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考古中国: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记-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序章 日落紫禁城(1)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1908年11月),严酷的冬季过早地笼罩了北国旷野,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枯枝败叶,在古都北京大街小巷窜动不息。神圣威严、王气逼人的紫禁城,弥漫着一股阴森、神秘、恐怖的气氛。
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晏驾于被囚禁的中南海瀛台【1】居所,清末紫禁城上空最后一颗希望之星陨落了——这位年轻的皇帝神秘而又极其凄苦地离去,使许多立志改良的有识之士在经过了一阵大悲大痛之后又深深地为之惋惜:假如这位力求变法改革的光绪帝死在他的政敌慈禧老佛爷之后,或许大清帝国的落日还可以另一种方式斜挂西天。
但是,历史老人没有这样安排,他所赋予芸芸众生的是这样一个富有嘲弄意味的画面:十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光绪皇帝登腿翘辫子的第二天,紫禁城内的空气进入了短暂的凝固之后,“嘭”地一声炸开,本朝惊天动地的大事终于发生了——驾驭大清帝国近半个世纪,权倾朝野的铁血女人,74岁的慈禧皇太后咽下最后一口气,死于西苑仪鸾殿。自此,一个行将全面崩溃的帝国残局,不可更改地落到了醇亲王载沣之子,一个年仅3岁的男孩溥仪的肩上。
慈禧死后第十七天的十一月九日,溥仪在紫禁城太和殿被摄国执政的父亲载沣抱上龙床,以“承继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和大清王朝入关后第十位皇帝的九五之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当司礼大臣读到新天子的年号定为宣统时,幼小无知的溥仪突然哭喊着要回家找乳母吮奶。这一意外插曲搞得满朝慌乱,其父载沣急步向前侧扶着幼子,以十足的庸才之言焦急地喊道:“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这不祥之语一经出口,跪拜的群臣大为惊骇,同时又无不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天意至此,看来这大清真的是要完了!”
摄政王载沣不幸而言中。
就在溥仪登基不到三年的辛亥年(1911年),大清帝国的丧钟被南方的革命党人敲响。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全国掀起了暴风骤雨加冰雹般的反满狂潮。同盟会领袖孙中山抓住时势,于1912年1月1日,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临时政府,改年号为民国元年。
新政府的成立,使日薄西山的清王朝在革命党人的胁迫和本朝北洋大臣袁世凯的诱逼、欺骗下,极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地做出了让小皇帝溥仪退位的决定。
在清廷公布皇帝退位诏书的同时,中华民国“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等等条款也一并公布于众:
(甲)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退之后,优待条件如左: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辞位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 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辞位以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 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如其旧;
(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私权及公权,与国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序章 日落紫禁城(2)
(一)与汉人平等;
(二)保护其私有财产;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
(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随着皇帝退位诏书和民国优待清室条件公布天下,宣告了大清皇朝统治中国的正式终结。自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多尔衮定都燕京,以摄政王开基,入主中原,奠定大清基业,此时也以摄政王终结。大清王朝共传十主,凡二百六十八年,若加上入关之前,清王室在满洲称帝的二主,总计十二朝。
按照清廷和民国政府事先达成的协议,紫禁城一分为二,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前朝部分即三大殿【2】和文华、武英等殿宇归民国政府所有,内廷部分即后三宫【3】和东、西六宫等处,仍为清廷人员占据。
在这以后的十几年里,紫禁城内小朝廷那种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未有丝毫的变更,宫里宫外驻有大批的护军,森严气氛一如既往。满蒙王公旧臣遗老,以及念佛吃素的僧侣们,照例进进出出,向高踞在宝座上的“小皇帝”叩头礼拜。大批太监、宫女、侍卫供“小皇帝”和“后、妃”及“皇室”人员役使,并有“内务府”【4】、“宗人府”【5】等衙署为小皇帝和“皇室”人员操办事务。
其后数年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和###声中死去。1917年,张勋率领他的辫子军从徐州一路杀上京城,将溥仪重新按坐到龙椅上,又让其做了皇帝,并在城里城外挂起了象征着清皇朝的龙旗,实行了复辟。重新当上皇帝的溥仪没有想到,他的这个举动,为后来被驱逐出宫和东陵盗案的善后事宜,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对这次历史上称为“丁巳复辟”的事件极为不满的北洋实力派人物段祺瑞,立即在马厂誓师,率军杀来,直杀得张勋丢盔弃甲,逃到了荷兰使馆。整日梦想着重振大清雄风的溥仪,也不得不第二次颁布“退位诏书”,天下暂时又得以平静。这之后的几年中,民国政府又接连经历了几任总统的更替,整个中国渐成诸侯割据,军阀混战不息,更加动荡不安的新格局。
历史终于迎来了以直系军阀曹锟为政府总统的不凡的1924年和在这一年里发生的“北京政变”。这次中国近代史上非同凡响的政变,在促使“贿选总统”下台、紫禁城内的小朝廷烟消云散的同时,也为几年之后清东陵发生的惊天大案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注释:
【1】瀛台:西苑南海小岛上的建筑群。明代原称南台,清代自顺治年间修葺后开始使用,因其景色秀丽多姿,美如画中的海上仙山“瀛洲”,故改名瀛台。
【2】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之总称,是位于紫禁城内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也是明清时期外朝的中心。三大殿南北依次坐落在土字形的台基之上,以门庑相连,四角有崇楼,为一封闭式院落。占地八万余平方米,约占紫禁城总面积的九分之一,是宫中最大的院落,至今建筑保存完好。
【3】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之总称。位于前三殿后的中轴线上,是明清时期内廷的中心。后三宫南北依次坐落在两米高的台基之上,以门庑相连,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二百二十米,东西宽约一百二十米,占地约二万六千平方米,房屋四百二十余间,至今建筑大致保存完好。
【4】内务府:或作内府,“总管内务府”的简称。清代总辖宫廷事务的机构,凡帝后的衣、食、住、行、育、乐都由其负责承办,并管理太监、宫女等。清入关前即设置,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废,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又废十三衙门,复置内务府,遂成定制,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为止。内务府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简称为内务府总管,正二品,皆由满族王公大臣兼任,无定员,等于是皇帝的大管家。
序章 日落紫禁城(3)
【5】宗人府: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大宗正院而置,设宗人令一人,左右宗一人,宗正、宗人各一人,俱以宗室王公充任。宗人府掌皇族属籍,按时纂修玉牒(皇帝家谱),书宗室子女嫡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对确保皇族特权、维护皇家宗法等,具有重要作用。
。 想看书来
奉军入关(1)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中国北方最具实力的两大军事集团——占据东北三省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同占据中原、掌控###的直系军阀吴佩孚、靠贿选登上总统宝座的直系首领曹锟之间大动干戈,开始又一轮的相互搏杀。
早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系的速败而告终,张作霖退出关外整军经武,伺机复仇。他不断派密探入关刺探曹、吴内部的动静,以求知己知彼。当他得知自曹锟贿选以来,直系军阀已分裂为保定、洛阳两派,以致貌合神离、各怀鬼胎,且吴佩孚手下大将冯玉祥又满腹牢骚,对吴颇为不满并准备拥兵自立时,张作霖大喜过望。他知道冯玉祥这位脑后有反骨的“倒戈将军”,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便断然决定在直奉大战爆发前,先从冯玉祥身上下手,并密请北洋军阀###段祺瑞和民国政府###部长黄郛,向冯玉祥策反。其条件是:一旦冯玉祥倒戈,奉军击败曹、吴所部直军后不再入关,北京政局由冯玉祥组阁主持;与此同时,张作霖又令他的儿子张学良密赴冯部,向冯玉祥暗中赠送“军饷”50万元,以加重诱饵和砝码。冯玉祥听信了游说,收下了奉军的巨款,并答应见机行事。
9月15日,张作霖将东三省保安军恢复为原镇威军,总司令是曾自称“镇威上将军”名号的张作霖本人,总参谋长是老谋深算的留日派军官首领杨宇霆。在杨宇霆的主持下,奉军将领张学良、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李景林、张作相、张宗昌等人,共同制定了对直作战的整个战略。这个战略是由热河南路、北路及山海关正面,三路并进。当热河两路到达喜峰口、冷口一带,与山海关一线齐平时,三路大军同时发动猛攻,力争一战而置直军于死地。
9月下旬,张作霖指挥6个军团,号称30万众,分三路向山海关、热河南北路进发。同一天,由葫芦岛起飞的奉军飞机开始出现在山海关上空,一字形舰队也开足马力向秦皇岛方向集结。整个奉军已刀出鞘、弹上膛,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曹锟急召吴佩孚进京主持御敌重任。9月17日,吴佩孚的专列抵达北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随后举行的直军高级将领秘密军事会议上,曹锟以民国政府大总统的名义宣读了对张作霖的###令,并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王承斌为副总司令兼后方筹备司令。接下来,根据吴佩孚所开列的名单,任命彭寿莘、王怀庆、冯玉祥为第一、二、三军总司令。
9月17日,讨逆军吴总司令在中南海四照堂就职,并亲笔点将。前来参加会议的除直系各军将领外,还有代理国务总理的颜惠庆,以及全国陆军总长陆锦、海军总长李鼎新、海军总司令杜锡琰、航空署长敖景文等共60多人。一时,四照堂内将星闪耀,大有八方风雨聚京都之势。
吴佩孚下身着一条白布打裹腿的裤子,上身穿一件酱色宁绸夹袄,外套玄色坎肩,纽扣却都未扣,嘴里衔一根纸烟,慢慢踱了进来,在会议桌的一端盘腿坐下。在这战云密布、直军吉凶难测的严峻时刻,吴佩孚主持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不着军服而穿便装,无疑是在暗示各位将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心情极为轻松,压根儿就没把气势汹汹的张作霖放在眼里。同时又让众人忆起,去年自己五十寿辰时,康有为当场手撰的那副对联:“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半纪;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
吴佩孚扔下烟蒂,轻轻咳嗽了一声,习惯地摸了摸两撇黄胡子,开始说道:“奉张大逆不道,杀我人民,夺我土地,侵我主权,藐我武功。本总司令奉大总统之命,统率三军,大张挞伐,誓必除此元凶。切盼诸将用命,早奏凯歌。”说到这里,他环顾了一下众人,见大家都以极为崇敬的目光望着自己,不免更加得意,遂继续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奉张既分三路来犯,本总司令亦分三路迎击。第一军出山海关,再分三路进击。第一军总司令彭寿莘兼第一路司令,副总司令王维斌兼第二路司令,董政国兼第三路司令;第二军由总司令王怀庆率领迎击热河南路;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率部出古北口,迎击热河北路。后援军共分十路,派张福来担任总司令……”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奉军入关(2)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四照堂点将”。由于曹锟予以全权,诸将唯命是从,吴佩孚慷慨激昂,神采飞扬,以未曾有过的非凡气度,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全国兵马大元帅”的官瘾。
点将完毕,已过午夜。就在众人散去时,吴佩孚示意援军第二路司令胡景翼留了下来,悄悄赋予他一个秘密任务:监视冯玉祥。
同张作霖一样,吴佩孚也深知冯玉祥“脑有反骨”,且心狠手辣,野心勃勃,所以这次点将,特别强调古北口一路关系重大,非劲旅不足以胜任。其实这一路关山险阻,地瘠民贫,军队接济极为困难。吴佩孚有意要陷冯玉祥于绝地。尽管如此,他仍旧放心不下,除了密派副总司令王承斌,以指挥热河方面作战为名,随第三路行动,作为监视以外,另派胡景翼由喜峰口进军热河,表面支援第二军王怀庆,实际上是暗中对付冯玉祥。第二天,为防万一,吴佩孚又对胡景翼下达了一道密令:“只要冯玉祥一有越轨的举动,你立刻解决他的部队,使用任何手段都可以。”
吴佩孚的这一安排,自以为万无一失,然而他错了。他只知道胡景翼在陕西当护国军总指挥时,冯玉祥曾有过对他不利的举动,而去年胡率陕军第一师随冯玉祥入河南后,又因军饷问题加大了原有的裂隙,胡景翼由此与吴佩孚的心腹张福来及靳云鹏的胞弟靳云鹗结成“小三角联盟”,合力倒冯,胡、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这时的吴佩孚尚不知道,胡景翼在此之前,已被冯玉祥的至交、大名镇守使孙岳拉拢,和冯玉祥一起又秘密结成了一个倒吴的“小三角联盟”了。吴佩孚的这个计划,自然很快被胡告知了冯玉祥。
此时的冯玉祥并未表示出多大的吃惊,他早已准备轰轰烈烈地干一场“首都革命”。他向曹锟保荐自己的心腹孙岳为首都警备司令,孙与曹锟的关系极深,自然一保就准。与此同时,冯玉祥又暗中联络王承斌、胡景翼、孙岳、鹿钟麟等,秘密制定了两种行动计划:一种是吴佩孚获胜,他们就将自己的军队集中榆关,阻止吴军挥师入京,一面胁迫曹锟任命吴为东三省巡阅使,这是排吴而不倒曹的计划;一种是吴被打败,冯玉祥部应迅速回师北京发动政变,这是曹、吴并倒的计划。
当这一切商量妥当后,冯玉祥才在吴佩孚派人几番催促下,率领一师三个混成旅,于9月24日陆续开拔前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