!还不都是你闹出来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