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鸦片战争-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五谈判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五谈判
    虽然曾国藩如此说,可陆景生仍然感到心惊肉跳。  历代的中国皇帝有哪一个会重视海外的土地,恐怕这次新加坡又会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棋子,被抛弃在大陆的棋局之外。
    陆景生的担心不无道理,位于紫禁城中的刘寄同样在为这事苦恼,他很想保住新加坡这块飞地。  可来谈判中的英国人对于新加坡去留的态度无比的坚决,只要新加坡不归还英国,战争似乎便不可能停止。  大臣对于这块飞地态度与英国人的态度正好相反,除了少部分新党的有识之士外,大都主张放弃新加坡与英国人继续谈判。
    刘寄已经盯着水法钟看了半个时辰了,这些广州钟表匠人的手艺一点也不比西洋人差,他们所做的钟表更附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不过刘寄的心思并没有在这些跑人身上。  他眼光虽然看着钟表上一遍遍重复出来祝寿的八仙身上,思绪却飞到了南洋。
    新加坡重要的地理位置终于促使刘寄下了狠心将这里留下,重要的是有了新加坡,中国等于在东南亚有了一个重要的前哨基地,有了它来自南部海洋的威胁会减弱许多。  这次中英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新加坡,战争将会一直在大陆沿海进行。
    良久,刘寄下定了决心,走开了这座他喜欢的水法钟。
    ***************************
    英国、伦敦。
    清晨的雾刚刚散尽,城市也渐渐苏醒过来。  酒吧早已经打烊,尖顶地教堂外已经走动着祷告的信徒。  街道上的行人从各处房屋里慢慢出来,汇聚成一条人流,城市仿佛活过来一般,人多了起来,响亮的叫卖声在街道上传来:“号外,号外。  陛下的军队在新加坡遭遇失败,中国人从睡梦中惊醒。  ”
    **************************
    中国、京城。
    茶馆里早早的坐满了喝早茶的人们。  茶馆旁边卖早点地摊贩们用诱人的香味吸引着早起地人们,这时一位抱着一摞报纸的男人出现在了茶客们的眼中,这人冲着屋里的人吆喝起来:“大家快来看今天的京华早报,皇上的新军在新加坡大胜洋鬼子,要知道详情的一钱一份。  ”
    **************************
    英国人失利地消息终于在全世界散播开来,这对大英帝国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议会中反对战争的声音渐渐占据了上风,强硬的英国外相巴麦尊子爵终于授意义律和中国接触。
    转眼间1841年到了。  这期间中英两国的战争基本上只停留在封锁与**上。
    由于新加坡的陷落,使得英国东亚战场陷于被动的局面。  失去了新加坡,英国人失去东亚离中国最近的港口。  倘若不管新加坡,直接进攻中国大陆,英国兵少了肯定不敷使用,若是兵员多了,运输补给又存在大问题。  义律考虑过通过缅甸进攻中国云南,甚至还考虑过进攻中国西藏。  可这两条路都有非常大地风险。  英国和缅甸虽然签署了停战协议,可雍籍牙王朝的政权仍然存在,双方之间事实上是敌对关系。  另一条道路有廓尔喀人的沙哈王朝,廓尔喀是一个强悍的民族,依靠着自己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廓尔喀从未成为任何国家地殖民地。  事实上英国人已经和廓尔喀发生过战争。  战争的结局不管胜负,都让英国人付出不小的代价。
    虽说有上述困难,英国陆军仍然向云南发动过一些小规模的试探攻击,这些充当探路石的英国士兵不幸的碰上了中国步兵第十一镇的官兵,在战斗中,除了缅甸兵民大力支援以外,落户在密支那的中国移民村庄,更是积极配合步兵第十一镇的官兵打击英国入侵者。  这些探路的小股英**队,仓皇逃回位于达卡地基地再也不敢出动了。
    这样中英双方地战争,事实上已经处于僵持阶段。  这个时期。  龚自珍又向刘寄提交了一份新组建云南将军衙门的计划书。
    云南作为西南重要地屏障。  的确也需要重新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式军队。  刘寄在批准了这项计划以后,进一步提出在西藏组建西藏将军衙门。  计划以川人为主,成立两镇新军驻防。
    就在这些事情紧锣密鼓的进行之时,马尼拉的谈判又一次开始了。
    马尼拉充满着殖民地的情调,尼拉湾的周围遍布着开满白花的红树林植物,这种植物的名称便叫做尼拉,这也是马尼拉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之因。  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四周筑起一道墙,宣布此地为西班牙领地。  近三百年的殖民统治,让马尼拉遍布着西式风格的建筑。  与之呼应的是华人聚居的唐人街,中国风格的建筑,从高大的牌楼到玲珑的寺院,以及青砖瓦房的民居,你都能找到。
    杜受田在菲律宾总督科尔奎拉的陪同下朝总督府走去,这位一头棕发的西班牙人善于言谈,热情而不失礼貌的向杜受田表示着自己的友善,作为翻译的当地华人更是堆着一脸的笑容向杜受田耐心的讲解着。
    我们不难理解这位翻译的心情,最近中国人在东南亚一带倍感脸上有光,那个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天朝上国,突然之间在东南亚变的真切起来,两次新加坡之战,让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天朝的影响力。  其实这种影响力早已经存在,从郑和下西洋开始中国人便有了下南洋的习惯,那些因为各种辛酸的原因离开大陆的华人像蒲公英一般飘零到海外落叶生根。  影响力不仅是靠来此谋生的华人,中国商品也一直出现在东南亚市场发挥这自己特有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纺织工业以及造船工业的初露头角,带来这些商品的中国船只也在默默地影响着东南亚经济和政治,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因为新加坡战役的发生被强化和扩大了。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六谈判2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六谈判2
    中国在东南亚似乎突然之间冒出的影响力,连义律也明显感受到了,经过定海之战、吴淞口之战以及两次新加坡之战,义律第一次对自己的强硬态度感到了怀疑。  英国远征军在定海的胜利,似乎是捣碎了水果柔嫩的表皮,随之而来的是碰到了内部坚硬的内核。  当他站立在远征舰队的旗舰上眺望着插满龙旗的新加坡时,心中充满了苦涩。  长满椰林的沙滩上,义律仍然可以发现战争留在这里的痕迹,弹坑和烧焦的树桩让他记忆起当日战斗的惨烈。  远处只能用望眼镜看到的地方,战壕和拒马以及瞭望塔上哨兵,一切都表明那里是一个英国人禁止进入的区域。
    更让义律难受的是,马尼拉四处可见的中国货物说明了英国海军没有能够封锁住中国商品的外流,看起来上百艘舰船不仅不能攻下新加坡,甚至连中国商船也不能有效的封锁。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义律有些冤枉英国海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中国商船都挂上了法、美等国的旗号,而且那支飘忽不定的中国水师让英国海军不敢以数量过少的英**舰巡逻,这些因素让很多中国商船躲避开了英国海军。  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朝廷大大提高了商人的地位,雷履泰、伍秉鉴这些成功商人被授予爵位,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敢于为了财富走出国门,商人在刘寄一朝获得了超出历朝历代的地位,产生了超过历代历朝地影响。  同时也使得商人敢于冒险去追逐利润。
    看起来义律注定要在这种不利的氛围中完成这次谈判,作为主动发起谈判要求的一方,义律比中国官员提早到了马尼拉,当菲律宾总督科尔奎拉前去迎接中国朝廷的代表时,义律正在一处洋楼里观望着,看到科尔奎拉那热乎劲,义律撇了撇嘴。
    ************************
    当天下午谈判就开始进行了。  杜受田走到总督府的会议室时,义律也正好走了过来。  作为主人的科尔奎拉介为两人相互作了引见。
    其实科尔奎拉大可不必介绍,双方几次的谈判下来已经是老熟人了。
    会场外地气氛显得有些凝重,东道主科尔奎拉很快的离开了这里,留下了今天地两位主角和他们的随从。
    两位谈判的主角相互对望了一眼,义律尖挺的鼻子和深陷的凹目在杜受田的心目中一直留着深刻的印象,他想起一句民间俗语,“鼻子勾勾。  整人地兜兜。  ”
    在义律的心目中同样也给了对手一个狐狸的评价,在义律的感受中,杜受田平日不显的双目在无意的开合间,仿佛是刺出的两根钢针,让人心中一凛。
    出于外交家的礼貌,杜受田很客气地退让了一步,向巴麦尊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
    义律将手臂横在胸口向杜受田弯腰行了一礼,两人都谦让了一翻。  方才相互并列走了进去。  跟随在两人身后的从人鱼贯进入了大厅,大厅中摆放着一张长条桌。  两边人各自占据了一边。  从人开始摆放出准备好的资料和纸笔,一场事关世界格局的谈判开始了。
    杜受田并没有马上开始进入谈判,他向一名高大结实的青年人看了一眼,这人立刻站了起来,向屋外走去。
    这位叫马勇地武官穿着一套陆军制服。  行动间灵活敏捷,到了门外将会场把守了起来。
    义律也是有样学样,安排了手下一名负责安全的武官到了门口守卫着。
    这场谈判开始后不久,谈判如同前二次会谈一样,又陷入了僵局。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方对待新加坡的态度截然不同。  义律以无比坚定的口气表示,中国必须先归还新加坡,谈判才可能继续进行。
    杜受田端坐在左侧正中间的主席位置,来自对面的目光好像是冬天里的寒风,如此冰冷的目光杜受田却感受不到一般。  好整以暇的端坐在主席。
    用不着翻译说完。  杜受田已经知道了义律的话,如果中国不让出新加坡便停止谈判。  这问题似乎有点离谱。  谈判可能收回武力无法拿下地新加坡吗?杜受田并没有露出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回应着义律的目光。  他地眼神里让巴麦尊看不出任何情绪,仿佛是一潭深不见底的秋水。
    直到耐心的听完翻译的话,杜受田这才说道:“新加坡最早的主人似乎不是贵国,不过我们无意纠缠它的过去。  战争是贵国挑起的,既然开战,那么战争的走向将不再由贵国控制,如果贵国要纠缠与新加坡的问题,我们可以等待贵国打下新加坡后,我们再另寻一个恰当的时刻再行会谈。  ”
    义律听完翻译的话,被呛的说不出话来,他没有料到中国人的口气如此坚硬,让义律有踢到了钢板上的感觉。
    既然英国政府在二次谈判失败后主动提出第三次谈判,可能没有诚意谈判吗?当然不可能,那么为什么英国会谈判了。
    中英战争开战以后,正常的中英贸易停止下来,这势必影响了正当英商的权利。  其实在开战以前中国朝廷不断在开放上作出让步,甚至已经到了允许外国商人在通商五口购置地产,开办工厂。  在这种形势下有的英国商人在中国投资了固定资产,可战争一开始,这些商人都不得不抛下产业逃出了中国。  这些人结合原本的一些反战人士,在议会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  再加上萨克雷的专栏报道,在英国普通民众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包括上一届的首相格雷伯爵在内,反对现任内阁发动战争的人大有增加的势头。
    与此同时,远征军接连失败的消息在英国国内传开,人们越来越相信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  对此仍然拥护的,似乎只有鸦片商人和一些以为可以随便欺凌中国的鹰派人物。
    当然英国人的老冤家法国人,还有开始在大国舞台崭露头角的美国人也希望中英两国继续干下去,恐怕再过些时候,英国人快要被踢出东亚势力范围了。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七谈判3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七谈判3
    义律仍然顽固地说道:“为了表示我们大英帝国维护国际和平的诚意,我们可以暂时不谈这个问题,就我们感兴趣的一些其它问题,进行探讨。  ”
    杜受田始终以不变应万变,他冷静的看着口气里多少流露出不耐的义律说道:“那么,贵国有什么更好的提议,请讲。  ”
    “中国必须赔偿这次战争的费用,赔偿英国商人的损失,无条件的归还新加坡。  ”
    杜受田冷笑了一声,说道:“刚才阁下不是说,不谈新加坡的问题,现在既然谈到了,我也明确的告诉贵方,新加坡现在属于中国的领土,我们不谈这个问题,至于贵国所说的赔偿,更是无稽之谈,听贵方的口气更像是一个半路劫道的强人在威胁良善的受害者。  ”
    谈判似乎又陷入了僵局,双方出现了冷场。
    过了片刻,义律提议双方各自休息半个小时,继续谈判。  杜受田知道对方想商议一下再谈,他也想和下面的官员们商议一下。  双方就此各自离开谈判的会议厅。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在以往的谈判中,中国人由于不重视谈判往往赢得了战争也吃了不少的大亏。  杜受田在英国留学多年,自然知道谈判的重要性。  再加上皇上向他反复叮嘱过谈判的原则,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决定不能让英国人占便宜。  所以杜受田也抱定了锱铢必较的心态,一点点和义律争。
    就这样谈谈停停过了半个多月。  看来似乎又要陷入停顿地时候。  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
    多斯特。穆罕默德并没有坐等在苏满,他留下一个联络官员后离开了苏满去了布哈拉。
    两个月后,中国朝廷的答复来到了这里。  随同的还有3000支中国产卫士2型线膛枪,以及数十箱的爆竹1型掷弹,爆竹1型掷弹比起中**队准备的爆竹3型掷弹威力要小的多,但是也足以让多斯特。穆罕默德兴奋了。  不说中国产地线膛枪比俄国人提供的前装燧发枪高级多了。  就这些掷弹也足以让多斯特。穆罕默德欣喜不已。
    得到这批中国武器再加上俄国人提供地大量物资,阿富汗人提前了他们的计划。
    1840年11月2日。  这一天喀布尔市阴云密布,天气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到了傍晚时分。  天色已经黑的夜晚一般。
    离贴木尔沙阿陵墓不远处的一座清真寺内,一大群人聚集清真寺的地下室中,多斯特。穆罕默德陛下的卫队长官哈拉正是其中地一员。  在地下室熊熊火把的照耀下,他用力挥手说道:“真主永远与我们同在,沙。舒加今天将受到背叛国王的惩罚,大家行动。  ”
    随着哈拉简短的发言结束,一场震惊世界的起义爆发了。
    阿富汗各地的游击队早已经在此前串联起来。  11月2日这天他们从各地同时进攻出现在他们视野的英军。
    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在国王拥护者地领导下,拿着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  在多地数不清的起义军中,一支使用卫士2型火枪的部队成为了起义军的中坚力量。  在这支力量的主导下起义军英勇作战,势不可当,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
    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 武器反对我们了”。
    战至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地全部据点, 后又击毙英国公使麦克诺顿。  英军被迫同意从喀布尔撤军。
    英军残部及随行人员和家属1。6万人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这支1。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