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江山-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侬智高率军出川的消息,正是他们散播出来的,纯属子虚乌有。张方平将五人痛斥一番后,然后让下属将其中四人带去益州,逐州逐县地消除谣言。并命那任判官随使团入大理,穷问侬智高的着实消息。
    为了让这些人不耍花样,张方平扣押了他们的亲属,只待任务完成再放回。
    让陈恪他们在雅安雅安等待的几天,张方平抽空为他们准备好了五百精锐护卫,五百民夫,两千匹大理马……其中一千匹坐人,五百匹拉车,五百匹备用,车上装着足够他们往返的粮秣军械。张相公的能吏之名果不虚传。
    “这任判官和大理上层颇有联系,更重要的是,他与沿途路上的部族很是熟悉,能让你们顺利抵达大理。”出发那天,他亲送使团南下,路上谆谆嘱咐道:“据说大理国内也不消停,但具体什么情况,还得到了才知道。我会继续陈兵边境配合你们,能做的就这么多,其余只能靠你们随机应变了。”
    “安道公已经做得够多了。”王珪和陈恪真心实意的抱拳道:“能在出境之前,得到你的大力帮助,真是我等天大的幸运!”
    “哪里话。”张方平正色道:“这次只是虚惊一场,就把蜀中闹得鸡犬不宁。那侬智高真要是听说,蜀人都成了惊弓之鸟,说不定真会来的,到时候可就大难临头了。”说着抱拳行礼道:“我代蜀中百姓,拜托诸位了!”
    “定不负使命!”两人肃容还礼。
    军士捧来美酒,出征的将士人手一碗,张方平高高举起酒碗,大声道:“天佑大宋!天佑尔等!”
    “天佑大宋!”将士们一饮而尽。把酒碗摔碎在滚滚大渡河边,转身迈上了铁索渡桥。
    上桥之前,陈恪看到宋端平领着个熟悉的身影过来:“仲方,快看谁来了!”
    “小玉儿!”陈恪惊喜的翻身下马,开心道:“你终究还是来了!”
    “檀越请称呼小僧玄玉,或者喊一声大师。”玄玉穿一身蓝色僧衣,头上带着斗笠。手里持着禅杖,脚下踏着木屐,面容宁静的站在滔滔江边,颇有出尘之意道:“小玉儿是我闺女的名字。”
    “哈哈哈……”陈恪放声大笑道:“你都当爹了,怎么还当和尚?”
    “阿弥陀佛。”玄玉合十,正色道:“还俗尽人道,事毕归我佛。”
    “不简单啊,”陈恪赞道:“这才两年时间。就整出个闺女来了。”
    “一儿一女。”玄玉一脸平淡道。
    “好好好,你厉害!”陈恪竖大拇指道:“本以为你在家当奶爸,所以这次去大理才叫上你,教你出来透透气。”
    “大理的佛学之盛,还要超过中原。”玄玉道:“小僧此去正好求教一番。”
    “好好,咱们上路吧。”故友重逢,让陈恪的心情豁然开朗,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异国’的土地。
    ~~~~~~~~~~~~~~~~~~~~~~~~~~
    过河之后,使团遇到的第一个严峻考验。就是如何抵达大理。要么走茶马道,经建昌府、善巨府到大理,要么走蜀身毒道,经建昌府、会川府、弄栋府到大理。后一条路要近不少,但因为商旅不兴,路况不好,所以并不会省太多时间。
    经过一番商讨。为了安全起见。决定还是走茶马道,等回去的时候,再走蜀身毒道……陈恪他们还负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摸清大理的山川地形,以备不时之需。
    但上路之后才发现,原来所谓的好走,也是相对而言的。一路上除了长途跋涉,风雨侵袭之外,还要经过许多人烟稀少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辽阔的平原。要涉过汹涌咆哮的河流。巍峨的雪峰,还要攀登陡削的岩壁。
    人马必须紧贴着岩壁,才敢通过那些开凿在绝壁上的,三尺多宽的道路,稍有不慎即跌落万丈悬崖。若是两队相逢,进退无路,只得双方协商作价,将瘦弱马匹丢入悬岩之下,而让对方马匹通过。
    还得当心头顶上滚落的山石,陈恪他们就遭受过数次落石的袭击,十几名兵勇被当场砸死,伤者达几十人。
    除了天险之外,通过密林时,还有毒虫叮咬,成群的蚊子铺天盖地,尽管陈恪已备好了充足的除瘴、驱蚊药,还是有不少人中招发病,没有走出大森林。
    毒虫之外,还有来自人的威胁。要说蕃人真是要钱不要命,使团带了这么多护卫,还是照抢不误。你自报家门,没用,过了大渡河,理论上是大理国地界,但实际上是三不管地带。这里盘踞的蛮番只认银子不认人,常走这条线的商队,每年都要按时打点,才能走得安生,现在见了面生的队伍,自然抄家伙上抢:‘交没交过路费?!’
    按照王珪的意思,自然是破财消灾,再让那任判官帮着砍砍价,花点钱过去得了。陈恪不同意,说这样只会招来更多的抢劫犯,要是一一打点,到不了大理,咱们就连底裤都不剩了。更何况咱们代表朝廷出使,碰上蟊贼都屈服的话,怎能让大理国人瞧得起?
    但王珪有着大宋官员花钱买平安的优良传统,坚持要这样做,他是正使,陈恪不得不给他面子。
    可也不幸让陈恪说着了。在用钱和粮食打发走一拨蛮番后,那些人非但没有满足,反而呼朋唤友、奔走相告:‘可碰上肥羊了,快去抢啊!’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几乎每日都有抢劫犯光顾,而且胃口一次比一次大,甚至有人想让他们把所有的物资、还有身上的武器都留下,空着手上路。
    王珪彻底傻眼了,怎么能这样呢?也太不君子了吧?这才不得不向陈恪求助。
    陈恪不发一语,朝这些天来,受尽羞辱、早就憋到内伤的侍卫们挥挥手,一排弩箭便射了出去,惨叫声中,那些衣衫褴褛的蛮番便倒了一片。
    “你真敢下手?”看着满地惨叫的蛮番,王珪颤声道。
    “精良的武器,不该是摆设。”陈恪淡淡道,话音未落,一个穿着白袍的官员便挺起长枪,拍马杀了出去,正是王韶。
    玄玉和宋端平赶紧跟上,就这三人三马,冲入乱成一片的蛮番阵中,将一个戴皮帽围披风的头领擒了回来。毫发无伤,如入无人之境。
    “不想死的话,让你的人赶紧滚蛋,我们到了大理就会放你回去。”陈恪逼视着他道。
    任判官一通哇啦哇啦的翻译,那人一脸桀骜,还待放几句狠话。
    只见寒光一闪,他的一只耳朵便离开了脑袋。
    陈恪提着滴血的宝剑,冷冷道:“这不是商量,是命令。”
    那头人吓呆了,他极少见到这样狠厉的汉人。
    任判官也惊呆了,他见过的大宋官员,大都是些装腔作势、胆小如鼠之辈,就像那个王正使。没成想到这个高大的副使,竟是个彻头彻尾的狠角色!
    沟通变得顺畅起来,那头人的部下撤走了,只留下几个照顾他的仆人,跟着使团一道上路。
    “这样会不会太鲁莽?”上路后,王珪依然忧心忡忡道:“招来报复怎么办?”
    “王公知道为什么沿途的商帮,在交了保护费后,还要人人携带武器?就是为了保护货物随时拼命!”陈恪面沉似水道:“狼是喂不饱的,你得先让他知道你会誓死反抗,他们才会掂量轻重。”
    之后两天,又打退了两拨袭击。宋军的弓弩,在百步以外仍有致命的杀伤力,那些蛮番手里的弓箭,却只有三十步不到的射程,要顶着弓弩前进七十步,死伤自然无算。蛮番们只是抵抢劫而已,又不是要拼命,见占不着便宜还很危险,打他们主意的部族陡然减少。
    这还要归功于王韶,这个暴力书生竟然深谙兵法,在他的指挥下,军队行军下寨、攻守布阵,都有章有法,比带队的武官要强多了。正是有他这样的牛人存在,陈恪才有硬来的底气。
    就这样白日行军,夜里下寨,每日最多不过行军五六十里,在路上足足走了二十多天,所历的艰辛罄竹难书,把王珪的肠子都悔青了。
    这一日,忽而行到一处雄关险隘之前,王珪仰望了半天,说出一句:“这下得交过路费了吧?”
    陈恪用一种‘你脑子烧糊涂了’的眼神望他一眼,道:“这是大理国的边关。”
    话音未落,两面山坡上,出现了满山遍野的军队,还立起了一面杏黄色的旗帜,上书‘大理’二字。
    “虚张声势。”使团上下都很紧张,王韶却笑起来道:“虚张声势,他们要是想和我们打,就没必要暴露了。”
    “把我们的旗帜也打起来!”陈恪大手一挥,一面火红的旌旗缓缓竖起,上书一行斗大的大字:
    ‘大宋皇帝钦命出使大理国’!(未完待续)
第二八一章 大理国 (下)
    ~…~原创
    要不怎么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呢?
    那面对蛮番毫无用处的破旗;在大队面前;却是立竿见影
    看清旗帜之后;马上有军官带着一队士兵下来查问。士兵穿得是短袖半身皮甲;头上戴着铜盔;军官则穿着明光铠;带着簪缨的钢盔。看着这伙像是从壁画中走下来的官兵;要不是个子普遍矮了点;大宋使团真有种从蛮荒时代穿越到唐朝的感觉。
    “诸位真是上国的使团?”那军官站定了;打量着这队人马虽然狼狈;却明显装备精良;气质高雅……也不知他从哪看出来的;忙抱拳施礼道。说的是汉话;行的是汉礼;让一路上听惯了‘乌鲁瓦拉’鸟语的大宋使团;顿时那叫一个亲切。
    “正是。”吕惠卿拨马上前;与那军官通报了名号;又出示了使节和官凭;对方虽然是边关守军;但大宋从没向大理派遣过使者;他自然也无从分辨真伪了。
    但常识告诉他;肯定错不了;大宋朝的使者;是那些蛮番假扮不来的。赶紧命开关门;放上国天使入关。不过保险起见;还是请他们只带百人护卫;其余人在关外按扎;自有酒食奉上。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何况这处名唤‘镇北关’的关城里;竟然因为大宋的军事行动;而增兵到两万余人;要想消灭他们;完全不必费这般周折。
    陈恪和王珪一合计;由王珪带人进关去;他则留在关外;和卫队在山坡上安营。
    如此休整十余日;使团上下的体力和精力都恢复的差不多了;那边大理国派来迎接的官员也到了。
    大理官员的服饰;也甚合唐制……而宋也基本沿袭唐制;所以看上去格外亲切。
    只见为首的两人都不到三十岁;头戴进贤冠;身着紫色大袖长袍;腰围围裳;前系蔽膝。腰系玉带。足着厚底靴。与大宋官员的法服无甚区别;唯一的不同在于;他们的进贤冠很高……何止是进贤冠;这些日子看到大理国文官武将的帽子都有一尺多高;显得有些滑稽。
    “这真是个喜欢戴高帽的国家。”王珪和陈恪在前面应酬;宋端平他们在后面小声嘟囔道。
    “你看这两人的进贤冠;怎么都是七梁的?”吕惠卿专盯着代表等级的梁数看:“莫非在这大理国;梁数越多越不值钱?”
    但很快就证明他错了;大理国也是梁数越多越值钱。因为前来迎接的。一个是大理太师杨允贤之子杨义贞;另一个是大理相国高智升之子高升泰……两国还是有不同之处的;比如大理国就不避先人字讳。
    杨氏和高氏是大理两家权臣;地位与王族段氏并驾齐驱;所以两人年纪轻轻;就品级如此之高;也没什么好稀奇的了。
    这二位年纪相仿;杨义贞浓眉鹰目。一副豪杰之相;高升泰则方面阔口。一派贵人之象;端得都不是凡人。他俩中为首者是杨义贞;朝王珪行一个标准的汉礼道:““上国天使驾临;下国小臣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对方肯玩斯文;王珪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穿着一尘不染的紫袍;浑身上下透着雍容华贵之气道:“世子免礼。本官受大宋天子所遣;前去拜见贵国国君;一路上跋山涉水;又在这镇北关待了半个月;不知何时能见到贵国国君啊?”
    “这就可以上路了。”杨义贞笑道:“主要是下国从没接待过上国使者;所以有些忙乱;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好说好说。”
    ~~~~~~~~~~~~~~~~~~~~~~~~~
    使团在杨义贞和高升泰的引导下;开入了大理境内;起先依然是崇山峻岭、道路艰险;但陈恪他们都恢复了体力;加之又不用担心安全;走起来要比前半段道路轻松多了;也终于有心情;欣赏一下大理国境内的雄奇美景了。
    这是个颜色极度鲜艳的国度。抬头望去;是那蓝得让你心醉的天;尽管大宋境内也没有大气污染;但决计没有这种纯粹的蓝。
    跟蓝天最近的;是熠熠生辉的雪山顶;尽管已经五月;可那高耸的山顶上;仍是银妆玉砌、圣洁高雅;让人望之忘俗。纯白的雪线下;是碧绿的草原;草原下是浓绿色的茂密森林;森林里有碧绿色的高山湖。林影投在明净的湖中;早晨湖面上的岚雾缕缕飘荡;亦真亦幻;如诗似画。
    沿着河从森林走出来;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片望之无垠、开满野花的大草原。高升泰介绍说;这种平原叫‘坝子’;大理国的城镇;就是建立在这些大大小小、散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坝子上的。
    看着道边开满鲜花的宽阔道路;众人才发现;这美到让人窒息的国度;竟然连土地都是红色的!上天太偏爱这片土地了;怎能让她生得如此之美?大宋的文官们情不自禁;一首接一首的吟诗作赋;赞美眼前这片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就连王珪都认为;能来到这美丽的国度;来路上的辛苦;值了!
    在坝子外;震惊他们是自然的美景;到了坝子内;吸引他们的是应接不暇、变化多端的民风……大理国部族众多;几乎是一个坝子一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建筑、服饰、习俗、饮食。这实在是这些昔日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宋书呆子们;开拓眼界、改变思维的再好不过的课堂了。
    让他们感动和自豪是;大理人竟对大宋怀有极大的好感。使团每到一处;都会受到最隆重的招待;离开的时候;那些部族还会奉上最珍贵的特产……当然大国体面;向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使团会以大宋特产的茶叶、丝绸还礼;都要比他们的馈赠厚重不少。
    这时候;陈恪他们才明白;为何张方平要让他们带上这么多物资;若非如此;还真不够赏赐的。这也让陪同的大理官员暗暗赞叹:‘天朝上邦就是泱泱大气……’
    这群大理官员;早就被宋使的文采折服;每日里像学生一样跟着他们;一旦有诗赋新作;便马上让人抄录下来;不仅自己欣赏;还要送到大理城去;先给君王公卿欣赏。
    现在又见大宋使者雍容有礼的对待各部部民;亦得到各部民发自肺腑的爱戴。他们简直成了宋朝的脑残粉。
    但那杨义贞和高升泰;虽然也是笑容满面;眼里的阴云却越来越多。
    陈恪冷眼旁观;对这两家的心思有了初步判断。暗地里;他和吕惠卿、曾布一合计;发现大家想到一块儿了;看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要说这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国的领土;也承袭了其官制与区划。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后来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面积将近后世云南的三倍之大。
    但它与南诏国不是一回事;其最大的变化;就是统治民族变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主要是乌蛮和白蛮两族;南诏国是乌蛮人建立的;可到了末年;权臣郑买嗣弑君篡位后;短短三十年间;皇权四易其主;乌蛮的势力迅速衰落;白蛮趁机上位。
    郑氏之前的两朝皇族赵氏和杨氏都是白蛮;郑氏本身也是白蛮。宋太祖出生前一年;杨氏的首领杨干贞篡位登极;当时段氏首领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因为传言其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