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无疆-第7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0秒钟的时间有多长,至少对于潘志文而言,三十秒还不够他解决一盒盒饭,所以正当他在填报肚子的时候,刺耳的战斗警报声就猝不及防的响了起来,惊得他差点噎着,当即将饭盒搁下,嘴角的饭粒都来不及抹去,便直扑战斗情报中心,在一被各色背景光芒映衬的格外辉煌的战斗情报中心内,晃动的警示灯和刺耳的报警声已经被关闭,守在卫星通讯操作台前的二级士官已经在忙碌工作,巡洋舰安装的卫星接收机正不断将通讯中继卫星发来的数据载入数据库。
潘志文俩人赶到的时候,正好看到信息接收进度条达到百分之百的位置,噼里啪啦在键盘上敲击几下后,二级士官成功将加密信息解封出来,并立马将数据通过联合战术数据链分享到其他战位上,而潘志文当即就赶到了中央控制台前,负责操作中华神盾系统的上尉技术官已经让神盾系统进入了战斗状态,刚刚接受到的情报信息正在通过神盾系统的中央计算机自行解读和判断。
发出预警信息的是高轨道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作为地球同步卫星的这类卫星都像是固定在地球上空一样,连续不断的利用扫描传感器观察和搜索,其配置的凝视传感器最先发现了德国战略导弹发射点火产生的低强度信号,而红外捕捉仪和红外跟踪传感器则迅速进行跟踪锁定,扫描传感器确认之后,便迅速发出了预警信息。
天基红外预警卫星配置的红外传感器,其最大作用距离是反映卫星探测性能的主要战术指标,而由于天基红外传感器对中段目标的观测背景通常为空间冷背景,所以当导弹进入飞行中段之时,其当背景为空间冷背景,影响传感器作用距离的主要参数也就是传感器系统的噪声; 因而在这一阶段,卫星是通过传感器噪声限来计算点源目标的作用距离,而且该距离是随目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因而在德国发射的战略导弹未进入中段飞行之前,天基红外预警卫星都能灵敏捕捉到,而进入中段之后,它观测到的所有中段目标都将是一个点辐射源。
单纯的一个点辐射源显然是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导弹的依据,因为这有可能是对方释放的诱饵,虽然从发射点火到目前为止,纳粹德国试射的首枚战略导弹并未有做出任何干扰举动,但准确跟踪和测量显然是必须的,而作为天基红外预警卫星良好补充的空间搜索与跟踪系统卫星则开始发挥功能,对导弹各个阶段进行着准确的跟踪和测量工作,比德国人自己都还清楚导弹发射之后的姿态如何。
导弹在以很快的速度爬升,捆绑了四台助推发动机在一级火箭助推器周围的主发动机很快就耗完燃料,在爆炸螺栓的作用下,迅速和弹体部分脱离开来,以极快的速度作抛物线运动,而剩余的弹体部分则因为少掉了一级助推器的重量,而且还有很快的速度,因而在二级火箭成功点火之下,以更加迅猛的加速度向地中海上空刺去,试图在飞临北非上空之前就钻出大气层。
“目标跟踪良好,数据传输正常!”
“目标进入拦截距离!”
“神盾系统自主启动火控分配功能,导弹综合火控系统顺利启动!”
“神盾系统载入目标数据,准备实施导弹拦截!”
各个站位的报告声顿时让战斗情报中心一片热闹,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工作的技术士官和军官们全神贯注在那一枚速度已经高达每秒以千公里计的导弹身上,而由于“荆州”号导弹巡洋舰接到的命令很清楚,就是一次模拟拦截,所以神盾系统就算是下令舰艏和舰尾的垂直导弹发射单元发射导弹,“荆州”号也没有导弹可用,因为只有“中华”号导弹巡洋舰携带了钢盾…3型防空导弹。
“要不是模拟拦截,该多好!”潘志文看着被中央显示控制台上出现的导弹命中倒计时,红色的跃动数字看似斑斓多彩,可毕竟是虚假的,因为这是一次模拟拦击,根本没有发射导弹,计算机正模拟发射了导弹之后的状况。
而就在潘志文正懊恼的时候,空气中却传来了导弹独特的发射声,吃惊之下的潘志文不用下令,控制台前的一名军官当即调出了一个画面,画面中原来是“荆州”号左舷方向的“中华”号导弹巡洋舰发射了两枚导弹,从战舰舰艏和舰尾垂直发射出来的两枚钢盾…3型拦截导弹,所喷射出来的巨大烟柱几乎将整艘战舰给淹没,灰茫茫的烟柱顶端是两枚正拖着长长尾部焰柱正划出一道道漂亮弧线直扑苍穹的导弹,那耀眼的尾焰倒还真是漂亮。
“草,不是说模拟拦截吗,怎么‘中华’号实弹发射了呢?”
潘志文很是激动的扭头看了沙恩超一眼,后者耸了耸肩膀摊着手示意自己毫不知情,不过从表情来看,似乎告诉潘志文,海军部的确给“荆州”号下达的是模拟拦截命令,但给“中华”号下达的是什么命令,这哪儿能提前知道?
的确,作为共和国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导弹巡洋舰,“中华”号的诞生就如同战略核潜艇一样,是一种战略武器般的存在,在“中华”号离开新加坡之前,战舰就收到了海军部的密令,做好实弹拦截德国战略导弹的准备工作,其配置的弹药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如今他们真正发射了,在潘志文试图一较高低的期盼声中,两枚钢盾…3型导弹正奋力向大气层外飞去,发射之后不久它们的一级助推火箭便成功分离,质量降低的导弹在二级火箭助推器的帮助下以更快的速度向太空刺去,“中华”号导弹巡洋舰上安装的神盾系统,不断利用天基预警系统发送而来的各种目标数据,以高频单脉冲方式不断向导弹发出最新指令,让导弹在上升过程中进行适度的机动,而在三级助推火箭分离之时,两枚导弹早已经飞出了大气层。
随后不久,三级火箭助推器成功脱离,在天基空间搜索与跟踪系统卫星群的帮助下,导弹接受了目标的最新拦截数据,拦截导弹的头锥释放了动能战斗部,战斗部安装的频带宽、波速窄且功能体积小质量轻的毫米波自导引系统和长波红外成像导引部都全部启动,战斗部首先成功利用长波红外成像导引头捕获了刚刚钻出大气层,且温度还极高的德国首枚战略导弹战斗部,拦截导弹的动能战斗部的固定转向和高度控制系统迅速进行精确机动; 毫米波导引头进一步提高拦截精度,小型计算机迅速解算出了最佳拦截位置。
两枚拦截导弹的战斗部眨眼间便迅速接近目标,致命的高爆杀伤装药同时完成了引爆,迅猛释放的爆炸能像是两架洲际客机在空中迎头相撞一般凶猛,被拦截的德军首枚战略导弹战斗部还并未再入大气层,便在猛烈的爆炸作用下解体开来,其冲出大气层之时的巨大动能也在这一刻的爆炸中被“抵消”,而且就算弹头不被摧毁,也不会按照预定轨迹再入大气层了,当然,在如此之强的爆炸能撕扯下,就算是真正的核弹头也会被炸成纷纷扬扬散落开来的碎片,而这些碎片自然很快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入了大气层里,高速摩擦间,全部都化为了乌有,也有的碎片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突破了地球引力飞向了太空,成为了太空垃圾。
拦截成功以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发送回来的爆炸红外影像证实的,拦截爆炸发生后两秒钟,天基空间搜索与跟踪系统卫星群就没有任何搜索结果报告,德军发射的首枚战略弹道弹头在冲出大气层不到十秒钟便被成功拦截,这样一个结果,对于守在“荆州”号中华神盾系统总控台前的潘志文而言,不能不说有些讽刺,因为就在刚刚,模拟拦截也取得了成功,换而言之,刚刚要不是“中华”号而是“荆州”号发射拦截导弹,同样会取得成功。
“真没想到,德国人的导弹飞行速度比想象中的还要慢,而且其导弹弹体和火箭发动机都并未做消除红外处理,这让我们对其整个发射过程准确跟踪定位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而更让人放心的是,他们并未有弹头分离技术和变轨机动技术,或许我们还可以据此猜测出,德国人根本不具备实时跟踪测量和监测技术,换而言之,此时此刻的他们还并不知道导弹弹头已经被击落了!”
沙恩超倒是显得很兴奋,号称用一堆堆人民币堆出来的“中华”号导弹巡洋舰果然不是水货,两枚导弹就把德国人耗尽无数心血的战略导弹给揍得稀巴烂,看着样子,德国人恐怕至少得同时发射四至五枚才能难得住“中华”号,可德国人有这么多战略导弹吗?
答案是否定的,德国人一枚都没有,发生在大气层外的爆炸并未被德国人探测到,事实上他们给战略导弹安装惯性制导系统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导弹在发射后就不用去管,所以这首枚战略导弹就像是德国人射出来的一支箭,他们在乎的是最终能否命中靶子,可根本看不清箭矢飞行过程是如何的。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整个一个小时都成为了过去,在南回归线以南、非洲大陆以西的预定坠海海域等候战略导弹弹头落下的德国四艘潜艇依然在苦苦等待,由于没有大型远洋测控船和地面测控站,他们根本不知道导弹发射升空之后是什么状态,是否会按照预定轨迹落在这么一个理论计算出来的坠海海域,所以只有等待。
然而,等待是最漫长的煎熬,苦等四个小时都无结果的四艘德国海军aip作战潜艇艇长,不得不抱怨白费劲了,他们费尽周折远离本土的辗转来到这里恭候战略导弹弹头的大驾光临,可等来等去,除了猎猎海风,狗屁都没有。
难道弹头在再入大气层阶段,因隔热材料不过关被烧毁了?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导弹发射中心内,布劳恩等人挠头抓耳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导弹发射之后不久,地面还能通过雷达捕捉到一定的信号,可随着飞行高度不断上升,导弹就消失了,而根据理论计算的轨迹和时间,导弹弹头重入大气层后,也是时候落到预定海域周围,并且因为巨大的坠海冲击,会导致内部装填的颜料泄露染黄海水,以便让散布在预定海域周围的潜艇发现坠海弹头,可至今为止潜艇都并未报告,难道是潜艇被击沉了,或者是长波通讯设备坏了无法报告?所有人都不愿意相信,是他们的导弹凭空没了。
一直以来困扰潜艇外出作战的一大因素就是通讯问题,光线以及所有电磁波信号在水中都会急剧衰减,因而潜艇的主要探测载体是声波、工具是声纳,可要想和后方基地之间通讯,动辄成百上千公里的距离,又岂能依靠声波呢?
波长长短与在海水中的衰减程度直接相关,波长越短的衰减越快,因而潜艇都需要用长波和后方取得联系,可发射长波就得要很长的天线,中波的波长达100米至1000米,而发射中波则需要50米高的发射天线,所以要想发射波长长达1千米至10千米的长波,其天线就需要500米以上的高度。
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主力利器就是潜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得益于中德技术合作所带来的技术飞跃,德国海军的潜艇已经成了大西洋上最凶恶的狼群,而为了指挥这些狼群,德国海军潜艇司令部在马德堡成立了一个特长波发信局,该局很远就能看到其标志性建筑——大铁塔。
该发信局拥有八座高度达到了2555米的大铁塔,用电线与另外两座高达30米的供给塔相连后,形成每列四座的两列,每一个塔座间距480米,两列间距490米,且每一座铁塔上面都有大量的外延伸天线,如此浩大的通讯天线阵工程耗费了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不少的财力和人力,但其效果是惊人的,到美国西海岸作祟的德国海军远洋aip潜艇都能和后方取得联系。
于是乎,迟迟得不到消息的布劳恩一个电话就打到了这个发信局,让这个部门连续联络那四艘像是失踪了一般的潜艇,务必弄清这四艘潜艇到底找到弹头没有,在邓尼茨的严令下,该发信局愣是暂停了对大西洋其他潜艇的远程联络工作,全部转入到了搜寻四艘潜艇的工作中来。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还翘首以盼仰望星空的四艘潜艇艇长都对接踵而来的电报莫名其妙,他们根本没有看到什么“流星坠地”,四艘潜艇的声纳兵也根本没有听到有高空坠物砸进大海的声音,他们怎么汇报弹头情况,难道说神秘消失了,还不如说根本没有落下。
得到正式回复已经是导弹发射第八个小时了,布劳恩可不相信自己的导弹一口气冲出了地球引力束缚飞向了太空成了人造太空垃圾,可等候在预定坠海海域的四艘潜艇都异口同声的报告没有发现,难道说四艘潜艇官兵一起在撒谎?可海军有必要说谎吗?
布劳恩更加愿意是弹头质量不过关,在重回大气层之时被直接烧毁了,看来弹体保护材料必须考虑耐超高温,布劳恩最终在发射失败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失败原因归结于弹体材料不过关,下一次实验或许应该采用耐高温的陶瓷,而非是硬合金保护层和隐身涂层,因为这两层涂层包括弹头内部的电磁屏蔽镁铝合金层,都无法忍耐大气层高速高温摩擦。
……
第一四七章 后勤之问
第一四七章 后勤之问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胡广大步流星的走进办公室,摘下大檐帽猛灌了两口温开水。百度搜进入索 《》 快速进入本站
“那先听好消息!”薛殿川接过茶杯,笑呵呵的静候好消息。
“好消息是,两个小时前,海军‘中华’号导弹巡洋舰发射了两枚钢盾…3型防空导弹,将纳粹德国发射的首枚战略导弹于大气层外成功拦截,而后根据军情局对德国境内无线电通讯的监测监听发现,德方目前还认为是实验失败,归结于是弹头隔热防护材料不过关,并不知道是我军对其导弹实施了拦截作战!”
好消息果然够好,德国威胁共和国本土最大的利器就是其战略运载火箭,在配备核弹头的情况下,共和国自当忌惮,而如今拦截作战成功,这也就相当于消除掉了隐患。
“那坏消息呢?”薛殿川搁下钢笔问道。
“兔子出洞了!”
胡广说着,来到薛殿川的电脑前,在键盘上敲击了几句命令后,液晶显示屏上出现了一段无人侦察机拍摄下来的画面,超低空掠过里海上空飞抵阿克套地区的德军远程侦察机,在试图窥探中哈联合军演之时,被第六集团军的防空导弹旅发现,车载区域防空导弹发射车当即发射一枚导弹将其击落,因而无人机拍摄下来的是德军侦察机的残骸。
“看这架势,德国人是不是要先下手为强?”
薛殿川头皮有些发麻,德军侦察机的残骸并非是面目全非,由于发射的防空导弹末端攻击之时采用的是红外制导,这架德军侦察机是安装了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新型侦察机,发起尾随攻击的导弹炸掉了半边机翼,而飞机也并未凌空爆炸,失去了控制的飞机最终坠地,摔得有些狼狈,而机组成员倒是全数安全跳伞并被全部抓获。
“第六军已经组织技术人员对飞机残骸进行复原,而缴获的德军航空侦察摄像摄影设备也已经进行拆解分析……”胡广依靠在椅背上,介绍着有关情况。
俩人正说着,办公室门就传来了敲击声,应声而入的是中亚战区后勤运输部的温双少将,不用提醒,薛殿川也已经起身准备离去,根据安排,今天他们要去视察,而参谋长胡广也当即关掉了电脑,司令不在,那他就需要在指挥大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