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脑,因此与其他电脑连接的需求成倍增长。微调的技术完善了互联网。20世纪80年代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OrganizationforNuclearResearch,简称EONR)的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和罗伯特卡里奥(RobertCailliau)开发了一个系统,可能超越电脑的连接,经由互联网使用超文本进行信息的传输。随着电脑用户逐渐发现了网络的妙处,他俩开发的万维网(WorldWideWeb)实实在在地走遍了全世界。商业机会即刻出现。许多国家的数百张报纸很快就可以在网上阅读。银行和航空公司也鼓励客户通过它们的网站来操作业务。后来,在信息的海洋中查找资料成了问题。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开发出第一个图形界面的浏览器——马赛克(Mosaic)。公众很快就熟悉了这个浏览器,还有它的开发者网景公司(Netscape)。紧接着,微软网页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简称IE浏览器)出现,开始蚕食网景公司的市场份额,后来又有了火狐浏览器(MozillaFirefox),它们不停地改进服务,看似一场永无休止的竞赛。c米c花c书c库c ;www。7mihua。com
网页浏览器的流行和个人电脑一样出人意料,它可以提供网上教程、百科全书,并且能够下载电影和音乐,我们现在很难想象没有远程通信网络和它的得力助手浏览器的世界。资本主义坚持不懈地寻找新的获利方法,互联网因此变成了零售购物车。互联网能够自由访问的特点吸引了用户,这些用户反过来成了广告业欣欣向荣的基础。因为即时信息能带来满足感,所以移动的图像更有吸引力。2005年,在没有银行这个经纪商的情况下,创业公司开始通过互联网把借贷双方连接在一起,发放贷款。如今,互联网用户接近10亿,比6亿的手机用户还要多。可惜的是,这种灵活性取悦了消费者,也增加了欺诈的途径。音乐界和出版业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们必须保护自己的作品不会在互联网上非法共享。
1994年,杰夫贝索斯(JeffBezos)在华盛顿贝尔维尤的车库里创立了亚马逊公司(Amazon。)。贝索斯是互联网零售业的先驱,他使公司名称的一部分“dot。”流行了起来。没过多久,商店或专业服务请顾客查看。××。的情况变得非常普遍。亚马逊飞速增长,从最初的库存书籍开始向其他商品扩展,在这个过程中,它曾遇到过难关,后来它向其他零售商开放了站点,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今,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黄页电话簿,包含了从褶灯罩到西班牙凤尾鱼等一切备查信息。因为这些零售的新方式,服务客户的成本大幅下降,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的经济正在放缓,而这些新的零售方式大幅降低了服务客户的成本,从而为美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竞争能够刺激企业有更出色的表现,而互联网庞大的客户群体使成功更加明显,它创造了超级大赢家和大量的失败者。
除了这些发展之外,还有一个叫电子邮件的东西悄悄出现。最初,只有使用相同计算机系统的人可以相互发送信息,后来有了互联网,更多的用户可以使用电子邮件。20世纪80年代,电子邮件的普及率骤然上升;现在,电子邮件有6亿多用户,它成了使用范围最广的互联网工具。尽管电子邮件并未淘汰电话、传真机和邮政服务,但是它缩小了它们的势力范围。美国的邮政服务因此获得了一个新绰号——蜗牛邮件。
第21节
1996年,互联网的新问题出现了:面对网络上大量自由流动的信息,如何实现更容易的检索。此时,我们的画面中再次出现了两个20岁的年轻人——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拉里佩奇(LarryPage)和出生在俄罗斯的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他们用新的“搜索引擎”给出了答案,他们把它叫作谷歌(Google)。谷歌是又一项非凡的成就,它现在甚至变成了一个新动词,比如“我谷歌了一下,了解了它的历史”。在与另一个受欢迎的搜索引擎——雅虎之间旷日持久的竞争中,谷歌最终胜出,2005年,谷歌的市值飙升了差不多2000亿美元。谷歌在持续的研究中不断即兴创作,开发出了带有视频聊天功能的电子邮件服务。它还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人们可以在这里分享新闻剪辑、娱乐和业余搞笑等视频资源。谷歌现在也是世界最大的广告销售商,它一直在看似毫不费力地改进着自己的增值服务。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宣布——相当精确地——一个集成电路板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这极大地扩展了电脑和电话的功能。手机变身成了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和iPod加入了个人电脑的功能。尽管没人预测,但是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脑价格每年下降20%。不过,没什么能比得过手机价格的变化。1987年,摩托罗拉手机还是售价3996美元的奢侈品;现在,只要与电信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使用合同,就可以免费获得手机。
由于在晶体管方面的杰出贡献,威廉肖克利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决定开办自己的公司肖克利半导体,于是回到了家乡帕洛阿尔托。很多人追随肖克利而至,集结在帕洛阿尔托的周边,后来这里就成了广为人知的硅谷。从马萨诸塞州迁到加利福尼亚州对创业公司非常有利,因为马萨诸塞州的法律中强大的“无竞争”条款更偏向于既有公司。这些法律限制了前雇员利用在公司学到的经验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些制度安排几乎是看不见的,但是对于培育创新却至关重要。
在华尔街这个高度资本主义的时尚圈中,在加州创业的百万富翁个个都很惊人:他们年轻、不拘礼节、崇尚平等而且绝顶聪明。这些软件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欣然接受了“奇葩”的称谓,他们一点也不像下曼哈顿区的居民那样酷。几十个男人(还有一些女人)最初的成功让很多男人(和一些女人)利用巧妙的商业计划得到了风险资本家的支持。硅谷的网络公司因此蓬勃发展,直到它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交易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新买家。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一窝蜂似的急着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来,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公司的IPO总是销售一空。20世纪90年代后期,炙热的投机空气吹爆了互联网的泡沫,但是硅谷工程师开发新应用程序的热情却并没有消减。经历了10年轻度的经济衰退之后,硅谷再次出发,用计算机世界的人的语言来形容,就是它重启了。2007年,硅谷吸引了价值1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相比之下,所有欧洲国家获得的风险资本加在一起也只有72亿美元。同一年,美国发明家申请了8万项专利,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申请的专利总和还要多。
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了美国人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消费者迅速抓住了拥有个人电脑的机会,为IT业的惊人增长奠定了基础。IBM不断追赶市场上的新产品,它带来的资源、学习基础以及营销知识对于支持年轻的行业来说非常必要。IBM的主要供应商英特尔和微软也成了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它们投入了大部分的利润继续推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不过,个人电脑的热潮削弱了IBM的优势地位。因为没有专利组件,新来者很容易进入这个领域。个人电脑的简单易操作解放了用户,他们不用再依赖IBM的传奇服务。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在心理上,美国的电脑、外围设备、互联网、万维网和电子邮件的成功都提振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但是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决不容易。2002年以前,美国一直主导着技术市场,2002年,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进口开始超过出口。200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超过了500亿美元。如果意识到苹果从中国进口iPod,我们对贸易逆差的担忧可能会减轻一些。因为苹果会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增加有价值的组件。
第22节
与欧洲的计算机公司不同,日本大型企业——富士通、NEC、东芝、日立——的规模,以及它们在电子设备和电信领域的经验,使它们可以经受住美国的成功风暴的洗礼。在政府的支持下,富士通、NEC、日立公司成了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网络引起欧洲大型计算机系统市场的复苏,于是日本与IBM在这个市场上展开了竞争。20世纪80年代后期,IBM对外放开了非专有组件的克隆技术,日本企业大举进入了个人电脑市场。1996年,在全世界个人电脑的销量排名中,只有IBM、戴尔和康柏电脑能超过富士通、东芝和NEC。个人电脑的广泛用途产生了连锁效应。新的应用程序、外围设备和增值改进层出不穷。索尼利用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打进了电脑市场,把电脑从数据处理装置变成了多媒体设备。因为日本的大型公司云集在东京和大阪,为创意的自由交流创造了机会,所以才有了现在消费电子产品和电脑领域中大部分复杂优雅的日本技术。∞米∞花∞书∞库∞ ;__
不过,往日的竞争者似乎也没有投降。美国的半导体和电脑制造商怀揣着竞争精神又冲回了日本市场。IBM和微软在日本市场上打出了一记重拳,它们解决了两个不相容的问题,一是解决了西文字母与日本象形文字,或者说是与汉字不相容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各种各样的日本电脑和外围设备不能共享的问题。它们利用老式的通用戏法进行设计,推出了新日语版本的Windows31。J,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系统可以在日本所有的高端计算机和个人电脑上运行。为此,计算机领域技术创新的弹力球又蹦回到了美国这一边。
亚洲四小龙
所有与微处理有关的世界市场都促进了四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也就是亚洲四小龙——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香港。它们的成功轨迹质疑了某个普遍的信念,人们曾经认为经济大国圈子之外的国家无法超越自己,实现本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世纪60年代,在持续繁荣的暖阳下,战后的西欧经济如凤凰涅槃般开始增长,分析人士认为,现代化已步入了最后阶段,所有国家都能获得充足的投资资本,这是十分乐观的预测,繁荣第一次走进了每个国家的未来。西方纯粹的资本注入和技术引进并未改善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状况,所以现代化理论理所当然地被丢在了一边。
冷战期间,国家分成了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和不结盟三派,一位法国人口学家首先提出了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概念,区分了西方的第一世界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第二世界,以及世界其他的不结盟地区。前两种说法并未流行起来,但是“第三世界”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词语。舆论非常敏感地把旧词“落后”换成了新词“欠发达”。第一世界认为,第三世界没有欠发达地区那么多的穷人。西方以外的国家也不再有殖民的依赖关系,它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一信念表明发展只是几步之遥。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参谋们建议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如果它们专门出口原材料——牛肉、食糖和黄豆——并且从西方国家进口制成品,那么它们可以很好地积累发展所需的资本,因为贸易条件正在向有利于它们的方向改变。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因为制成品需求推高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原材料需求带来的价格上涨。所以核心工业化国家的经济会繁荣发展,而周边国家的经济却仍旧停滞不前。劳尔普雷维什(RaulPrebisch)、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和安德鲁冈德弗兰克(AndrewGunderFrank)提出了依赖理论,回答了某些国家为什么没有或无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他们认为第三世界的落后是源于第一世界的决策。欠发达不是一个阶段,而是永久状态,是经济赢家运用政策的蓄意结果。现代化是虚构的怪物,并非不可避免。先进的工业强国鼓励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寻找自己的有利位置,是要它们永久地停留在外围,是要它们永远无法摆脱依附的地位,除非它们退出这个胜算不大的游戏。
第23节
依赖理论的理论家建议外围国家进行彻底的改变。它们应该对外界提高原材料的价格,并且开始自行生产一直进口的制成品。这种进口替代计划可以制止西方国家的剥削,而且可以节约宝贵的外汇资金。他们还强烈暗示,欠发达国家不可能积累出足够的资本,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飞跃。一些拉丁美洲的专家跟踪调查了区域问题,他们认为这是美国经由CIA和跨国公司操纵的剥削,这个说法成为依赖理论的一个阴谋注释。2000年,阿根廷采用了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经济出现了回退,这进一步证明了美国的险恶用心。由于鼓励国家大举借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受到了牵连。外围国家能以有利的条件进入世界市场的想法似乎就这么死了,直到东亚国家证明了这个想法确实可以实现。i米i花i书i库i ;__
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都证明了依赖理论的错误。它们的经济起飞依靠的是自己,而且它们还实现了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日本100年所做的事。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成功发展源于土地改革,这一步骤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美国通过援助计划对台湾地区和韩国领导人施加了强大的影响。只是把土地所有权从悠闲的精英手中转移到劳作的农民手中就产生了许多深远又持久的后果。农作物产量上升、食品价格下降,大众购买力提高。来自于新地主的税收收入可以用来购买化肥和设备,而且农民的教育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与17世纪的英国一样,农业改良后,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务农了,多余的劳动力就可以流向制造业等其他行业。土地改革创造了更为平等的财富分配方式,降低了农村激进主义的可能性,同时也逐渐消除了老派土地精英反对现代化改革的声音。更少见的是,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香港相对公平的收入巩固了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的支持。我很想知道,如果阿根廷和墨西哥采取类似的土地改革,这些国家的经济会发生什么。
更为重要的是,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把一大批挥霍者带入了太平洋航运的贸易天地。比如,现代集团(Hyundai)的创始人郑周永(ChungJu…yung)在美国的武装部队中为他的建筑和汽车维修两项业务找到了好客户。郑周永出生于朝鲜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在日本占领期间就展示出了无畏的性格和做生意的天赋。随后的几年中,现代公司用日本的组件组装汽车,并且踏入了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开始建设高速公路、港口、核电站和造船厂。
起初,美国像对待日本一样支持这些国家的民主,但是朝鲜的侵略使美国决策者的态度向右急转。他们为了换取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坚定的反共立场,接纳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制政权。尽管如此,经济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